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

2021-02-18 祖道影

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

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的惟論見性。只要直下承當便了。沒有看話頭的。到後來的祖師。見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機詐。每每數他人珍寶。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門庭。各出手眼。才令學人看話頭。 

話頭很多。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誰。為最普通。 

什麼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沈。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 

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何謂疑情。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卻沒處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定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別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誰」四字。最著重在個「誰」字。其餘三字不過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飯的是誰。痾屎放尿的是誰。打無明的是誰。能知能覺的是誰。不論行住坐臥。「誰」字一舉。便有最容易發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誰字話頭。實在是參禪妙法。但不是將「誰」字或「念佛是誰」四字作佛號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誰。叫做疑情。有等將「念佛是誰」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彌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亂想。東尋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於欲升反墜。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發的疑念很粗。忽斷忽續。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僅可叫做想。漸漸狂心收籠了。念頭也有點把得住了。才叫做參。再漸漸功夫純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覺得坐在什麼處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單單疑念現前。不間不斷。這才叫做疑情。實際說起來。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到這時真疑現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時候。這時候是一個大關隘。很容易跑入歧路。


(一)這時清清淨淨無限輕安。若稍失覺照。便陷入輕昏狀態。若有個明眼人在旁。一眼便會看出他正在這個境界。一香板打下。馬上滿天雲霧散。很多會因此悟道的。(二)這時清清淨淨。空空洞洞。若疑情沒有了。便是無記。坐枯木巖。或叫「冷水泡石頭。」到這時就要提。提即覺照。(覺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亂。即是定)單單的的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動。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菸。一線綿延不斷。用功到這地步。要具金剛眼睛。不再提。提就是頭上安頭。昔有僧問趙州老人道。「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來。」僧曰。「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麼。」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說這時節。此中風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說可能到。到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這地步的人。說也沒用。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獻詩。」 

