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個女粉追星「假靳東」的事情,引起了全網熱議。
61歲的女士黃阿姨,自從年初換了智慧型手機後,就開始瘋狂地迷戀「靳東」。
每天都在某音上刷靳東的視頻,刷到茶飯不思。
原本100多斤的人,現在已經瘦到了90多斤。
前段時間還為了追星,離家出走,獨自去了長春。
原因是「靳東」約她來這裡見面,答應會給她50-100萬,讓她買房。
年輕人一看就知道這個「靳東」是假的。
但從沒有接觸過網際網路的黃阿姨,以為那個靳東在抖音上的每一個視頻,都是說給她聽的。
溫柔體貼的話語,讓黃阿姨沉醉不已。
無論兒子家人們怎麼勸說,黃阿姨都不聽。
她深信自己和靳東正在戀愛,靳東已經向全國宣布了喜歡自己。
為此她願意拋下現有的一切,和靳東在一起。
隨著電視臺報導播出,黃阿姨「追星」的故事很快上了熱搜。
許多人和黃阿姨的丈夫一樣,嘲笑她愚蠢、沒有自知之明:
「你都60多歲了,又不是美女,人家怎麼喜歡你?」
他想要叫醒黃阿姨,但換來的往往是黃阿姨更激烈的責罵。
兩人已經為此鬧到了分房睡的地步了。
大眾印象裡,追星的人一般都很年輕。
會幻想自己和偶像結婚戀愛的,也都是不成熟的孩子。
所以,人們對黃阿姨的狂熱,不免會感到驚奇。
但點開後續報導,就會發現黃阿姨根本不是在「追星」。
事情的真相,一點也不好笑。
記者採訪中,黃阿姨兒子說出了更多的「內幕」:
黃阿姨去年就有點輕微抑鬱,這種抑鬱是幾十年辛苦生活積累下來的。
尤其是三年前,入贅的丈夫突然要小孫子們改姓,也就是三代還宗。
黃阿姨不同意,和丈夫的關係也從那時起開始崩塌。
生活上的不如意、又沒有什麼興趣愛好、也沒人能傾訴,黃阿姨內心的壓抑可想而知。
在這樣低落抑鬱的階段,是「假靳東」填補了黃阿姨的情感空洞。
人生中第一次,她體會到了被人關注、被人讚美、被人愛的感受。
所以,她淪陷了。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愛情,而和(假)靳東這次,就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愛情。
反正最終都是死,早是死,晚也是死,
她不想放棄這段愛情,想要為愛情勇敢地活一次。
「我一生中,從來沒有陷入(愛情)中,全部是他。
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全部被他唱出去了。
從來沒有得到過愛的人,才會對愛如饑似渴。
事件的發展,從好笑變成了心酸。
而網絡上其實一直有一群和黃阿姨一樣,被假明星們欺騙的中老年女性。
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媽媽也曾經沉迷假靳東不可自拔,為了假靳東要鬧離婚。
最生氣的是,假靳東騙她說老家在山東菏澤,國慶期間媽媽就一個人花了3000多塊打黑車,跑到菏澤去見假靳東...
被騙到外地的是少數,但在評論區表白「假靳東」的中老年女性,卻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她們常常身處農村、信息相對閉塞,不懂網絡營銷和騙術的複雜。
人生大半輩子都是在機械地忙碌著,和伴侶之間也卻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從沒有人在意過她們的情感世界,甚至連她們自己也不覺得精神上的需求有多重要。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男明星的臉,不斷地和她們說著:
「姐姐你辛苦了」、「愛姐姐」、「姐姐你要是不開心可以告訴弟弟」、「弟弟會一直陪著你。」
她們感受到的衝擊和情緒起伏,絕不是我們習慣了網上衝浪的這一代人能體會的。
你說她們自戀嗎?
好像也未必。
她們潛意識裡,也是自認「不配」的。
評論裡,她們說起自己時,不乏各種自卑的詞句:
「我是他家的老黃牛」、「我沒有文化」、「我是個農村女子」、「我是個種地的」...
卑微地告白,只要能得到一兩句那麼不走心的回應。
對她們而言,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現在,靳東的工作室已經準備要起訴這些「假靳東」騙子了。
但我知道,「假靳東」消失了,一定還會再有張東、王東、李東。
繼續用謊言編織美夢,滿足諸如黃阿姨這樣的女性們,對愛盲目而又卑微的需求。
其實,不只是中老年女性會被「假靳東」騙。
除了「假靳東」,網上還有針對中老年男性的「假董卿」「假劉濤」等。
專門吸引那些在現實中得不到情感關懷的男性,騙取流量和金錢。
評論裡,無數中老年男性把騙子當成了真的董卿。
真情實感地回復著,呵護著「假董卿」。
表示願意為了她拋下一切的,也大有人在。
沉醉在狂熱而虛假的美夢裡,不願醒來。
騙子們當然不是為了撫慰人心才出現的。
吸引完流量後,下一步就是騙錢了。
比如,假靳東們在騙到了足夠多的贊、關注後,就會開始直播帶貨。
賣的大多數各種三無產品,價格從幾十到幾百都有。
一邊賣貨,一邊求打賞。
品質完全不重要,總有人願意買單。
除了直播帶貨,還有直接騙錢的。
比如,「假馬雲」們常用的套路,就是要帶領窮苦人一起致富。
30天能賺幾千,幾個月就能暴富。
要和他一起合夥致富的話,就要先給他打上千塊的錢。
很多大伯阿姨們,就這樣把自己省吃儉用出來的存款,送給了那個親切的「馬雲」了。
那些被假馬雲騙的大爺,和被假靳東們騙的大媽,本質上是一樣的。
現實生活裡,他們從來沒有被鼓勵和期待過。
當假馬雲給他們包裝出一個有關財富、成功、尊重的夢時,他們太容易陷進去了。
本質上,大爺大媽們為騙子花錢,和追星的年輕人並沒有區別。
都是在虛幻中,找一份精神的寄託。
管它是真是假,是夢是實。
只要用金錢能換取精神上片刻的歡愉,他們就已知足。
這樣的騙局能夠成立,除了騙子可惡,
社會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缺乏關懷也是原因之一。
但這片貧瘠和荒蕪的空間,並不難理解。
因為在那個漠視愛和情感的年代,人能夠平安順遂地活下去就已經不容易了。
談愛、談情感、談風花雪月、詩情畫意,都太奢侈了。
他們就像是一個個工具人,被時代催促著,去結婚、去生兒育女、去勞作。
在貢獻完自己的勞力之後,就被時代拋棄了。
仿佛只要能滿足他們基本的物質需求,就已經是善待了。
至於情、愛、性,都是被漠視甚至是被刻意忽略的一環。
他們自己習慣了,年輕一代也無暇關注。
但事實上,愛從不是年輕人的特權。
無論出生在哪個年代,無論到了哪個年齡,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
只要是人,就會有愛的衝動、會有被愛的渴求。
只是有的人,壓抑了半輩子才意識到,被認可和關愛是多重要。
可惜的是,恍然回首,人生已經過去了大半。
容顏老去,體力衰竭,所有的夢幻與浪漫,從此都遙不可及。
人生的悲涼和遺憾,莫過於此。
如果「執迷不悟」就能逃避殘酷現實,他們當然不願意醒來。
所以,在打擊行騙組織的同時,
作為子女,我們需要多關心父母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個人足夠的愛和尊重。
別把他們留給騙子們「關愛」和哄騙。
減少一些他們年輕時候的遺憾,也就是減少一個時代的遺憾。
*參考資料:頭條新聞、新浪微博、一點資訊等*註: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