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分《過春天》,為什麼敗給5分的《比悲傷更悲傷故事》?

2020-12-24 老胡電影院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家這段時間都宅在家裡。這樣的背景下,看文藝片是很好的選擇。文藝片的那種文火慢燉,更能讓人明白生活的真諦,增加一份淡然。

去年的3月份可以說是華語片的文藝月,不僅有張猛的膠片電影《陽臺上》,口碑爆棚的處女作《過春天》,還有在柏林斬獲兩尊銀熊獎的《地久天長》。

對於不少影迷而言,似乎很忙碌,看著滿滿一桌子豐盛的菜餚,卻無從下手。

實際上,這三部電影在市場上的關注度並不高。反而,前期被忽略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搖身一變,成了檔期內的黑馬,飆升之勢更是壓過了同期漫威大作《驚奇隊長》。

上映第一周,《過春天》只拿下700萬票房。為什麼這麼羸弱?難道是因為演員卡司不行導致的?那同檔期的以新生代演員周冬雨被宣傳噱頭的《陽臺上》又該如何講?票房更慘,不足400萬。

另一邊在柏林感動一大片媒體的《地久天長》,3天點映也僅斬獲300萬出頭的票房,對比預期相差甚遠。

我們回顧一下19年年初的時候,一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打破了國內文藝電影的天花板,但這第一季度還沒過完,類型片的票房就如同《地球最後的夜晚》單日數據一樣,急速跌停。還有人站出來質疑《過春天》《陽臺上》這兩部電影的宣傳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文藝片到底該怎麼宣傳?

《陽臺上》《過春天》的春天呢?

首先,有一個問題,我們很難去定義什麼是文藝片。但是在大眾影迷的眼中呢,已經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共識,那就是影片本身具備一定的小眾情懷,同時呢還極具表達欲望。該種類型片一般比較寫實,在市場上的流行度並不順暢,最後還給大眾留下一個印象「看不懂」。

可是,近幾年的《二十二》《岡仁波齊》獲得的成績也是不錯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到文藝類型片的曙光。

借用徐崢的一句話,現在是好電影的春天。

但是,文藝片的道路似乎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我們以前經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的好電影好作品還是需要擴大宣傳以及被傳播,而不是成為珍藏品。無論什麼樣的作品,拍得再好也得有宣傳,必要的宣傳,才有更多機會讓人們看到它的閃光點。

簡單的復盤《陽臺上》和《過春天》的宣傳,其實超簡單,先是傳統物料的發布,再舉辦發布會還有點映活動。從宣傳上,我們提取兩部電影的關鍵詞——

《過春天》:不一樣的青春片、品質、處女作;《陽臺上》:周冬雨、膠片電影、暗戀

大家看到這些關鍵詞有什麼印象?似乎過於平淡。

我們再看這兩部電影在當時的網絡口碑,《過春天》的豆瓣成績是8.0,貓眼成績是8.1,淘票票則是8.3;《陽臺上》就慘澹一些,豆瓣6.1,貓眼5.2,淘票票6.1,整體也就在及格線上下徘徊。

從評分上而言,《過春天》還可以靠口碑營銷一波,以此獲得更多影迷的關注。可是適得其反,營銷沒做出去,還引起了一群業內人的不滿,更甚至有人吐槽這是連環畫式的宣傳。

其實兩部電影這一次都還不夠接地氣,《過春天》在宣傳上挺用心,但就是缺少一次比較關鍵性的營銷事件。我們對比同期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他其實也沒有過多的宣傳,甚至在宣傳上的周期比這兩部電影還要短。

但是有一點,電影上架之後,宣傳方開始效仿《前任3》,先是在抖音和其他新媒體平臺創造了「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帶紙巾」的話題,再引入一大批女性觀眾看完這部電影痛哭流涕,沉浸在痛苦之中的視頻,這給到了很好的效果。

吐槽《過春天》也不是沒到道理,宣發上真是一言難盡,眼看著票房不行,就開始放出情色的物料打擦邊球,電影裡的點睛之筆,那麼好的一場戲,竟然成了博眼球的噱頭。

這也是類似小體量電影的難點,他們不屬於那種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類型片。就拿《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來說,後者只是想讓你哭,非常簡單粗暴,反應給觀眾的也很直觀。

文藝片出圈,作品硬還是營銷硬?

我們通過票房可以看到,前期幾乎無宣傳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功脫穎而出。

那麼,到底是什麼群體在關注電影呢?

