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晝夜六時,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間斷,要靈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

2021-02-08 祖道影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

歡迎關注祖道影

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

上海玉佛寺禪七開示

初七第四日開示(2月25日) 


七天的辰光已去了四天,諸位都很用功。有的作些詩偈,到我那裡來問,這也很難得。但是你們這樣的用功,把前兩天說的都忘卻了。昨晚說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我們現在是參話頭,話頭就是我們應走的路頭。我們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這句話頭作為金剛王寶劍,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一情不留,一法不立,哪裡還有這許多妄想來作詩作偈,見空見光明等境界。若這樣用功,我不知你們的話頭到哪裡去了。老參師傅不在說,初發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為怕你們不會用功,所以前兩天就將打七的緣起,及宗門下這一法的價值和用功的法子,一一講過了。我們用功的法子,就是單舉一句話頭,晝夜六時,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間斷,要靈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


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禪師說的,前後四句,有二種意義。前兩句比喻,說我們用功的人,把守這句話頭,猶如守禁城一樣,任何人不得出入,這是保守的非常嚴密的。因為你我每人都有一個心王,這個心王即是第八識。八識外面還有七識、六識、前五識等。前面那五識,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賊,六識即是意賊,第七識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貪著第八識見分為我,引起第六識,率領前五識,貪愛色、聲、香、味、觸等塵境,纏惑不斷,把八識心王困得死死的,轉不過身來。所以我們今天要借這句話頭(金剛王寶劍),把那些劫賊殺掉,使八識轉過來成為大圓鏡智,七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但是最要緊的就是把第六識和第七識先轉過來,因為它有領導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別計量。


現在你們作詩作偈,見空見光,就是這兩個識在起作用。我們今天要借這句話頭,使分別識成妙觀察智,計量人我之心為平等性智,這就叫做轉識成智,轉凡成聖。要使一向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的賊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後面的兩句,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比喻,即是我們三界眾生沉淪於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纏,被塵勞所惑,不得解脫,故拿梅花來作比喻。因為梅花是在雪天開放的。大凡世間萬物都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氣候寒冷,一切昆蟲草木都已凍死或收藏,塵土在雪中也冷靜清涼,不能起飛了。這些昆蟲草木塵土灰濁的東西,好比我們心頭上的妄想分別無明嫉妒等三毒煩惱,我們把這些東西去掉了,則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裡開花吐香了,但是你要知道,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裡而能開放,並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風和暢的氣候而有的。


你我要想心花開放,也不是在喜怒哀樂和人我是非當中而能顯現的。因為我們這八種心若一糊塗,就成無記性,若一造惡,就成惡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無記有夢中無記和空亡無記。夢中無記,就是在夢中昏迷時,惟有夢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無所知,這就是獨頭意識的境界,也就是獨頭無記。空亡無記者,如我們現在坐香,靜中把這話頭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塗塗的,什麼也沒有,只貪清淨境界,這是我們用功最要不得的禪病,這就是空亡無記。我們只要二六時中把一句話頭,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寒山祖師曰:「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


你我大家都是有緣,故此把這些用功的話再與你們說一番,希望努力精進,不要雜用心。我再來說一公案:昔日雞足山悉檀寺的開山祖師,出家後參禮諸方、辦道用功,非常精進。一日寄宿旅店,聞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條路,明朝仍舊打豆腐。」這時這位祖師正在打坐,聽了她這一唱,即開悟了。可見得前人的用功,並不是一定要禪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修行用功,貴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亂,空過光陰,否則,明朝仍舊賣豆腐了。 


