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蔣介石為何特意在西藏與四川間成立一個西康省?

2021-01-13 撿史官

網絡上曾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叫康定情歌,康定市隸屬於我國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歷史上康定曾經是西康省的省會。西康省成立於1939年,一共有46個縣一個市和一個自治縣,它地處於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的交界位置,主要由現在涼山市,甘孜市,攀枝花市,雅安市等城市組合而成。

從地理還有政治意義上來說,西康省其實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很高,所以在1955年新中國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經討論認為西康省可以撤銷,於是原本西康省的地區便納入了四川以及西藏的政治管轄範圍內。

西康省從1939年設立到1955年被取消,中間經歷了16年的時間,那麼當年民國政府為什麼要單獨將西康省給劃出來呢?

關於西康省的設立最早可以追逐到晚清時期。

在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已經對印度殖民統治了近百年,雖然英國當年也一直覬覦中國的土地,但無奈由於大清閉關鎖國,英國不清楚大清國的真實實力,所以並不敢貿然進兵。

而在鴉片戰爭之後,英國終於知道了大清不過是徒有虛表,它的實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於是中國也成為了英國想要殖民的對象。

19世紀末的時候,佔據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覺得我國對於西藏地區統治比較微弱,於是打算對我國的西藏地區先下手。

——剛好在光緒維新期間,譚嗣同、康有為等人一直提議將新疆西藏等地賣給英國,從而換取大量的錢財來償還國外的賠款,與此同時英國方面也不斷的施加壓力想要讓清朝政府聽從了譚嗣同康有為等人的意見,不過在一些清朝大臣的堅持之下,出賣新疆西藏一事並沒有成功。

而英國沒能成功從中國「買走」西藏地區,於是便開始在私底下搞一些小動作,它開始支持達賴武裝在西藏當地搞破壞,攻擊清政府派過去的官員。

20世紀初的時候,達賴已經在西藏一些地區形成了很多小面積武裝割據,這些區域名義上是歸屬於達賴管轄,但是實際上都是英國殖民的勢力圈。儘管當時清政府想要消滅這種武裝割據,但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為了避免英國對於西藏地區的殖民侵佔,於是在1904年川藏當地官員便向四川總督提議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建立一個西南三省。

「力主改康地為行省,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域,以保西陲」「仿東三省之例,設置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覬覦,兼制達賴之外附」。

其核心觀點也就是在當地建立一個新的行政區域,這樣不僅能方便管制,還能經營好武裝力量來抵禦英國的入侵。

西藏地區建立行省的建議被提出來之後清政府並沒有立刻批准,次年西藏地區便發生了「巴塘之亂」,達賴武裝分子意圖分裂我國的大西南,清政府費了好大的力才平定了這場混亂。

經過此事,清政府也就有了建立「西南三省」防禦外族入侵的想法,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被擱置,直到清朝滅亡「西南三省」也未能建立起來。

辛亥革命之後,雖然北洋軍閥表面上對中國統一,但各地仍由當地的武裝力量實際統治,西康省設立一事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並沒有徹底落實到位,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西康省的形成才被提上了日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和日軍根本不在一個等級,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我國主要的一些沿海城市已經淪陷。雖然有一些工廠將機器還有生產設備帶了出來向大後方逃亡,但在途中仍有大量的工人死亡,武器被損壞。因此,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力量還有經濟形勢都出現了大頹勢。

而且民國政府向西南撤退的時候,帶走的主要是一些軍工廠,這些軍工廠能生產的武器根本沒辦法滿足所有正面戰場的需要,所以主要的武器依然是向美國訂購。

經濟收入的大幅度下滑與巨大的財政支出,導致民國政府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雖然國軍也在努力的守住大城市,以及迂迴式的奪回一些工業生產地,但是取效甚微。整個民國政府的安全的根據地只有尚未被日軍侵佔的大西南地區,已經淪陷的工業城市被搶回來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為了加強西南地區的聯合防控,避免因達賴以及其他的一些外國軍事武裝影響到西南地區的安穩,導致抗戰大後方後院著火,民國政府也就加快了對西康省的設立。

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曾明確表示如果雲南四川貴州這三個地方不丟,中國就有打勝抗日戰爭的希望——通過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蔣介石當時有以西南根據地為大後方,打持久戰的想法。

總之,當時民國政府設立西康省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在抗戰大後方更好的發展經濟和工業,另外一方面就是避免達賴以及外國的武裝勢力影響到雲貴川地區,將西康省作為第二備選邊界。

