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觀鳥筆記
◎梁智健
去年我就報名了龍州鳥賽,最後卻沒去成,空留遺憾;今年終於能代表「北京飛羽」來參賽,心中既期待,又忐忑。一方面是龍州鳥賽素有最「虐」鳥賽之稱,林木遮擋嚴重的喀斯特地貌鳥密度較低,對觀鳥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另一方面「北京飛羽」之前參賽的代表隊獲得了第一,這次我來參賽,難免會有壓力。
還好,這次來龍州天氣極好,藍天下全是美景。蔥鬱的植被覆蓋著簇簇石山,還有純樸熱情的當地人,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所在的廣納百鳥隊,有來自山東、福建和廣東的資深鳥友——小馬哥、椰子和番茄蛋,還有保護區的護林員師傅做我們的司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次鳥賽一共有8條路線,其中1-5號線圍繞保護區周邊,6-7號線靠近邊境。我們抽到的首發線路是4號線,然後商量決定6號先探索保護區周邊線路,7號再到遠的地方刷刷村莊、農田等不同生境的鳥種。
看不到鳥,施展聽音辨鳥外掛技能
比賽開始沒多久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看不到鳥。南方山裡觀鳥全靠聽,儘管司機師傅很有經驗地讓我們在兩山相接的地方停車,鳥兒也總是沒影。
這時候,我們三個來自華南地區的小夥伴就要施展聽音辨鳥的外掛技能了。偶爾傳來幾聲鳥叫,像棕頸鉤嘴鶥、黑喉噪鶥、金頭縫葉鶯等,還算熟悉;更多時候是奇奇怪怪的短促鳴叫,還都叫一兩聲就消失,讓人摸不著頭腦;也有一些使勁地叫,卻聽不出來是什麼……這讓來自北方的小馬哥連連叫苦,「南方觀鳥太難了!在北方有鳥沒鳥,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只要有鳥就能看到,只要能看到就能拍到!」
這時,我的預習小本本派上了用場。鳥賽開始之前,我就把一些不熟悉的鳥種記在了筆記本裡,同時從BOW網站和xeno-canto網站搜索鳥叫聲,把鳥類的聲譜圖畫在筆記本裡。
很多鳥叫聲確實複雜,不能一聽就記住,用中文擬聲也模仿不準確。因此我發現聲譜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能幫助我們用圖形的方式理解鳥叫聲的節奏音調規律,並加深記憶。
例如灰巖柳鶯的叫聲,一長串、抑揚頓挫、毫無規律,我一開始聽了好幾遍都沒摸清到底是什麼調,後來硬著頭皮反覆聽,配合聲譜圖理解,總算搞懂了它的規律。再後來在保護站聽到這種聲音時,我一下子就能認出來,「嘰嘰幾絕嘰絕絕倔」,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忘記灰巖柳鶯的叫聲了!
頭兩天聽到的聲音和遇到的幾波鳥浪中,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特色鳥種:鮮黃明媚的冕雀,叫聲奇特的長嘴鉤嘴鶥,成群結伴的紋胸巨鶥,妖豔嫵媚的綠嘴地鵑,活潑好動的黃腹鶲鶯,還有連續兩天只聞其聲的印支綠鵲……
而不得不提的是以當地名字命名的狹域分布鳥種弄崗穗鶥。5號界碑是弄崗穗鶥遇見率比較高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機會去。比賽第二天傍晚,我們在3號界碑這邊,而按照原計劃我們最後一天不再走保護區線路了,所以這是我們找弄崗穗鶥的最後機會。
路上我們遇到了評委隊下車觀鳥,打完招呼之後我們便開車超過他們,在前面一段才下車找鳥。沒想到往回走找司機的時候,司機師傅說評委隊看到弄崗穗鶥了,就在我們超過他們之後沒多久!我們又連忙跑過去,評委們說弄崗穗鶥剛走。我們順著他們來的路找,終於發現了一群弄崗穗鶥在密林深處的石頭上活動,但是太遠太黑了,只能看到一些影子,通過鳥臉頰上的白斑勉強進行識別。無論如何,我們四個看到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於是我們又回去找司機,萬萬沒想到,司機說我們剛剛一離開去找評委隊的時候,就有一群弄崗穗鶥過來……椰子都說幸虧我們也看到了,不然(原話大家自行腦補)。
另一個難搞的鳥是紅頂鶥。6日下午我們第一次到3號線紅頂鶥小河,剛走進去就有隊伍出來,說沒有紅頂鶥,而且裡面倒伏的甘蔗攔路,無法通行。之後兩天我們多次來拜訪紅頂鶥,甚至師傅帶著我們走進去找,之後又帶我們去另一個有紅頂鶥的地方找,都找不到。以至於小馬哥都編出了段子:「紅頂鶥在家」還是「紅頂沒在家」,只有到了才知道。
剛下車,小馬哥就喊猛禽!
