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成絕唱,為何漁民卻叫好?

2020-12-28 法制網

◆本報見習記者李欣 記者韓東良

通訊員史志勇 黃秋怡 陳松

原本洪澤湖周橋船塘內,密密匝匝地停靠著大量的住家船。然而現在,這些住家船卻已不見蹤影。7月8日,隨著洪澤區西順河鎮最後一戶住家船籤訂拆解協議,周橋船塘的住家船全部退出洪澤湖水上生活。

記者日前來到江蘇省洪澤湖周橋船塘集中整治指揮部了解情況時,遇到剛籤好住家船清理整治草籤協議的漁民謝剛,他對記者說:「政府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我們全家都很支持洪澤湖治理行動。」

告別「住家船時代」

「漁舟唱晚」描繪出了水上人家愜意的生活,然而,這些曾經如詩如畫的場景,在現實面前卻顯得辛酸和沉重。

洪澤湖周邊水上人家以捕魚、養殖等水上作業為生,為解決吃飯、住宿等生活問題,他們購買或自建船隻作為臨時住房,停留在洪澤湖沿線的避風港內。

長期以來,住家船的漁民在船塘內生活,產生的生活汙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便直接排放入湖。同時,長期水上生活,又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導致岸線陸域汙染嚴重。水質汙染、水環境退化、水生態破壞等內源汙染問題,成為洪澤湖「頑疾」。

曾有市民反映,洪澤湖某船塘內漂浮大量垃圾,嚴重汙染洪澤湖水質,請求相關部門立即打撈垃圾,督促引導住家船漁民進行垃圾分類處理。

洪澤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過水通道、調蓄湖泊,還是江淮生態經濟區、大運河文化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三大國家發展戰略的交匯點。加強洪澤湖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對於維護洪澤湖健康生命、實現湖泊功能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今年開始,淮安市洪澤區全面推進洪澤湖水域的住家船整治工作,昔日的漁民正在向「住家船時代」告別。

漁民陸續上岸安家

郭海軍是洪澤湖住家船清理整治籤約的第一戶。「要跟相伴十幾年的漁船說『再見』,真的很不舍。」郭海軍表示,自己很理解洪澤湖治理保護工作,並會積極配合。

籤約後次日,郭海軍一家便主動搬離船篷,並在街道的幫助下在縣城安了家。

「我們會對每一位船主進行說明,從整治政策、評估價值、實施步驟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並傾聽船主意見,不斷改進方案。」洪澤區水利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王修猛告訴記者,「爭取形成廣泛共識,快速推進住家船整治步伐。」

目前,已完成沿湖6個鎮(街道)2580條住家船確認登記、入戶調查評估,並啟動周橋大塘住家船清理整治工作試點。

漁民的「說走就走」離不開政策支持。為讓以船為家的漁民上岸後可以安家樂業,淮安市實施了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王修猛介紹,此次住家船清理整治注重以人為本,根據住家船評估結果,原則上採取貨幣補償方式。此外,為保障漁民上岸後的生產生活,擬在老子山鎮打造萬畝荷花蕩旅遊區,建設水生蔬菜養殖區,成立漁民專業合作社。

同時,結合農房改善項目,在西順河鎮建設漁家風情小區,重點改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戶等困難家庭居住條件。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只為從根本上解決好就業、住房、養老等問題,落實脫貧攻堅的任務,全力維護好社會穩定。

讓洪澤湖休養生息

近年來,洪澤湖上的住家船散亂分布,汙染河湖水質,水生態環境不堪重負。若要提升洪澤湖水域質量,就要徹底解決住家船汙染問題。因此,推動漁民上岸定居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突破口。

「住家船清理整治之後,區湖管辦將聯合各有關鎮(街道)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監管,防止住家船再次回遷,確保清理整治成果。」王修猛說。

洪澤湖,要「治」,也要「護」。在實施漁民上岸安家工程的同時,淮安市加快了環湖地區造林綠化步伐,完成造林0.3萬畝,建成省綠美村莊4個;自然溼地保護率達56.5%,完成洪澤湖區域溼地修復任務;推進退圩還湖實施方案,清退圈圩71.96平方公裡……

實施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既協調了人水關係,又能讓洪澤湖休養生息。

為了積極穩妥、深入細緻推進洪澤湖治理保護工作,淮安市將洪澤湖治理保護工作作為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一項政治任務,成立市、區兩級洪澤湖管理委員會,認真學習周邊地區好的經驗和做法。在學深、學透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洪澤實際深入研究,制定實施方案。

