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日報數字報
33個創新課題接地氣可應用
「電動推桿在縮回和推出的過程中,常伴有噪聲,會帶來不適體驗。本課題創新點之一就是採用模態結構分析達到電推桿減振降噪目的。」日前,在新昌縣舉辦的首屆「雛鷹展翅」科技創新挑戰賽決賽現場,來自浙江大學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的研二學生寧嶽,展示了他在新昌企業「捷昌線性驅動」實習中研究的課題。
這場挑戰賽的參與者,都是在新昌企業實習的高校研究生。參賽課題要求結合企業發展實際,能切實解決技術難題。該賽事自今年10月啟動以來,共徵集到33個參賽課題,參賽者分別來自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經過前期的預賽和專家評審,10個課題入圍決賽。
「目前有70餘支省內外高校研究生團隊在新昌與企業開展合作,進行技術攻關。」新昌縣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梁軍介紹,2017年,新昌縣與浙江理工大學合作打造「新昌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把課堂搬到企業,把論文寫在車間。此後,越來越多的高校研究生團隊來到新昌,進企業、下車間,與企業技術人員一起攻堅克難。這場比賽,正是對校地合作培養研究生人才模式的一次檢閱。
作為現場評委會主席,省輕工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專業教授級高工薛根對現場項目進行了點評,「企業出題,高校接題,政府助題。這次的參賽項目都是學生結合學校知識,針對企業車間生產實際提出的,非常接地氣,所以評委給分也相對較高。」
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武萁、王振興團隊獲得了大賽一等獎,獲獎課題為「基於鳥羽色彩與肌理仿生的真絲緯三重質感面料設計」。「待在學校或實驗室裡,往往不知道企業一線需求,研究成果還沒進入市場就被淘汰了。」王振興說,他與學姐進入新昌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實習後,在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指導下,根據企業實際提出了這個課題。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雷斌全程觀看了這場比賽,對該研究成果非常讚賞,「通過經線、緯線交織,用儘可能少的線,在不同反射角度下呈現出更豐富的色彩」。
新昌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培養人才模式,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持續激發新昌科技創新活力。
【來源:紹興市科技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