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喜歌劇《灰姑娘》由賈科莫·費雷蒂編劇,義大利傑出的作曲家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作曲,1817年1月25日在羅馬瓦萊劇院首次公演。據傳在1817年初,羅西尼僅用了22天就創作出了《灰姑娘》,即使是像他這樣的高產作曲家,這樣的創作速度也是極快的,但是羅西尼的靈感和才能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雖然根據《灰姑娘》這個情節簡單樸素的童話故事改編,但經過費雷蒂及羅西尼的錘鍊後,變成了一部展現世態人情並充滿幽默詼諧色彩的喜歌劇。劇中最重要的人物除了安傑利娜和唐·拉米羅,還有貫穿全場的「魔法師」阿利多羅。
「灰姑娘」安傑利娜在劇中成為了被埋沒的「真、善、美」的象徵,而其繼父唐·馬尼菲科和養尊處優的兩姐妹則作為反面教材,反襯出灰姑娘無私的美德和純潔的心靈。
羅西尼歌劇《灰姑娘》,並不是唯一一部以「灰姑娘」為題材的歌劇,但卻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傳世之作。其原因首先是由於他精妙絕倫的音樂。羅西尼巧妙地使用歌劇特有的演繹手法,通過音樂把劇中每個人物的個性刻畫地活靈活現。其中複雜高難度的花腔詠嘆調和重唱比比皆是,令人嘆服。
歌劇《灰姑娘》的誕生對之後的歌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羅西尼將音樂語言與腳本的戲劇結構完美結合,二者相得益彰,使這部歌劇成為一部宏大的劇作。羅西尼以其高超的創作技巧,完美的形式,生動的描繪和強烈的震撼力,徵服著它的觀眾,也證明了它與眾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價值。
《灰姑娘》的故事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羅西尼的歌劇《灰姑娘》也早已是世界歌劇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傳世經典。羅西尼在溫馨浪漫的童話藍本中,加入了批判、使得全劇更具笑料和喜感,也更多了一份與現實生活的微妙聯繫。
在音樂方面,此劇極為新鮮且富有個性,極具羅西尼風格。它那湧流不絕的旋律、極快的節奏、鮮明的音樂性格使這部歌劇在歌劇史上獨放異彩。
曼尼菲科伯爵(男低音)
克洛琳達:伯爵後妻所攜之女(女中音)
蒂斯貝:伯爵後妻所攜之女(女中音)
辛德瑞拉:伯爵與前妻所生之女,即灰姑娘(女中音)
拉米羅王子(男高音)
阿里多爾:王子的謀士(男低音)
丹吉尼:王子的僕人
第一幕
在沒落貴族唐·馬尼菲科男爵的家裡,他的兩個刁蠻、自私的親生女兒正在搔首弄姿,而他的繼女安傑利娜則蓬頭粗服地坐在爐旁幹活。這時,一位老乞丐來到門前請求施捨遭到了姐姐們的責罵,而善良的安傑利娜卻偷偷地拿了一點麵包和咖啡給他。
老乞丐實際上是拉米羅王子的老師阿利多羅,他裝扮成乞丐到民間走訪,為王子物色未婚妻。
皇室宣布了即將舉行一次盛大的舞會,邀請城中所有的貴族家庭的少女參加,希望王子能夠從中選到中意的伴侶。聽到消息,安傑利娜家裡的兩個姐姐趕緊梳妝打扮,剛剛做了一個好夢醒來的繼父得知有此好事,還以為正是鴻運當頭的預兆,便幻想著如果女兒被選,不僅風光十足,也可以重振敗落的家業。
王子又出新招,讓侍從丹迪尼假扮自己,而自己卻穿上侍從的制服。扮做侍從的王子和安傑利娜不期而遇,安傑利娜使他動心。親自上門邀請的假王子駕到,繼父一家上前迎接,而安傑利娜卻躲藏不見蹤影。繼父一家受寵若驚地接受了邀請,安傑利娜也懇求一同前去卻遭到繼父粗暴地拒絕。化裝成老乞丐的阿利多羅來幫助她,讓她打扮得象一位公主似地去參加舞會了。
假王子丹迪尼表示:我只能娶一個妻子,你們當中的哪一個願意和我的侍從結婚?拉米羅也假裝向他們求婚,但是都被粗暴地拒絕,因為儘管他比「王子」更漂亮溫柔,可是她們絕對不能嫁給平民!
前面傳來一陣喧鬧;一位不知姓名的淑女來到,她的美麗嫻雅使眾人傾倒!拉米羅感到與她似曾相識,繼父望著她那熟悉又不敢確認的臉龐隱隱地感到不祥的預兆。
第一幕在充滿懸念中結束。
◁▷
第二幕
繼父和他的兩個女兒感到情況有些不妙,害怕如果真是安傑利娜而且被王子選中,他們過去苛待她的惡行會不會受懲罰?
而在另一個房間裡,安傑利娜拒絕了「王子」的求婚和「侍從」拉米羅訂下了終身,她將自己的一隻手鐲脫下來給他,然後就迅速地離開了。
而丹迪尼此刻也向繼父「坦白」了自己奉命假扮王子的情況,父女三人大失所望。當他們沮喪地回到家時,看見安傑利娜依然穿著破舊的衣服坐在火爐旁,他們還以為剛才在舞會上看見的是和她相像的女巫呢。
這時,屋外起了暴風雨,拉米羅冒著雨追蹤而至,父女三人驚喜交加又產生了幻想,不料拉米羅卻奔向掩面含羞的安傑利娜,將手中的鐲子和她腕上的另一隻鐲子對上。拉米羅帶著安傑利娜回王宮去了,阿利多羅對惶惶不安的父女三人建議;向安傑利娜請求寬恕,一定能夠得到她的原諒。
在歌劇的最後,安傑利娜對著來請罪的繼父和妹妹唱出了一首充滿了仁恕精神的詠嘆調,給全劇作了一個輝煌、響亮的結束!
以喜歌劇聞名的羅西尼於1792年2月29日出生於義大利的佩薩羅,因為每四年才有一個閏年,所以等他過第十八個生日時,他已經七十二歲了。羅西尼以創作喜歌劇而名垂青史,其喜歌劇既有反映貧民生活的內容,又有對貴族浮華百態的描繪,內容生動、明快,人物的刻劃個性鮮明,戲劇情節十分緊湊,還有完全恰到好處的管弦樂配器,始終保持著藝術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