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獻王朱柏:鐵骨錚錚,以死明志的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第十二子

2021-01-18 樓哥看歷史

前言:在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洲鎮太暉村將臺中學內,有一座不起眼的明代古墓。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尊貴,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湘獻王朱柏。這座明代古墓之所以會被發現,是因為在1998年的時候,有一夥盜墓賊企圖用炸藥進行盜墓。

收到消息的荊州博物館對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包括「湘獻王寶」在內貼金木印等計646件,其中木俑459件。但由於這只是一座衣冠冢,因此墓中未見棺床和葬具,隨葬器物以明品為主。

至於這位大明親王為何身後只留下一座衣冠冢?就是今天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

湘獻王諡冊

別人家的孩子

朱柏,出生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8月3日,生母順妃胡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初一,年僅8歲的朱柏受封為湘王,封國湖廣荊州。

湘王從小就知書達理,聰明靈秀。長大以後學習刻苦,能文能武。我們現在的孩子熬夜刷手機,人家朱柏身為皇子,卻依然每天挑燈夜讀。人家是真的有王位要繼承,卻還是這樣的努力,分明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惟王幼而美異,長而通明。溫恭粹德,武而有文。—《湘獻王神道碑》

隨著湘王年紀漸長,朱元璋開始考慮起他的就藩準備工作。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正月,先是荊州府奉旨開始修建湘王宮殿。緊接著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靖海侯吳忠的妹妹被冊為湘王妃。

吳忠是開國勳貴追封海國襄毅公吳禎的兒子,此時的朱元璋依然保持著和功勳之家聯姻的方針。但是在明宣宗宣德朝所修纂的《明太宗實錄》中,卻把湘王妃記成了江陰侯吳高的女兒。

依筆者來看,這是《明太宗實錄》的一處訛誤。首封江陰侯吳良,追封江國公,諡襄烈,是吳禎的哥哥。吳良死於洪武十四年,時年58歲,比朱元璋還大4歲。由此可知兄弟二人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輩之人,所以吳禎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輩分上也合適。但是吳高是吳良的兒子,如果湘王妃是他女兒,那也就是吳良的孫女,和朱柏就差輩了。

此外在明初才子觧縉所著《湘獻王神道碑文》中也明確記載「妃吳氏,靖海侯禎之女。」兩相印證,可以確定湘王妃吳氏是第二代靖海侯吳忠的妹妹,而非第二代江陰侯吳高的女兒。

就藩荊州,為國分憂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十月,15歲的湘王朱柏正式之國荊州。臨行之前,老父親朱元璋賜了一套《十七史》給兒子,希望湘王能從歷史中領悟如何做好一個為國分憂的王爺。朱柏也沒有辜負父皇的期待,不但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同時又「善弓矢刀槊,馳馬若飛」,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優秀王爺。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江陰侯吳高率所部故元蕃軍前去徵討百夷。行至沅江(又稱沅水,是長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經貴州省、湖南省。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之時,女真千戶孛羅哥與百戶粉紅(好奇怪的名字)等密謀作亂。吳高在知情之後,及時將粉紅擒拿。但孛羅哥本人則馳馬渡江,在晃州驛奪驛馬逃往思州(位於今貴州省銅仁市下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孛羅哥到了思州之後聚集了一批懷有異心的北元被俘士兵,隨即揮軍北上,企圖由湖廣出陝西,再退回大漠。由於這批叛軍戰鬥力極強,普通衛所明軍無法抵擋,孛羅哥一路竟然從湖南貴州交界之處一直殺到了位於荊江南岸的虎渡河。

女真武士

面對來勢洶洶的孛羅哥叛軍,鎮守荊州的湘王決定挺身而出,挫一挫叛軍的銳氣,為朝廷調兵將其合圍爭取時間。當時的湘王手上只有一支三個月前才由荊州衛官兵改編過來的荊州左護衛。由於身處內地,長年沒有實戰,未免有些膽怯。