不過結合現實的情況來說,當時設立西康省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達賴以及西藏分裂勢力,避免民國根據地「兩面受敵」之外,其實對於支持抗戰其實是杯水車薪。因為西康省在設立全省人口也就200多萬。

而且西康省屬於一個極度貧困的地方,建立之初全省收上來的稅收連省政府都難以維持下去。就算當時民國力量大力扶持西康省的發展,在短時間內也沒辦法達到相應的工業和經濟水平,西康省被取消的時候全省人口也就300多萬。

雖然蔣介石當初成立了西康省,但蔣介石也清楚西康省的意義並不大,因此在內戰晚期的時候蔣介石對於曾經作為抗日大後方的西南地區也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留戀之情。

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西南邊境逐漸走向了穩定,達賴武裝也基本被趕出國內,西康省也就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意義,所以後來西康省自燃也就被取消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西康省的成立只是在特定的歷史情況下,為了結合現實需要成立的一個省份罷了,在動蕩結束其實就沒有存在必要了。這種行政規劃在我國歷史上其實有很多,拿離的最近的解放戰爭時期來講,當時在遼寧建立遼東、遼西省亦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相關焦點

  • 45萬平方公裡的西康省,為何存在16年後,被兩邊拆分了?
    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西康是一個省。其管轄範圍主要在近代川西,藏東一帶。大多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1939年正式建省時,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5個浙江,人口165萬。到1955年7月31日,第一節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撤銷西康省建制的決議,其政務開始由四川省接管。
  • 四川雅安:我曾是「西康省」省會,有著川西咽喉的美譽,現在卻……
    雅安,別稱「雨城」,它隸屬於四川省,地處四川盆地西緣,邛崍山東麓,這裡東靠成都,西與甘孜州緊密相連,南與涼山州接壤,北與阿壩州交界,其距成都只有120公裡的距離,是四川省乃至國內面積最大的一座地級市之一。
  • 我國西南地區,曾經的「西康省」你是否知道?如今旅遊景點很美
    就我個人而言,這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西南地區,因為這個片區的自然風光,可以說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頂級,就一個四川西部就能讓你感覺到了人間天堂的存在,更別說還在新疆、西藏、雲南、貴州等這些角色風景了。所以,大家也可以仔細想想後會發現,這兩年西南地區的旅遊發展是跨越式發展,各種只要打開網絡,總會彈出關於這些地方的宣傳。與此同時,大家可否知?
  • 《康定情歌》中提到的康定城,曾屬於一個特殊的省,現早已被撤銷
    很多人認為這個詞裡面所描述的美麗的康定城、英武的康巴漢子屬於四川省,也有很多人認為屬於雲南省,還有很人認為屬於西藏自治區,其實都不是,是屬於一個叫做「西康」的省份。西康省的地理位置在於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川西盆地的過渡地帶、山川密布、峽谷縱橫,即「西高東低,山河相間」,居住著數十個少數民族,風光旖旎、民風淳樸。
  • 四川歷史大事記
    1725年,雍正撤銷年羹堯的川陝總督職務(康熙晚期年羹堯任四川巡撫,平定西昌、越西等地土司叛亂),改為杭州將軍,令其自殺,同時處死其善於吹捧的幕僚汪景祺。嶽鍾琪任川陝總督,對多處土司進行鎮壓。1726年開始,清朝開始三次大規模的改土歸流,第一次在雍正時期,第二次在乾隆時期,第三次在晚清時期(趙爾豐主持,籌劃建立西康省)。
  • 藏人丁真,為啥是四川人?盤點川藏咽喉理塘的三百年歸屬史!
    藏族男孩丁真一夜走紅後,很多人都很驚訝,丁真不是藏族,而是四川人。後來,住在甘孜州理塘縣的丁真強調自己的四川身份,開始為家鄉說話。據說理塘的旅遊市場發展迅速。西藏之外還有很多藏人?很多人不知道也正常,筆者以前也一直將西藏與藏人劃等號,後來將藏區走了個遍,又讀些有關西藏歷史的書籍,才基本搞明白了西藏歷史與漢藏關係。
  • 民國丨抗戰神劇都是假的, 這才是80年前真實的中國
    編著有《孫明經手記》《抗戰前前夕萬裡獵影記》。孫明經一生有多次行程超過萬裡攝影歷程。1937年從華東至西北的科考萬裡拍攝;1938年至1939年的川康科考攝影;1942年至1945年的雲、貴、川科考拍攝。一生拍攝了數以萬計的照片,經歷文革浩劫,照片大多散佚,只剩五千餘幅。1932年7月8日,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在南京教育部成立後,金陵大學理學院從此成為該協會推行電影教育的試驗基地。
