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看到後來的明朝皇帝,最想抽誰耳光?

2021-02-11 看鑑

往生樓裡,朱元璋細細品讀《明實錄》,桌上放著一摞書,「嗯,高瞻祈見佑,厚載翊常由,怎麼好像不太對?嗯……我的個孩兒來!大明怎麼亡了?」朱元璋站起身來,看著分站兩列的子子孫孫,到底誰才是那個第一大敗家子兒……

在一些通俗歷史讀物中,明朝皇帝最不堪的是這麼幾個人:喜歡自己奶娘的明憲宗朱見深、寵幸劉瑾的明武宗朱厚照,當然,少不了喜歡鋸木頭的熹宗朱由校。

事實上,這幾位皇帝並沒有清修《明史》或者是一些通俗讀物中描述得那麼昏庸無能。那麼,他們在位時究竟做得怎麼樣?那就先從憲宗朱見深說起。

成化皇帝朱見深,出身高貴,對大自己十八歲的萬貴妃也是一往情深堪稱是言情小說男主角的最佳模板。

明憲宗朱見深

除了用情專一,他也頗有能力和手腕,朱見深的諡號是憲,諡法中,創製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讓國家從混亂中重新確立制度和秩序,刑罰與文治並用恢復國家強盛,才能稱之為「憲」,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朱見深的高度評價。

我們可以對比唐代「元和削藩」的唐憲宗李純,朱見深的政績也不遑多讓,他接班時明朝的情況極其糟糕,但他在位時,對內平反于謙,鎮壓荊襄流民起義,壓服蠢蠢欲動的建州女真;對外反擊虎視眈眈的蒙古,堪稱太祖太宗之後的明朝第三帝。

他在收拾建州女真時,曾經下詔「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可屠者屠之」。鐵血手腕可見一斑。

朱厚照不僅是明朝皇帝,還兼任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是古往今來頭號給自己封官的皇帝,他和他的封號一樣,相當之威武。

他愛好廣泛,在自家後院開了個動物園,養一些威武的動物,還喜歡和這些猛獸親密接觸。

除此之外,演練軍隊、研究軍備也是厚照的真愛,他對打仗有著莫名的執念,朱元璋逐元帝於漠北的榮光是他一生的渴望。

朱厚照生性不好受拘束,對於權力,他更是不想他人染指,他想和文官爭奪軍隊的控制權。朱厚照重用錢寧、江彬等人嘗試組建自己的班底,並嘗試調集邊軍改革京營,並且在應州之戰中親自指揮軍隊擊敗蒙古軍。

在剿滅劉六劉七兄弟起義時,朱厚照也有明晰的思路。他認為,劉六劉七不過是流寇,打輸了就跑,很難剿滅,而那些建立根據地的坐寇,盯著的可就是他那把龍椅了。

於是朱厚照下令集結重兵率先撲滅坐寇楊虎,重點攻擊坐寇後,改攻為守、堅壁清野以待流寇軍,最終將一場危機撲滅。

儘管最後人亡政息,但種種跡象表明,朱厚照有耽於玩樂的一面,但還真不是個只會醉臥美人膝,醒著吃葡萄的昏君,以朱元璋的脾氣,最多罵他愛玩。

朱由校,從小因為爸爸朱常洛不受寵待遇很差,和弟弟朱由檢相依為命,重情也重義,有著和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和深沉。

天啟皇帝不僅對老婆張嫣、弟弟朱由檢夠意思,對自己的老師孫承宗也是十分尊重,在遼東布置上與孫承宗意見相左時,也會酌情處理,難能可貴。

在明朝,他同樣因為重用太監被罵得很慘。其實,明朝的宦官參政並不同於漢、唐,動輒廢立皇帝,明朝宦官更多的代表了皇帝意志的延伸,說句不好聽的,不過是皇帝制衡文官集團的工具,劉瑾、魏忠賢之流,覆滅也不過是在皇帝抬手間。

