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和投資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2021-02-18 集郵本子

  集郵是一種國際性的愛好,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吧。那麼這種愛好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首先,集郵帶來了心理上的滿足感,尤其是一些珍惜郵票被集郵者收集到的時候,那種滿足感是無法用金錢所衡量的。其次,還有給無趣的枯燥的生活帶來點點樂趣。第三,通過郵票還能學習一些知識,了解歷史。第四,更重要的,郵票還給人帶來了財富,甚至有的人以此為生,所以就誕生了郵商,有了郵商就有了郵票市場,從而中國郵票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記得初中政治課上就講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大家還記得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那麼對於集郵和投資來說也是同樣適用,集郵相當於精神文明,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投資就是物質文明,給大家帶來財富。所以集郵和投資也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集郵這樣的愛好一出現就與投資買賣密不可分。很多集郵者不屑於把集郵當作投資,當實際上也在無意中助長了投資。難道作為一個集郵愛好者你沒有高於面值買過郵票嗎?儘管很多人會說我買老紀特JT只是為了收藏,不會賣掉。但當你以面值的十幾倍上百倍購買的時候,同時完成了一次投資的活動,至少幫助賣家兌現了。投資實際上就是買賣,想要你自己沒有的郵票,最簡單的途徑就是用錢購買,賣家是套現的過程,對於買家來說即滿足了自己收藏的需要,也完成了投資的過程。當然投資有風險,不一定能賺錢。

 

  對於真正的純集郵者來說應該不會預定五套以上新郵,收藏來說一個單套再加上一個四方連足以。而實際上很多人在新郵能夠大幅升值的前提下會預定許多,少則十套二十套,多則成百上千套。當我們預定了多套新郵的時候,難道這還不算投資嗎?為什麼預定這麼多,就是因為比面值高,收益還是比什麼銀行理財、定期存款強多了。如2016年預定套票,面值179.1元,儘管市場價下降了不少,但目前230元的市場價還是要的,這樣算下來溢價50.9元,溢價幅度28%,僅僅一年,溢價幅度接近30%,試問現在的投資能有這麼大回報率的項目有多少?而且2016年還屬於溢價較少的年份,如果是2006年那還真是翻了好幾倍。

 

  集郵和投資密不可分,郵票天生就是收藏品,同時也是硬通貨。家裡如果有個古董大家還得找專家鑑定真偽,價格也是一個人一個價。但郵票的價格相當透明,各種集郵刊物網站都有介紹價格的內容,由此可見郵票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供大眾投資的商品。我們集郵者在欣賞郵票的同時,就會有意無意的關心發行量,市場價格走勢,雖然很多人不想承認郵票早已經貨幣化,但實際上和股票期貨等早已經有了一些相似性,這幾年文交所的紛紛建立也是出於此。

 

  由此可見,集郵和投資就像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相輔相成。一旦郵票價格上漲,就是所謂的牛市來臨,集郵者數量增加,郵票購銷兩旺,客觀上促進了集郵事業的發展;反之,當熊市來臨,新郵打折,老郵價格下跌,集郵者銳減,集郵事業就要面臨不景氣的困境。歷史已經在我們面前演繹了多年,我們在集郵的同時關心郵票價格的漲跌這也是很平常的事,雖然這種行為讓很多人覺得充滿了銅臭味,但實際上99%以上的集郵者都會關心這些,否則那些郵票還賣給誰去?中國集郵早已經過了那個純真的年代,我們即使想挽留也沒有辦法,大家不面對現實也不行啊!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郵海浮雲