「圍繞把洪澤湖發展成淮河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樣板的工作目標,我們將持續奮鬥,全力打造湖清、水綠、景美的自然景觀。」王修猛說。

相關焦點

  • 自學古箏,如何才能練好《漁舟唱晚》?
    婁樹華的《漁舟唱晚》 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古箏曲子,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喜悅歡樂情景。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對於自學古箏的小朋友,如何才能練好這首經典的曲子呢?
  • 經久不衰的《漁舟唱晚》,你最心水哪一個版本?
    有多少人在小時候因為聽到《漁舟唱晚》而決定學古箏的?請舉起雙手讓我聽到你們的聲音~此曲是婁樹華先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 古箏 |《漁舟唱晚》一茶一酒一闕詞,一程山水一路景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項斯華的《漁舟唱晚》,輕重緩急錯落有致
  • 中西文化碰撞 不一樣的《漁舟唱晚》
    中國民族樂隊與法國電聲樂隊曾有過兩次合作,聯袂演奏經典名曲《漁舟唱晚》,這儘管是很早以前的節目,但許多人也許從未看過,那時網絡還沒有現在發達。
  • 【詩人樣刊】漁舟唱晚:七律~小雪(外七首)
    詠梅文/漁舟唱晚傲骨根根高節亮,冰心顆顆雅新姿。從來自俏風中立,向晚猶持沁潔儀。新年感懷文/漁舟唱晚梅紅雪白好新鮮,燕子銜泥入詩篇。抗疫凱歌豪邁奏,金牛沃土播春天。贊周總理文/漁舟唱晚高風亮節有恩來,儒雅豪情曠世才。武略文韜誰敢比?功勳百世萬花開。
  • 明月莊主我的世界單機生存151集晚鬧鐘~漁舟唱晚
    早上:Town of Windmill晚上:漁舟唱晚。讓這個信標噴泉有聲有色起來。 選擇這兩首歌曲也有一番特別的用意,一首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漁舟唱晚》,可能說《漁舟唱晚》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一說天氣預報所有人就知道了,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不過天氣預報的《漁舟唱晚》版本是電子組合演奏並非古箏原版!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小學音樂《漁舟唱晚》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漁舟唱晚》,感受古箏獨特的音色與魅力,感受作品中描繪的美麗景色。【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漁舟唱晚》的欣賞,並配以聽辨、討論、分析、聯想等方法,學生能夠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提高想像力和創新能力。
  • 漁舟繞落花 - 新華社客戶端
    杏花春雨,閒暇展卷,讀南朝梁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荇蒲浮新葉,漁舟繞落花。浴童競淺岸,漂女擇平沙。」心中一片波光旖旎。岸邊橫陳著苦楝、桃杏、曲柳,有菜花和蘆花,風掠過,落英繽紛。河流港汊裡,總能見到漁民劃著漁船,捕魚撈蝦。清風明月,蛙鼓蟲鳴,一路相隨。漁船中艙有篷,成拱形。船頭有一隻土灶,船尾有幾盆太陽花、蘼蕪,或小青蔥,拴著一隻小狗,汪汪叫。前艙鋪有木板,艙裡是捕獲的雜魚。篷頂上晾曬著花衣,有淘籮在風中作響。鸕鷀捕魚最壯觀。漁人打開粗嗓門吆喝:「噢去——噢——去!」
  • 「取」與「縱」,唐箏曲《由加見調子》與《漁舟唱晚》的時空碰撞
    2018年6月18日晚7時,「紀念大唐立國1400周年——唐樂回歸音樂會」在北京知音堂劇場上演。其中,我獨奏了一首根據日本《仁智要錄》復原的唐箏曲,壹越性調《由加見調子》。老式山東箏在當地又叫做「小瑟」,用絲弦演奏,「取」技法在當地叫做「縱」,金灼南傳譜的山東箏曲《雙板》記譜中仍然保留一處「縱」技法(譜面已無記載,在老一輩人的口傳心授和記憶中存在),在有史可考的最早由金灼南傳譜編曲的古箏名曲《漁舟唱晚》中也珍貴的保留了一處「縱」技法,而現代流行的婁樹華版《漁舟唱晚》已不見蹤影。
  • 長灘島:漁舟唱晚愛的記憶
    其實所謂的「翅膀」,就是4張用粗麻繩在木桿上纏結而成的牢固大網,主要供人乘坐,船身則做擺放食物和水以及隨身物品之用。乘坐這樣的帆船,一路鼓風前進,仿佛是一隻在海上翱翔的大鳥。    明星和長灘島的故事    長灘島的迷人黃昏傍晚的長灘島別有一番風韻。