通俗讀物中,朱由校是寵幸魏忠賢,喜歡做木工的文盲。而在天啟年間,明廷大力追繳拖欠賦稅、提解羨餘、增收榷稅等增補國家收入。

當時明朝的財政狀況並不好,朱由校也不信任文官,只能以這種方法維持國家收支平衡,而徵收的錢款多進入內承運庫,在內承運庫的調動下,天啟三年以後的財政也還算過得去。

朱由校做木匠這一說法源自劉若愚的《酌中志》,原文不過是說天啟皇帝善於建築和家具一類,並未說沉湎於此,況且劉若愚寫《酌中志》的時候被下獄中,誇大這種情況來闡明魏忠賢竊權也在所難免。

天啟三年以後,明朝在遼東封鎖後金,使得後金在遼地寸步難進,只能攻打蒙古內喀爾喀諸部,到了天啟末年,後金國內的物價飛漲,形勢已然不容樂觀。

對於朱由校被抹黑一事,引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各自吐情實,勿挾縱橫之術,熒惑萬世人心。」

這麼看來,朱元璋即便是會抽以上幾位,也不會是第一個抽他,至於朱高熾、朱祁鈺、朱佑樘、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等等功過兼有之或在位太短的,朱元璋也不至於很快動手。

這樣一來,以朱元璋的脾氣,最有可能扇嘴巴的將在以下幾位中誕生,分別是:朱允炆、朱棣、朱瞻基、朱祁鎮、朱由檢。

朱元璋是個什麼性子?愛土地,愛權力但也重親情,當然,也很愛很愛子孫。

朱允炆比起當皇帝,更適合當一個文人,當一個言官,他似乎是被手下忽悠瘸了。

如果能採訪到朱允炆,問他的偶像是誰?他一定不會說爺爺朱元璋,而是王莽。

朱允炆在位時除了削藩,他還幹了啥?他認為啊,上古時期肯定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所以要復古,這事還不能拖,在他在位的四年裡,狂改地名、恢復井田制等等,簡直是王莽以後復古第一人。

朱允炆執意迅速削藩,首先就打破了朱元璋對於北方的布局,也打破了朱元璋引以為豪的藩王掌兵不執政的規劃。再則,削藩就削藩吧,復古就復古吧,朱允炆坐擁天下,居然昏招頻出,讓朱棣清君側也順便把自己清了。他的無能會讓強人朱元璋很想有抽他的欲望。

如果要說朱元璋的兒子中誰最像他,估計就是朱棣了。朱棣在文治武功上有著很高的追求。

他在位時,派鄭和下西洋建立朝貢體系、收了朱元璋說的不徵之國安南,五徵蒙古等等,他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自己的強大,弱化版朱元璋,是他了。

但朱棣最讓朱元璋不滿意的可能還不是他起兵搶了侄子的皇位,應該是朱棣的縮邊。

朱棣在位時多次出關,卓有成效的打擊蒙古韃靼部,但是對於縮邊,鐵和血鑄成的明太祖朱元璋可能就會很生氣了。朱棣最著名的縮邊莫過於把大寧都司廢了,把大寧都司下轄衛所給內遷了,這是朱棣對於邊防政策的失誤,但他總體幹的還行,朱元璋或許不會那麼快打他。

朱瞻基頂著「好聖孫」之名登基,對藝術有著崇高的追求,喜歡鬥蟋蟀也很喜歡作畫,在藝術上向他的前輩宋徽宗看齊,但他在國政上並不懈怠,開創了仁宣之治,是明朝的太平天子。那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說朱元璋可能抽他嘴巴?

