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公眾號:VICI維途國際,專注於英系國際教育。作者小v,轉載聯繫微信:viciedu2018
戲劇起源於古希臘時期,「戲劇」在希臘原文是『動作,行動』,最初為一種純藝術表現形式。18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盧梭在《愛彌爾》中提出
「在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與
「由戲劇實踐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兩個概念,開啟了以戲劇作為教育手段的先河。
19世紀末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ay)提出,
「裝扮」(plays)、「遊戲」(games)、「模擬」(mimic efforts)等戲劇技巧都可以被運用到教學之中。20世紀20年代,由於受到杜威等教育先驅有關教育實踐應該與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需對西方教育工作者將戲劇這種藝術形式融於普通教育之中,教育戲劇得以最終確立。
戲劇本質是對人類行動的模擬,是用行動表達內在畫面、感情,是人類扮演能力的體現。
或許有不少人在不了解戲劇教育的情況下,普遍認為所謂戲劇教育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演員或者表演者。成為戲劇從業者是專業方向的發展,有的孩子的確天賦是表演,那進行專業的戲劇培養是沒有問題的。
那另外一些沒有把戲劇學習作為未來職業選擇的發展的孩子呢?
戲劇教育是開拓他們學習能力與興趣愛好的一種途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國際/英國學校的介紹裡,課外活動或者課後學習中,戲劇Drama是這些活動中的「重頭戲」,每所學校都很
重視戲劇教育。戲劇教育本身最大的教育功能,是能讓孩子在最自然的狀況下學習東西,當然包括「自我表現"的行為。換句話說,
戲劇教育就是鼓勵孩子們以最天性的方式表達自我,並在其中探索自我。我們經常能在學校的Co-cerriculum裡關於戲劇課的介紹圖裡看到——學生們在一個寬敞、空曠的教室裡席地而坐或者舒展身體,儘可能的表達的自己的情感;而老師則是在學生群體之間走動來進行「戲劇教育」。
Drama in Education (DIE) 是什麼?「以戲劇作為手段去解決角色問題,自我肯定、創造能力、合作能力的教學系統」,能夠提升自我,建立正確的價值與完整人格。戲劇教學可以分為5大板塊:
聲音、肢體、自信心、創造力和藝術。
老師會循序漸進,讓學生玩一些戲劇教學技術(遊戲、範式),利用這些技術去建立情景,人物,畫面,然後去想像、觀察、反思。
流程為:
建立真實感——感知體驗——理解——探究反思劇場即教室,舞臺即人生。戲劇「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有關於這種綜合藝術形式的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領域。
戲劇首先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愉悅的藝術體驗。扮演角色時,孩子們既能學習表演的技能,又能藉此感受不同的人生際遇,在特定的情景下,設身處地地「沉浸」其中,往往比家長老師的耳提面命更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提升尚在成長階段的孩子的自我認知是非常有好處的。不僅僅是國際學校和英美國家的學校有戲劇教育,我們國家也開始重視起了「戲劇」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鼓勵學校全人教育。
在我們國家,繼體育納入中考後,音樂美術將正式納入中考成績。
2020年10月,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2022年力爭全面覆蓋美育中考。學校美育課程將以藝術課程為主,包括音樂、美術、書法、戲劇等,將藝術類科目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戲劇作為單列的課程內容第一次被國務院正式提出來,一時間「戲劇教育」成為全民熱談話題...現在這個概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無論是公立、私立還是民辦類學校,全國各個城市的學校逐漸將「戲劇」納入課堂,鼓勵全人培養。
戲劇給予的啟發,遠不止「演」這麼簡單。除了角色扮演,戲劇遊戲、劇本創作、團隊協作、情景體驗等環節能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即興表演能很好的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不僅要設想場景的展現,還要想像作為表演者的自己該如何去演繹、展現、做出何種反應。除此之外,想像力還可以幫助孩子們理解他人——角色扮演是需要孩子根據情景體會與感受主人公的感受的。同時,這種角色扮演遊戲也能幫助孩子學會去理解他人。
創造力是戲劇教育中的寶藏之處,能彌補孩子的創造性不足,也能激發孩子的潛能、探索自己的未來。在戲劇課堂上,孩子們更多的是要自己去創造劇本。
小編小時候最怕的就是——六一兒童節或者五四青年節, 因為要表演班級節目,不是話劇就是舞蹈。當時因為不自信,在臺上的表現總是放不開,影響了總體的發揮和情節的展現。
畢竟我們都能想像到,走到舞臺上面對觀眾們進行表演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而自信心正是能給予勇氣的「加油站」。戲劇課需要學生的快速反應和反饋,通過模仿老師或者範例,來完成一系列的表現。
在戲劇課堂上,沒有對與錯,學生能否自然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與情緒,關鍵就在是否足夠自信。老師不會進行評分,
鼓勵與引導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學生對自己也就更加的信賴,長期以來就能建立強大的自信。
傳達戲劇的內容是要靠清晰的發音和肢體的表達的,能否更好地傳遞就要看學生在說臺詞的時候是否飽含感情、肢體動作是否協調。而戲劇教育恰好能訓練到吐字發音、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感情拿捏等等。
對於我們國際學校和英美低齡留學的孩子來說,英語能力是學習的基礎與關鍵。Co-curriculum裡的戲劇課就是所謂的「英語戲劇」,一方面在鍛鍊到上述幾種能力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戲劇的過程中,
很大程度上地鍛鍊了英語的使用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臺詞創作以及詞彙量的豐富,甚至孩子為了創作出更好的劇本而嘗試的英語書籍閱讀.這些對孩子的英語能力提升都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其中包括:音樂、美學、文學等等。在戲劇課上或者創造劇本的時候,學生需要構想人物的面貌與服裝、表演時的背景音樂以及舞臺的設置與布置等等。孩子們能提升藝術審美欣賞能力,並學會如何把藝術融於作品中來展現一個故事。
戲劇課究竟值得選擇嗎?相信看完文章的你大概也知道「戲劇」在教育中扮演著怎樣舉足輕重的角色了。我們開通了深圳國際學校備考/申請的家長群,群裡我們會發布深圳國際學校申請、備考的資訊分享,如果有興趣的家長請掃以下二維碼添加進群。(領取入學考試真題或水平評估請掃以下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