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疫情並未影響北京的賣地節奏。
繼2月11日、2月14日後,2月18日北京再次推出三宗涉宅地塊,總起拍價65.56億元,吸引超二十家房企參與,最終三宗地塊拍賣總金額達到87億元。
根據國土局掛牌信息,上述三宗地塊分別是通州區臺湖地塊、大興區舊宮地塊以及大興區採育地塊。
其中,通州區臺湖地塊經過17家企業激烈角逐,最終由綠城以13.48億元競得,自持比例為7%;大興區舊宮地塊經過7家企業競拍,也被綠城收入麾下,總價67億元;而大興區採育地塊則由住總、興創聯合體以底價6.56億元取得。
據了解,本次拍賣有兩宗地塊溢價率較高,其中通州區臺湖地塊溢價率達49.8%,而大興區舊宮地塊溢價率也達到34%。
「通州臺湖地塊的溢價率刷新了近2年新高,不過原因很簡單,這塊地起拍價太低,實際上最後的成交價格並不高。」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貝殼研究院新房分析師潘浩亦認為,今日土地拍賣熱度較高,引來多家開發商關注,主要原因是起拍價均低於預期,其次多數地塊不限價,開發商預期有一定利潤空間。
據中原地產統計,截至2月18日,北京共出讓了9宗地塊,累計土地出讓金額高達363.89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9宗地塊均被國企及有國資股東背景的企業獲得,包括華潤、中交、京能集團、首創置業等。事實上,最近其它城市土地拍賣也是以國企拿地為主,民企拿地較少。在春節後南京、紹興土拍中,國企均為接盤主力。
「疫情對於部分資金鍊壓力不大的房企影響比較小,相對而言,國企的資金壓力小。」張大偉告訴記者,部分房企高溢價率搶地,是期待未來政策出現放鬆。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曾表示,從實際情況看,國企資金優勢較為明顯,因為疫情蔓延,當下很多房企銷售狀況受到影響,後續若是要拍地,採取和國企進行合作等方式或是比較可行的。
「在近期各類房企觀望、坐等復工的時候,部分房企已經積極行動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其急於做大規模的迫切程度。」嚴躍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