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臺灣刺繡文化館重新開館 教繡口罩套

2020-12-28 華夏經緯網藝術

民眾繡口罩套。(樸子市公所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華夏經緯網2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嘉義縣刺繡文化館是樸子重要文化觀光窗口,在完成招租程序後,歷經1個多月的籌備期,22日盛大舉行開幕典禮;樸子市長吳品叡表示,未來刺繡文化館除了展出精美的刺繡作品外,還會販賣結合當地文化的刺繡文創商品,邀請大家蒞臨參訪。

樸子市長吳品叡(右一)表示,未來刺繡文化館將販賣結合當地文化的刺繡文創商品。(樸子市公所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樸子市早期為刺繡產業的重鎮,樸子市公所為傳承地方文化特色,18年前開始致力於推展刺繡文化;吳品叡說,市公所與刺繡文化學會將持續密切合作,讓刺繡文化館成為傳承臺灣民俗技藝的推手之一,未來在學生寒、暑假或假日會開辦更多課程,讓刺繡與生活作結合。

樸子市公所與刺繡文化學會將持續密切合作,期待讓刺繡文化館成為傳承臺灣民俗技藝的推手之一。(樸子市公所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為慶祝刺繡文化館開館,市公所與刺繡文化學會邀請民眾繡自己的口罩套,藉此能保護醫療用口罩,並延長使用期限,另外,未來刺繡文化館的各項資訊,民眾可追蹤臉書「Team叡.吳品叡」及「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粉絲專頁。(高楊)

