一道海關將熱鬧繁華大都香港和深圳倆市的車水馬龍相連,也將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與此相連。導演新秀白雪擺脫了傳統青春片的束縛,突破了傳統青春片的同質化攜電影《過春天》亮相,從麥克·尼克斯的《畢業生》到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再到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無不缺少著電影對「青春,愛情,友情,夢想,自尊」的詮釋,而《過春天》就講述了一個住在深圳卻求學於香港的少女佩佩成長的故事,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的是人物與家庭甚至社會間的複雜關係以及情感的變化。
而這部電影還擁有著北電的製作班底,既有學院派的特徵,又有很多突破的地方。導演以低飽和的色彩,框架式的構圖,沉鬱的聲音向我們聚焦青春少年成長現實的困境與迷茫個體間的相互寄託與救贖。
#色彩渲染糾葛情感
導演全片都使用了低飽和的色調呈現,不同的色彩將人物間糾葛的內心情感渲染出來。
女主角佩佩在工廠裡見到父親時,是那種單非家庭父母離異後再見到父親時不知所措的距離感,是佩佩與父親之間情感的糾葛 ,導演將這場戲設置在夜晚 ,把色彩轉變為暗黑色,讓角色陷入黑暗,不僅僅是環境的黑暗 ,更是心裡情感的灰暗糾葛;
男主角阿豪與女主角佩佩在潮溼悶熱的廠庫裡綁貨時,整個電影的色彩都陷入了紅黃相交的夢幻感,配合著近景與特寫鏡頭的不斷轉變,這是男女主角之間曖昧情感糾葛的極致體現,蒙住感情的紙始終沒有被捅破,但兩人之間的情感卻又隱喻又露骨地展現,而拋開愛情的層面,兩個人則像是成長迷茫個體之間的相互糾葛寄託與救贖,他們用最極端的方式去對抗成長中所處的現實困境又互相陪伴著在迷茫中頑強成長。
#構圖框出現實困境
影片中大量使用了框架式的構圖,將主角所陷入的現實困境外化於行。
當女主角佩佩在家中熄滅火盆後,佩佩與母親的畫面構圖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恰被門框相隔,展現的是母親與佩佩之間情感的隔閡,是佩佩成長所面臨的親情困境,父母的離異,母親的好玩都讓佩佩的成長陷入了一種迷茫;
在佩佩進行走私交易時,導演又一次用門框框住了她,這是她所面臨的生存困境,為了能和最好的姐妹一起去日本玩,為了不失去自己的自尊心,在所有現實成長困境的推動下,使她不得不選擇以走私這種方式尋求解脫。
#聲音喚起壓抑內心
導演在聲音的處理上也頗為細膩,蘊含深意。
女主角佩佩第一次落入水中,聲音由外放的熱烈歌舞聲轉變為內收的壓抑縈繞耳鳴聲,一瞬間的轉變能讓觀眾感受到佩佩壓抑已久的內心爆發的強烈,也為之後的劇情發展做了鋪墊;
在最後一次送貨走私時,過海關這一段將人流的喧鬧聲弱化縮小,而是放大了喘息聲與拉鏈的聲音,這裡強烈地傳遞出了此時佩佩的緊張壓抑感,又一次將她推入一個更深的困境之中,壓抑的音樂配合著升格的鏡頭將此刻佩佩心中的情感翻騰與內心的壓抑表現到最大化,將青春少年成長現實的困境與迷茫赤裸裸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導演暗沉又不失一點絢爛的視聽語言,拋開了傳統青春愛情故事的題材聚焦了其成長過程讓影片更具現實意義,是對母題青少年成長的詮釋,更是對另一層面母題家庭生活,父母關係的引伸,而把主角們置於香港與深圳兩大都市之間則更放大了其成長的現實困境,家庭對孩子的缺少關愛則更像是一隻把青少年推入無盡深淵的手,觀眾會去思考是否應該重新審視家長與孩子間的關係。
在影片的最後我們不會去糾結阿豪究竟去了哪裡,結局如何,我們會釋懷,因為過了春天就有機會看到下雪了,那條被困在魚缸裡的鯊魚也終究會回歸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