根據官方數據,我國電影票房的貢獻者主要集中在90後,隨後才是85還有95。所以,文藝片的定位標準不應該只是少數,而應該面向主流的社會新青年群體,從主流的觀眾去下手。

內容決定了必須圈層去發展的文藝片,似乎短時間內很難找出一個好的營銷模式去複製。

對於一般觀眾群體而言,演員卡司陣容會吸引到他們走進電影院,但是現今話題度也同樣重要並影響著大家的觀影選擇。非常好的案例《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前頻繁刷抖音和朋友圈,給到大家一種「一吻跨年」的錯覺,其實只是一張海報,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觀影興趣。

但是這樣的營銷不是每部電影都可以去做的,畢竟也得和自身的內容掛鈎,否則大家走進電影院,看到不一樣的內容也會炸鍋。

文藝片其實一直在想方設法讓自己出圈,最典型的《百鳥朝鳳》,製片人方勵在直播間的一跪,成功出圈。電影票房從最開始的300多萬,直接飆升到了8600多萬。雖然這種行為不值得推廣,但是電影的品質本身就很好嘛。

隨著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短視頻、直播等等,對於文藝片來說,必須要好好利用這些新媒體以此來獲得更多觀眾的認知。正是這些平臺,才可以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熱門話題,才能讓電影在上映期間保持熱度,把觀眾「引流」到電影院去。

《過春天》其實還挺不錯,品質出彩不必說,宣傳上主打「不一樣的青春片」也很巧妙。但也得考慮市場環境,這幾年狗血的青春片還少麼?觀眾早就免疫了。接著,它又開始像《七月與安生》一樣,提煉出另一個自己的情感共性。但是,還是差點火候,無法走進觀眾的內心。這部電影上映的時間,可能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綜合來說,適當的藉助情感、文化,去尋找電影和受眾人群的共鳴點,以此創造熱門話題對於電影的營銷還是非常關鍵的。《芳華》時候,創造了「給父母買一張電影票」的宣傳話題,以此打開了中老年的觀影受眾;《岡仁波齊》時候,抓住了對朝聖有深入理解的類型觀眾群.....