相關焦點

  • 虛雲老和尚語重心長:露水般的道心,怎能了生死?
    開示 / 虛雲老和尚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佛將涅槃時,阿難尊者問佛,未來比丘以何為師?佛曰:「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華言別解脫,謂身口七非、五篇等戒,不犯則能解脫。
  • 虛雲老和尚《辭世詩》
    少小離塵別故鄉虛雲老和尚,從小就喜歡佛教(自幼喜三寶物),父母並不很信佛。但是他的出生,是其父母求佛的結果。虛雲老和尚是佛的孩子,為佛教而來。他從少年就愛好佛教,不喜歡吃肉,喜歡清淨。不染而離開形式「兩妻」。很早就遠離了紅塵,19歲出家離開了家庭和故鄉。 天涯雲水路茫茫。
  • 虛雲老和尚圓寂後,宣化上人在香港時追思虛老的事跡
    日)起至庚子年三月初三日(1960年3月29日)止,為虛雲老和尚涅槃舉行大般若法會,每日時間表:,謂老人業於13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圓寂......真如晴天霹靂,令我驚訝異常!過一會兒又說:"要以正念正心,培養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老人訓誡我們要好好持戒修行。  (農曆)九月十二日中午十二時,老和尚對侍者說:「我剛才在睡夢中,見到一頭牛踏斷了佛印橋的石橋,又見到碧溪的水流間斷了。」隨即閉目不語。直到十二點半,老和尚喚侍者們一起進去,對他們說:「你們侍奉我多年,都辛勞了。
  • 六時吉祥為什麼會成為學佛人的口頭禪呢?聽師父給你講個故事吧!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52虛雲老和尚當年在禪堂裡面開悟,是因為有一個人不小心打破了一個茶水杯,就在茶水杯打破的那一剎那,他悟到了前念不滅,後念不生,當下是何,他開悟了。請問,我現在在這裡打坐,你摔碗,摔摔摔摔摔,摔多少碗我能開悟?摔多少碗都不能開悟。
  • 虛雲老和尚年譜(52)
    (四)【附錄】虛雲和尚蒞滬時之各界言論  1、虛雲大師印象記  聖 璞︽錄覺有情專刊十四卷第一期︾  在一個不平凡的晚上。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點多鐘。在上海北站。我第一次見到了虛雲老和尚。那天傍晚。我懷著肅穆的心情。隨同一百多位歡迎代表。前往到了北站。
  • 重溫虛雲老和尚開示
    虛雲老和尚開示三皈五戒今蒙佛教同寅相邀,假座平安戲院與諸仁者說法。法者,即眾生心,眾生心與佛心本無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即法即心,即心即法。如《起信論》云:「所言法者,即眾生心,具足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所謂世間法者,即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一切有情無情,依正因果等法,又名六凡法界。出世間法者,即聲聞、緣覺、菩薩、佛法是也,又名四聖法界。斯則四聖六凡,合名為十法界法也。此十法界法,不出一心之所造成,若隨顛倒迷染之緣,則有六凡法界生;若隨不顛倒悟淨之緣,則有四聖法界生。
  • 虛雲老和尚:宗門一法,如金剛王寶劍,遇物即斬,碰鋒者亡
    以古人來說,本沒有什麼結七解七,一句話頭參到開悟為期。現在你們悟了未悟,我們總依規矩而做。在這半月中,諸位不分晝夜,而目的是為開悟,是為佛門中培植人才,如果是打混把光陰空過,那是辜負了這段時光。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與各位班首師父,依古人規則,來考察你們的功夫,希望不要亂說,只要真實將自己的功夫見地,當眾答一句,相當者常住為你們證明。古人說:「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間。」
  • 禪堂開示 | 虛雲老和尚圓寂紀念日特別推文
    『不落因果。』便因此墮落.作了五百年野狐精.沒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我在後山巖下.祈和尚以亡僧禮送。」第二天百丈在後山石巖以杖撥出一頭死狐.便用亡僧禮將他化葬。我們聽了這兩段故事.便確知因果可畏。雖成佛也難免頭痛之報。
  • 金剛不壞續禪燈——懷念彌光老和尚
    早年總不理解船子和尚向夾山禪師以生命付法的公案,現在理解了。彌光老和尚的這則公案對於正在仰慕出家為僧的我來說,實在是久旱逢甘霖。彌光老和尚在講述這番公案的時候,總是強調說:「在五濁世間,要以修道的決志勇猛前行,方能完成所願。當知五濁世間濁見難調,於生死中應使孝道良知、親情道念,一切得度。」
  • 佛教說「六時吉祥」,是哪六時呢?
    《吉祥經》云:「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大家都知道「六時吉祥」的大概意思是,美好祝願,時時刻刻都能夠吉祥如意。「六時吉祥」具體指哪個「六時」,估計好多人都不知道。《阿彌陀經》雲︰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
  • 文殊菩薩化身乞丐,兩次救助虛雲老和尚
    ,不得間斷一日,否則千日難補渡海後,每日行路不多,中間曾停湖州、蘇州、常州等處,四人都中途退轉,老和尚獨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禮牛頭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獅子山寺過年。次年由獅子山起香,從蘇北入河南省,經鳳陽、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陽白馬寺,曉行夜宿,風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苦樂饑飽,毫不縈念。
