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慘烈的「九子奪嫡」,康熙的諸皇子下場如何?

2021-02-07 文史百科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們為爭奪儲君帝位的鬥爭並不鮮見,但其中最為激烈的黨派鬥爭,就屬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怡親王允祥逝後其名改回胤祥。

  當時康熙皇帝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而這九個兒子又形成了五大「朋黨」。它們分別是:太子黨、大千歲黨、三爺黨、八爺黨和四爺黨。其中的「八爺黨」勢力最強。但最後「四爺黨」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太子黨

  顧名思義也就是以皇太子胤礽為首的黨派。索額圖為其首腦人物。胤礽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母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赫舍裡氏,因夫妻感情甚篤,而皇后又因生子難產而亡,故康熙帝對皇后這位遺孤十分疼愛,並在翌年胤礽一歲時就確立了他的儲君之位,並加以悉心培養。

  青少年時的胤礽為人賢德,謙恭禮讓,且有很高的治國天賦,代父聽政期間,能力非凡,並非現諸多影視劇、小說中的一副懦弱無能的鼠輩形象。

  康熙過早確立皇太子,且給予太子臨政、領兵的特權,這便必然導致太子周圍形成一群阿諛奉承之人,結黨營私。而康熙對太子的的驕縱與溺愛,也引發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矛盾叢生。據說,胤礽諸兄弟中,唯有與皇三子胤祉保有較好的關係。

  索額圖乃仁孝皇后叔父、胤礽叔姥爺,索額圖曾輔佐計擒鰲拜,並將鰲拜黨羽一網打盡,故成為當時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康熙四十二年,因康熙發覺索額圖參與皇太子結黨營私一事,便令人將其拘禁宗人府,同年九月二十一日便餓死於幽所。

  自索額圖垮臺後,康熙與太子之間的猜疑逐年加重。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因皇十八子的病危而引發了一廢太子事件。而後康熙便開始後悔,尋遍各種藉口復立胤礽,但他與胤礽之間的猜疑卻因此日益加劇,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決心再廢皇太子。自此胤礽便在康熙朝政治舞臺上消失了。

  在第二次廢太子時,康熙帝明確的說皇太子問題根子在索額圖:「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就是說索額圖之罪在於結皇太子黨,驕縱皇太子,圖謀篡奪皇位。所以康熙帝嚴懲索額圖,打擊並削弱外戚勢力,而給皇太子敲警鐘。

  大千歲黨

  大千歲黨,是以大阿哥胤禔為首的黨派。為首黨人乃大學士納蘭明珠,此人還是胤禔的親舅舅。其他人還有大學士餘國柱、戶部尚書佛倫等。

  因大阿哥胤禔的操之過急,從「張明德一案」到使用巫術詛咒太子一事,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康熙對胤禔失望至極、也憤怒至極,直斥其乃「亂臣賊子」,且下令幽禁在府邸之中。直到胤禔雍正十二年死亡。

  三爺黨

  三爺黨,是以三阿哥胤祗為首的黨派。嚴格的說,三皇子胤祉根本沒有形成什麼明顯的朋黨之勢。他本身喜歡舞文弄墨,周圍都是些文人。其黨人有著名學者、文獻學家陳夢雷、左副都御史李紱等。

  胤祉一開始也有當皇帝的心,因為是文人,多是一些小動作。當年可是胤祗告發了大阿哥胤褆使用巫蠱之術一事,此舉可是徹底扳倒了「大千歲黨」。但到後來,胤祗心中已知「奪嫡之局」已亂,並最終自動退出此局。

  八爺黨

  「八爺黨」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強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還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與四皇子同母)。其黨人還有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議政大臣阿靈阿、侍衛鄂倫岱、大學士徐元夢、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等人。

  胤禩系康熙第八子,生母良妃衛氏原系辛者庫罪籍,所以出生便被送到惠妃納蘭氏處撫養。低微的出身、溫和的性格讓他在小時候受盡兄弟嘲笑、看低。然而其天資聰穎,德才兼備,待人親切隨和,且甚曉世故。17歲便被封為貝勒,在朝中、江南一帶都有極好的聲望。且「樂善好施」,人稱「八賢王」。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曾在康熙面前讚揚胤禩不務矜誇,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一廢太子時,諸多對儲君之位有所覬覦的各黨開始活躍,尤以八爺黨最甚。當時康熙問朝中百官,這個儲君之位誰來當最好。誰知百官大部都舉薦了八阿哥,這引起康熙極度不滿。康熙生平最痛恨結黨營私,在眾人舉薦胤禩為皇位繼承人之後,康熙不僅大怒,還下令圈禁胤禩,藉此打擊「八爺黨」。不過,沒過多久,他就被釋放出來了。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康熙不悅。

