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講故事】金箔布施

2021-03-04 因果學堂
黃柏霖警官:金箔布施

這個地方,我提一個跟孫覺勸富人這個故事很像的一個公案,叫做金箔布施,這是真實故事。有一個地方,在一個很寒冷的冬天,有一個乞丐他用顫抖的手去求一家佛寺的一位禪師,那位禪師的名字叫榮西禪師。他去敲他的寮房,他就哭著說了,他說禪師、禪師啊,我家裡的妻子子女都幾天沒有吃飯了,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還是不能給她們溫飽,我做不到。又連日來下雪,我的舊疾病又發作了,我已經精疲力竭,再這樣下去會餓死,請禪師救我們。這個榮西禪師就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乞丐相,沒有佛相,他就沒有這個四相了。

榮西禪師怎麼答覆他呢?榮西禪師想一想說,他很可憐他,可是他也沒錢,也沒有多餘的食物可以救濟他,後來怎麼辦呢?他就拿準備去裝佛像的這個金箔給乞丐,他就拿給他了,他說你把這幾個金箔拿去換錢吧。座下的弟子譁然,大家都很驚訝,就抗議榮西法師說,怎麼可以把裝佛身的金箔給這個乞丐呢?榮西禪師說,他說你們不了解,怎麼樣尊敬佛陀才如此做。「汝不解,吾為尊敬佛陀」,你們不了解我是為了尊敬佛陀。

所以我們剛才講說,如何尊重承事如來?就是先看你如何尊重承事眾生?他就是這個《普賢行願品》的境界,你怎麼讓佛陀歡喜?你先讓眾生歡喜,他就讓乞丐歡喜了。弟子就不懂了,他說如果我們把佛像都賣掉,我們拿去布施,他說我們再去做善事呢?你不重視這個信仰,你沒有恭敬佛陀,那這個算敬佛嗎?榮西禪師說,他說我重視信仰,我更尊敬佛陀,即使我下地獄,我也要為佛陀這麼做。他這個有地藏菩薩的精神,寧可自己下地獄。

你這個時候就不能說,你這樣犯戒了,你侵損常住了,你把常住的金箔,是常住的錢,你把常住的錢拿給乞丐,你侵損常住,那這樣會下地獄。說不定有人就不敢做,對喔,這樣會侵損常住啊,對不對?但是我們現在去對照剛才念過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如果尊重承事眾生,即是尊重承事如來,如果讓眾生歡喜,即是讓如來歡喜,就看你的心,不是看你的事,看你的發心。

結果這些弟子就責怪這個榮西禪師,弟子還是不服,口中還是在那邊喃喃嘀咕,把裝佛的金箔拿去送人,說這是敬佛。榮西禪師大聲斥責,「佛陀修道,割肉餵鷹,捨身餵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麼對待眾生的呢?你們認識佛陀了嗎?這句話問得很好,你們認識真正的佛陀嗎?要是真正認識佛陀,他的心就是跟佛陀的心是一致的、是一體的,那他的心就是佛心,那就是菩提心,是大慈悲心。你怎麼跟佛心一致?你要跟佛陀一樣的心,老和尚常講的,同心、同行、同願、同德。你怎麼跟阿彌陀佛一樣同心、同行、同願、同德?你要跟阿彌陀佛一樣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一段我覺得他講得非常地好。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百零一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相關焦點