在對部隊做戰前動員的時候,朱柏表示:「虜兵銳甚,必有以挫之。今漸沮衂,若縱使得入塞,遺禍將大。」湘王的意思很明確,荊州護衛軍的任務就是挫一下叛軍的銳氣,拖延他們北上的時間。目標明確的荊州護衛軍在湘王的親自率領之下,對孛羅哥叛軍進行了頑強的阻擊。

而鎮守陝西的右軍都督僉事聶緯,會和前軍都督僉事何福,西安護衛等處軍馬星夜南下。陝西邊軍的戰鬥力遠勝湘王護衛,幾番纏鬥之後,最終在延安一帶將孛羅哥叛軍全殲。朱元璋得知兒子在此戰中的表現後大為高興,特地將湘王召回南京加以慰勞。

自此之後,湘王一直就是朱元璋特別器重的幾位親王之一。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在決意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之時,還特意將湘王和燕王召回南京觀禮。至於湘王這次回京,老皇帝是否對他還有別的交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朱允炆登基之後,對諸位皇叔之中下手最狠的還就是燕王和湘王兩人,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閏九月重新修訂親王歲祿,當時能夠享受到一萬石足額的只有晉王、燕王、楚王、蜀王和湘王五人,可見朱柏在老朱心目中的地位。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五月,朱柏和六哥楚王朱楨受命掛帥討伐古州洞蠻。不過此時的兄弟二人不知是否在冊封皇太孫之後只想著韜光養晦。在領命出徵之後,二人始終逗留不進。結果惹得老朱龍顏大怒,九月的時候派都督楊文掛帥南徵,另外打發兄弟二人去監工修造銅鼓城。

慷慨激昂,以死明志

在洪武朝後期,朱柏已然頗為醉心於道家。他不但自號「紫虛子」,還曾經特地登武當山尋找傳說中的道士張三丰。尋之不得後,還曾留下一首《贊張真仙詩》。

張玄玄,愛神仙。朝飲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巖之紫煙。好山劫來知幾載,不與景物同推遷。我向空山尋不見,徒悽然。

此外為了展示其棄武從文的決心,朱柏在荊州建造了一座景元閣,專供文人賢士修撰圖書。而湘王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有「深繹晉人精思,動合矩度」的讚譽。甚至太祖本人每有製作,都會送去荊州讓湘王謄寫一遍再送回南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之後,立刻大刀闊斧進行削藩。而湘王,仍然是朝廷削藩的主要對象之一。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有人向朝廷密告湘王朱柏意圖謀反,證據是其所造王宮(太暉觀)擅自使用蟠龍柱和銅瓦,事涉譖越,大逆不道。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太暉觀

太暉觀在荊州城外,而湘王宮殿位於荊州城內。明代文學家錢希言在其所著的《遼邸記聞》中曾明確記錄了湘王府的地理位置。

城以內,西有子城曰湘城者,故湘王分封建宮之地也。

太暉觀是座道觀,只因朱柏熱愛道教,才會時常出城前去觀內居住。而且太暉觀建築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可以看到從建造布局到制式風格,完全不同於明代王宮規制。至於所謂的蟠龍柱,也依然矗立在太暉觀祖師殿前,不存在所謂的僭越情況。

可以說所謂的「僭越」,只是建文君臣用來打擊湘王的工具。他們的真實想法,從朱允炆後來廢朱棣為庶人的詔書中,我們可以大概做一下推測。

詔書中說:「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這裡指的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以謀反為理由抓捕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這裡指的是建文元年四月,同樣以謀反為藉口抓捕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在這中間,矛頭都指向燕王朱棣和湘王朱柏,可見在朱允炆心中,二王就是謀逆的幕後主使人。

我們在上文提到過,朱允炆的皇太孫冊封大典,在外親王中唯二被召回南京的就是湘王和燕王。而在朱允炆登基之後,朱棣、朱柏兄弟二人,一個被生生逼反,一個被活活逼死。恐怕真的不能用巧合來解釋。

