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恭閔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二兒子。當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就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請了宋濂等人擔任太子之師,希望可以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
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年僅三十八歲的皇太子朱標就英年早逝,諡號「懿文太子」。按照朱元璋所定的嫡長子繼承制,懿文太子的長子朱雄英是首選繼承人,但他十年前就死了,因此,朱元璋就把目光放到了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天生聰穎好學,又十分孝順。
在他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懿文太子病重,他在一旁侍奉,晝夜都不離開一會兒。兩年之後,懿文太子薨,朱允炆在守孝的時候因哀傷過度而形銷骨立。太祖朱元璋看了十分欣慰,同時也感到十分心疼,於是撫慰他說:「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但你也應該考慮考慮年邁的我啊。」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朱元璋最終下定決心,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考慮到諸王都是長輩親屬,朱元璋便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重新設定諸王拜見皇太孫的禮儀制度,朝見後在內殿行自家人禮。
當初,太祖朱元璋命令皇太子朱標察看裁決奏章,皇太子朱標生性仁愛寬厚,免除或減輕了很多人的刑罰。此時,朱元璋又命太孫朱允炆去辦,朱允炆也同樣給予寬大處理。他還曾經向太祖朱元璋請求,遍考記載禮的經書,參考歷朝刑罰,改定洪武《律》中偏重的七十三條,天下人為此都對他感恩戴德。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太祖朱元璋駕崩。辛卯,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這一天,孝順至極的建文帝朱允炆把高皇帝安葬在孝陵,下詔行三年喪禮。群臣見此紛紛請求行喪禮的時間用日代替月,朱允炆說道:「朕並非效法古人居喪期間不說話。
上朝就穿麻做的冕服,退朝就穿齊衰執喪棒系麻帶,吃的則是稠粥,祭天地及宗廟按照通常的禮儀。」於是,朱允炆就下令制定禮儀獻上。之後,又下詔書讓百官推舉賢才,減少並合併州縣,革除冗員。任命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共同參與軍國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