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2020-12-21 騰訊網

崇禎上吊殉國,朱元璋第十一子後代想在四川稱帝,地方官員:不行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將自己除太子朱標以外的兒子都分封為藩王,並賜予封地,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這些藩王將來能夠成為明朝中央政府的屏障,為朝廷排憂解難。但是,誰知道這個政策從第二代、燕王朱棣身上就出了差錯,朱棣不滿侄子、建文帝做了皇帝,於是起兵造反,奪了侄子的皇位,原本拱衛中央的燕王奪走了朱標一系的皇位。

奪取了皇位之後的朱棣對分封政策做了調整,解除了藩王的兵權,限制了藩王的權力,所以在明朝此後的兩百多年裡,太平歲月裡藩王很少造反,即使造反也難以成功。但是,到了明朝末年,特別是崇禎皇帝在北京上吊之後、明朝無主,很多藩王都蠢蠢欲動,都想趁亂過一把皇帝癮,甚至連遠在四川的蜀王也不例外。

明朝第一代蜀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洪武十一年被封為蜀王,二十三年就藩於成都。崇禎年間,蜀王已經傳到了第十四代朱至澍。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被逼上吊,一時間國內無主。遠在四川的蜀王朱至澍有了想法,他認為現在天下大亂,自己雖然地處邊陲,但是也是太祖朱元璋的後代,所以他異想天開地想聯合地方官員去「爭取」一下這個皇位。不過朱至澍還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繼位的合理性比較差,於是他建議先稱監國,然後再伺機稱帝。

但是,蜀王很快就被四川的官員澆了一盆涼水,四川巡按御史劉之勃表示反對,劉之勃反對的理由是「蜀王世系太遠」。確實,劉之勃的理由十分靠譜,因為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對於皇位的繼承順序有過明確的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崇禎皇帝死了,首先得是兒子繼承,兒子都死光了由兄弟繼承,如果連兄弟輩都沒有,就從爺爺輩的子孫中尋找繼承人,按照血緣親疏的原則,當時有很多繼承人的順位要高於蜀王,比如說福王(後來的弘光帝朱由崧)、桂王(永曆帝朱由榔一系)、潞王等。而蜀王和崇禎皇帝這一系必須追溯到朱元璋才是同一個祖宗,世系確實遠得不能再遠了。

最終,蜀王的皇帝夢只能真的在夢中去做了,「被拒絕」後的蜀王十分氣憤,但是又無計可施。但是,沒多久蜀王就找到了報復的方法。當時,張獻忠的大西軍正在不斷逼近成都,財政吃緊的四川地方官員們請求蜀王捐出一點錢財來犒勞守城將士。雖然蜀王府經過十幾代的積累已經富可敵國,但是蜀王仍然記得地方官員阻撓了自己的皇帝夢,於是蜀王賭氣地說道:「孤本無蓄,止有承遠殿一座,如可變,請先生賣以充餉。」富可敵國卻說自己沒有積蓄,還假意讓官員變賣宮殿充作軍餉,明眼人都知道蜀王根本沒有誠意拿出錢財來補充軍餉。

最終,1644年八月,成都被張獻忠攻破,無處可逃的蜀王和王妃投井而死。可憐又可恨的蜀王,妄想在亂世中投機取巧,過一把皇帝癮,被拒絕後不知道與地方官員共進退,最終導致成都失守後玉石俱焚,可悲可嘆。

