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5歲養在宮中,10歲與皇子同時封王

2020-12-21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作為封建帝王,明太祖朱元璋有著濃重的家天下思想。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確立了"眾建宗親以藩王室"的政策,並於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三次封了25個藩王。

明朝的分封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不設異姓王(中山王徐達、黔寧王沐英等都是追封,不是真正的異姓王),25個藩王全部是朱家子孫。

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和早夭的皇二十六子朱楠,其中24個被封了藩王。25個藩王中唯一非太祖直系的是靖江王朱守謙。

那麼,這個朱守謙到底什麼來歷,竟能與諸皇子同時封王?朱守謙封王的背後又隱藏著朱元璋怎樣的用心?

(朱元璋劇照)

朱守謙的父親是朱文正,朱文正的父親是朱興隆,朱興隆的原名叫朱重五,朱重五還有三個弟弟,分別叫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而這個朱重八呢,後來改名為朱元璋。

也就是說,朱興隆是朱元璋的長兄,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而朱守謙則是朱元璋的侄孫。

朱元璋出生於元末亂世,父母兄弟幾乎全部死絕於饑荒,唯有長兄朱重五留下一子名叫朱文正。朱元璋在起義軍中小有成就後,便把朱文正留在身邊親自撫養,視為己出。

朱文正是大明王朝舉足輕重的開國功臣,曾立下赫赫戰功。 「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憑藉區區四萬守軍抵禦住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協助朱元璋贏得了關鍵一戰。

(朱文正劇照)

令人唏噓的是,朱文正後來竟然因為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而叛逃到張士誠陣營,最終被朱元璋幽禁而死,年僅30歲。(註: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

朱文正死時,兒子朱守謙剛剛5歲,朱元璋摸著他的頭說:「你不用擔心,你長大後我給你封爵,不會因為你父親受牽連。 」隨後,朱元璋就將侄孫朱守謙養在宮中,親自教導。洪武三年朱元璋首次分封藩王,果然遵守諾言將年僅10歲的朱守謙封為靖江王。

作為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竟能與叔叔們同時封王,這是朱元璋的親孫子都不曾有的待遇。不過,同樣是王爺,朱守謙的靖江王與其他24個藩王地位卻不完全相同。

一般情況下,一字王為親王,品級最高,二字王為郡王,品級稍次。朱元璋的24個兒子封的都是一字親王,而侄孫朱守謙則是二字王,其地位雖不及親王,但遠高於其他郡王。

(歷代靖江王畫像)

《明史·禮志》記載:「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也就是說,靖江王雖然是二字王,但其冠服、車輅儀仗、朝賀禮儀、官屬、護衛數量等都與親王相同。

再來聊聊朱元璋如此厚待朱守謙的原因。

首先,朱文正雖然犯下大錯,但畢竟也立有大功,朱元璋對於他的死還是心存愧疚的,厚待其子算是一種補償。但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則是朱元璋需要給朱家先祖一個交代。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稱帝後追封父兄是最基本的封建禮教。比如曹魏王朝,不僅沒當過皇帝的曹操被追封為魏武帝,就連曹操的宦官爺爺曹騰都被追封為了高皇帝。

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稱帝後,追封其父朱世珍(原名朱五四)為仁祖淳皇帝,追封大哥朱興隆(朱重五)為南昌王,追封二哥朱興盛(朱重六)為盱眙王,追封三哥朱興祖(朱重七)為臨淮王。

(靖江王城)

嫡庶有別,長幼有序,古人最看重的就是嫡長房,稱之為大宗。而朱元璋的三個哥哥中,又只有長兄朱興隆留下了後代,結果這碩果僅存的侄子朱文正還被朱元璋給玩死了。所以,朱元璋當時的處境其實非常尷尬,他非但不能斷了嫡長房的香火,而且必須給嫡長房一個交代。

按理說,嫡長房必須是要封親王的,但是大哥朱興隆不在了,侄子朱文正也不在了,留下一個孫子輩的朱守謙只能獨立門戶,封了介於親王與郡王之間的靖江王。不過朱元璋特地下旨,說明靖江王一系以南昌王朱興隆為始祖,以朱文正為二世祖,而真正獲封的朱守謙只是第三代靖江王,這在明朝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靖江王共傳襲了280年,比大明王朝的壽命還長,不僅是明朝傳襲時間最長的藩王,也是中國歷史上傳襲時間最長的藩王。