當然,前提是作品質量得過硬啊。而且在這個好作品越來越多的時代,電影宣傳上著實得好好下下功夫。

相關焦點

  • 《過春天》豆瓣評分8.0為何輸給4.9分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同樣都是小成本的電影,但是最後豆瓣評分8.0的《春天裡》在票房上跟豆瓣評分4.9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相差了很大一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相比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春天裡》其實滿滿的都是好評,不管是故事本身,還是故事得導向,還是拍攝手法,都是比較拿得出手,並且憑藉這部電影,獎項還拿了不少,但是如果單單對比票房,《過春天》不是一部成功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才能稱之為成功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8億,豆瓣4.8分,到底是經典還是爛片
    但是,與火爆不停的票房相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口碑一路下滑,從首映當天豆瓣網開出的5.5分,一直降到了4.8分,一星佔比高達23.1%,已經掉進了豆瓣網爛片分數的陣營。對於票房和口碑截然相反的數據表現,相信很多觀眾,哪怕是沒看過該影片的人也會感到吃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該電影到底是經典還是爛片。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奪冠 《過春天》口碑不俗
    3月,多部視角獨到又風格強烈的文藝電影陸續登陸國內影市:以獲得奧斯卡認證的《綠皮書》暖心開局;隨後《過春天》和《陽臺上》這兩部另類青春片登場,此外還有一部根據韓國同名電影改編的催淚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正在熱映;之後,從柏林「擒得(兩)熊」而載譽歸來的《地久天長》,也即將在本周五上映;最後也別忘了,還有奧斯卡新科影帝之作《波西米亞狂想曲》。觀眾們迎來了一個文藝片的春天。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壓倒《過青春》,豆瓣評分卻低的離譜
    最近上映了三部新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過春天》和《陽臺上》。很巧的是,這三部電影都可以列入青春片的範疇,他們的受眾都是以年輕人為主。那麼,三部電影,最終哪一部票房會勝出?哪一部電影更受內地年輕觀眾的喜愛呢?目前來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票房上比另外兩部高了太多!《過春天》票房第二,《陽臺上》居於末尾位置,我認為,這個票房局勢會一直延續到三部電影下檔!
  • 豆瓣僅4.9分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如何成為三月票房黑馬?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過春天》和《陽臺上》,這三部以愛情和青春為主基調的影片都十分契合萬物復甦的春季。其中,《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票房表現尤為亮眼,自3月14日公映以來,短短6日票房已突破5.48億元,連續5天獲得票房冠軍。與往期同類型作品相比,遠超《我的少女時代》創下的中國臺灣電影在大陸公映的3.58億元的票房紀錄。
  • 豆瓣評分僅4.9分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如何成為三月票房黑馬的?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過春天》和《陽臺上》,這三部以愛情和青春為主基調的影片都十分契合萬物復甦的春季。其中,《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票房表現尤為亮眼,自3月14日公映以來,短短6日票房已突破5.48億元,連續5天獲得票房冠軍。與往期同類型作品相比,遠超《我的少女時代》創下的中國臺灣電影在大陸公映的3.58億元的票房紀錄。
  • 這個春天,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是,抖音已經霸佔了大家的手機
    影評人都在集體褒揚《過春天》。觀眾卻帶著紙巾去看翻拍片。電影市場真是風雲變幻。實在沒有想到當下最火熱的電影竟然是它。《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好了,小立哥以前寫過這個問題,現場教學:兩個網站有分歧,豆瓣5.5以下,貓眼7.5以上:1-2類人如果有朋友推薦或有愛豆參演,可以觀看;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豆瓣4.9分,這個評分確實悲傷,但票房破6億!
    說起來最近大家都去看的一部電影,好多人都會說這一部了,就是熱播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之前的預熱活動做的不錯,所以好多人都知道了這部電影,想要去看看。從演員陣容上來說,我們熟悉的可能就是陳意涵了,其餘的幾個主演,我們聽過的都很少了。
  • 正在熱映 | 在「陽臺上」「過春天」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逗逼爆笑款的《把哥哥退貨可以嗎》、英雄就是說到做到的《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哭到用完一包紙巾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日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臺灣華語片票房冠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於3月14日上映。
  • 正在熱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陽臺上》《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過春天》
    《比悲傷更悲傷得故事》,曾讓無數中國臺灣影迷感動到落淚,紛紛直言這是每個人都會被擊中的催淚彈。    此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在中國臺灣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上映,紛紛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男主張哲凱(劉以豪飾)是音樂製片人,女主宋媛媛(陳意涵飾)是王牌作詞人,他們因自幼身世坎坷而選擇相依為命,他們是朋友,更似親人。
  • 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悲傷的故事是...| 關雅荻VLOG116-117
    從下面五個方面聊聊剛剛看完的這部電影:一、為什麼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一部「極致愛情剝削電影」?二、現場觀眾的兩極反應——該哭還是冷笑?現在的觀眾怎麼了?三、豆瓣評分與貓眼評分反差對比的背後是什麼?
  • 悲傷的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只能更悲傷.
    然而,看完以後我是有點懵的。那麼在我看來,《比悲傷更悲傷》也是一種不高級的煽情。哭,並不是因為真的認同、理解、有共鳴、被感動,而是……被弄的好難受啊!根據國家電影局2018年底發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2018年,我國國產片過審的,總計1082部,票房過億元的,有44部;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其中2018年新增9303塊。
  • 豆瓣評分7.7,《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打動你我?
    雖然國內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正在火熱上映中,上映7天斬獲近6億票房,票房大爆,從臺灣到內地,一直備受關注,票房也不負眾望,可是口碑卻慘遭撲街,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9分,而反觀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豆瓣上7萬多人打出了7.7分的不錯分數,更是感動了許多觀眾,這部2009年的影片,為什麼能夠打動你我呢?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破8億,比豆瓣評分更能影響票房的,是抖音
    儘管豆瓣評分一路走低,目前已降到5分以下,但並不妨礙《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票房持續上漲。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時,《比悲傷》累計票房已達8.48億元。圖片來源:豆瓣電影與票房一起上漲的,是影片的排片率。從上映首日的11.5%,到排片率最高的44.9%,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 3.15正在熱映《陽臺上》《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過春天》《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作品曾獲「下一部漫畫大賞」漫畫部門2015年第1名,書店店員推薦漫畫2015年第2名,「漫畫大獎」2015年第8名,「這本漫畫真厲害!」2016年男性篇第5名等成績。劇場版動畫《我的英雄學院 ~兩位英雄~》改編自堀越耕平創作的漫畫作品《我的英雄學院》。電影由Bones負責製作,於2018年8月3日在日本上映。
  • 給《綠皮書》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打高分的居然是同類人?
    在這些劇情電影中,最惹人注目的要屬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頂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招牌,電影在豆瓣網站,被打到了8.9,貓眼9.6的高分,放映十幾天後,評分一直維持在高段,目前,在貓眼的評分有所下降,下降到9.5分,但是這也是一個相當高的分數了!我記憶中,還沒有哪部電影的貓眼評分能打到這麼高!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好看嗎,豆瓣評分和口碑怎麼樣?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最近刷爆了朋友圈,而且還成為目前最賣座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之所以會這麼火是因為太「感人」,會讓觀眾全程飆淚停不下來,既然這部電影這麼火,那麼豆瓣評分會是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豆瓣4.8,《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最悲傷的是男二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於3月14日如期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8億元,現暫列2019中國票房總榜第七位。該片上映12天,除首日票房居亞之外,已經連續11天穩坐單日票房冠軍,目測票房將衝擊10億大關。然而這部豆瓣只有4.8分口碑並不好的電影是怎麼成為一匹黑馬並取得如此傲人的戰績的呢?
  • 評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已經上映過去好久,看完已是好久,現在才寫有諸多原因。當然,這是一個詩人導演的傳統電影是其一,而更多的是思考與恐懼。為什麼如此吸引觀影人?為什麼有如此淚點?為什麼明知道故事結局樣子,還是會感動?更為恐懼的是害怕自己的愛情也是悲傷色彩,但恰恰每每我們的感情大多都是以悲涼為底色的,在多顏色到最後都是悲涼結尾。
  • 比悲傷G悲傷的故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2018)
    然而,故事遠比這裡所寫更要悲傷.幕後花絮—————————————————該片中陳意涵有大量哭戲,平均每場哭戲她都需要哭18次來配合鏡頭拍攝 。陳意涵在隧道裡邊奔跑邊撕心裂肺哭喊的戲,足足拍了5遍,腳踝扭傷依然敬業地奮力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