參考文獻:《明末農民戰爭史》、《蜀難敘略》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還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樣的兵臨城下,李隆基遠走四川,陳叔寶躲在井下,而崇禎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孩子,最後吊死在煤山上,堪稱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這份寧死不屈與江山同生共死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真正讓人驚訝的,不僅僅是皇上,更是他身後的文武百官以身殉國的決絕。崇禎皇帝死後,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承恩就緊隨他而去了,而宮中其它的宮女太監根據記載,就有上千人都選擇上吊而死。
  • 朱元璋後代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名人
    在明朝末期,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而死,而明朝自此滅亡,公元1644年3月19號這一天成了朱家後人最難忘的記憶。在順治五年,在江西宜春的一個小寺廟裡有一個僧人,他總是看上去非常憂鬱,喜歡用繪畫來發洩心中的悲痛,他的畫非常的傳神,所以遠近聞名。
  • 縱觀大明一朝,朱元璋的後代中,誰才是明亡的第一責任人?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一朝,他為了老朱家的天下,甚至不惜與功臣翻臉,一個個誅殺了他們,其目的就是防止這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將不能危機自己後代的地位。可是,大明最終並沒有按照朱元璋的意願發展,在經過兩百多年後,還是滅亡了。
  • 朱元璋後代今何在?改名換姓聚居在此村莊,世代供奉著祖傳龍椅
    但是朱元璋忘了一個事情,他的後代在不停地繁衍生息,所以領取田地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朱元璋的後代繁衍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明朝田的增長的速度,漸漸地,大明王朝的田地已經不夠分封了。二、金絲楠木龍椅那麼,在崇禎上吊自盡之後,大明王朝也算是走到了盡頭,儘管大明王朝已經覆滅,可是明朝的後人現在又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呢?相傳,在當時李自成進入明朝的皇宮之中後,他遍尋崇禎的龍椅而不得,最終只能作罷。
  • 亡國之君崇禎煤山殉國,留下61字詔書,揭開亡國背後的真相
    崇禎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中從無宴樂之事。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並參加日講和經筵。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勤勉兢業,無力回天」這八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 明朝皇帝都下黃泉後,朱元璋號召不肖子孫開會,猜誰被罵得最狠?
    在很多人的思想認知當中,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那麼皇帝的順序就應該是從朱允炆開始,他的子孫後代來當皇帝,可是最終並不是這個樣子,而是朱棣直接當上了皇帝,並且由朱棣的子孫後代來當皇帝。那麼按照這樣的一個順序排位,朱棣其實已經是大逆不道,是禍亂朝綱,對自己父親也是非常不尊重,朱元璋很有可能抽朱棣幾個大嘴巴子。
  • 雍正找到朱元璋的後代,封世襲爵位,看似不錯,其實別有用心
    意思是說,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得國最正的帝王,其他朝代有的是以臣叛君,有的是竊取他人的政治果實。以清朝為例,萬曆年間,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明朝建州左衛的官員,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薩爾滸之戰擊敗明朝,其實是典型的以臣叛君行為,但是,清朝的統治者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有另一套理論。
  • 崇禎皇帝留下的這個道理,比其壯烈殉國的價值高百倍
    這期內容做為2015年的壓軸,可能會引起你的共鳴,也許你的上級領導就是崇禎這樣的人!也希望你能從這期內容學到一些東西!▽要想在負面形象扎堆的歷代亡國之君裡,找出個感動中國的人物,那非明朝崇禎帝朱由檢莫屬。他身穿滿是補丁的龍袍,在北京城破的前夜,煤山頂上決然殉國的一幕,是中國古代史上公認虐心的時刻。
  • 朱元璋攻克武昌,兒子出生,朱元璋大喜:等你長大,把這座城給你
    28歲的朱元璋得到消息後欣喜若狂,揮劍在石壁上寫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大字。從此,朱標成為朱元璋最看重的兒子,13年後,朱元璋稱帝,冊封朱標為太子。遺憾的是,朱標比朱元璋早去世5年,讓朱元璋的傳位計劃落空,成為一時遺憾。本文要說的這位主角,是朱元璋的另一位兒子,楚王朱楨。
  • 雍正煞費苦心,找到朱元璋「唯一」後代,封他為侯,其實別有用心
    意思是說,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得國最正的帝王,其他朝代有的是以臣叛君,有的是竊取他人的政治果實。以清朝為例,萬曆年間,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明朝建州左衛的官員,後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薩爾滸之戰擊敗明朝,其實是典型的以臣叛君行為,但是,清朝的統治者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有另一套理論。
  • 朱元璋百萬子孫結局: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與陰狠冷酷、大肆殘殺功臣相比,從做和尚當上皇帝的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子孫卻是無比愛惜,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兒子全部分封為親王,並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下天子一等,連公侯大臣見了朱明皇族子孫都要「伏而拜謁」。當時,朱元璋給明朝官員們定下了歷代王朝最低的工資標準:正一品官員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
  • 崇禎大帝(二)
    這是太祖朱元璋賜予燕王家的輩份表。天啟七年,大明帝國第十六任君主明思宗朱由檢御極,繼皇帝位,這一年,距離大明朝建立,滿打滿算,剛好二百六十年。 崇禎之後,大明帝國作為大統一王朝統治全國的時代結束,明亡。
  • 崇禎帝到底被誰坑死了?
    奏疏的大意是:現在地方官以各種名義徵稅,追討拷打,鬧得百姓困苦,遇到叛賊反而歡迎,甚至叛賊沒有到就先去歡迎了。結果,兵沒有練出來,民已經喪失了,最後餉還是徵不上來。因此我想追究倡議練餉者的責任。我這樣做很冒昧,我又傻又直,罪該萬死。隨後引罪辭職。崇禎很要面子,心裡卻不糊塗。他容許蔣德璟辭了官,不久又取消了練餉。
  • 朱姓自殺殉國的亡國皇帝,卻不是明朝崇禎帝,他是誰?
    敵軍兵臨城下,他沒有投降,而是自殺殉國。相信大多數人會說出明朝崇禎帝朱由檢的名字。沒錯,這幾個條件,朱由檢都符合,但除了朱由檢之外,還有一個人也符合這個條件,他叫朱友貞,史稱後梁末帝。朱友貞的哥哥朱友珪殺掉父親——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稱帝後就被朱友貞幹掉。朱溫轟轟烈烈一輩子,殺人無數,名聲不太好。
  • 朱元璋後代有「上百萬」之多 清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對朱元璋後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一個不留倒不至於,清初都還有明皇室的遺老在朝廷任職呢。
  • 明朝覆滅,當年跟隨朱元璋的功臣後代是什麼下場?
    朱元璋殺盡功臣"這是一直以來被傳的一個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過於片面的,朱元璋確實之前進行過幾次肅整,但是趕盡殺絕這種事情確實有點太誇張了。在這些被獎勵的人裡面有最厲害的人: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信國公湯和、鄭國公常茂、穎國公傅有德、宋國公馮勝、黔國公沐英等十個人。
  • 明朝有南京和北京兩個首都,這是朱棣的後手,可惜崇禎沒悟到
    我們都知道在李自成攻進京城以後,崇禎皇帝朱由檢就選擇了在煤山自殺,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了自殺來殉國,很多人都會說他很無能,但是也有很多人說他很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