不過,靖江王府的結局還是比較悲慘的,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末代靖江王朱亨堙被降清明將孔有德攻滅了滿門。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皇子封王是歷朝歷代的慣例,為什麼說唯有明朝王爺的含金量最高?
    皇子封王是歷朝歷代的慣例,但若論硬實力,唯有明初王爺的含金量最高。 封建王朝時期,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稱王爺。以唐朝為例,李世民登基前為秦王,郭子儀立功後封汾陽王。一般情況下,一字王為親王,品級最高,兩字王為郡王,品級稍次。
  • 明朝末年有多少個藩王,養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錢?
    整個明王朝一代,朱元璋的子孫們被封為親王的有83人,除了年幼殤亡未能確定封地以外,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五十個親王府。在這五十個藩王府系中,除去無子除封,因罪奪爵者外,均延續至明朝滅亡。兩百多年間,共冊封親王289位、靖江王11位,郡王就更多了。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這些藩王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飯桶」,他們不能做官,不能任職,只能由國家養著。這就脫離了朱元璋最初的目的,這些藩王們既不能替國家出力,還成為了國家的累贅。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
  • 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12歲封王,72歲去世,為何3次被貶為庶民?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光兒子就二十六個,皇長子朱標和四皇子朱棣最為知名。這些皇子之中,有的小時候就夭折了,比如九皇子朱杞,生於公元1369年,即明朝建立的第二年,未滿周歲因病夭折,實在令人惋惜不已。八皇子朱梓,與丞相胡惟庸走得很近,朱梓的嶽父於顯,以及小舅子於琥,因胡惟庸牽連被殺,朱梓嚇得睡不著覺,聽說父親朱元璋派使臣來找他談話,竟然帶著妻子自焚而亡。
  •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說起明朝的藩王制度,大家都覺得朱元璋設立的這個制度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起初,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他想要利用這些藩王拱衛中央朝廷的統治,並讓他們鎮守邊疆作為朝廷的籬笆,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封詔書中可以看出:「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 朱元璋稱帝時,還有幾個親戚在世,朱元璋又是怎麼對他們的呢?
    此時的朱元璋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母親哥哥姐姐,但是他們都沒有這個福分和自己共享富貴了。於是即位當天,朱元璋也和大多數的成功帝王一樣,立即追尊祖先:他的高祖稱為玄皇帝,廟號德祖;曾祖稱為恆皇帝,廟號懿祖;祖父稱為裕皇帝,廟號熙祖;父親朱五四稱為淳皇帝,廟號仁祖。從高祖母至母親,一律封為皇后。
  • 河南老人自稱是明朝皇室後裔,家中有祖傳聖旨,長相酷似朱元璋
    明朝皇室的後裔在距離河南省禹州市東北方向25裡附近的村子裡,有個81歲名叫高廣生的老人說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都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但老人很堅持自己的說法,堅稱自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世孫,還說自家有能證明自己的證據。
  • 明朝首次皇位交接之謎:兒子們年富力強,朱元璋為何要傳位孫子?
    具體來說,朱標被冊立為皇太子,其他皇子被封為親王。皇太子長子是皇太孫,而親王的長子要等到10歲後再被立為王世子,親王其他年滿10歲的兒子則被封為郡王。再往下,郡王的嫡長子再被立為郡王世子,非嫡長子則被授予鎮國將軍。
  • 為什麼周天子分封享國八百年,朱元璋也分封,明朝卻不足300年?
    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他給了朱家子孫許多優厚的待遇,朱家王孫貴族可以不事生產,憑藉著皇族身份吃喝享樂甚至肆無忌憚與民爭利,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禍端。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也苦思冥想怎麼才能讓大明的國運更長久,這時候就需要從前人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裡取經,於是,朱元璋召開大臣會議,討論主題是《論宋朝和元朝為什麼滅亡》。
  • 周王朱恭枵:明末清醒藩王的最佳表率
    和一群非親人一起統治這個國家,始終讓權力欲極強的朱元璋非常不爽。因此朱元璋就廣開株連,大開殺戒,把那些武將勳貴幾乎殺得乾乾淨淨,為自己的家人掃清了障礙。武將勳貴殺光了,因此明王朝的地方軍權就落入了朱家人的手中。朱元璋就一手創立了和西晉一樣的宗藩政策:大肆分封封同姓諸王,讓朱家子孫前往各個軍事要地,給予軍權和財富,並且爵位世襲罔替。
