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2020-12-24 楚風說歷史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除了殺功臣,朱元璋懲罰貪官也是很嚴厲的,他規定貪汙六十兩就得斬首,而當時的六十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塊錢吧!正是因為太嚴厲,所以很多人覺得朱元璋好殺戮,其實並不是這樣,這一切都源於朱元璋少年時的貧苦生活,他知道農民最苦,貪官可惡。

朱元璋生活的時代是元朝末年,由於土地兼併,很多農民都失去了土地,生活在艱難困苦中。朱元璋家也不例外,父親朱五四靠著給地主劉德家種地為生,朱元璋年齡小就只能給地主劉德家放牛,據傳說朱元璋還和湯和等人偷吃過劉德的牛,被劉德一頓毒打。所以朱元璋小時候是沒少餓肚子的,可能朱元璋兒時候的夢想就和電視劇《朱元璋》裡說的一樣,那就是有大餅吃。

甚至朱元璋可笑的認為皇帝的待遇也只是左手一個大餅右手一個面膜。夢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殘酷,朱元璋的童年肯定沒少吃苦。屋漏偏逢連夜雨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家鄉發生了旱災,並且過了年春天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家裡窮的沒有飯吃,生病了沒有錢醫治,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家裡只剩下二哥和朱元璋。朱元璋和二哥既沒有錢買棺材安葬父母,也沒有錢為父母舉行葬禮,甚至連一個埋葬父母的地方都沒有。

於是朱元璋和二哥商量著去地主劉德家看看,希望劉德能夠看在父親為他種了一輩子地的情分上,給朱元璋的父親一塊下葬之地。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兄弟二人的苦苦相求下,竟然換來的是劉德的殘忍拒絕。朱元璋兄弟二人雖然很氣憤,但是沒有辦法,人家不同意,也不能強行安葬吧!

元至正四年甲申夏,炎疫流行,先南昌王薨,頃之,仁祖、淳皇后相繼崩逝,倉促無葬地,太祖告于田主劉德,德不許。適繼祖子從德家歸,以告繼祖。繼祖與妻婁氏輒啟太祖: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鳳陽新書》

朱元璋這時候很困惑,為什麼父母一輩子給地主家打工,到頭來沒有一點土地,但是這時候的朱元璋雖然困惑,可是他也沒有多想,因為安葬父母是第一要務。就在朱元璋一籌莫展的時候,好心人劉繼祖聽說了這件事,親自登門表示願意給朱元璋家一點地皮安葬父母,朱元璋兄弟當然很感激。於是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朱元璋的父母終於得以安葬。其實按明史記載「裡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其實這個劉繼祖也不是太富有,最起碼肯定沒有劉德有錢。但是劉繼祖卻願意拿出一點土地安葬朱元璋的父母,不得不說劉繼祖真是個好心人,因為此時沒人能想到朱元璋能成為皇帝。好人終得好報朱元璋和二哥安葬了父母,為了不餓死在家裡,只能分道揚鑣的去討飯。朱元璋在鄰居汪大娘的指點下,去了皇覺寺出家為僧。

朱元璋在皇覺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光要做很多的活,還要受到年長和尚的欺負。後來皇覺寺也沒有吃的了,養不起這麼多的和尚了,方丈就讓和尚都出去討飯吧,做個雲遊僧,到處化緣。離開皇覺寺的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回到皇覺寺。在外面化緣的三年中,朱元璋積累了很多的社會經驗,豐富了自己的閱歷,為後來的領兵作戰,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自身的基礎。

朱元璋遊歷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當時元末的起義軍——紅巾軍,朱元璋沒有加入他們的起義,可能朱元璋覺得這是一個掉腦袋的事情。但是當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收到了兒時候的玩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加入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一再猶豫,但是這封信被別的和尚發現,說要交給官府捉拿朱元璋。

