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將於本周日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圖)日前巡視模擬投票站。(政府新聞處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記者 莊恭誠)今年11月,改編自「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同名著作的電影——《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又名:神奇動物在哪裡)在香港上映,奇特的譯名曾引起網民討論。
本周日,由1200人組成的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將進行換屆選舉投票。雖然這一組織承擔著選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重任,但是由於大多數香港市民都無權參選或投票選出這一組織,因此除了欠缺民意代表性等負面評價之外,選委們的「產地」其實並不為人所熟知。
按照官方的稱謂,選舉委員會選舉的正式名稱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所謂的「界別分組」,事實上就是1200名選委們的「產地」。
選舉委員會共分為4大界別,每一界別中又再細分合共38個不同的界別分組。
第一界別主要為工商、金融界,下轄飲食界、商界、金融服務界、保險界、地產及建造界和航運交通界等。
第二界別以專業界為主,包括會計界、教育界、法律界和醫學界等。
第三界別主要為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中有漁農界、勞工界、六個不同宗教的組織、社會福利界和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第四界別以政界為主,包括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全國政協委員、鄉議局成員和區議員。
實際上,大部分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的劃分,與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劃分相同,這一制度設計的其中一個原意在於,令在特定領域具專業才能或經驗的人,在立法機關中出謀獻策。
然而,相較於一人一票的地區直選模式,或是部分具較廣泛選民基礎的界別分組和功能界別(例如選民均為個人的法律界,即「個人票」),不少界別分組和功能界別的產生方式,都因選民基礎薄弱(例如公司票、團體票)而備受爭議。
於是,在立法會層面,便出現了「取消功能界別」及「擴大功能界別選民基礎」的改革聲音;至於選委會層面的改革路向,正是近兩年鬧得滿城風雨、有關行政長官普選的政改爭拗。
以同時屬於選委會界別分組和立法會功能界別的飲食界為例,合資格選民必須是食物業牌照持有人(通俗講即餐廳老闆)或香港餐務管理協會、香港飲食業總商會等團體。換言之,餐廳侍應、廚師、清潔工等僱員,並無資格成為飲食界的選民。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協商達至在無競爭對手自動當選的情況時常發生,今年選委會換屆,飲食界的17名選委便無需經過投票選舉,一早已自動當選。所謂「小圈子選舉」的惡評,亦正是由此而來。(圖1)
官方推出的選委會選舉宣傳海報,可見圖中人物代表了不同的行業,寓意各界別分組。(選舉事務處圖片)
即將於本周日舉行的選委會選舉,有約24萬包括個人和團體在內的選民具資格投票,選出733席非自動當選的選委。連同其他已自動當選和當然選委(如立法會議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200人的選委會將於明年3月代表全香港730萬人,選出新一屆行政長官。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選委會理論上由1200人組成,但是實際人數未必總能達到這一數字。舉例來說,若一名立法會議員循其他界別分組當選選委,這一屬於立法會的選委議席便會空缺。另外,今屆進出口界界別分組僅有17名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少於該界別分組擁有的18席選委數目,這一空缺亦不會再另行補選產生。
此外,即使選委是由選舉產生,但是候選人並無義務在選舉前表明自己會支持何人擔任行政長官,甚至不少選委連政綱都空白不填。而在最終的行政長官當中,投票則是以不記名形式進行。
在2011年選委會選舉中,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並未填寫任何政綱,當選選委之後,他一開始選擇提名唐英年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其後卻又表態在行政長官選舉中把票投給了梁振英。而今年的選委會選舉,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的政綱為:「本人將竭誠選出一位熱愛香港、忠於基本法、有能力為香港人帶來希望及獲國家信任的行政長官,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帶領香港爭取最好的未來。」
今年產生的選委會,原本有望隨著香港邁向行政長官一人一票普選,而結束選出行政長官的歷史任務,同時擔負起行政長官選舉提名委員會的職能。不過也正是由於在提名方法上出現了重大分歧,有關行政長官普選的政改最終無緣落實。有意見認為,如何在現時的選委會產生及組成方法上做文章,令各方認可其過渡為提名委員會,或將成為香港實現行政長官普選的希望與出路。
文章、圖片轉自中評網,原文請參見
http://hk.crntt.com/doc/1045/0/1/0/104501077_2.html?coluid=93&kindid=15734&docid=104501077&mdate=120907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