  • 清朝不準王爺出京,明朝不準王爺進京,哪個更有用
    少數被分封的藩王 ,不再擁有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權,變成了只食俸祿的富家翁。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軍事自主權,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手下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受朝廷節制。 藩王擁有監視地方臣民的權力。 對比明清兩代朝廷對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
  • 朱元璋攻克武昌,兒子出生,朱元璋大喜:等你長大,把這座城給你
    28歲的朱元璋得到消息後欣喜若狂,揮劍在石壁上寫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大字。從此,朱標成為朱元璋最看重的兒子,13年後,朱元璋稱帝,冊封朱標為太子。遺憾的是,朱標比朱元璋早去世5年,讓朱元璋的傳位計劃落空,成為一時遺憾。本文要說的這位主角,是朱元璋的另一位兒子,楚王朱楨。
  • 朱元璋明知西漢時期七國之亂,為什麼還要大封朱姓藩王?
    「洪武大帝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清朝文獻通考》 提起明朝,不得不說起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這一位帝皇也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更特別的是,朱元璋本身並非皇族,甚至還淪落到去當和尚,後續還過上了乞討的生活。
  •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分封了24個諸侯王?明朝分封的初衷是為了什麼
    不過我們從朱元璋分封諸侯王的地形圖上,可能就會有其他的認識。除了自私自利的一面以外,朱元璋還是有其他考慮的。一、朱元璋希望皇子們負責保衛邊疆。過去我認為朱元璋的分封制對中央的皇帝,實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選擇。
  • 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明朝藩王過得是什麼日子嗎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到明朝當崇禎或是當個王爺,當然了,沒人希望穿越回去做一個農夫或是苦力。做崇禎暫且不提,就說說你要是真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你的日子會有多慘嗎?明朝開國的時候,王爺們的日子還是非常舒服的,你別看朱元璋對外面的功臣和官員下手那個狠,對自己的這幫兒孫們那可是呵護備至。含到嘴裡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 專家挖開朱元璋兒子墓,發現屍骨無存,揭開明朝皇家血腥歷史
    1998年,湖北省荊州市的文物工作者對一座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然後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顯赫,居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古墓沒有遭到盜掘,陪葬品也無一丟失,但是墓主人卻屍骨無存!原來這裡面是有原因的,一段明朝初年的皇家血腥往事被揭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作為歷史唯一宗室世襲罔替朝代,明朝皇族耗費財政支出你難以想像
    明朝政權的衰弱主要是包括藩王在內整個皇族的蠶食腐化所為。明朝皇族圈地是歷史最嚴重的,而皇族佔著大量土地,卻不上稅,這就大大削弱了明朝財政收入,甚至還直接搶奪地方稅收權。對比下被吐槽的清朝,清朝只有清初八旗圈地,加在一起還沒這幾個王爺多,而且清初就禁止了,並且清初還免費給百姓分地(更名田),而明朝都到明末了皇室還在圈地。此外,在歷史唯一全部宗室世襲罔替制度下,明朝皇族耗費著大量財政支出。明朝是歷史唯一宗室世襲罔替的朝代,明朝所有皇子全部封世襲罔替親王、親王的世子不降檔承襲世襲罔替親王。
  • 朱元璋一百多萬子孫,為何會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殺殆盡?
    放牛娃出身的農民皇帝朱元璋顯然是深信此道。所以,朱元璋一坐上龍椅,就開始為了讓子孫後代充分享受到皇恩幸福,處心積慮的做著打算,並立即頒布了分封制和宗蕃制。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制度,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正比,也就是說,兒女越多,按人頭分發的福利就越多。在這種政策鼓勵下,朱元璋的子孫們展開了生育競賽,他們像老鼠一樣拼命繁殖。到了明朝末年,已超過了百萬,這種繁衍速度堪稱人類家族生育史之最。
  • 朱元璋力排眾議,堅持分封藩王,背後有著怎樣的深謀遠慮?
    朱元璋知道藩王可能謀反,朱元璋對藩王的權利做出了嚴格限制,並頒布了大量訓誡,昭鑑錄御製紀非錄永鑑錄等,最後成書了皇明祖訓,進行制度限制和勸誡。 我還看過一種解釋是,分封諸王確實可能未來會很亂,但諸王勝出者,依舊是太祖的子孫,都是一回事,但是皇室實力太弱,被篡後就是江山改姓,整族被屠。那麼多前朝,有一半兒是這種情況,宗室孱弱,社稷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