於是朱元璋不再猶豫,投奔了湯和,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從此朱元璋有如雄鷹展翅,一飛沖天。朱元璋先是作戰勇敢,見解獨特,引起了郭子興的注意,獲得了郭大帥的信任,並且還把義女馬姑娘嫁給了朱元璋。後來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更是繼承了這支義軍,攻克應天,東擊陳友諒,南平張士誠,一統江南。然後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派大將徐達攻佔元大都,收復燕雲十六州,一雪當年漢人的恥辱。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當年的鳳陽老家父母的陵墓自然成為了明朝皇帝的祖陵。而當年給朱元璋土地的劉繼祖早就已經去世了,倒是劉繼祖的兒子在朱元璋當上義軍首領時來投奔過朱元璋。朱元璋對劉繼祖的兒子很好,只讓他做侍衛,不讓他衝鋒陷陣的去打仗。與劉繼祖兒子一起投靠朱元璋的還有汪大娘的兒子。後來朱元璋還給兩個人起了名字,一個叫劉英,一個叫汪文。

大明建立後,朱元璋讓兩人負責鳳陽陵的祭祀事務,並且還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劉繼祖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做的好事蔭及子孫,劉家也一直富貴到了明朝滅亡。而當年沒有給朱元璋安葬父母之地的地主劉德雖然活到了明朝建立,但是當他得知朱元璋回來以後,嚇得不敢前來。朱元璋親自把劉德叫來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意思就是原諒了劉德,並且還賜給了劉德一些土地。朱元璋這樣做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