  • 天下第一駢文,全文773字包含40個成語,句句都是絕唱,成為千古名篇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成語的誕生,一般都是來自於古代的經典歷史和文學作品,還有一些源於廣泛流傳的歷史故事和民間故事。成語的形式大多數都是四個字,但是也有三個字和多個字組成的,它們的結構固定,形式固定,不能隨意變動詞語中的字詞和順序。成語的意思也非常豐富,往往背後都是包含著一些有趣的典故和深刻的哲理。
  • 這個臺灣日月潭之美無法想像,黃昏之際盡顯漁舟唱晚之景
    真的是讓人有一種漁舟唱晚的感覺。夕陽西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橋流水人家。安然悠閒,遠離世俗喧譁。不僅僅是古人才子佳人所嚮往的,更是很多人心中的桃花源。最近也有人驚豔!日月潭上空驚現「魚鱗天」景象。
  • 溧陽警營文化|瀨江絕唱
    《瀨江絕唱》,作者:案件偵查大隊民警 毛頭江南福地,千年古邑;慄下嵐汀,瀨上明珠。水運樞紐,陸地要衝;吳楚舊邊,皖蘇新界。融丹金而匯郎廣,連鳩茲而襟陽羨。高速橫亙東西,馳道縱貫南北。物華天健,稍遜百強上位,鍾靈毓秀,不輸周莊匡廬。
  • 《我是歌手》遺憾送走楊宗緯 《空白格》成絕唱
    他唱後解釋說,他的版本「有空靈的感覺」,是從臺灣少數民族在兩座山之間的對唱中獲得靈感,「我希望通過這個很直接,然後不加修飾的聲音,傳達到每個人的心中。」歌曲改編在一開頭就加入了樂器手壎,承託山野之間原生態感覺,從第二段的副歌開始,楊宗緯則用「啊」的自然嗓音跟隨節奏鳴唱。
  • 慢讀丨開漁啦,海南漁民為什麼愛唱哩哩美?
    8月,漁民開漁了,臨高的古港又一次迴蕩著哩哩美漁歌那盪氣迴腸的曲調。「聞歌起舞皆童叟,對答念唱盡村俚。椰子林邊幾曲歌,文瀾江水嫋新波。此間亦有劉三妹,唱得臨高生產多。」這是著名詩人、原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於1962年在臨高考察時,即興留下的詩作。58年後的今天,行走在臨高的漁村裡,詩人描繪的場景依然存在。
  • 王勃最孤獨的一首詩,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也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
    、「漁舟唱晚。」、「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等等,這些當下我們經常引用的名句,便是出自於這篇文章。另外王勃也是「初唐四傑」之一,相信對於唐詩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初唐時期的這四位詩人,他們每個人都才華橫溢,他們的作品對於後世也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無數的詩人化用他們的詩意,套用他們的名句。
  • 即將「消失」的長江漁民
    真實的漁民生活:「漁舟唱晚」還是「老人與海」?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在中國古代詩人的筆下,漁民的生活往往是閒適、詩意和孤獨的,甚至透著點卓爾不群的清高。  但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中,捕魚過程浸潤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艱險和抗爭,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漁民成了悲壯的英雄主義的化身。  真實的漁民生活,或許介於兩者之間。  從1976年成為漁民起,嚴正華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堅持用滾鉤捕魚。  他把撿來的生鏽鋼絲加工成成百上千隻鋒利的魚鉤,然後用麻繩串起,放置在貼近水底、魚多的地方。
  • 5首風靡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如今「它成了絕唱」
    其中一首現在已經成了絕唱。羅大佑《童年》這首歌的原作者是張艾嘉,但後來羅大佑把它唱紅。因為羅大佑在華語樂壇有一定的地位,一般說這首歌大家都習慣說羅大佑。除此之外羅大佑的很多歌曲都成了經典(《你的樣子》《戀曲1990》),相信很多70/80後的小夥伴都是聽著他的歌曲長大的。
  • 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
    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佟麗婭疑似夜會小鮮肉,網友為何紛紛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