  • 為和平解放西藏獻出寶貴生命的五世格達活佛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利寺的五世格達活佛,是紅軍的好朋友,他見識高遠、知識淵博、為人公正、生活儉樸、關心人民疾苦,深受藏族群眾的尊敬和愛戴。不久,中華蘇維埃博巴政府在甘孜成立,格達活佛被選為副主席。從此,格達活佛更加自覺、積極地投身於支援紅軍的行動中。1936年6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在甘孜會師繼續北上抗日。當時,紅軍在甘孜地區留下208名傷病員。紅軍離開甘孜後的第二天,國民黨軍隊和當地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公開抓捕和屠殺博巴政府的組成人員和紅軍傷病員,有的被迫當國民黨士兵,有的被殺害,有的被挖去雙眼,有的財產被搶劫一空。
  • 康巴悅讀|西康省藏族自治區建立的一些往事(節選)
    (節選)降邊嘉措今年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前身西康省藏族自治區成立70周年。在新中國的第一屆政府機構裡,成立了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李維漢任主任委員,烏蘭夫、劉格平和賽福鼎為副主任委員。天寶等同志為委員。1950年春,根據毛主席的建議,中央決定向全國各民族地區派遣訪問團。那時,新中國成立才幾個月。
  • 古代四川時常造反,歷朝歷代都束手無策,為何元朝之後卻消停了?
    ,主要源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四川的北方是中國南北分割線秦嶺,西邊則有巨大的橫斷山脈,東面為丘陵地帶,南面則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這實際上造成了正是一個封閉獨立的空間。正如諸葛亮「隆中對」中第二步便是取得益州(今日四川),而第三步則可以從益州出兵恢復漢室天下。割據四川雖然容易,但野心家們還需要牢牢掌控一個地方,才有逐鹿中原的機會。這裡就是有著「川蜀北戶」之稱的漢中。 漢中是四川北面的屏障,只有得到漢中才算是真正得到完整的四川。
  • 【閒聊歷史】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26天
    劉伯承則下了火車, 特意出席了群眾的歡迎大會, 宣布大軍即將入川。新華社發布了劉、鄧率二野經徐州、鄭州西進的新聞報導, 給人以二野將由陝西進攻四川的印象。軍事行動一般是要高度保密的, 此次進軍大西南為何要如此大張旗鼓?這就要看一看國民黨如何部署防守。8月23日, 蔣介石由臺北飛往廣州, 布置完廣州保衛戰後於次日飛到重慶, 部署西南防禦。
  • 「天府之國」四川為何軍閥混戰不休,21年間大小戰鬥478次
    但在民國時期各路軍閥混戰的日子裡,沒有被中原戰亂波及的四川大小軍閥反而陷入了更加瘋狂的內鬥之中。 有人曾粗略統計,自民國元年即1912年到1933年初,四川共有 478次戰爭,其中規模較大的29次,牽連到鄰近的滇、黔、陝、鄂等多個省份,平均下來每年小打22次,大打1次。那麼物產豐富、地勢險要的四川為何會如此戰禍不斷呢?
  • 抗戰時期,國軍大派系中具有獨立性質的軍隊有哪幾支,首領又是誰
    1928年12月29日,曾統治中國東北多年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隨後,張學良還下令:在東北各省降下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五色旗,全部統一更換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
  • 【故事】你知道抗戰時期的重慶童子軍嗎?
    在三峽博物館即將開展的「抗戰歲月」展覽中,5枚這樣的木質炸彈將首次與市民見面。它們身上承載的,是70餘年前活躍在重慶大街小巷的一群孩子的故事,這群孩子就是抗戰時期陪都重慶的童子軍。在70餘年前,這群童子軍做過什麼?他們多大才可以成為童子軍?昨天,三峽博物館研究員馮慶豪,為我們揭開了重慶童子軍在抗戰時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 蔣介石日記中曾提到,戴笠如果沒死,他為何也不會撤退到臺灣?
    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經常會在日記中寫出一些肺腑之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他的日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更好的研究那段歷史。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提到,如果戴笠不死的話,我也不會撤退到臺灣,這是為何呢?戴笠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接下來我們聊聊他的故事。
  • 四川行政區域變遷史
    四川地處西南內陸,東連重慶,西接西藏,南鄰雲南、貴州,北靠青海、甘肅、陝西,總面積48.6萬平方公裡,目前有21個地級行政區,其中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常住人口約8375萬。四川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