綜上所述,劉繼祖的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好人還是有好報的,雖然人家劉繼祖當年也不圖回報,他也不會想到朱元璋能成為皇帝,而是本著一顆善良的心幫助了朱元璋一家。正是因為自己的善良,才能夠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說劉德結局也不錯啊,其實大家都錯了,俗話說「莫欺少年窮」,如果不是朱元璋大度,劉德會死的很慘。所以做人還是善良點的好。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當皇帝後對他的哥哥怎麼樣?
    好在世上還是好人多,最後朱元璋家的鄰居劉繼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將自己的土地拿出來讓朱元璋下葬他的父母,看朱元璋家中連塊草蓆都沒有,劉繼祖又貢獻出了一塊草蓆。登基後的朱元璋對這件舊事是念念不忘,衣錦還鄉的時候朱元璋就想好好報答一下這位恩人,但不巧的是劉繼祖已經在戰亂中去世了。
  • 朱元璋偷宰地主劉德的牛,做皇帝後如何對待劉德?
    史書記載朱元璋的家庭是「赤貧」,也就是窮人中的窮人,朱家究竟貧窮到什麼地步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感受一下。  首先,朱元璋的父親本名並不叫朱世珍,而是叫朱五四,朱元璋同樣用數字來命名,叫朱重八,朱元璋的叔叔叫朱五六。  其次,古代人具有安土重遷的思想,即使現在的老人也仍有這樣的觀念。
  • 傳說朱元璋出生時,光芒四射驚動四鄰,現實中朱元璋生在啥家庭?
    別說唾棄迷信思想的現代人一聽這套就是瞎扯,就連朱元璋本人也沒承認過自己身上,發生過這麼邪乎的事情。相反,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提到自己的身世,始終都以「淮右布衣」自居。  那這個「紅光漫天」的故事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文人為了拍皇上的馬屁編出來的,而且拍得還不是朱元璋本人的馬屁,而是他兒子明成祖朱棣的。
  • 給地主劉德放牛的朱元璋,當上皇帝衣錦還鄉後,劉德是什麼下場?
    朱元璋小時候經常幫地主劉德家放牛,相比同齡玩伴要頑皮的很多也要機靈的多,就是典型的孩子王,從小就有當領導的潛質。長期耕作生活是對身體的負擔,古代人均壽命短尤其是農民,吃不好還要乾重體力活,一旦生病只能求神告佛。朱元璋父親就是這樣,一次身患重病就丟下朱元璋撒手西去,朱元璋和哥哥二人抬著父親的屍體,找到了地主劉德,希望劉德能看在朱家為他們做事多年的情分上,給一小塊地埋葬父親。
  • 馬皇后出上聯:扇描黑龍呼風不能喚雨,朱元璋巧對,再現拼命三郎
    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創者,一生頗為傳奇。出生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貧苦農民,後來的《朱氏世德碑》碑文有這樣的記載:「本宗朱氏,出自西蜀之安漢。上世以來,服勤農桑。」,明確說明了朱元璋的祖上也是農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背景。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為什麼對長子朱標最為器重和疼愛?
    (朱元璋畫像)作為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並且也是朱元璋的嫡出長子,朱元璋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取名朱標。朱元璋的家境極度貧寒,15歲那年家鄉遭遇大旱,家裡沒有糧食,父母、大哥相繼餓死,他連埋葬親人的地方都沒有,最後還是一個叫劉繼祖的鄰居給了他一塊地,總算是埋葬了父母和大哥。此後朱元璋便投身做了和尚,又因大旱導致寺廟缺糧,只得四處乞討,備嘗人生艱辛。
  • 朱元璋到寺廟後問:朕需要下跪嗎?方丈8字回答,救下全寺人性命
    朱元璋是中國歷代皇帝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和漢高祖劉邦一樣,朱元璋是草莽出身,一路奮鬥「逆襲」才成為了九五之尊。而朱元璋早年的經歷更是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慰鳳陽的一個貧苦農家人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收入本就不高,在加上家裡有眾多姐妹兄弟,稍微出點什麼天災人禍,一家人就都吃不上飯了。少時為了生計,朱元璋很早就來到地主家為其放牛賺錢。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到朱元璋16歲的時候,他終於見識到了社會的殘酷。
  • 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居然這樣對待之前使喚自己的地主
    說到年少的朱元璋,他生於元朝末期,正值天下大亂,元朝面臨崩潰。而朱家孩子特別多,糧食問題成了最大的問題,於是他為了掙一點錢,給地主家放牛。可惜的是朱元璋的姐妹弟兄幾乎都在明朝建立前就去世了,但他有很多晚輩活到了明朝之後。
  • 給地主劉德放牛的朱元璋,當上皇帝衣錦還鄉後,劉德是什麼下場
    ,還要有寬闊如海的胸襟,細數中華上下五千年,能身居高位者,以上幾點不可或缺,否則地位必不長久,眾所周知,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威風凜凜的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之前可是吃盡了苦頭,嘗盡了人情冷暖,尤其是小時候地主劉德給他留下的心理創傷,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劉德的下場又如何呢?
  • 平史 為什麼朱元璋總被各種網絡大V抹黑?他都幹啥了?
