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頗受皇帝喜愛的皇太子胤礽,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太子之位的!

2021-03-05 夢歸秋辰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秋辰

(夢歸秋辰:第228期)

古往今來,皇位的鬥爭從未停息,甚至是愈演愈烈。一方面,君臨天下的皇帝對於世人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很多人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加入爭奪皇帝的行列,尤其是功勞很大的王爺。

而引發皇子之間你死我活爭奪的原因無非三種:

一、廢長立幼。

一般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是由於皇帝偏愛某個妃子,最終在枕邊風的吹拂下皇帝腦子發熱而廢長立幼。而一般廢長立幼必然引起朝政的混亂和爭權奪利,因為從表面上看這是皇子之間的行為,但實則這是朝臣勢力之間的對決。

而深受廢長立幼之苦的,就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了。當初趙武靈王立趙何為王,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最終引發了一系列兵變。大臣肥義等都成了陪葬品,趙武靈王也被餓死在沙丘,而趙國的實力也受到了極大削弱。

二、其他皇子太強。

簡單來說,就是在皇子中有某幾個皇子功勞很大並且擁有兵權。那麼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加入爭權奪利的行業,因為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絕對不會允許功高震主之人的存在。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對自己皇位有直接威脅王爺,所以這類王爺一般在新君繼位後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殺死。

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李世民了,尤其李世民軍事才能極其卓著。他率領軍隊相繼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唐璧、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因此他的帳下有尉遲恭、程咬金、獨孤彥雲等。一方面李世民的實力讓李建成深為忌憚,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害怕李建成繼位後自己沒有好果子吃。因此,這場皇位爭奪戰拉開了序幕,最終李世民憑藉出色的情報在玄武門先下手為強,贏得了這場皇位爭奪戰。

三、太子作死被廢。

本來憑著太子之位的顯赫,安安穩穩就可以登基稱帝,但卻不學無術或者非要作死。最終尤其太子被廢而引發皇位爭奪戰,而這一條和廢長立幼是相似的,只不過這裡的太子不光是長子。

而最經典的就是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這個本來受到李世民器重的兒子卻不學無術,整日玩cosplay,再加上老丈人侯君集的推波助瀾,最終在被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又便引發了李泰、李恪等人的皇位爭奪戰,最終在晉王李治確立為太子後,這場風波才煙消雲散。

而對於皇太子胤礽來說,更想後兩者的集合體。尤其胤礽的母親赫舍裡在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非常痛惜而側立胤礽為太子。而當時對於胤礽來說形勢一片大好,內部自己是太子,一國之儲君。外部而言,朝廷重臣索額圖是自己的外公,所以只要胤礽能夠安安穩穩的下去,便能成為皇帝繼承人。

而胤礽在當上太子之初,確實能明察秋毫,在其監國期間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但這期間卻產生了一個意外,只不過這個意外不是來源於太子,而是來源於康熙本人。

眾所周知,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從8歲繼位到平鰲拜、三藩、葛爾丹等長達61年。所以胤礽在2歲時被封為太子,而50多歲時還是太子,古人60歲都是非常稀少的。所以,當了幾十年太子的胤礽急了,然後就開始了自己的作死生涯:

首先,與索額圖勾結在一起。自古以來,結黨營私是最為皇帝所不容的,尤其是康熙這樣的聖君。雖然索額圖是胤礽的外公,但他畢竟是個臣子,現在是索額圖擁立太子,那麼太子成為皇帝後索額圖會不會專權呢?所以,當索額圖被幽禁後,太子也被廢。

其次,當太子被復立後,本以為會有所收斂的太子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而太子也吸取之前的半吊子教訓,以前是索額圖結黨營私,這次自己親自來。於是在康熙派遣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在西部用兵時,太子卻致使手下人貪汙餉銀。身為太子,日後天下都是自己的,卻在自己家監守自盜,未免太小家子氣,最終徹底被廢。

最後,就是皇子們的推波助瀾。以前是大阿哥與太子爭權奪利,後來又是八阿哥和四阿哥也加入爭權奪利的隊伍裡來了。他們經常在康熙面前推波助瀾,最終也加快了胤礽的倒臺步伐。