那是因為,論起縮邊這件事,朱瞻基可遠勝於他爺爺朱棣,朱瞻基不僅放棄了永樂年間收復的交趾布政司,而且還把故元上都開平衛給放棄了,這一嚴重的軍事布置失誤使得明朝失去了戰略縱深,彼時明朝北方的防禦體系的缺陷暴露無遺。

雖然朱瞻基算是體恤民情,在位時國家機構也算穩定運行,也曾親自率軍擊敗蒙古,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當他得知他長期自豪的衛所制度在宣德開始出現大量逃卒的情況,盛怒之下一巴掌下去還是很有可能的。

除了以上幾位,這份名單裡,朱祁鎮和朱由檢也是個大熱門。一個險些亡國,一個直接亡了國。

他幹了什麼事?有著遠大理想的他想帶兵去打瓦剌,一個不注意全軍覆沒自己還給瓦剌人當了俘虜,簡直丟臉丟到了家。

土木堡一戰舉國震蕩,還好後來的北京保衛戰中于謙力挽狂瀾才不至於社稷易手。而這一戰的負面影響還不止於此,至此勳貴集團徹底沒落,文官開始崛起,舊有體系被徹底打得支離破碎。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還以「勾結外藩」之名冤殺于謙,什麼都想幹的他結果什麼都幹不好,志大才疏,之後又坐視女真做大,荊襄流民聚集,要說他這輩子做了什麼值得稱道的事兒吧,大概只有廢除人殉了。如果真讓他們見面,我們可以猜到身強體壯的朱元璋會做些什麼了。

傳聞朱由檢勵精圖治,努力程度只不如老祖宗朱元璋,最後因為積重難返還亡了國,想必老祖宗朱元璋會體恤他吧?

歷史中,以明朝當時的情況,積重事實,難返未必,是志大才疏的他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才把明朝給弄亡國的。他犯錯之多令人髮指,在這裡指出他幾個最為錯誤的操作:

殺陳新甲,陳新甲事件可以說是崇禎朝執政的一個縮影,松錦會戰之後由於崇禎的促戰導致明軍邊軍精銳盡數覆滅,此時農民軍重新坐大,與清廷和談迫在眉睫。這時,願意背鍋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成為了和談主要人選。

然而,崇禎雖然想和談,但是必須保持自己鐵血君王的形象,只能暗中進行。後來,陳新甲由於保密不周事洩,崇禎翻臉不認人,將他斬首棄市,從此直到後來討論南遷,也再無人願意為他背鍋。

促戰孫傳庭,哥舒翰兵敗潼關已經證明,這一戰催不得,然而崇禎的急功近利再次發作,傳令孫傳庭趕緊出關決戰,後來,孫傳庭兵敗身死,大明再無可戰之兵。而孫傳庭死後,崇禎連個追諡都沒有,真寒了天下之心。

