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玉溪:城市基層黨建 從「自彈自唱」到「最美和聲」
中老年人正在黨群服務中心演奏民樂 人民網 程浩攝
一個城市如同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用什麼方式做細做實它的每一個構件?唯有黨建,能夠突破束縛,凝聚各方力量。
然而在一些地方,城市基層黨建常常是黨務工作者參與,工作看起來開展得有聲有色,實際上卻是少數人「自彈自唱」,帶動群眾效應不明顯。
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從獨樂樂到眾樂樂,雲南省玉溪市打牢基礎,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做實做細,增強城市基層黨建活力。他們甚至還將城市基層黨建的模式應用到撫仙湖治理上,效果挺好!
在黨群服務中心跳舞的群眾 人民網 程浩攝
做黨建 基層有職有權有物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做好,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精力。如果一個城區街道的職能過多,黨務工作者要兼顧太多工作,花費在黨建上的時間自然就少。
玉溪市從紅塔區玉興、玉帶、鳳凰三個主城區街道開始,逐步取消街道的招商引資職能,確立以加強黨的建設為首的8項職能,讓街道集中精力抓黨建、抓公共服務、抓公共安全,儘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
「原來街道的內設機構對應區政府部門,往往是完成布置的任務。現在是對老百姓負責,機關圍著基層轉,幹部圍著群眾轉,管理力量有效下沉。」玉溪市紅塔區玉興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陶江紅說。
吸引年輕人的化妝培訓 供圖
精力有了,經費、人手怎麼解決?
經費方面,玉溪市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每個社區每年安排10萬元的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和8萬元黨建工作經費,讓資金、資源、項目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人手方面,玉溪市抓培養、強待遇、給出路,建強黨建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和志願服務者三支隊伍。
怎麼建強?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領頭雁」和後備力量「金種子」雙培養工程,累計從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100多名,選拔到街道領導崗位51名,突破了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大家的幹勁更足了,示範效應更明顯了。選派「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1384名、城市基層黨建指導員39名,公開招聘專職黨務幹部106名,實現了基層黨建有人幹,有專業的人幹。加快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按照不低於當地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標準,構建薪酬管理體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成立志願服務組織1276個,註冊志願者12萬餘人,孵化培育了「聶耳音樂社」「撫仙湖愛心之家」等一批社會組織,形成了「雲蟻力量」「暖暖公益」「陽光076」等一批特色志願服務品牌。
經費、人手有了,幹工作的人待遇、上升渠道也有了,開展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來也得心應手許多。
在澂江縣鳳麓街道擁暉社區,通過參加全縣選聘百名大學畢業生到社區工作考試的周琳澤已在社區工作兩年,這幾天她正忙著幫轄區一群有書法興趣的老年人對接黨群服務中心場地。同事們對她的評價是:「綜合素質高,工作能迅速上手,大家都很認可。」
正是像周琳澤這樣願意幹事的人多了,玉溪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做得越來越實,越來越細,城市基層黨建發展的強大正能量也開始慢慢凝聚。
插花活動 供圖
要做好 就不能「自彈自唱」
城市基層黨建是為城市發展服務,為廣大市民服務,自然需要發動市民共同參與,否則活動、措施再有意義,也是「自彈自唱」,勞而無功。
如何讓更多市民一起參與,著實考驗著黨務工作者的能力。
玉溪市委組織部發現,一些黨組織開展的活動裡,參與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輕的上班族參與度不高。長此以往,基層黨建的活力很難保持。而其實,上班族並不缺乏參與黨建活動的意願,只是需要適合的時間、靈活的參與形式。這就需要基層黨組織通過創新,尋找二者的契合點,激發他們參與城市基層黨建的熱情。
綜合各方意見後,玉溪市決定對各個轄區的黨群服務中心進行錯時開放。「白天老年人多,我們整合資源,多組織書法、棋牌、健康講座等活動;年輕人晚上或周末有時間,我們整合資源,組織舞蹈、健步走等年輕人更喜歡的活動。」玉溪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詹道斌說。
周末,走進紅塔區玉興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一間功能室裡,一群年輕人正排練舞蹈;旁邊的一間,幾名家長正陪著孩子學習聲樂。「我們做的,就是在服務中實現凝聚引領,用心把黨的組織和工作嵌入到城市最活躍的細胞上。」陶江紅說。
創新不止體現在方式上。「我家門口經常有汙水流過,嚴重影響生活,我和鄰居去找社區反映,填寫了『民情工作單』,沒過多久汙水管道就修好了。」說起社區的民情工作,澂江縣鳳麓街道居民唐興伍說。