面對捉拿自己的朝廷軍隊,朱柏沒有反抗,這證明了他的忠誠。但是他也沒有像他別的兄弟們那樣束手就擒。看著包圍王宮企圖抓自己去領賞的朝廷官員,這位愛惜羽毛的親王不能容忍自己身為太祖皇帝之子,卻被宵小之輩凌辱。於是在官軍的重重圍困之中,湘王朱柏點燃王府,隨即整理衣冠,和王妃吳氏一起攜手赴難。

王仰天嘆曰:「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君之朝,將詔獄下吏便自引決。身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賔天,疾不及視,塟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於世?今又將辱於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因復痛哭,灑地沾溼,繼之以血,具衣冠赴火死,闔宮皆從之。時洪武三十二年四月十三日。—《湘獻王神道碑》

朱柏以死明志的剛烈舉動,並不能打動他那個侄子朱允炆冷酷而邪惡的心。得到朱柏死訊後,朱允炆勃然大怒,下詔賜朱柏諡號為「戾」。不思順受曰戾,這是個十足的惡諡。可能在建文君臣心中,湘王應該乖乖引頸就戮,怎麼能自殺呢?這個就叫「不思順受」。

結語: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大軍進入南京,結束了朱允炆的統治。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之時,腦海中不知有沒有閃現過他這位十二叔的音容笑貌,這算不算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朱棣登基之後派工部員外郎唐鑑祭祀湘王朱柏,改諡號為「獻」。諡法,聰明睿智、向惠內德曰獻。當了皇帝的朱棣,內心應該是很感激朱柏的吧。正是朱柏的那一場大火,燒去了建文帝朱允炆和他那幫文臣的假面具,讓朱棣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由於湘王和湘王妃在那場大火中屍骨無存,朱棣只能為弟弟建了一座衣冠冢,這才是本文開頭湘王作為身份尊貴的親王卻只有衣冠冢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唯一非太祖高皇帝位下的大明親藩——靖江王的由來
    在生死存亡的嚴峻形勢之下,朱元璋飛書應天府,授命自己之下的西吳政權第二人、大都督朱文正率領鄧愈、趙德勝等將領,親自前往洪都堅守,並儘快加固洪都的城垣、收攏駐軍、堅壁清野,一定要拼死擋住陳漢來犯大軍,以待自己救出小明王、從安豐趕回後再合兵一處擊敗陳友諒。
  • 專家挖開朱元璋兒子墓,發現屍骨無存,揭開明朝皇家血腥歷史
    這座古墓的墓主人名叫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母親為胡順妃。朱柏既然是朱元璋的兒子,怎麼跑到湖北荊州了呢?原來朱元璋稱帝後,為鞏固大明江山,分封諸子為王,其封國位於全國各地的軍事重鎮和城市。洪武十一年,年僅7歲的朱柏被封為湘王,七年後來到了自己的封國荊州。朱柏雖然貴為皇子,身為親王,但卻勤奮好學,「性嗜學,讀書每至夜分」,即使出兵打仗,他也「縹囊載書以隨」。
  •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恭閔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二兒子。當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就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請了宋濂等人擔任太子之師,希望可以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
  • 大明王朝之天命所歸的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畫像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帝國,共歷十六位皇帝,包括建文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從太祖朱元璋開國到崇禎帝朱由檢煤山自縊,國祚276年,是由漢族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
  • 爵以美號、封以良邑——明太祖諸子的封國與封號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共有皇子二十六人,其中長子朱標被冊立為皇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出生逾月即夭折,未來得及受封。其餘二十四子,均被冊封為親王,絕大部分在洪武、永樂年間先後出鎮藩地,為王室屏藩。所以,朱椿封號蜀王,藩地成都,高度一致,爵、地相符。太祖第十二子朱柏,受封湘王,但是藩地卻是湖廣荊州府。荊州為古荊楚之地,楚國古都在此。朱柏封號湘王,應該建都長沙,但是長沙已封賜與潭王朱梓。所以朱柏要不然建藩嶽州府、衡州府(都毗鄰湘江),要不改封荊王,以符合王號。但是朱柏還是以湘王爵號,建藩荊州,所以其王號與藩地不一致。
  • 大明曆代皇帝年號全揭秘(下)
    ♡自西元1368年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國,至西元1644年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被大順皇帝李自成逼迫上吊自殺殉國,統一明朝16位皇帝17個年號進行了揭秘,這期將對西元1644年明安宗簡皇帝朱由崧在南京登基至西元1683年奉明昭宗匡皇帝朱由榔永曆正朔的南明延平王鄭克塽被迫降清期間,南明抗清政權南明歷代皇帝的年號進行揭秘。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那今天的主角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便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他以「道」治天下的帝王生涯。 按照老祖宗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位繼承制度:「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現在武宗並無子嗣,只能從兄終弟及這條線去尋找了。於是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這樣這位道君皇帝便拉開了他執政46年王朝的神秘面紗。