借用劉宗周對朱由檢的評價:「陛下求治之心,操之太急。醞釀而為功利,功利不已,轉為刑名;刑名不已,流為猜忌;猜忌不已,積為壅蔽。」

簡單來說就是崇禎水平不行,又不敢放手讓臣子幹,自己又不敢擔責任,急功近利卻管的太寬,這樣的君王,不得不說是臣子的噩夢。

往生樓裡,沉默許久的朱元璋合上《崇禎長篇》,對著朱由檢的嘴巴一陣狂抽,連帶著打的,還有跑過來勸架的朱祁鎮……

相關焦點

  • 明朝皇帝取名規則是什麼?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 明朝皇帝都下黃泉後,朱元璋號召不肖子孫開會,猜誰被罵得最狠?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會議,恐怕朱元璋二話不說,拿起鞋來就得朝天啟皇帝拎一下。畢竟,如果沒有天啟皇帝的來回折騰,魏忠賢也不會禍亂朝綱,滿朝文武也不會結成黨派,到最後保不齊明朝還能延續幾十年。一、朱元璋未必會對朱棣下手。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明朝16位皇帝,除朱元璋外,他們的名字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今天,我們再來說一說明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朝代,當然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凡是提起明朝,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他,從朱元璋開國以來,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皇帝退位,這期間一共有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可以說也將近三百年了,明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是漢人建立的王朝,這個王朝,他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而且還封了許多藩屬國
  • 歷史上最被輕視,且比漢武帝唐太宗厲害的皇帝,明朝永樂皇帝朱棣
    歷史上最被輕視且比漢武帝唐太宗厲害的皇帝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小編今日要說的一位皇帝他可不比其他的皇帝差。他不只僅是一個聰明敢冒險英勇的皇帝。仍是一位霸氣顯露智慧過人久經沙場並且還親身上陣殺敵的皇帝。他不只僅會管理國家還能帶兵交兵。不只僅能上陣殺敵還能指揮作戰。
  •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哪幾位比較有作為?誰最厲害?
    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禎皇帝,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在這十六位皇帝當中,哪幾位皇帝比較有作為呢?如果選出三位,誰可以當選?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當選。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現在易中天又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說真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清朝無論如何都是要好與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說過「只要不帶民族偏見,都應該承認他們夠資格當中國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強。」,但實際上真如他們所說,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嗎?
  • 明朝:從微末起身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是大眾眼中的「英雄」!
    人物資料: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今安徽鳳陽縣人,明朝開國皇帝,簡諡「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今南京明孝陵。主要成就:推翻並驅逐蒙元,建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大一統的漢人政權。
  • 如果明朝十六個皇帝重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打誰?
    都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用了十幾年時間,依次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等勁敵,最終將元朝統治者趕出中原實現天下一統建立大明王國。原以為國朝可以傳之千秋萬代,卻僅歷16帝開國不過276年便國運到頭,改朝換代。朱元璋九泉之下與這些子孫相聚於地府,你們猜猜他會先抽誰?
  • 明朝最囂張的農民,欠田賦綁縣官,朱元璋卻下令:誰動他,誅九族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朱元璋無非是最具有爭議性質的一個,從「胡惟庸案」再到「藍玉案」,牽連者達到了十餘萬人,可以說是古今之罕見,然而在他當政期間,同樣也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為明朝的發展做出了十分重大得到貢獻。從過去的一些史料,我們不妨能夠看到一個最為真實的朱元璋。
  • 朱元璋,一個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
    最新版元素周期表,你可以試試在裡面找到上面這些人的名字你可能會想,乖乖!朱元璋同學是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啊,竟然都用化學元素來給皇室後代起名字?但是轉念一想,又有些不對。以此類推,朱元璋定好了他後代名字的偏旁。這下,朱氏子孫能起出高大上的名字了吧?可惜啊,朱元璋忽略了一點:他的兒孫們太能生了!一開始,大家還用什麼「銘」「鈺」「鈞」等相對好聽的字命名,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字不夠用了!那怎麼辦?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朱元璋當皇帝後對他的哥哥怎麼樣?
    朱元璋做皇帝確實心狠手辣將開國功臣幾乎全部處死,但在做人上咱老朱還是頗有人情味的,對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們頗為不薄。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實現大一統的皇帝中出身最為不好的,在朱元璋之前劉邦是出身最低微的,在朱元璋之後劉邦只能老老實實排到第二了。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朱元璋的鐵腕反腐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小字重八,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帝國,這樣的傳奇絲毫不遜於任何一本開掛小說。朱元璋不但在開國上十分霸氣,在治理貪腐上更是鐵腕強人!元朝末年貪腐橫行吏治腐敗,官員往往會巧立名目橫徵暴斂,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 明朝皇帝朱元璋姓朱,那麼殺豬行業是怎麼規避皇家忌諱的?
    但是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老百姓家裡常年是難以看到葷腥的。古代禮制講究:「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朱元璋時期的避諱事件:「萬三蹄膀」明初朱元璋登基以後,有一次到首富沈萬三家中做客,沈萬三以豬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就想為難沈萬三,因為這個沈萬三太招搖了,南京城一半的城牆都是他修的,讓官府的面子往哪放。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說到「布衣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後來又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在他25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一步步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明朝。公元1163年,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戰後的某一天,他帶著幾名親衛喬裝出行,到處視察民情,不知不覺便天黑了。後來他看到有座寺廟,便前去借宿。廟裡的和尚見他們一行人都帶著武器,為首的朱元璋又一身霸氣,便以為是強盜。
  •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恭閔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二兒子。當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就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請了宋濂等人擔任太子之師,希望可以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首創8個字,被清朝皇帝經常使用
    大家在看古裝戲,尤其是清朝宮內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帝頒發聖旨,然後聖旨中提到8個字,分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首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出現於聖旨中,始於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