  後來,八爺安插在皇帝身邊的眼線得知皇帝作過一首有關海東青的詩,於是他不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裡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這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說出了令人寒心的絕情之語:「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停斷了胤禩及其家屬的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康熙五十五年,胤禩重病難愈,康熙也只批「勉力醫治」。後胤禩病癒,康熙命其將所停之一一恢復供應。雖八阿哥胤禩在朝中仍有較高威望,但康熙卻從此不再重用。

  新君登位後,將他改名「阿其那」,將九阿哥改名「塞思黑」,將十阿哥,十四阿哥調往偏僻處不得返京。八阿哥及九阿哥先後在牢獄中被折磨死。胤禩被開除宗籍。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胤禩卒,享年45歲。

  四爺黨

  四爺黨是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黨派。四阿哥胤禛在太子二次被廢黜前,還仍是太子黨的一員。但自從太子二度被廢之後,胤禛深刻體會到胤礽再無東山再起之可能,便開始自立黨派,為儲君之位策謀起來。其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為其支持者。

  太子胤礽二度被廢之後,儲位之爭漸呈白熱化。隨著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廢,胤祉因勢力太小主動退出,這次的儲位之爭逐漸演變為胤禛與胤禩的「四爺黨」和「八爺黨」之間的較量。

  胤禛可是個極為優秀的政治家,胤禛為了擴大勢力,四處安插家奴,補外省官缺。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身居要職。在軍事上,胤禛有年羹堯、隆科多這兩大至關重要之人。年羹堯身為封疆大吏,手握兵權;隆科多被封為九門提督,他只要令京師九門一關,論誰都不敢也無權出這門。在文官上有戴鐸、李衛等。戴鐸乃歷任福建知府、四川布政使;李衛為朝廷兵部員外郎一職,隨後任戶部郎中一職,其二人手中都掌握要職。

  胤禛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處處掩飾自己對儲位的希冀,外弛內張。隨著日期的推移,康熙對胤禛的好感與日俱增。常委派他調查皇族案件。康熙駕崩的前四天,皇上還委派胤禛代自己到天壇行冬至祭天大禮。

  皇子眾多,帝位僅有一個。幾十年的明爭暗鬥,終究有曲落人散之時。康熙六十一年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為雍正,即清世宗、雍正帝。(非常歷史 老農)

相關焦點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時間:2021-01-06 20: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中國歷史上,皇子們為爭奪儲君帝位的鬥爭屢見不鮮。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
  • 九子奪嫡:誰才是四阿哥胤禛真正的對手
    《雍正王朝》長達20年的經久不衰,讓清代康熙朝晚期出現的皇子奪嫡事件——九子奪嫡,較為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影視劇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聖寵,成功殺出重圍,登上大清皇位,得益於其刻意營造的「孤臣」形象,得益於其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的「王道」奪嫡路線。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像康熙的二哥福全、乾隆的弟弟弘晝,這些人都活得逍遙自在。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家同樣作為皇子,自然都想在想繼承人這事上爭一爭,而且康熙、胤礽後期的做法也給了兄弟們覬覦皇太子之位的機會。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起九子奪嫡,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不僅如此,太子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時,康熙更是欽定,諸王公大臣在皇太子前在行兩跪六叩頭禮,這比見著皇帝行的的三跪九叩頭禮已經相差無幾。而且,所有官員到太子門前必須下馬,太子出門須走中門。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九子奪嫡後,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怎麼樣?
    許多清宮戲中,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後四阿哥擊敗眾多對手,笑到了最後,這不禁讓人好奇,九子奪嫡後,那些被雍正圈禁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康熙大阿哥胤禔,九子奪嫡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康熙末年,康熙皇帝的皇子們為太子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所謂的「九子奪位」。在這些皇子中,大哥愛新覺羅·胤禔是皇帝的長子,也是「大千歲黨」的領袖。朝廷的許多朝臣都依附於此,因為愛新覺羅·胤禔們可能繼承皇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因犯罪被羈押在鹹安宮。
  • 「九子奪嫡」是清朝最為慘烈的皇位之爭,卻被個孩子給終結了
    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擁有3大優勢的五阿哥胤祺,為何沒參與「九子奪嫡」?原因很簡單
    注意,康熙五十六年正值「九子奪嫡」進入到白熱化的關鍵時期,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之所以迅速衰敗,就是憂心於皇子之間的手足相殘、你爭我奪。但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皇五子胤祺如此進言,康熙皇帝只是給予了拒絕,並沒有任何懲罰甚至連點訓斥之言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