  • 黃警官講故事:如何做到《金剛經》的行一切善 離一切相之一
    那麼這個《無量壽經》裡面給我們提供答案,怎麼樣去能夠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金剛經》跟我們講這樣,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就是不住六塵布施。行一切善,離一切相,是《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一個行善的原則,如果你能夠這樣,就會成就功德,那功德可以滅罪,那福不能夠抵業,福報只是可以讓你享用,但是功德可以滅罪。那怎麼樣可以成就功德呢?
  • 黃財神的故事
  • 【黃警官講故事】墮胎的惡報及因果故事
    丁嘉麗老師特別提一個公案,就是有一位在中國,在河南省那一帶在當護士。那麼這位護士她,因為她一直都在墮胎。有一次她實在是被折磨得非常痛苦,她想帶她的女兒一起自殺。後來她先生就很奇怪,就趕回來,就被她先生救活了。後來經過一個修行德行很高的師父講出來,說這位護士她為什麼會想自殺?為什麼被她先生發現,命救回來?
  • 布施的最高境界,無相布施!
    所以,出家人修無為法,你有為的功德,布施多少,都能接受。 布施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受施的人、沒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能不著相,這才是真正的無相布施。所謂「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兩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說到布施得福的多少,有時候布施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時候布施的財物有限,得到的果報卻很大。為什麼會施少得多,或施多得少?
  • 黃老師退休的故事
    在車上,同事們開心地聊著黃老師退休的消息。因為我下午一直忙於上課,沒有及時看到手機上的這條消息。我急忙拿出手機,翻看原工作學校的工作群。黃老師退休的消息首先是由黃老師的愛人發出來的。黃老師是我原工作學校的老同事。我翻看著工作群中的原同事們對這則消息的跟貼。
  • 「回憶我的老師」系列二:開朗善良的黃老師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特意做一個回憶我的老師的系列,以此來懷念我的老師,感謝他們的教育之恩。——謹以此文獻給開朗善良的黃老師。黃老師是我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老師,他跟我同一個村的,按照輩分來稱呼,我應該叫他四哥。
  • 【黃老師講故事】一樁離奇的救助孤兒得善報故事
    黃柏霖警官:一樁離奇的救助孤兒得善報故事時間段:01:34:54-- 01:45:25有一對王姓的夫婦,他們在一九五0年,隨著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到金門,然後再轉到臺灣來。祂也知道我是誰,所以這個鬼道眾生很厲害,我們講說祂有報通,你不用跟祂講你叫什麼名字,祂就知道你叫什麼名字,我去她家誦經,我們這位王姓的師姐,她的媽媽就跟我講一個故事。(就王黃阿美,她最近才剛往生,活一百歲,心地很善良)。就跟我講一個笑話,因為她先生後來死掉的時候,(人都會有情執,徘徊不去)。
  • 老法師:布施從一毛一塊錢開始,遇到緣隨份隨力,不要錯過
    下面是,「貪餮」,這個是講好吃,對於飲食非常考究,都是欲望,這個是食的欲望。「慳惜」,《大乘義章》裡面說,「吝惜財法稱慳」,有財不能幫助別人;有法不願意傳授給別人,這叫吝法。這個都是屬於惡業。世間人不知道,佛知道。  我初學佛的時候,我記得第一天跟出家人見面,去拜訪章嘉大師,可以算是正式學佛了。在這之前,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那個時候對於佛,是哲學的概念。
  • 佛教中所說的「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又有何功德?
    可見,布施作為佛教修行的突破點,可以歷煉自己的身心,增長自己的福慧,以此積累自己成佛的資糧。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一、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皆是外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內財布施有三種:(一)用我們的勞力替別人服務,這是以體力布施。
  • 無畏布施
    2 別人有恐怖、有不安,我們能夠保護他、幫助他,這就叫「無畏布施」。他心安,他不害怕了,離開一切憂悲苦惱,凡是這一類,統統叫做「無畏布施」。3 「無畏布施」範圍非常廣,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對於眾生物質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我們保護他,使他心裡能得安穩,這就是「無畏布施」。
  • 【黃老師講故事】螞蟻報仇的幾個真實事例
    黃柏霖警官:螞蟻報仇的幾個真實事例我在助念的過程裡面有看到很多這種螞蟻報仇的故事,是真實不虛。所以對於螞蟻,你只有一個辦法是佛陀說的默擯,不要理牠。像我現在看到螞蟻來就不要理牠。當時她還沒有過來的時候,我們蓮友就跟我講,說你不要理她,她那個是得愛滋病,不要理她。為什麼呢?她整個臉都像麻子一樣,一點一點紅紅地,全部都是一樣,麻子的一臉。  她後來跟我在講的時候非常地憂傷,她說,黃警官,為什麼我的臉會變成這個樣子?怎麼一點一點的像出痲疹一樣?那時候我就直接跟她講,我說許居士,我說妳有沒有殺螞蟻?她說你怎麼知道我有殺螞蟻?我說看起來這個是果報現象。
  • 耐耐老師講故事|《冬天的禮物》
    耐耐老師講故事《冬天的禮物》▲點上方綠色小喇叭立即收聽!耐耐老師語錄: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睡前故事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非常大的好處,它能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幫助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故事具有高尚的童趣,能夠引孩子們發笑,給他們以歡悅和快樂。耐耐老師講故事,每日一個睡前故事,給寶寶最好的晚安!
  • 《金剛經》講得很明確,南懷瑾老師兩字總結
    《金剛經》裡有一段講到了福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熱議】金箔入酒?教你變著花樣吃金箔!但黃金吃下去對身體無害嗎?
    金箔酒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尚待考證  根據澎湃新聞的報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氣,除風」。不過這一觀點並未被現代醫學證實。理論上講,金很穩定,非常難與其他化合物發生反應,少量服用無礙,進入人體後會「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
  • 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
    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布施持戒修福的重要性淨界法師但是大乘佛法為了要廣度眾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隻腳才站得平穩。
  • 三輪體空行布施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48篇今天咱們繼續來聊《金剛經》,這次講到了第四品「妙行無住分」,這一品非常之重要,佛陀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布施才會功德福德皆無量,那就是「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我們後世常說的「三輪體空布施」。
  • 金箔蛋糕、金箔冰激凌……吃「金箔」美食來開運 每一口都好奢華!
    更多多倫多吃喝玩樂的消息,可關注:weibo.com/lifeinca,或關注微信和instagram: toronto_diaryCNE一個上百的金箔漢堡,讓多倫多人為之震撼。儘管美食美酒身披黃金甲聽起來就非常高冷,但一道原本相貌樸素的菜餚加入了食用金箔,頓時就會熠熠生輝、盡顯豪氣。
  • 「縮水的」金箔:何家村窖藏出土金箔重量之謎
    出土時,鸚鵡紋提梁罐中還盛有半罐水,水上浮有金箔,金箔之上立有十二條赤金走龍。當金箔從水中取出並不再滴水時,考古人員用天平稱的總重量為11市斤。1971年1月中旬,出於編寫金銀器報告規範要求,金銀器的計量單位需要用克來表示,於是博物館對赤金箔重新計量重量。
  • 金箔專家揭密:24K金箔到底能不能吃?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添加劑能否獲得審批,應該看其是否具備技術的必要性。馬勇還表示,衛計委發布這種徵求意見函,估計是有關方面提出了相關申請,「我們還應該看提出申請方的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其目的又是什麼。」
  • 無量劫以前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布施自己眼睛故事,驚天地泣鬼神
    佛祖在因地修菩薩行,欲被人索取眼睛的故事,當時還是國王的佛祖本師釋迦摩尼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介紹佛其實無量無邊時間之前已經成佛,在無量的諸世界度化眾生,........兩千年前投胎轉世到我們娑婆世界,表演修行成佛一次。黑體為原文佛祖因地修行布施眼睛的故事(上)時婆羅門。漸到大城。徑至殿前。高聲唱言。我在他國。承王名德。一切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