相關焦點

  • 重磅:北郵中心亮相南寧•2016亞洲國際集郵展
    作為中華全國集郵聯旗下的重要交易平臺,北京郵票交易中心是經政府批准設立的合規交易機構,是發揮行業優勢專業以郵票、錢幣卡及相關收藏品交易和提供郵幣卡、金融服務、投資理財為核心的第三方服務平臺。中心將依託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行業優勢,利用郵聯會員系統遍布全國的網絡服務體系,建立統一、集中、開放、權威的郵票及相關收藏品交易平臺,營造誠信的市場環境,提高中國郵票及相關收藏品交易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未來將大力推動收藏品現貨與佔有權交易的市場化,促進藏品投資資本的多元化,提高藏品檢測、鑑定、評估、行業諮詢等中介服務規範化,打造成為最具規模的郵票及相關收藏品交易綜合服務平臺。
  • 「原地郵品」與「原地集郵」
    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上海、北京、江蘇、浙江、雲南、吉林等地的一些原地集郵愛好者,本著共同愛好,經溝通和協商,組織了原地封收集通信網,擬名「郵樂原地封研究網」。隨著通信網的發展壯大,1986年6月16日,在著名集郵家張包子俊先生的支持和指導下,遍布全國各地的100多名集郵者,在上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純民間的、迄今規模最大的原地集郵組織——「原地封研究會」。
  • JP256《2020集郵周》紀念郵資明信片8月19日發行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決定於2020年8月19日至8月25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2020集郵周」文化活動。
  • 關於圖畫明信片集郵的思考
    沒有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有那麼多的郵集製作出來,讓人大開眼界,讓集郵者體驗了圖畫明信片集郵的魅力。當然很大一部分郵集也突破了很多限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照抄照搬,我們是集郵大國,應該按照自己的環境和條件制定相應規則和標準。
  • 我的2020集郵小結
    感謝我的親、朋、好友對我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在2020年收穫了健康和快樂,感受到了幸福就圍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並祝福我的親朋好友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繼續收穫健康、快樂和幸福!2020年10月31日---11月2日,首屆全國農民集郵展覽在浙江湖州的善璉舉辦,本次展覽以「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115部283框展品來自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集郵協會和行業郵協,展覽主題鮮明
  • 紀念郵票和紀念郵戳卡——私家集郵收藏
    《世界郵政日》紀念郵戳卡:貼2分普通郵票,蓋和平鴿——郵政是和平的使者和推廣郵政編碼紀念郵戳卡。上海市郵票公司製作,1986年10月6-11日發行。《河南省集郵協會成立》紀念郵戳卡:貼1分普通郵票,蓋河南省地圖形紀念郵戳和河南省首屆集郵展覽紀念郵戳。河南省郵票公司製作,1982年12月26日發行。
  • 用集郵宣傳禁毒的民警
    在石家莊2013全國公安紅色集郵展覽中獲得一框類鍍金獎加特別獎;在2018年黑龍江省集郵展覽中獲得一框類大銀獎,在2019年公安部踐行新使命忠誠保大慶主題集郵作品展中獲得三等獎;在2021年公安部「首個人民警察節」美術書法攝影集郵主題展覽中獲得一等獎。
  • 民國的那些集郵往事(5)
    那時,上海的中華郵票會和杭州的新光郵票會已在1925年成立,1934年甲戌郵票會也在鄭州成立。近在咫尺的蕪湖郵票大同郵票會,也在1933年9月1日成立。這「三大郵會」在一條起跑線上,可惜缺少宣傳,連我天天讀報的人都沒有知曉它們的相關信息。
  • 集郵傳真 | 特11郵票零售和預訂兌付方式公布
    現就零售和預訂兌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郵票零售和預訂兌付(一)線下零售自5月11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零售,出售期限6個月,售完為止。具體網點信息請掃描二維碼查看。(二)線上零售在中國集郵網上營業廳(jiyou.11185.cn)、中國郵政微郵局、中國郵政APP線上渠道進行預售和銷售。
  • 京城裡推廣集郵文化的「老年天團」(中篇)