「民情工作單」,就是社區幹部在訪民情的過程中,對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能夠當場辦理的當場辦理,不能立即解決辦理的,調派相應工作人員跟蹤辦理。單子一式兩聯,一聯留底備查,一聯交群眾手持,接受群眾的監督。
「『民情工作單』就是群眾和政府間的一個橋梁。」鳳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董雲莉說,以前居民有事不知道找誰,自從有了「民情工作單」,居民有問題可以直接到社區填報,社區會派具體經辦人處理。不僅如此,社區還會定期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滿意度調查,把「民情工作單」作為社區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2018年,鳳麓街道4個社區開出「民情工作單」1175張,群眾評價滿意率達到98%以上。
吸引年輕人的剪紙培訓
老舊小區的治理怎樣靠黨建引領?地處紅塔區龍馬路中段的園丁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老舊小區。以前這裡公用設施老舊,環境髒亂差,如今走進小區,不僅整潔如新,還成了老舊小區改造示範點。
怎麼做的?「我們在小區設置了兩個片區黨支部、4個樓棟黨小組、16個黨員中心戶,黨支部定期召開民情懇談會,黨小組召開『院壩會』,黨員中心戶上門走訪居民群眾,貫通社情民意傳遞的『末梢神經』,幫助居民解決『大事小情』。」小區所在的北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周希邊說著,邊指向不遠處的一塊空地。「以前這裡垃圾遍地,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垃圾被處理了,建了健康步道,一下子乾淨許多,老百姓也有了散步的去處。」
不僅如此,以前小區鄰裡矛盾多,誰家又把樓道堵了,誰家的車又亂停亂放了,園丁小區黨支部看在眼裡,搭建了「黨組織+小區管委會+樓棟長」的3個自治主體,動員小區群眾組成衛生整治、治安巡查、糾紛調解3個自治隊伍,引導居民共建文明家園。
如今,黨建引領下,園丁小區裡歡聲笑語不斷。走在樓道裡,「回來了?」鄰裡之間笑著打招呼。
稅收政策宣傳活動 供圖
要想扭住「牛鼻子」 還得繼續加油
從參與者寡到大夥一起來,從資源單一到慢慢整合,玉溪市城市黨建的工作觸角不斷延伸,黨的組織網絡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已建成各領域黨群服務中心64個,有3500餘個黨支部在黨群服務中心累計開展主題黨日、惠民活動4萬餘次;近1.5萬名黨員到社區報到,協調處理市容環境、愛心幫扶等問題2000餘件……
玉溪市正緊緊扭住黨建工作這個「牛鼻子」,踏踏實實地靠黨建增強著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甚至,他們還將城市基層黨建的模式應用到撫仙湖治理上,效果還挺好!
怎麼理解?在澂江縣,「仙湖衛士」黨員志願服務隊、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等204支志願服務隊活躍在基層一線,人人爭當「仙湖衛士」,沿湖基層黨組織在主題服務月開展聯合執法、進行專項治理,黨團員帶頭、群眾廣泛參與定期開展清潔田園、河道、村莊、湖灘活動,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愛護著撫仙湖。
撫仙湖邊,黨建引領下,一娛樂中心被拆除。 人民網 程浩 攝
黨建引領下,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位于澄江縣城西北角的思福小區建成於2010年,居民多為失地農民,為此,鳳麓街道儀鳳社區黨總支在小區一層建集體鋪面,居民人均年收入普遍提高600元至1300元,既實現了集體經濟增收,又緩解了失地農民增收難的矛盾。
「玉汝於成,溪達四海」——這是玉溪在新時期總結出的玉溪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去年5月,玉溪市成為全國103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市之一。
城市基層黨建沒有終點。「要想帶動更多居民參與,我們還得繼續整合資源。」周希說。董雲莉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現階段,黨群服務中心利用率還需繼續提升,接下來我們會聯合轄區工會、婦聯等單位,定期開展活動,形成活動品牌,擴大影響力。」
在澂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宋成傑看來,基層黨建工作絕不是「虛功」,它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它的最終目標是為民謀利,讓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在連續3年實施基層黨建推進年、提升年、鞏固年的基礎上,雲南省委決定,2019年為全省「基層黨建創新提質年」。
雲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在1月23日召開的「基層黨建創新提質年」工作部署視頻會議上強調,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壓實黨建工作責任,創新理念方式方法,加強指導、大力宣傳,確保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推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不斷夯實黨在邊疆執政的組織基礎。
如今,按照要求,玉溪市城市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正有序推進,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