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沒有去過樹的海洋,鳥的天堂;或許,你在原始森林裡找不到返回的方向;或許,你還沒有見過精靈的模樣;或許,你還不信這些就在我的身旁。這裡沒有銷煙,也沒有汙染,是植物的天堂,精靈的家園。寮國——東南亞的內陸國,森林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原始天然的森林庇護下,總是各種小精靈出沒的地方。
俗話說的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對那些寵物狗、貓、鳥沒有興趣,而對幾種爬行動物偏愛有加,並有著不同的視角。草地裡的草上飛,芭蕉樹上的竹葉青,芒果樹洞裡的腺珊瑚,湄公河岸的灰箭鼻……。在我眼裡,它們就是美若天仙又怕又愛的「白娘子和小青」!
蛇,這種精靈的身體成長長的圓柱體,身體表面覆蓋著一層鱗片。它沒有四肢,靠身體的蠕動進行運動。蛇的舌頭是分叉的,靠舌頭來辨別物體的熱量。因為蛇的皮不能和身體一起長大,所以蛇有蛻皮的現象。它蛻皮的時候先把嘴上的老皮磨破,身體在慢慢的出來。記得在一次工作巡檢路上,需要穿越一段森林,我和同事一路走下來,看到很多蛇皮,最初也許是對蛇的恐懼,沒有把蛇皮撿回來,後來才知道,蛇皮還是一種珍貴藥材呢!蛇一年要蛻三次皮,每一次蛻皮都非常容易受到攻擊。蛇的嘴可以張的很大,能吞下比它大好多倍的動物。這是因為方骨與下顎骨的關節骨形成活動關節,平時方骨是平躺著的,張口時便拉緊。人們幾乎都很害怕蛇,其實能殺死人類的蛇特別的少。蛇的種類很多,資料顯示:全世界有3000種左右,毒蛇約佔600種。我國有蛇160多種,其中47種是毒蛇。而對人有致命危險的主要毒蛇只有195種。所以盡可放心,毒蛇是很難碰到的。
說到蛇總會想到小時候看過的電影《白蛇傳》。劇中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與小青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且嫁給了他。所以,來到東南亞國家工作後,我見到過很多蛇,但從來沒有殺過蛇。當然,我至今也沒有遇到過白色的蛇,只遇到過頑皮可愛,聰慧機靈的小青蛇。我想,國外的「小青」由於語言上的不通,對於中國人只有敬仰沒有談情說愛的心思吧!
除了熱帶原始森林所特有的各種植物外,這裡還棲息著很多鮮為人知的動物。如果不去刻意觀察,很容易錯過,比如,可愛的精靈蜥蜴,全身長滿了刺,就像披上了一層堅固的盔甲。蜥蜴的眼睛最引人注目,黑溜溜的,但有時它還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道是看咱不順眼?它的嘴巴扁扁的,一顆顆牙齒整齊地排列著,像忠誠的士兵保衛著蜥蜴的小嘴巴。它四肢靈活,長長的爪子,碰到東西,就會牢牢抓住,尾巴上粗下細,猶如一條「鞭子」威風凜凜!這種精靈沒事就甩甩尾巴,踢踢腿,還會搖搖頭呢!蜥蜴不僅跑得快,而且跳得高。蜥蜴「跳高」的時候,後爪立著,前爪翹起,聽「嘣」的一聲,帶著它細細的,長長的小尾巴一越就是幾米高。蜥蜴最喜歡吃昆蟲,它們在這些食物中汲取營養。蜥蜴吃昆蟲的時候,頭低下去,用舌頭迅速地把食物卷進嘴巴裡,它不有牙齒咬,直接吞咽後在胃中消化。小蜥蜴和壁虎長得有些相似,都是靠四肢爬行,都長有一條細長而又容易斷的尾巴,都是捕捉昆蟲的能手,只是一個活動在壁上,一個活動在草叢或樹上,堪稱「陸空戰狼」。
最後出場的一種精靈,原名蛤蚧,也叫大壁虎,主要在夜間活動,灰底色的皮膚上,點綴著無數個紅色的斑點,粗壯有力的尾巴感觸著周圍的環境。身輕如燕的運動能力和發達的四肢吸盤,來去自如並可以吸附在各種材質的牆壁上面。酸角樹洞裡,當地民居建築物的房梁上,牆壁的夾縫中都有它們的身影。蛤蚧,為壁虎科動物,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海南、香港、福建及雲南等地。書上說:蛤蚧幹品富含天門冬氨酸、甘氨酸、穀氨酸等多種胺基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之功效。蛤蚧酒有祛風、活絡、散結、行血的作用。
蛤蚧、蛤蚧、蛤蚧……。蛤蚧因其叫聲而得名。有一天晚上,精靈蛤蚧的叫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開燈後查看,卻已經跑的無影無蹤。東南亞國家雨季潮溼,蛤蚧總是在大雨前,晝夜鳴叫。每年5至9月份鳴叫最多,6至7月份鳴叫最為頻繁、最為活躍。旱季來臨後停止鳴叫。蛤蚧多是一雌一雄成對活動,當雌雄分散後,雄性會不斷地鳴叫,彼此尋覓。如遇被捕,另一方則與之相視哀鳴。一般連續鳴叫2~8次,叫聲較低沉。更有神奇的傳說,如果將雌、雄蛤蚧烘乾,研為粉末,置於燃燭之中,如將燭火相鄰點燃,燃起的兩股火苗就會飄飄冉冉地向中間一處靠攏,其難捨難分之狀,讓人驚嘆不已。簡直可以媲美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和朱麗葉了。真的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前不久在這裡還看到過升級版。通過翻譯後才知道,生死都要在一起,這已不僅是一世的愛情約定,而是萬世萬代的忠貞承諾。
精靈們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期待著人們來欣賞它們的身影和魅力。只有走進這綠色世界,才會為眼前呈現的一切而驚嘆、折服,才能真正的體會到這份獨有的原始美麗、精靈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