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報告顯示,高等教育女生佔比超過一半。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9年的51.6%。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44.8萬人,佔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與2010年相比提高2.7個百分點;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別為1567.9萬人和392.3萬人,佔比為51.7%和58.7%,比2010年提高0.9和5.6個百分點。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開考當日,考生在考場外備考。新華社發 李曉昱攝
女生在高等教育中佔比超過一半,從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男女教育機會平等的方面來看,無疑是一件好事。隨著社會性別平等觀念的深入,大部分家庭同樣會傾注資源培養女兒,越來越多的女孩有機會得到平等的教育,在社會中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而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提升學歷,也表明她們通過讀書和教育獲得事業成功、實現自我價值是一條可行之路。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各種壓力也慢慢下滲到年輕人的身上。為了更具競爭力,不少大學生追求高學歷以作為就業的敲門磚。據《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提高就業和從業的核心競爭力仍是大學生選擇考研的主要動機之一,而為了獲得研究生學歷而考研為第三動機。
再加上,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客觀來說,女性在職場的競爭中相比男性受到更多的限制,企業在招聘中標註「只招男生」,招聘信息顯示「男性優先」等新聞也屢見不鮮。據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發布的2015年在北京等地多所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6.6%的女大學生在應聘過程中受到過一種或多種性別歧視。
而為了獲取更大的就業機會,或者尋求更廣闊的前景,給自己的求職和競爭力增加砝碼,通過提升學歷、繼續深造,在知識和能力上充實和提升自己,理所當然成為了很多女性的選擇。
但需要考慮到的是,職場中性別不平等的現狀依然存在,而未來當相對比例較高的女性研究生步入職場,社會和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打破有形無形的歧視,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平臺和機會。
就業機會是有限的,因此更需要營造出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不然,教育程度非但不是翅膀,反而可能是一種「牢籠」。如若教育程度高,但職場歧視依舊,很容易在社會觀念、社會認知等方面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比如一直以來公眾對「女博士」的偏見認知就是其中一種形式。
而消除性別偏見,很難只依靠社會自身的覺醒。或許,可以從這份數據為契機,從社會政策層面,改善男女資源配置和發展機會不均衡的問題,提供給女性平等的就業和提升的機會,從制度上為男女權益平等兜底。
讀書和教育給了女性對自己生活更大的選擇權,而社會各方能做的,是給予她們的自由選擇以更大的底氣。
圖片: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