    對此,北京市郵政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經理深有感觸地說:「老集郵家們在講好郵票故事、傳播集郵文化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李近朱:「我以專研精神,為集郵文化建設夯基。」   「集郵是我畢生的愛好,它讓我坐下來沉下去,以專研精神,為集郵文化建設夯基。」李近朱說:「集郵是一項有益的社會文化活動,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高度知識性的娛樂活動。同時,郵票的內容十分豐富,我願意通過分享我的集郵體會、集郵故事,更好地宣傳中國傳統文化、集郵文化。」
  • 集郵人和郵票社
    為了編寫「說郵票」,我將家藏的清末民國有關集郵的刊物集中起來,以便核實每一枚郵票的歷史資料。      在一本雜誌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張字條(如圖①),是上海一位叫夏鎮波的集郵者徵集購買名貴郵票的廣告,名字是鉛印的,裁剪後貼在紙條上,再用鋼筆字寫上徵集廣告的內容。
  • 封片資料|《王思睿集郵十五周年》郵資明信片
    2020年是王思睿集郵十五周年。為慶祝王思睿集郵十五周年,經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審批,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常德市集郵與文化傳媒部定於2020年11月8日發行《王思睿集郵十五周年》紀念郵資明信片一套1枚。
  • 王宏偉談集郵,那可是王者之好!!
    郵人的浮躁帶來了郵書的「浮躁」,郵人的小氣量也讓郵書的「氣量」小得可憐,如此這般,不僅葬送了郵書,也讓集郵風光不在。即使真的有那麼一天,集郵風光不在了,我依然會帶著郵書去旅行,我不理睬這是絕對「虛榮」,還是什麼「窮浪漫」,我堅信這是我幸福的理由。我Keep Moving ——永不止步,在看盡所謂的滄海桑田後,我或許會和倉央嘉錯一樣頓悟,原來我畢生的目的,就是與你相遇。
  • 這些早期集郵家你們都知曉嗎?
    集郵家孫儒榮在《百城凸版十度半粗齒票的續現》上,也提到陳院生擁有百城凸版 二元布紋紙綠色十度半齒孔粗齒舊票一枚,公認珍罕品。1947 年 9 月,與阮景光、魏叔彝等發起成立了福州市郵票研究會。2002 年 4 月,陳院生為鄭州集郵協會《中外郵刊》影印全輯本撰寫了序言。
  • 奇怪的「集郵協會」日戳 ...... 合規嗎???
    ★ 掃描二維碼,進入「跑跑愛集郵~封語者」集郵微信群
  • 臺北郵政博物館,這裡面最讓集郵迷流連忘返的是——集郵展覽室
    博物館裡最讓集郵迷流連忘返的是集郵展覽室,這裡展出的郵票以臺灣郵票為主,外郎為輔,多得讓人目不暇接。其中分為數個主題單元陳列,如珍罕郵品專櫃、連雅堂先生郵票專櫃、蔣介石郵票專輯、從郵票看臺灣專輯.……七層的郵政專業圖書館,藏書逾4萬餘冊,安坐其中,通得豐富的郎學資料。臺北的博物館造型各異,頗為奇特的當推北投文物館。
  • 臺灣,為什麼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有的奮鬥、犧牲,只為了一個傳承到今天的樸素信念: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到這個「不可分割」,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下,人們似乎都說得很多。但說得多,卻未必就能懂得,簡單的四個字經歷了怎樣漫長的沉積,又意味著怎樣的沉重。
  • 中國集郵公司紀特郵票首日封所用郵戳研究心得
    這為我們對中國集郵公司紀特郵票首日封使用郵戳的考證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上海集郵家們的鼎立相助下,我們挖掘出了全套中國集郵公司紀特郵票首日封均使用了帶有上海字樣的郵政日戳或紀念郵戳的歷史事實。並有機會參與到編寫組成員以及相關專家們對收集到的資料反覆地進行了梳理、考證、推敲、學習和思考、爭辯與論證的全過程,從而升華與確立起我自己對中國集郵公司紀特郵票首日封使用郵戳歷史情況的研究心得。
  • 用集郵方式收集一線公司股票——一位機構投資者2020年致投資者的信
    投資者可能需要不停地評估所持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速變化和估值變化,所使用的核心工具為PEG指標(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根據不同的每股收益增速和估值水平,找到其所對應的合理收益率,對各種投資機會進行排序,挑選出長期收益率更高的投資機會,並據此建起一個相對長期高收益的投資組合。  二維世界中,業內較為成功的模式包括:  a.
  • 青銅峽 | 郭金山:50年磨一劍,創建全國首座鄉村集郵文化博物館
    當看到2017年舉辦的「記得住的鄉愁」郵展吸引了眾多集郵、文化愛好者的關注,郭金山又產生了在農村建一座集郵文化博物館的想法。      郭金山說:「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工作大部分時間也在農村,非常關注農村文化。我的想法就是想把集郵文化放到農村去,和家裡人商量打造一個集郵文化的平臺,把集郵文化作為一個振興農村文化把它建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