相關焦點

  • 貴州省文化館刺繡藏品展在貴陽開展
    6月13日,「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貴州省文化館藏品展」在貴州省美術館隆重開展。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下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貴州省文化館和貴州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貴州省文化館藏品展」在貴州省美術館隆重開展。該展覽將持續到7月13日,在此期間市民均可免費參觀。
  • 江西省文化館開館儀式在南昌舉行
    5月19日上午,江西省文化館新館開館暨揭牌儀式在江西藝術中心舉行。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池紅為省文化館揭牌並宣布正式開館,省文聯主席、省文化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葉青和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任永新在儀式上分别致辭,省文化館館長江麗君主持開館儀式。
  • 銀線連兩岸 風箏傳真情---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
    12月11日,歷經一年時間的籌備,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來自兩岸的200餘名市民、風箏愛好者參加了開館儀式。    山東省濰坊市是風箏的發祥地和知名的世界風箏都。為讓臺灣民眾近距離了解和感知濰坊風箏之美,濰坊市臺辦、濰坊魯臺經貿洽談會工作辦公室和臺灣基隆市山東同鄉會數次洽商,決定在基隆推動設立以風箏文化為主題的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經多方努力終於建成。據了解,該館展出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展出了體現濰坊風箏文化精品的「龍頭、蝴蝶、沙燕」等風箏100多支。    文化館開館當日,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市民、風箏愛好者和社會有關人士。
  •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繡,起源於人們對裝飾自身的需要。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也就是說古代原始人類早懂得用色彩來美化自己。
  • 繡著玩唄,簡筆畫一樣的小刺繡,附10張刺繡圖案
    繡著玩兒唄,超級簡單的小刺繡,附10張刺繡圖樣。美好春日,遇見更美的你~~今天分享的這一組小刺繡,真的是超級超級簡單,像簡筆畫一樣簡單,稍微懂一點點刺繡針法,就能繡出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文末附10張刺繡圖樣,文末附10張刺繡圖樣,文末附10張刺繡圖樣!
  • 民族服飾、背帶、繡片……去貴州美術館感受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此次展覽,重點放在展覽的文獻性、敘述性,以及每一張繡片背後的故事性上。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2020年12月1日,平谷區文化館舉辦的「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刺繡'培訓班」開班。 來自全區18個鄉鎮、街道的20餘位以殘障人士為主的刺繡愛好者、民間巧娘和刺繡傳承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刺繡課程任課教師是平谷區區級項目「紅石坎村刺繡」傳承人張曉英,她深受母親薰陶,技藝精湛,她的繡品以種類豐富、構圖巧妙、色彩豐富細膩而著稱。 課上,張曉英老師以自己作品為例,向大家介紹刺繡歷史發展、演變以及家傳刺繡特點,並教授了柳針繡。
  • 高校開設刺繡課,男女一起學「女紅」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刺繡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技藝,展現著濃厚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特色。近日,返校複課的華東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8級漢語言文學系的學生,迎來了一堂久違的線下刺繡課,課堂上男女生學習「女紅」,以現學現練方式激發學生對傳統技藝的熱情與興趣,讓文化傳承深入人心。圖為學生正在刺繡。
  • 中國苴卻硯博物館24日開館,進館「有講究」
    繼仁和區圖書館和文化館3月23日正式恢復開放後 3月24日起 中國苴卻硯博物館也將恢復開館
  • 染織纖維藝術家陳如萍手織創作展 臺中大甲三寶文化館展出
    華夏經緯網12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染織纖維藝術家陳如萍在歲末年終之際,於臺中裕珍馨大甲三寶文化館展出「色彩.遊——陳如萍手織創作展」,33組件精緻絕美、色彩繽紛手織作品,將讓民眾大飽眼福。
  • 蕾絲刺繡面料珠片繡
    蕾絲刺繡面料珠片繡 2017-04-27 11:44:1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蕾絲對於女性服飾來說,可謂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 「千鈞一髮」話發繡 ——對話發繡藝術家周瑩華
    周:只能說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將消失多年的發繡在蘇州重新煥發出青春了,並將其形成了蘇州發繡的特點。蘇州發繡自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刺繡研究所將其恢復後,由於材料、題材等問題又逐漸沒人做了。20世紀90年代,我為了實現生父高伯瑜的心願,開創了自己的發繡工作室,專門從事發繡技藝的傳承。2014年,蘇州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時,將蘇州發繡也列入其中申報。
  • 你的絲帶蝴蝶結好不一樣,小刺繡的高能應用,將靈動繡在絲帶上
    準備材料:粉色、草綠色、灰色棉線若干,4釐米寬絲帶若干,一字髮夾配件準備工具:針、繡棚、剪刀、熱熔膠所用針法:鎖鏈繡、回針繡在絲帶上的刺繡,繡圖應儘量簡單,且不宜過大,簡筆畫等素材就很適合作為刺繡繡圖。
  • 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刺繡技藝走進光明巷社區
    12月25日,秦州區文化館組織開展「遇見非遺」——天水刺繡技藝走進光明巷社區活動,來自轄區的40多名居民參加了活動。活動中,天水刺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劉雲帆現場進行了天水刺繡技藝知識講座。
  • 繡片、背帶、老照片……貴陽有場藏品展,免費參觀!
    6月13日下午,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貴州省文化館和貴州省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鄉野遺存的繡美藝術——貴州省文化館藏品展」在貴州省美術館隆重開展。都市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貴州省文化館收藏的各少數民族刺繡服飾、背帶、繡片、工具、剪紙等作品,以及省文化館多年來藏品檔案文獻(老照片、老刊物、筆記、臺帳、照片、老一輩文化工作者的影視資料)等共70餘件精美藏品。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冶存榮是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的專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收集民間刺繡作品。作為我省刺繡理論研究領域的專家,冶存榮退休前先後擔任過青海省文化館館長、青海省文化藝術學校校長,對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素有研究。
  • 50件青繡荷包展示傳統刺繡風採
    青羚網訊(記者 吳夢婷)6月23日,我省首屆「最美青繡荷包網上評選」活動落下帷幕,來自我省各地的50件荷包作品獲獎,繡娘們用巧手展現了土族盤繡、湟中堆繡、河湟刺繡、撒拉族刺繡、蒙古族刺繡等傳統刺繡的藝術成果。
  • 教你20種刺繡基礎針法,從此隨心繡
    有刺繡的漂亮衣物,總是因為那一點圖案的裝扮顯得有品質和韻味,但現實中,要麼昂貴到只願意欣賞,要麼就是中規中矩的機器刺繡缺少了靈性,今天就教你20種刺繡基礎針法,讓我們把喜歡的圖案隨性的裝扮到可人的服飾、包包等等一切想要變美的物件上吧!
  • 給BJD娃衣刺繡 讓滿繡成為致富手藝
    【解說】作為一項有幾百年傳承的技藝,新賓滿族刺繡即是瑰寶又是一個困擾當地相關部門的難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賓滿族刺繡的需求越來越低,越來越難以養活從業人員,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新賓滿族自治縣的工作人員多方尋求出路,並最終通過電商平臺,為BJD娃娃製作起了精美的刺繡娃衣。
  • 鎮原縣:香包刺繡繪就脫貧幸福路
    一針一線繡出詩和遠方,靈巧雙手帶來幸福生活。9月7日,參加中宣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主題採訪活動的中國旅遊報記者來到了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開邊鎮妙麗香就業扶貧車間。車間裡,刺繡女工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各種圖案的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