  • 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可能很多人有機會接觸出家人,但是不一定真的了解出家人,甚至有的居士,看到出家人的不圓滿後,生起強烈我慢之心。一切進步源於恭敬。如果做佛教題材影視,心底沒有對三寶的恭敬,必將只是做自己的關於佛教的藝術作品。
  • 虛雲老和尚:月裡嫦娥赤身抱你,動心嗎
    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它,總沒法把它趕跑。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用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的,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
  • 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日文: 虛空無盡,雲心無我;禪宗泰鬥, 百年傳奇! ​
    同治二年(1863年),任職鼓山,次年十二月冬,其父病故,虛雲老和尚從此不探問家事,斷絕音書。光緒十八年(1892年),受臨濟宗衣缽於妙蓮和尚,受曹洞宗衣缽於耀成和尚。數十年如一日勤修苦行,先後至國內外名山大剎參訪耆宿,研習經教,參究禪宗。
  • 農曆十一月初五 成就金剛不壞身的彌光老和尚誕辰108周年
    用心參「念佛是誰」,晝夜追究,如貓撲鼠,要用到三心盡了(即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四相皆空(即《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心無相。再用到心包太虛,量週沙界,可算修行在此生有了進步。諸善知識,求大道圓成,不需向外馳求,自力更生,一切成就,不降伏其心,如何成道?
  • 佛教所說的六時吉祥,指的那六時?
    昨天有有人留言給小禪,問佛教中的六時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六時?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六時是什麼意思?分別代表著那「六時」?佛教經典《吉祥經》云:「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佛教徒常用「六時吉祥」作為祝福語送給同參道友或護法檀越。
  • 當代得道高僧:虛雲老和尚傳奇
    無論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著一件爛衲襖,即是一件補了又補的長衫(禪和子們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裡面加一件棉衣,夏天裡面只穿一件單褂子而已。   老和尚時常開示我們:「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參禪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頭。如果想參禪用功,但是路頭摸不清楚,對參禪的道理未能領會,那麼工夫便很難用得上了。
  • 虛雲老和尚: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
    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的惟論見性。只要直下承當便了。沒有看話頭的。到後來的祖師。見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機詐。每每數他人珍寶。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門庭。各出手眼。才令學人看話頭。 話頭很多。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前。
  • 農曆十一月初五 彌光老和尚誕辰108周年
    用心參「念佛是誰」,晝夜追究,如貓撲鼠,要用到三心盡了(即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四相皆空(即《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心無相。再用到心包太虛,量週沙界,可算修行在此生有了進步。諸善知識,求大道圓成,不需向外馳求,自力更生,一切成就,不降伏其心,如何成道?
  • 虛雲老和尚:吾人本來是佛 , 何以佛有無量智慧 , 而吾人無之?
    來源:《虛雲老和尚開示錄》◎十六日,師開示云:『學佛一法,亦易亦難。從言教上解悟,此理甚為容易,所謂言下頓悟。如用功得當,即親見到自己本來面目,亦不為難。但要得到真實受用,不為一切境界所轉,隨時隨地自己作得主張,能夠解脫自在,造次顛沛都能如是,那就非年久月深、無明煩惱斷盡、習氣毛病掃清不可。由事上磨練,確實證悟,此則為難也。又斷無明煩惱,除習氣毛病,莫若嚴持戒律;戒律清淨,無明煩惱習氣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縱修習有成,亦是天魔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