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皆知的大明十六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眾所周知,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自盡,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就是所謂的大明十六帝。
這十六位皇帝的順序與在位時間分別是:
第一位,朱元璋,廟號明太祖,年號洪武,在位時間1368—1398(在位30年)
第二位,朱允炆,廟號明惠宗,年號建文,在位時間1398—1402(在位4年)
第三位,朱棣,廟號明成祖,年號永樂,在位時間1402—1424(在位22年)
第四位,朱高熾,廟號明仁宗,年號洪熙,在位時間1424—1425(在位不足1年)
第五位,朱瞻基,廟號明宣宗,年號宣德,在位時間1425—1435(在位10年)
第六位,朱祁鎮,廟號明英宗,年號正統和天順,在位時間1435—1449,1457—1464(前後共在位21年)
第七位,朱祁鈺,廟號明代宗,年號景泰,在位時間1449—1457(在位8年)
第八位,朱見深,廟號明憲宗,年號成化,在位時間1464—1487(在位23年)
第九位,朱佑樘,廟號明孝宗,年號弘治,在位時間1487—1505(在位18年)
第十位,朱厚照,廟號明武宗,年號正德,在位時間1505—1521(在位16年)
第十一位,朱厚熜,廟號明世宗,年號嘉靖,在位時間1521—1566(在位45年)
第十二位,朱載垕,廟號明穆宗,年號隆慶,在位時間1566—1572(在位6年)
第十三位,朱翊鈞,廟號明神宗,年號萬曆,在位時間1572—1620(在位48年)
第十四位,朱常洛,廟號明光宗,年號泰昌,在位時間1620(在位29天)
第十五位,朱由校,廟號明熹宗,年號天啟,在位時間1620—1627(在位7年)
第十六位,朱由檢,廟號明思宗,年號崇禎,在位時間1627—1644(在位17年)
▲ 明朝十六帝畫像
少有人知的另外兩帝
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除了這十六位皇帝之外,明朝還有兩位不是皇帝的皇帝,這兩個人一天皇帝也沒有當過,但卻被追封為皇帝,並且進入了明朝宗廟,受到當時官方的認可,即便是明朝滅亡後,清代統治者編修明史時,也依然認可這兩位「皇帝」的合法性,認可他們皇帝的身份。這兩位沒有當過皇帝的皇帝就是明興宗朱標,還有明睿宗朱祐杬。
明興宗朱標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母親是馬皇后。朱標元至正十五年(1355)九月出生。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明朝剛一建立,朱標就被立為皇太子。
朱標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朱標死後朱元璋傷心欲絕,痛哭不已,將他祔葬在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後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朱棣奪位稱帝後復稱懿文太子。
明睿宗朱祐杬
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子,明世宗朱厚熜之父。朱祐杬出生於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封為興王。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正德十四年(1519年)逝世,諡「獻」,稱興獻王。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明武宗無子,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從其堂兄弟中按嫡長親疏關係選取嗣君。明孝宗為明憲宗第三子,興獻王為明憲宗第四子,按長幼親疏關係論,興獻王獨子朱厚熜與明武宗最為接近。因此在明武宗駕崩後,宣布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是為明世宗嘉靖帝。
嘉靖帝即位不久,便與以楊廷和為首的武宗舊臣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堅持繼統不繼嗣,拒絕認孝宗為父,並追尊自己的生父朱祐杬為皇帝。
為了讓自己生父成為皇帝,嘉靖帝為朱祐杬補齊了所有正統天子的待遇:追尊朱祐杬為皇考,興獻帝,後加封恭穆獻皇帝,修恭穆獻皇帝實錄,記載其在封國26年的生活和功績。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廟號「睿宗」,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為了保證自己駕崩後,讓父親不被祧出,他提前確定好遷祧順序,讓去世的皇后入太廟佔位置,尊明太宗朱棣為明成祖,祧仁宗之廟。
至此,興獻王朱祐杬正式成為了明睿宗獻皇帝。
嘉靖皇帝之後的幾代明朝皇帝,都是朱祐杬的血脈子孫,自然不會自己反對自己的祖宗為帝,因此都認同明睿宗是皇帝,是正統,即便有大臣想要翻案,提出異議,也都遭到了後面皇帝的拒絕。
明史的認可
明朝滅亡,清朝建立。清朝統治著編修明史。明史中的皇帝本紀共有十七紀,記載了十六位皇帝的事跡,其中明英宗因為登基兩次而分為前紀後紀。本紀之後的列傳中,清史的修訂者將興宗孝康皇帝與睿宗獻皇帝單獨列傳,並且列於明代諸王傳之前。並解釋說明稱:
興宗、睿宗雖未嘗身為天子,而尊號徽稱典禮具備,其實有不容泯者。史者所以記事也,記事必核其名與實。曰宗曰帝者,當時已定之名,名定而實著焉矣。爰據《元史》裕宗、睿宗列傳之例,別為一卷如右,而各以後附焉。
可見,清朝官方的態度,也是認可興宗、睿宗的皇帝身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