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又在開狂歡節啦,2018的威尼斯狂歡節時間為1月27日-2月13日,盛大的狂歡節總是引來各路喜歡熱鬧的朋友們的關注,那在今年威尼斯狂歡節要結束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這些神秘的面具文化。
面具,指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通常作為舞會、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戲劇等的偽裝 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也通常被稱為儺(nuo)文化。而面具中,最為典型和著名的大概就是威尼斯面具了。在歐洲文明中獨具一格,是極少數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威尼斯人把面具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18世紀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離不開面具。
直至今日,面具在威尼斯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成為生活必需品。但還是存在於威尼斯的狂歡節當中,而起藝術文化的影響與傳播早已聲名海外,甚至在美國都有藝術家在從事面具藝術。
Cyndy Salisbury 一位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從08年至今居住在美國華盛頓州的Bainbridge Island(班布裡奇島)進行她的創作。
(來自Linkedln的職業照)
Cyndy Salisbury在接受採訪時表達,最開始自己並不是從事於藝術工作。只是大約在七八年前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進行年度籌款的拍賣活動上需要她的幫助。因其主體為威尼斯的夜晚,在沒有經費的前提下只能自己動手製作面具。
於是在搜尋義大利麵具製造的過程中,愛上了面具藝術,並為之瘋狂。直至如今60多歲還在不斷的進行創作。
Cyndy Salisbury在面具裡引入各種希臘神話中的意象。藝術面具是她創作的萬神殿的家園。
我喜歡具有古典風格的古代北歐神話,並將童話作為歐洲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受此薰陶,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故事讓我將「神」容納進創作中。
目前Cyndy Salisbury已經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售賣,可以在Etsy上看到她出售的藝術品。
在目前面具的世界裡,一些神靈教士依舊將面具作為遏制邪靈的物件,音樂劇演員將面具成為自己服裝道具的一部分等等,而Cyndy Salisbury的面具帶著某種特殊的意義,除了參加各種藝術節以及展覽之外還被許多面具收藏家進行了收藏。
Cyndy Salisbury認為,惡作劇、混亂、魔法都是其意義。
(作品《伊特魯裡亞精神病患者》)
(作品《黎明》)
(作品《夜晚的面紗》)
在這些面具的製作中,Cyndy Salisbury採用了丙烯、棉質、羊毛、羊皮紙、紙條、絲帶等等物質進行製作,根據每一個面具想要表達的想法以及實際的造型去選擇材質。並且保證其穩定性,不會輕易損毀。
Cyndy Salisbury 在製作這些面具的時候往往都是從書中找到靈感,並從書中感知到這些人物的個人特色與魅力。再通過不其他途徑尋找人物原型,比如圖片、音樂劇、廣播劇、甚至是希臘的雕像。當這些元素充斥著自己的大腦時,變開始了創作。腦海中的印象也會被改變、裝飾、充實。
(作品《死亡天使》)
(作品《winter king》)
Cyndy Salisbury認為每一個面具都是與眾不同的,但其實每一個面具最終都是為了自己。
(Cyndy Salisbury 的部分作品)
威尼斯面具的種類:
Bauta
一半為覆蓋全臉,有時也有覆蓋半臉的便於喝水和交談,是狂歡節的主流。
Moretta橢圓形面具,多用於女性,搭配面紗。
通常配合三腳帽與鬥篷
中世紀風
Colombina戲劇舞臺常用,女性首選
Gatto源於音樂劇《貓》,俏皮可愛
Dama中世紀貴族風、用於裝扮優雅高貴角色
另外還有Dottore Peste(現代狂歡節多用,無固定模式)、Pulcinella(戲劇角色)、Zanni(戲劇角色)、Arlecchino(戲劇角色)、Brighella(小丑角色)、Pierrot(小丑角色)等多種。面具存在於表面,而面具下隱藏的是永恆的品質和心理活動的普遍性。
本文所用圖片系轉載,來源於網絡
若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並在下次發布聲明
比未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立於紐約,是由Pratt, SVA, Parsons new school, FIT組成的紐約藝術院校聯盟成員建立,服務於線上藝術教育,作品集輔導,職業規劃,藝術創意課程研發,設計人才搭建的平臺,同時也分享藝術設計資訊。
隨著beewe的成長,在我們的平臺上,你可以找到來自於世界上任何一個頂尖院校的設計師。beewe公眾號是一個藝術設計資訊和獨立設計撰稿人的平臺,歡迎加入我們,分享設計思考。
聯繫我們或say hello:
hello@beeweart.com
官方網站:www.beewe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