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聞唐宋有殉葬制,然而後來的明朝,朱元璋為何恢復殉葬制度

2020-12-25 史海魅影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可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殘暴的君主,他的一生中殺死了無數的人,有很多人其實是無辜的。他的一些政策,也是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這也導致他在後世的風評會呈現明顯兩極化。其中,朱元璋最大的汙點之一無疑是採用殉葬制度,在他死後,有很多的宮人都被迫殉葬。殉葬制度起源是比較早的,不過人們對於這種制度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原始社會時期,這是非常不人道,十分殘暴的做法。在殷商時期,像商紂王就提出禁止殉葬,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反對殉葬,這種風氣才漸漸消失。

到了明朝,殉葬制度又開始恢復,在洪武朝之後,一直到英宗朝才開始漸漸廢除。當然,殉葬制度並不是真正消失了,其實一直到清朝,殉葬制度也還存在,有很多的后妃也都是被迫殉葬,她們的命運確實很悲慘,可這就是皇室無情殘酷的地方。朱元璋是從底層一點點打拼上來的,他可以說見慣了這世界的殘酷,他繼位之後,對百姓相對來說也還不錯,確實能讓國家休養生息。那麼朱元璋他為何要選擇執行殉葬這種野蠻殘酷的制度呢?顯然,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有一定的關係。

在宋朝之後,金,元等由外族建立起來的政權開始統治國內的很多地方,他們的統治也直接影響到了社會風氣。在遊牧民族裡面,殉葬制度一直是比較流行的,不過像皇室裡面正式施行殉葬的做法,在元朝也是比較少見的。可當時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國內的很多習俗觀念確實被大大改變了,在民間也確實開始出現各種殉葬的事情,元朝政府也曾表彰過。朱元璋建國之後,他的政權裡面有大量的元朝官僚,還有很多是從原來的地主階級上來的,這些人也帶來了元朝時期官場的風氣。比如在當時有人去世之後,他的妻子按照之前的慣例,就由他的弟弟來繼承。在元朝的法律裡面,這種做法是被允許的,還可以娶自己的庶母。

這也能看出當時人們對於倫理綱常的認知,確實是被嚴重影響了,朱元璋對這類的事情做了嚴格的治理,可他為何沒有對殉葬做治理呢?顯然,朱元璋眼裡只要對他的統治有利,就不會去治理。明朝所執行的殉葬,倒也不是為了防止後宮幹政,畢竟殉葬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生育的。她們也根本算不上是威脅,可朱元璋時期國家開始重整綱紀,尤其是樹立新的倫理道德觀念。朱元璋本人也是非常推崇儒家,他就大力採納儒家的理念去重整社會風氣,在他的強勢推行下,明朝也漸漸開始成了禮教森嚴的時代。

這點主要就體現在對於女子的束縛上,其實英宗廢除了殉葬,並不代表殉葬真就沒了,它只是換了個方式繼續存在而已。明朝對於女子不斷進行洗腦,強調她們要講究三從四德,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的烈女,在丈夫死後自己就選擇自殺,被別的男人觸碰過後,直接就把接觸的部位砍掉。這些聽起來都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的事情,確實就發生在當時的社會,朱元璋為了整頓鬆散的社會,選擇了用嚴法和嚴格的理念去匡正,這確實有效保障了明朝的皇權。他的國家變得越來越穩固,對於百姓的束縛也是越來越強,清朝同樣延續了他們這種做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實這種烈女殉夫之類的,本質上和殉葬區別不大。

有很多女子本來就不願意死,迫於世俗社會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死去,這就是禮教森嚴的封建社會所帶來的惡果。當然,朱元璋執行殉葬也存在著一些疑問,比如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到底有多少人被迫殉葬,有關殉葬的說法,其實像實錄這些正史裡面幾乎沒有怎麼提及。真正提起較多的,還是來自王世貞等人的作品。其實要想搞明白這件事,也並不難,因為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就保存得比較完整,裡面的地宮規模也是相當大。這些年考古學家們也是多次探測,也搞明白了地宮裡面大致的架構,要想知道朱元璋是否真的執行殉葬,打開探索孝陵就能知道了。