比賽第二天晚上我們統計鳥種,只有63種,離我們100種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於是我們決定比賽最後一天去7號線刷刷農田和其他生境的常見鳥種。
早上運氣似乎還行,幾乎每次下車都能加一兩個新。值得一提的是看到了本次鳥賽的至尊鳥種——黃胸鵐,它就在大片稻田間的田埂上休息,龍州應該處於它們越冬地比較邊緣的位置了。
一路上,我們隊青島觀鳥會的小馬哥都說要給我們看猛禽,比賽頭兩天他已經發現了蛇雕、黑鳶和鳳頭蜂鷹,我們就給他定個目標——看10種。他比較謙虛地說10種有點難,但是10隻肯定沒問題。沒想到之後竟每看一隻就是一種新的:早上在魚塘邊發現白腹鷂,之後在車上拍到遊隼……
7號線的終點是一座山,我們剛下車,小馬哥就喊猛禽!往山頭一看,只見一個比蚊子還小的黑點快速飄到了山的背後,而小馬哥已經看清楚是一隻鳳頭鷹。上山的路上,我們還碰到在山頂懸停捕獵的普通。小馬哥教我們看山勢找猛禽,相比於垂直落差大的陡壁石山,圓鼓鼓的植被、茂密的山頭會有更多猛禽活躍,那是它們覓食的最佳場所。
這一天我們遇到了很多麻煩,早上出發因為修路耽誤了很多時間;中午爬山遇到了岔路,兩隻很可愛的小狗把我們帶到了一條偏離觀鳥路線的小土路,雖然我們在那邊看到了銅藍鶲,而下山路上遇到鳥導才知道,走另一邊的水泥路可以看到各種好鳥,紅頭咬鵑、黑冠黃鵯,還有他一吹口哨就來的藍綠鵲……但是我們不想原路返回重新爬山了,商量了一下又走了一段顛簸而漫長的路到咟板水庫,結果收穫無幾。
經歷幾次連續的挫折,我們有點沉不住氣了。椰子打聽到溪水弄崗那邊有壽帶鳥,想去看看。我又盤算著怎麼再多記錄一些菜鳥,而小馬哥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我們來不是為了追求什麼名次,不應該為了比賽成績而去故意刷菜鳥,難得來龍州,就應該把時間花在把當地特色鳥種看好,所以他建議我們回保護區度過比賽的最後幾個小時。我心裡有點忐忑,覺得小馬哥說得很對,但面對比賽成績又有點不甘心。
這時師傅說餓了要吃一碗粉,而停車的地方旁邊就是一家奶茶炸雞店,於是就有了在時間緊迫的比賽期間,我們去點了個奶茶和炸雞的一幕,這可能開啟了我們比賽最後幾小時的幸運逆襲。
野外的藍背八色鶇,太難得了!
路邊的景色很快又變回一座座石山林,比賽的汽車一路飛馳。
跟「北京飛羽」一起觀鳥的時候,在車上睡覺是會惹眾怒的,時刻盯著窗外才是正經。所以我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車正開著,突然感覺樹上有一大坨深色的東西一閃而過,第一反應是蛇雕,我馬上喊停車倒車,果然是蛇雕,好大一隻在路邊,師傅都誇我眼神好!
回保護站的路上,師傅給我們介紹了野生的桄榔樹,以及怎麼做成桄榔粉,經過一片龍眼林的時候,又告訴我們每天清晨傍晚都有白鷳在這裡散步。師傅說傍晚5點是鳥兒開始活躍的時間。
保護站裡邊有一個小水塘,師傅喜歡坐在水邊的吊床上,他說這裡旱季每天都有藍須夜蜂虎、白腰鵲鴝等等來喝水。此時,隊友們走進了一條小路找鳥,我則獨自躺在吊床上,用衣服裹住全身躲避蚊子的攻擊。水塘邊四處靜悄悄,沒有鳥浪。突然,水邊的樹林裡發出一串奇特的悶響,是藍須夜蜂虎的叫聲!這時,隊友們帶著發現綠鷺的消息回來了,大家一起坐在水邊等候,師傅又從板房裡拿出了一本保護區的鳥類照片集,跟我們分享裡面的鳥類。
6點比賽結束,現在時間已經接近5點,小水塘邊還是沒有鳥出現。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開車往外走,遇到鳥浪才停下。結果還沒上車,終於遇到一波鳥浪,綠嘴地鵑、印支綠鵲在遠處吵鬧,小仙鶲在樹冠放聲歌唱,懷氏虎鶇一動不動站在遠處,小馬哥還終於看到了藍須夜蜂虎在樹林裡來回飛。車剛啟動,我們又看到一隻紅原雞悠閒地穿過小路,走進了旁邊的樹林裡。看看手機,果然是5點之後。
看完這波鳥浪,離截止提交記錄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了,保護區裡卻沒有信號,我們開車急忙往外趕。突然,前方的路上一隻褐色的鳥一蹦一跳,然後停在了路邊石頭的後面,圓滾滾的身材很像八色鶇。我們舉起望遠鏡一看,差點尖叫了出來——藍背八色鶇!比賽的幾天一路上只聞其聲,我們都想比賽結束後為了它去鳥塘蹲一蹲了,沒想到比賽最後十幾分鐘竟然能見到!為免嚇到它,我們沒有下車,我舉起相機從車窗外拍了幾張照片,啊,野外的藍背八色鶇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一致決定把它提交為我們隊的至尊鳥種。
6點比賽結束,我們隊的鳥種數定格在104種。
提交完記錄,我們還在保護站裡轉,師傅又發現了一隻獼猴和一大群熊猴。熊猴在陡峭的懸崖上行走,其中有好幾隻帶崽的母猴,寶寶掛在身上,照樣飛簷走壁。有一段落腳點太窄了,只見熊猴直立起上身,兩手伸開趴在崖壁上,抱著石頭一步一步往右邊挪。一時間覺得它們和人好像,飛簷走壁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龍州鳥賽是我參加過的難度最大的鳥賽之一。首先它很考驗找鳥和認鳥的基本功;其次,團隊合作也很重要,這次我們隊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離不開幾個隊員之間各展所長、默契配合。我、椰子和番茄蛋對南方的鳥比較熟悉,而小馬哥擅長找猛禽,護林員師傅更是對保護區的環境和物種非常了解,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每次下車我們找鳥時,師傅都會不停地找植物拍照,護林員們每年都有任務,要提交幾十種不同植物的照片。看到他們認真學習,我們也充滿了動力。最後,參加鳥賽還要有好心態,只要有收穫就好,開心就好!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