  • 大明洪武年間的王妃:一入侯門深似海,淹死冤不冤?!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除了第九子朱杞和第二十六子朱楠以外,剩下的24個兒子老朱都為他們安排了親事。
  • 從朱棡到朱審烜——大明晉王家族的故事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首次建藩,其中,太祖第三子、時年十三歲的朱棡被冊立為晉王,建藩山西太原府。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據明史、明實錄記載,其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
  • 明朝皇帝的族譜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長孫; ·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 ·
  • 史詩巨製《山河明月》來襲,馮紹峰飾演朱棣,陳寶國再演朱元璋
    該劇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從年少起就喋血沙場,歷經戰陣,終於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帥和成熟政治家並成就一番偉業的故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少年時代追隨元帥徐達,喋血沙場,歷經戰陣,終於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帥。
  • 明朝十六帝真容及簡介,太祖朱元璋富貴相,武宗相貌「另類」
    圖為明太祖朱元璋中年時期畫像。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貧民出身,僅用15時間就驅除胡虜再復華夏,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被譽為「千古一帝」。從畫像上看,朱元璋方臉大耳,劍眉蜂目,鼻翼寬厚,鬍鬚美,大富大貴之相。圖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畫像。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將自己除太子朱標以外的兒子都分封為藩王,並賜予封地,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這些藩王將來能夠成為明朝中央政府的屏障,為朝廷排憂解難。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大明風華中奇醜的朱元璋是真的嗎?堂堂的大明太祖真的是豬龍之相嗎?
    相信看過2019年上映的《大明風華》影視劇的朋友們,對這部劇中朱元璋那奇醜無比的鞋拔子臉一定都印象深刻吧!可以說和06年那部胡軍扮演的電視劇《朱元璋》中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個是器宇軒昂長相圓潤俊俏的帝王之相,一個則是其醜無比長著鞋拔子臉的豬龍之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樣貌,到底哪一個才是歷史上朱元璋真實的長相呢?
  • 閒話大明后妃,明太祖之馬皇后,朱元璋無法遮掩光芒的女人
    關於馬秀英的身世關於馬秀英的身世,《明史》記載的非常簡單:「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宿州人。父馬公,母鄭媼,早卒。馬公素善郭子興,遂以後託子興。馬公卒,子興育之如己女。子興奇太祖,以後歸焉。」在翻閱《明書》:「後,其季女也」。
  • 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5歲養在宮中,10歲與皇子同時封王
    明朝的分封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不設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黔寧王沐英等都是追封,不是真正的異姓王),25個藩王全部是朱家子孫。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早夭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其中24個被封了藩王。25個藩王中唯一非太祖直系的是靖江王朱守謙。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有很多身份,放牛娃、小和尚、乞丐、當兵的、農民軍領袖、一方諸侯、大明開國皇帝。從朱元璋的身份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小時候的朱元璋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能最後混到皇帝這個位置,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
  • 明朝除了十六帝,還有兩位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人盡皆知的大明十六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眾所周知,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自盡,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就是所謂的大明十六帝。
  • 魯荒王朱檀:朱元璋親手賜以惡諡,後世子孫羞於提及的荒唐親王
    1970年春至1971年,山東省博物館和濟寧市考古工作者對該座古墓地宮進行發掘,確認該墓主人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魯王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1100餘件,經修繕後於198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魯王墓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