相關焦點

  • 禪堂開示 | 虛雲老和尚圓寂紀念日特別推文
    便因此墮落.作了五百年野狐精.沒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我在後山巖下.祈和尚以亡僧禮送。」第二天百丈在後山石巖以杖撥出一頭死狐.便用亡僧禮將他化葬。我們聽了這兩段故事.便確知因果可畏。雖成佛也難免頭痛之報。報應絲毫不爽.定業實在難逃。
  • 虛雲老和尚: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
    但拜懺不同打七。禮懺須五體投地。三業清淨。不能加以雜言亂語。故懺壇上不說開示。禮懺時須觀著「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今頂禮觀音前。感應道交自實現。」以能禮之心。禮所禮之佛。諦觀能禮之心。現在未來過去三世了不可得。一切空寂。則如來藏本有體性。自然發露。故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
  • 虛雲老和尚:禪修中的參話頭是什麼意思?
    答:關於參話頭,我們看看虛雲老和尚的介紹。他說:「參話頭是怎麼參法呢?先念佛幾聲,看此念佛的究竟是誰呢?若說是口念的,我死了口還在,何以不能念呢?若說是心念的,這個心是不是我這肉團心呢?若說是我這肉團心,則我死了這肉團心還在,何以不能念呢?故知念佛的不是肉團心。
  • 虛雲老和尚:晝夜六時,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間斷,要靈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
  •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人家說:我們這是旅遊公司啊,你把門鎖上了,那哪行呢,是不是啊?然後,你再看外面的衛生,你想,你把地掃乾淨,就掃掃地而已,就在上邊念佛,一邊念佛,一邊做功德。念佛就是行、住、坐、臥當中都去念。最近代的九華山的肉身菩薩是誰,你們知道吧?什麼出身啊?撞鐘的,也就是說,這個廟裡的大和尚、二和尚、三和尚、四和尚、五和尚、六和尚都沒成就,一個撞鐘的和尚成就了肉身菩薩,是不是啊?
  • 虛雲老和尚圓寂後,宣化上人在香港時追思虛老的事跡
    這套《大般若經》目前在慈興寺藏經樓  【後記1】1959年10月18日(己亥年九月十七日)星期日,《星島日報》:  住世一百二十載 虛雲老和尚圓寂  佛教人士昨舉行法會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之高齡一百二十歲之虛雲老和尚,已於本月農曆十二日安詳圓寂於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禪寺
  • 虛雲老和尚年譜(52)
    (四)【附錄】虛雲和尚蒞滬時之各界言論  1、虛雲大師印象記  聖 璞︽錄覺有情專刊十四卷第一期︾  在一個不平凡的晚上。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點多鐘。在上海北站。我第一次見到了虛雲老和尚。那天傍晚。我懷著肅穆的心情。隨同一百多位歡迎代表。前往到了北站。
  • 虛雲老和尚:月裡嫦娥赤身抱你,動心嗎
    【虛雲老和尚開示】
  • 虛雲老和尚: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 !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來源: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 當代得道高僧:虛雲老和尚傳奇
    有一次,我們聽到他在打鼻鼾,便偷偷地離開,拿著房裡面的果品到外面邊吃邊玩。當他醒後,就逐件事來罵我們。我們問:「剛才您老人家不是睡著了打鼻鼾嗎?你怎麼會知道呢?」他說:「你心裏面打幾個妄想我都知道,你拿東西到外面吃,我會不知道嗎?」自此以後,我們才相信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經破了五蘊。見他是睡著了,其心思卻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   我們也借著機緣問了他老人家在終南山住茅蓬的事跡。
  • 虛雲老和尚《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虛雲老和尚,從小就喜歡佛教(自幼喜三寶物),父母並不很信佛。但是他的出生,是其父母求佛的結果。虛雲老和尚是佛的孩子,為佛教而來。他從少年就愛好佛教,不喜歡吃肉,喜歡清淨。不染而離開形式「兩妻」。很早就遠離了紅塵,19歲出家離開了家庭和故鄉。 天涯雲水路茫茫。
  • 虛雲老和尚親身體驗: 什麼才是真定
    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禪宗的機鋒語。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們倆坐坐看吧。」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裡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而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 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日文: 虛空無盡,雲心無我;禪宗泰鬥, 百年傳奇! ​
    為求法開悟,虛雲老和尚參拜過的名寺古剎和祖師大德數不勝數,登山涉水,足跡遍布山川平野,忍常人所不能忍,故成常人所不能成。43歲時,為報父母深恩,虛雲老和尚發心朝聖五臺山,由普陀法華庵起香。初開始時,有偏真、秋凝等四僧附香,渡海由寧波登陸,向北前進,過了蘇州、常州,天候漸冷,四位附香者先後退出。虛雲老和尚一人繼續禮拜前進,經南京渡江到浦口,在獅子山寺掛單過年。後經蘇北入河南,經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到了臘月,拜到黃河邊的鐵謝渡。
  • 文殊菩薩化身乞丐,兩次救助虛雲老和尚
    相傳虛雲禪師當年為報母恩,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過程中,曾有兩次處於生死關頭,得到文殊菩薩化身搭救,這件故事廣為後人傳頌,也記錄在《虛雲和尚事跡》《虛雲和尚年譜》等著作中。老和尚是在清鹹豐八年(歲次戊午十九歲)離家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光陰過得真快,老和尚割愛辭親,不覺轉瞬就是二十多年。
  • 宣化上人:娶妻兩房而無染 虛雲老和尚的傳奇出家因緣
    1918年出生,19歲時母親逝世,於母親墓旁守孝三年,期間剃度出家。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禮懺坐禪、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靈異之事多不勝數,被稱「奇僧」。1948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虛雲老和尚為上人傳授禪宗法脈,賜法號宣化。
  • 聖一老和尚參禪問答輯
    答  如人熟睡,夢中可以作主,但無夢時,那個主何在?——不知道——這就是無明,古人云:破無明如破牢關。問  上來(禪七)開示與虛雲老和尚的一念未生究竟有無牴觸?答  所謂妄想執著不能自證,指的是第六識妄想及第七識執著,現在以第七識用功,話頭便相續無間斷。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現在時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樣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裡,不泡就沒有得食。春時不下種,秋到無苗豈有收?可見一粥一飯,來處不易,要花時間,費工夫,勞心力,才有收成。為佛弟子,豈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說:「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還要為道求出生死。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 虛雲老和尚:宗門一法,如金剛王寶劍,遇物即斬,碰鋒者亡
    在這半月中,諸位不分晝夜,而目的是為開悟,是為佛門中培植人才,如果是打混把光陰空過,那是辜負了這段時光。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與各位班首師父,依古人規則,來考察你們的功夫,希望不要亂說,只要真實將自己的功夫見地,當眾答一句,相當者常住為你們證明。古人說:「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間。」功夫得力,一彈指頃,就悟過來了。
  • 農曆十一月初五 彌光老和尚誕辰108周年
    1952年41歲,虛雲老和尚進京,彌光老和尚留雲門寺,常年一件衲襖,在苦行單上為眾伏勞,任勞任怨,少言寡語,不與人和,定功猶進,四季赤腳,不知冬夏。1953年42歲,是年七月,虛雲老和尚上雲居山重建真如禪寺,彌光老和尚於下半年趕到雲居山,進寺院時,全寺才四名僧人。彌光老和尚全力護持道場,時為虛雲老和尚座下中堅弟子。
  • 打禪七時,怎樣處理妄想來和妄想走,數息、觀息法門有用嗎
    打七開始的第一天,傳授「八關齋戒」(出世的戒法),因為受戒就可以得清淨的戒體,使打七的學員借著受戒的儀式,注意自己的身口意;戒、定、慧為三無漏學,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在受戒的兩天時間裡,有講戒、拜懺,講戒使大家了解受戒的意義,拜懺可消除業障、使心念專注、身體慢慢的柔軟下來;這樣子,在打七期間就比較容易用得上功。接下來的幾天,打坐的時間就比較長了。因為自己剛到山上,所以一開始打坐不是妄想紛飛就是昏沉現前,經由主七法師的開示後,用主七法師教的法門用功,慢慢地把心念專注,進而開示也可以聽進去,妄想也慢慢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