朱元璋死後,明朝的政局也出現了極大的動亂,朱棣奪取了皇位,銷毀了之前和建文帝有關的很多檔案。這也導致有關朱元璋去世之後的很多細節,也都沒有足夠可靠的資料去了解,很多事情就真的永遠成了秘密。殉葬這種說法還是應該持懷疑態度,畢竟在孝陵真正被打開之前,他是否執行殉葬也還並不好說。當然,絕大多數的人是相信他執行殉葬的,畢竟朱元璋並不是一個善茬,他確實殺掉了無數的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做出這樣的事情似乎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的,反正人們對他的印象也就那樣,他要是做出什麼善舉,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廢除殉葬,卻被朱元璋重新恢復,究竟誰更英明?
    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秦始皇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陶俑殉葬,用來代替殘忍的殉葬。可是到明朝朱元璋的時候又重新恢復了殉葬。殉葬制度的產生原因在中國歷史發展之中,特別是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哪個階段。出現了許多掌握大量財富的貴族。而相應的一些沒有財富與權力的人,就成為了社會底層人士,被稱為奴隸。
  • 朱元璋死後用活人殉葬,嬪妃只有一個倖免,他為何開歷史倒車?
    雖然偶有帝王以活人殉葬,比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時,皇后述律平就殺死百餘名大臣做殉葬。元代成吉思汗死去時用四十名貴族女子殉葬(何建民《中國殉葬史》)。蒙兀死時,沿途殺了兩萬人殉葬(《馬可波羅記》)。然而這種殉葬終究沒有形成一種國家制度,只是不是中原帝王所為。明太祖朱元璋卻使這種不人道的野蠻制度死灰復烯,又一次從國家層面延續了這種殘暴的習俗。
  • 明朝的朝天女戶是什麼?為何家人能夠世襲官職?說來一把辛酸淚
    朱元璋為何要恢復一種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制度?這種制度就是人殉制度,從遠古時期就存在了,那時的人們愚昧無知,認為人殉可以給死者帶來好運。遠古時期擁有權勢的部落首領死去,部落會採用人殉的方式,給酋長下葬。到了商朝時期,在甲骨文的記載中,這種人殉的現象更加盛行。商朝的君主認為自己生前的一切,帶到陵墓中,都可以繼續享受。
  • 朱元璋遺詔:總計四條,未生育的嬪妃全部殉葬,這條難以理解!
    但是當明朝建立之後,這些功勳卓著的大臣,除了戰死病死的,絕大部分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剷除了。即便是這樣,朱元璋依然對自己的江山社稷不放心,在他臨時前,他就立下了遺囑,遺囑的內容有四條,可以說每一條都事關重大,不過有一條,現代的人很難理解,很難想像出生卑微的朱元璋,會想這麼多,而且非常縝密。
  • 朱元璋為什麼開歷史倒車,在死後要用活人殉葬呢?
    說實在的,這事真有點冤枉朱元璋了。的確朱元璋身後,有46個朝天女殉葬,而且他的殉葬等級也是明朝乃至明清兩季殉葬等級最高的。但是殉葬並非朱元璋的遺旨。朱元璋生前的確殘忍,誅殺功臣,打擊貪腐時,甚至開了「剝皮楦草」的先例,而且動不動「瓜蔓抄」就牽連數以萬計的無辜之人。但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他最心疼的兒子朱標死去,最愛的大腳馬皇后死去,都沒有任何史料證明有任何殉葬行為,哪怕一例相關。
  • 朱元璋陪葬女子,為何雙腿會被掰開?說出來你別不信
    朱元璋作為一個少見的、白手起家的皇帝,滅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成就了不可一世的功勳,並以他多疑的性情、殘忍的手段,殺了幾萬人的功臣貴胄,而在他死後,更是重新啟用了「殉葬制度」。令人蹊蹺的是,朱元璋陪葬女子,為何雙腿會被掰開?說出來你別不信!
  • 做朱元璋的妃子,生前吃苦,死後殉葬,這是真的嗎?情景怎樣?
    只因為劉伯溫的一句預言,五千宮女就無辜喪命,朱元璋還不滿意,還說先幹掉這五千女鬼,剩下的三千,等以後有了再殺,或者乾脆讓她們陪葬。這要成為一種制度,以後的皇帝都要遵守。對待宮女如此,對待嬪妃也不會有情面。
  • 她是朱元璋之女,一生受盡五代帝王寵愛,卻為何只活了39歲?
    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最後一個大一統漢人王朝的開創者,有人說,他心狠手辣殺伐無數,太過殘暴,也有人說,他以一介微末之身恢復了漢人江山,最「名正言順」的皇帝舍他其誰?但不管怎樣,朱元璋的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 從朱元璋到朱棣的制度變化,淺談明朝為何是以太監來制衡文官集團
    雖然這個比喻更多是調侃,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明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確是皇帝與文官集團的抗衡歷史,為此皇帝抬出的親信太監與文官集團鬥的是相當激烈,諸如天啟時的閹黨魏忠賢大力打壓東林黨。
  • 最殘忍的葬禮制度,為何又在明朝再度出現?只為方便管理後宮