其實對於胤礽來說,康熙常年出巡和對外用兵,胤礽監國已經與皇帝無二。只要他一方面能分清太子是太子,索額圖是索額圖,另一方面能約束手下善理朝政,那麼日後必為皇帝。只不過太子當的時間太長而疑神疑鬼,再加上不能約束手下人並分清自己和索額圖的關係,正確定位自己,這才導致了自己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中,眾阿哥唯獨此人深受康熙喜愛,其他都枉費了心機
    「九子奪嫡」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爭權風波,滿清的康熙皇帝年幼登上帝位,以雷霆手段剷除了鰲拜,後來更是多次對外用兵,並且取得勝利,對內則重用能臣,開創出諸多功業,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被後世眾多的學者公認為千古一帝。
  • 九子奪嫡:誰才是四阿哥胤禛真正的對手
    皇四子胤禛身邊並沒有一個像鄔思道一樣深通康熙皇帝心意的「大智近妖」的人物,雖然有類似人物——戴鐸存在,但其對於皇四子胤禛的影響和在奪嫡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更重要的是,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奪嫡」中,並沒有明確自己的奪嫡之心,更沒有被皇長子胤褆、皇八子胤禩等人當成奪嫡對手。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我們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
  • 康熙九子奪嫡
    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一共有三十多個,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這就是九子奪嫡。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這九個皇子都想當皇帝,明爭暗鬥不止。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    康熙十四年(1675年),只有兩歲的二阿哥胤礽被立為太子,這是清朝唯一被明確立為皇太子的皇子。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皇帝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有一個龐大的後宮,也生育了眾多兒女。光是皇子,就有35人之多。其中,有20個皇子活到成年。
  • 康熙大阿哥胤禔,九子奪嫡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康熙末年,康熙皇帝的皇子們為太子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所謂的「九子奪位」。在這些皇子中,大哥愛新覺羅·胤禔是皇帝的長子,也是「大千歲黨」的領袖。朝廷的許多朝臣都依附於此,因為愛新覺羅·胤禔們可能繼承皇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因犯罪被羈押在鹹安宮。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20日,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逝世7.1986年12月20日,美學家宗白華逝世8.1992年12月20日,武陵源、九寨溝、黃龍成為「世界級」自然遺產9.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10.2002年12月20日,盧武鉉當選韓國第十六屆總統清朝,康熙朝後期發生了「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康熙皇帝的皇二子胤礽是中宮赫舍裡氏所生,出生沒多久就被確立為太子,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立為太子的中宮嫡子,且在太子之位上多年的皇子,自康熙之後,雍正便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從形式上徹底改變了繼承人相爭的問題。即使後來乾隆、嘉慶都有立嫡子為太子的操作,但都屬於秘密立儲,並未公開。
  • 擁有3大優勢的五阿哥胤祺,為何沒參與「九子奪嫡」?原因很簡單
    注意,康熙五十六年正值「九子奪嫡」進入到白熱化的關鍵時期,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之所以迅速衰敗,就是憂心於皇子之間的手足相殘、你爭我奪。但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皇五子胤祺如此進言,康熙皇帝只是給予了拒絕,並沒有任何懲罰甚至連點訓斥之言都沒有。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
  • 九子奪嫡失敗後,他被康熙圈禁26年,因無聊生了29個孩子
    提起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
  • 清代慘烈的「九子奪嫡」,康熙的諸皇子下場如何?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們為爭奪儲君帝位的鬥爭並不鮮見,但其中最為激烈的黨派鬥爭,就屬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遠比你想的慘烈
    歷史上帝位之爭最激烈的朝代是哪個?答案一定是清朝。那麼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爭是哪兩位皇帝之間?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間。歷史上最為激烈的帝王之爭——九子奪嫡,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他迷信喇嘛,為了當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魘鎮的方法來謀害當時的皇太子--他的親兄弟胤礽。康熙一廢太子的時候,他甚至說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話,以為不立嫡則立長,他就可以當太子,讓康熙極為寒心。最後被他的三弟胤祉揭發了魘鎮的事情,終其一生被囚禁。
  • 清朝經歷296年,在位十二位皇帝,為何只公開冊立過一個皇太子
    ▲滿清皇帝列表但是在整個大清,只有康熙一位皇帝公開冊立過皇太子胤礽,其他皇帝從來沒有冊立過皇太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康熙爺畫像階段二:康熙危難之際立太子(太子敗,雍正繼)21歲的康熙冊立兩歲的嫡長子(也是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1698年封為直郡王,1708年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幽禁,在高牆內度過27個春秋,63歲逝世。二、胤礽(réng)(1674年-1725年)康熙帝第七子(嫡次子),母為仁孝皇后赫舍裡氏。一生之中,被兩立兩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