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球觀眾口碑大爆,票房成績也極其能打,全球票房破9億美元,創造了音樂傳記片票房神話,拿獎拿到手軟。
但是影評人們似乎更青睞另一部音樂人傳記片——
《火箭人》
Rocketman
《火箭人》是根據英國國寶級歌手Elton John的真實故事改編,為觀眾展現了他是如何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奇才,變成了流行音樂界的天王,成為當今樂壇的傳奇人物。
爛番茄的分數比《波西米亞狂想曲》更高,目前《火箭人》保持在89%新鮮度,而《波西米亞狂想曲》只有61%新鮮度。
各家媒體對《火箭人》更是讚不絕口。
《衛報》: 這部電影是對Elton John音樂生涯和公眾形象的一次真誠、衷心的致敬。
《Empire》: 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傳記片,然而真的出現在大銀幕上,也只有Elton John能夠激發如此絢麗多姿的色彩和爆發無限的能量。
《每日郵報》: 不管你對Elton John有什麼看法,這部電影會讓你毫不猶豫地跟著一起狂歡,這也證明了——他依然是巨人!
影片是以Elton John走進互助小組開始的,他穿著怪異的舞臺服裝,一身怒氣,仿佛一隻被惹毛的公雞,顯得格格不入。
按照互助小組的規則,Elton John得分享自己的悲慘故事。
他嘴硬,他描述了一個和自己經歷完全相反的美好故事,幸福的家庭、美滿的愛情、成功的事業。
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騙不過自己,種種回憶湧上心頭。
他的真名叫Reginald Dwight,童年並不快樂,父親對他冷漠,母親不管不顧。
不過渴望被愛的他找到了音樂。
他在鋼琴上極有天賦,並且找到了快樂。
有一次演出完,主唱對他說:"為了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你得先改變以前的自己。"
對他來說,改變自己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改名字,於是他想了一個藝名: Elton。
在唱片公司的牆上他看到了披頭四樂隊的照片,他決定就叫Elton John了。
一首原創的"Your Song"為Elton John贏得了三張唱片的合約和在Troubadour表演的機會。
第一次在Troubadour俱樂部舞臺上表演時,他興奮地飛起來了,俱樂部裡的所有觀眾和東西都開始升空。
雖然這是幻想狀態,但是Elton John本人接受採訪時說:"說實話,當年我表演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感覺。"
Elton John在這裡名聲大噪,也正是在這裡碰到了John Reid。
John Reid一步一步給他灌輸自己的想法,並且讓他心甘情願聘用自己做經紀人。
從此,Elton John開啟了奢靡的生活和瘋狂的巡演。
舞臺上他的著裝越來越大膽,生活中他對物質的欲望越來越大。
Elton John甚至沒有一天是清醒的,就連上臺表演都在靈魂出竅。
他在派對上一頭扎進泳池,恍惚中看到了帶著頭盔的小孩,彈著鋼琴唱著"Rocket Man"。
這一次他差點溺水身亡。
表演"Rocket Man"時,他想像中的自己真的坐火箭升空了。
可是名利雙收的Elton John感受不到快樂,因為他逐漸失去了愛情、友情、親情。
John Reid只把他當做賺錢機器,好哥們兒Bernie Taupin選擇回老家調整自己,就連自己的媽媽都對他失望透頂。
鏡頭回到了互助小組,此時Elton John已經淚流滿面,這些謊他撒不下去了。
他開始和自己和解。
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是誰。
然後接受過去的自己。
英國流行文化中,Elton John是其中一個極其亮眼的符號。
他的人生就如同一個多稜鏡,每個角度都是一個不同的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具有經久不衰的傳奇性與話題性。
儘管身材不高、體態臃腫、長了一張慈祥的"大媽臉",但約翰自出道以來始終是時尚的引領者。他的演唱會最具看點的,除了音樂本身,還有讓人驚豔的造型,極其誇張的配色和讓人匪夷所思的材質,每次都能超出觀眾的想像。
電影中扮演Elton John的是Taron Egerton,他沒有刻意模仿Elton John,而是真的變成了他。
和《波西米亞狂想曲》中Rami Malek不一樣,《火箭人》的20多首歌都是Taron用自己的聲音在演唱,這也讓歌曲在故事裡更具有意義。
《火箭人》的導演Dexter Fletcher就是《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導演,兩部電影雖然都是音樂人傳記片,但是講故事的方法完全不同。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Freddie Mercury帶著觀眾跟著他的情感變化感受不同時期的皇后樂隊,而《火箭人》則更注重Elton John自身的精神世界。
順便提一句,《波西米亞狂想曲》中那場Live Aid大型慈善演唱會,Elton John也是表演嘉賓之一。
Elton John本人也是《火箭人》電影的製作人之一,他看完電影也被感動了。
偉大的音樂人值得被永遠記得,小K衷心希望這樣的音樂傳記片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