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不俗。
《陽臺上》的口碑兩極分化。
《過春天》被稱為「2.0時代的中國青春片」。
3月,多部視角獨到又風格強烈的文藝電影陸續登陸國內影市:以獲得奧斯卡認證的《綠皮書》暖心開局;隨後《過春天》和《陽臺上》這兩部另類青春片登場,此外還有一部根據韓國同名電影改編的催淚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正在熱映;之後,從柏林「擒得(兩)熊」而載譽歸來的《地久天長》,也即將在本周五上映;最後也別忘了,還有奧斯卡新科影帝之作《波西米亞狂想曲》。觀眾們迎來了一個文藝片的春天。
當然,這個「春天」並不必然指的是電影的票房層面。你可能會說,往往N多部文藝電影的排片和票房加起來都打不過一個漫威女超級英雄,但其實類型的創新和口碑的勝利,不也同樣擲地有聲嗎?上周五上映的《過春天》《陽臺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小而美」的它們就跑出了各自的姿態:它們中有口碑強悍的硬核劇情片,也有因表達和視角獨特而引發爭議的「異類」,還有擊敗《驚奇隊長》拿下當日票房冠軍的新晉爆款……這三部片都值得說一說。
最
爆款《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根據2009年在韓國上映的同名電影改編,絕症、相愛卻不能一起、忍痛割愛、最終錯過……電影的關鍵詞和劇情非常容易就能想像出來。而除了對地區、情節和設定的微調外,影片相比原作的內核改動並不大。CP方面,活潑好動的陳意涵和從海選中脫穎而出的劉以豪搭檔,雖然剛開始讓人摸不著頭腦,但主演們的表演幾乎獲得了一致認可。
截至發稿時間,該片已經斬獲了超過2.3億元的分帳票房,頭三天的排片率和單日票房曲線都一路飛升,第三天甚至直接在低迷的3月來了個票房過億,其排片率也已經同步地從剛開始的11%飆升到了30%以上———如此爆發力,對於早就對愛情片審美疲勞、對矯情作死很抗拒的大陸市場而言,完全是意料之外。再看一眼豆瓣不及格的評分,就更匪夷所思了。
實際上,該片已經在臺灣和香港市場通過了驗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臺灣的新科票房冠軍,上映9天就突破1億臺幣,直接刷新了本土影片最快破億的紀錄;來到香港它也照樣賣座。無疑,《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有制勝秘訣的,而且絕不僅僅是陳意涵和劉以豪這對CP選得好,也不是因為主演們的顏值高企,其實更因為影片所釋放出來的情感信號。不像絕大多數影片只就電影本身進行口碑維護(比如稱讚特效、歌頌表演、突出主題特殊等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強調一種情感的效果———自投入宣傳以來,影片順其自然地打「催淚」牌,片方給出的溫馨提示為「觀影記得帶上紙巾」!這些情感的共振,會讓觀眾(尤其女性)願意去體悟、願意買單。最後還有抖音的推波助瀾,讓電影、催淚和友達以上戀人未滿(超越友情但沒在一起)的相關話題進入儘可能多的大眾視野裡。就這樣,這個「小爆款」成了———套路,其實和當年戳中很多人的《前任攻略3》類似呀!
最
爭議《陽臺上》
在影迷心中,導演張猛的電影就如其名,生猛銳利。2011年公映的電影《鋼的琴》讓張猛躍進了公眾視野,一同獲得關注的還有當時電影裡的主演王千源。張猛擅長拍攝東北土地上的故事,但這一次的《陽臺上》,他卻用膠捲記錄了上海弄堂裡的一段恩怨。就豆瓣評分而言,影片無疑是遭遇「滑鐵盧」了———6.1分,三星為主,兩極分化也很嚴重。
《陽臺上》的故事不好消化,用張猛自己的話來形容,電影說的就是「一個弱者無力地去投向另一個弱者」的復仇故事,這不是一種令人感到舒服或絕對政治和道德都正確的設定,不少觀眾就直言「觀看時會產生厭惡感」、甚至是「生理上的反感」。在北京的首映發布會上,就有一位大學生在接過話筒後直接「開炮」:沒搞懂導演到底要表達什麼,並稱這是一部「爛片」———但是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導演想要表達和傳遞給觀眾的。
那麼問題就產生了,而且問題之下的劇組本身,也有令人感到迷茫之處。部分網友表示劇本只是短片體量,卻要用情緒和腔調硬撐出一部長片,這讓影片始終處於一片混沌和迷茫之中,導演也沒有找到著力點。但若對張猛的表達買帳,那麼《陽臺上》就是一部具備可玩味理念、很cool的手持攝影+膠片質感和優秀配樂等優點的風格之作。至於主演,也許是太過大膽顛覆,周冬雨飾演的「智障」有丁點當年《山楂樹之戀》的感覺,而起用新人王鏘擔綱男主角就更是「任性」。
《陽臺上》上映4天,斬獲313萬的分帳票房,發稿當天的排片佔比為2.3%。
最
硬核《過春天》
《過春天》在豆瓣上有8分,口碑不俗,甚至放在近年來口碑硬氣的國產電影榜單上,它也可以擁有姓名。電影選擇了港深兩地的跨境學童和「走水」的特殊切面和載體,去講述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少女成長故事。它沒有落入窠臼,不矯情不賣慘,相反還有點警匪片的驚心動魄感。全員大多數是新人,但新人卻沒有畏手畏腳,相反敢衝敢拼,拍得很有風格。
《過春天》已經斬獲了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以及入圍了2019年柏林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它還邀來「父親專業戶」、導演田壯壯擔任監製,為影片保駕護航。不少影迷在看過片後,評價《過春天》是一部「2.0時代的中國青春片」。
不過,這些獎項的鍍金並沒有直接轉換為票房,該片排片率為2.1%,截至發稿《過春天》的票房已經超過600萬元。接下來儘管不易,但在影視名人和網友影迷的打call下,《過春天》需要靠口碑打一場硬仗,一切從提升上座率開始。
接下來,國內市場的文藝之風仍會繼續吹拂,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將在本周五上映,載譽歸來、面對中國觀眾的檢閱。讓我們一起祝願這些文藝片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