    ↑點名關注喜歡黑劉邦的史官、網絡大V,無一例外都喜歡抹黑朱元璋。他們說朱元璋和劉邦一樣屠戮功臣,做了許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事;今天,我來和大家聊一聊,朱元璋的招黑體質,是怎麼形成的。而且,朱元璋的爺爺被元朝定為「淘金戶」。「淘金戶」每年必須淘定量的黃金上繳元朝官府,南京附近無金可淘,在官府的逼迫下,朱元璋的爺爺只好帶領全家人種地,他們種出糧食賣成錢,再拿賣糧食的錢去買黃金上繳。這樣壓榨時間長了,朱元璋家人實在就受不了了,他們全家就沿淮河邊上逃跑,靠給地主家做「佃戶」為生;他們家人輾轉遷徙到安徽鳳陽的時候,朱元璋出生了。
  • 給劉德放牛的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地主劉德怎麼樣了?
    也正是因為出身低賤,飽嘗人世冷暖的朱元璋更加懂得底層百姓的疾苦,而痛苦的成長的經歷也磨鍊了朱元璋鐵血冷酷、深沉豪邁的帝王風範,在這些贈與朱元璋痛苦的人中,地主劉德無疑是最早重創幼小的朱元璋心靈的那個人。按照元朝的規定,凡是沒有讀過書或者當過官的人不得給自己取上文雅的名字,名字只能以數字相加而產生。作為祖輩三代貧農的朱元璋,自然也不能倖免。
  • 郭子興在濠州受到排擠,來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為何還要分他兵馬?
    郭子興在濠州受到排擠,來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僅接待了郭子興,還把自己三萬人馬的指揮權也交給了郭子興,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1:報恩:朱元璋在投奔郭子興的起義軍之前,是個一無所有的人,父母餓死了,連個埋葬的地方都沒有
  • 乞丐出身,歷時16年一舉稱帝,他叫朱元璋
    並且其中多數是以朱元璋的朝代為背景而講述的。朱元璋身為歷史上唯一一個乞丐出身的皇帝,他的故事太傳奇,被搬上熒幕的機率也高於其他朝代的皇帝。史學大家吳晗,二十年中四易其稿,捧出這部被譽為「朱元璋復活之作」的《朱元璋全傳》,講透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全部謀略與細節,朱元璋的真實面目,終於再無任何遮掩,完全坦露在世人面前。
  • 讓朱元璋告訴你答案
    不久,他們找了個藉口,把朱元璋關了起來,想要把他活活餓死。朱元璋和馬皇后等人的雕像好在朱元璋的夫人對他感情深厚,偷偷的給他送吃的,他才沒有餓死。這天,馬夫人正準備給朱元璋送烙餅,卻撞到義母張夫人(郭子興夫人),她怕被義母看穿,趕忙把烙餅往懷裡一塞,剛做好的烙餅燙在皮膚之上,疼痛難忍,胸部都燙壞了。
  • 朱元璋去少林寺問:朕也要下跪?方丈說了「8個字」,救了全寺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兩人都是貧農出生,後來通過不懈努力和拼搏,最後逆襲成為一國之君。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家裡原本就一貧如洗,又加上兄弟姐妹多,溫飽成了最大的問題。為了生計,他還是兒提時就只得給地主家放牛。
  • 中國十大帝王系列之七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立國276年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元璋這個名字乍一看很是氣派,感覺是個既文化又有謀略的君主,就像李世民、趙匡胤,似乎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但其實朱元璋和劉邦一樣,名字是後來自己取的。1343年,重八的家鄉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前後不到半個月,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家裡沒錢買棺材,連一塊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只得在鄰居提供的一塊墳地裡,用破衣服包裹親人屍體草草埋葬。為了活命,17歲的重八被迫與二哥、大嫂和侄兒分開避難,投奔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
  • 朱元璋的童年悲慘經歷: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今天故事的主角:朱元璋,又名朱重八,漢族人,學歷不高,秀才舉人進士這三樣一樣都沒有,不過後來他自己也學了點東西。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貧農,生於1328,卒於1398,享年70歲。話說,在1328年的那個夜晚,農民朱五四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我們今天的男主角——朱元璋。只要是皇帝出世後,相應的史書記載都會比較誇張,什麼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天上的星宿有啥變化啊,通過這些不平常現象的描寫,就是想告訴你這個皇帝和普通人不一樣。據明實錄記載,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夜裡房間紅光乍現,嚇得鄰居以為失火了都過來救火。
  • 朱元璋誅殺功臣毫不留情,若三位哥哥在世,又會怎樣對待?
    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人的懷念,他只有追封三位哥哥為王。首先他們名字不登大雅之堂,朱元璋自己名字都是後來他參軍以後改的。朱元璋和二哥向鄰居劉繼祖要了一塊地安葬了父母后,就各自逃命去了,嫂子王氏也帶著年幼的侄兒朱文正亡命天涯。朱元璋在稱帝後,於洪武元年追封大哥朱興隆為南昌王。當年因災失散的嫂子和侄兒後來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視朱文正為己出,將他留在身邊,肯定是多有照顧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