    通常一個皇帝陵會耗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修建,建成後還會放入大量珍貴的陪葬品,這些都是陪葬禮儀的一部分,殉葬制度也是其中之一,最殘忍沒有人道的莫過於人殉。到明朝時,人殉被朱元璋用來管理後宮,他要求後宮沒有子嗣的妃子為他殉葬,這一行為一度使後宮之人對他恨之入骨。朱元璋作為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上位的初期制定了許多利民政策,在百姓眼中也是一名賢明的君主。
  • 其家人享受世襲官職,為何卻沒人願意當!
    朱元璋朱元璋在古代君主中評價很好,他確實不失為一位好皇帝,但是好皇帝也有荒唐的一面。在明朝有一種女子,被稱為「朝天女」,他們的家人被稱為「朝天女戶」。「朝天女」是一種什麼職業?朱元璋為何要恢復一種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制度?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當然,康熙還在臨走時留下了御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並讓人刻在石碑上,立於陵墓的享殿之中,供後人瞻仰。 說起來,康熙是清朝皇帝,而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中,前後更迭的朝代往往互不相容。
  • 如果朱元璋看到後來的明朝皇帝,最想抽誰耳光?
    讓國家從混亂中重新確立制度和秩序,刑罰與文治並用恢復國家強盛,才能稱之為「憲」,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朱見深的高度評價。我們可以對比唐代「元和削藩」的唐憲宗李純,朱見深的政績也不遑多讓,他接班時明朝的情況極其糟糕,但他在位時,對內平反于謙,鎮壓荊襄流民起義,壓服蠢蠢欲動的建州女真;對外反擊虎視眈眈的蒙古,堪稱太祖太宗之後的明朝第三帝。
  • 明朝的衛所制度,為何前期是明朝強大的根基,後期卻成為累贅?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早在明朝建立前就實行的軍事制度,他大大的提高了朱元璋派系的軍事實力,在元末特殊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下,衛所制度可以幾乎零成本的維護龐大的軍隊。朱元璋執政時期的低稅率,明朝財政政策上的任性,很大程度就在於相信軍事上能保持長期的低投入,然而隨著土地資源慢慢的稀缺,隨著開國時期那種官兵尚能團結的昂揚氣勢的消亡,衛所這項可以看成政治制度的軍事制度,慢慢的成為了明朝的毒瘤。他建立的時候就埋下的反人性的種子,造成了實際上在明太祖的時候這種制度就開始不穩固了。
  • 康熙帝每次給朱元璋掃墓,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給朱元璋掃墓,為何行三跪九叩大禮?用心良苦。康熙帝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是由衷讚美,還是另有所圖?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闖王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 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言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朱元璋就和大臣們在討論這個事情。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
  • 明朝朱元璋的鐵腕反腐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小字重八,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帝國,這樣的傳奇絲毫不遜於任何一本開掛小說。朱元璋不但在開國上十分霸氣,在治理貪腐上更是鐵腕強人!元朝末年貪腐橫行吏治腐敗,官員往往會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哪幾位比較有作為?誰最厲害?
    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禎皇帝,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在這十六位皇帝當中,哪幾位皇帝比較有作為呢?如果選出三位,誰可以當選?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當選。
  • 從明朝服飾看明朝社會,淺談冠服制度下的明朝服飾如何演變?
    為了區分上下尊卑,服飾禮儀應運而生,從周朝時期開始,中國的冠服制度已趨於完善,到了明朝,冠服制度更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一、明代冠服制度下的服飾有哪些呢?按等級分,可分為以下幾種;1)皇帝服飾我們都知道,龍袍是皇帝獨有的服飾,其他人若是亂穿,那可是要招來殺身之禍的。
  • 朱祁鎮:土木堡一役導致明朝慘敗為何還能得廟號為「英宗」?
    朱祁鎮,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算是比較另類的一個皇帝,他身上有三個唯一是其他皇帝不具備的即他是明朝唯一的一位太上皇,是明朝唯一一個當過兩次皇帝的人,是明朝唯一一個被外族俘虜的皇帝。朱祁鎮的一生也算是大起大落,土木堡一役導致明朝精銳盡失(三大營損失殆盡),朝中一眾文武大臣也損失慘重。然而就是這個差點把明朝帶入陰溝的皇帝死後廟號卻是「英宗」,這又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