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自稱是明朝皇室後裔,家中有祖傳聖旨,長相酷似朱元璋

2020-12-27 清諾晗history

中華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從商朝的甲骨文到春秋戰國思想蓬勃,百家爭鳴;從秦統一中國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割據局面;從隋唐的繁榮經濟到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次顯現等等,發展到了今天這樣祖國昌盛、人民幸福的局面。

歷史上,朝代被更替後,皇室的後人便隱姓埋名,遷居到其他地方低調生活、繁衍後代。至今,也有曾經各朝代的皇室後人宣揚自己的身份,並拿出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皇室血統。

明朝皇室的後裔

在距離河南省禹州市東北方向25裡附近的村子裡,有個81歲名叫高廣生的老人說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都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但老人很堅持自己的說法,堅稱自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世孫,還說自家有能證明自己的證據。

專家們通過附近村民的消息輾轉找到了高廣升,老人就拿出了祖傳聖旨和冰盤,除了這些,老人的家裡還藏有一本族譜。專家對聖旨和冰盤做了鑑定,最終得出了結論,聖旨和冰盤皆是真品,老人說的話確實是真的

隨後,又仔細的查驗了族譜,發現族譜上對老人的先輩們做了詳細的記載和闡述。有了專家的考證和支持,周圍人便相信了老人的話,誰也沒能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小村子裡會有皇室的後人。老人的祖傳聖旨也被專家帶回了博物館妥善保管起來了。

除了實物證據外,專家們還發現老人確實與明太祖朱元璋有幾分相像。從流傳範圍較廣的朱元璋畫像來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額頭和下巴較為突出,鼻頭大、嘴唇豐滿,臉上還有密密麻麻的小斑點。

流傳最廣的明太祖畫像是在明朝中期在民間流傳的,後來才被王室收藏起來。從老人的長相和流傳下來的畫像做了對比,加上對實物的考證,更加確定了老人就是明朝的皇室後裔。

至於為什麼高廣升老人不姓朱,據老人說,當時先輩們為了躲避追殺,就改名換姓,改成了高姓。之後就在這個村子生活了下來,延續後代。

而且,在他們村子裡的明朝血脈,還不只他一人。

其中,有八十多個人,都是純正的明朝後人。高廣升老人說,自己是明太祖後裔,所以最大的心願就是改回自己祖先們的姓,同時,他為這個身份感到非常驕傲。

趣聞的來源

高廣升老人是明朝後裔的趣聞,源於一次古墓的發掘。2007年,在禹州市東北25裡的具茨山東麓附近的村子裡發現了一處古墓。隨著考古工作人員的嚴格勘探和挖掘,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室建築風格,終於確定了這是明定王朱橚的陵墓。

附近的村民聽說明定王的墓被發掘後,便有人想起了高廣升老人。村民告訴考古專家說,村裡有個老人一直自稱是朱橚的後代,這才吸引了專家們的注意,從而被人們所知曉。

明定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弟弟。

朱橚先是被封為吳王,後於1378年改為周王,到了1381年,朱元璋將朱橚派到開封,建立了藩地。

在經歷一些恩怨糾葛後,朱橚於洪熙元年去世,享年65歲,後追封諡號為定,便被後人稱為明定王。

明定王陵墓的地上建築已經隨著年月的風化和遭竊者的屢次破壞不復存在了,如今僅存的只有一處地宮建築和王妃陪葬墓。

整個地宮鑿山而建,用磚塊和拱石建造而成。其中,地宮面積約1200平方米,陪葬墓和周定王妃墓大約600平方米。考古學家發掘後發現,其地宮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細,更為罕見的是圓形王妃陪葬墓的奇特結構造型,為史學家的明代相關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學和文物資料,極具學術價值。

明太祖的龐大家族體系

其實像高廣升老人一樣的明朝皇族後裔,並不在少數,這事還要從朱元璋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出身貧窮的他自然認為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硬道理,所以在政治上普遍延續了前朝的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各權力間互相牽制的局面,以此來平衡朝堂各個部門的關係並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

朱元璋在地方實行"藩王制度"。為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分別給自己的26個兒子封了藩王,並佔據在各個要地。朱元璋將這些藩王看作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屏障,他曾在詔書中這樣寫道:"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藩王制度的肯定和期望,但理想終究是理想,與現實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藩王制度"看似科學,但其實存在一定的弊端。

朱元璋給官員們的俸祿標準是歷史新低,但對於其子孫可毫不吝嗇,體制的利益導致各藩王之間開始了生育競爭遊戲。

在"藩王制度"的實行下,各封地藩王的爵位也是繼承制度,這就導致皇族們為了擴大權力而不斷延續後代。

大明弘治五年時,地方巡撫在向皇帝做匯報時稱,佔據在山西的藩王慶成王生育了94名子女,已經刷新了朱元璋的家族生育紀錄了。

僅僅一個藩王就有數量如此多的家族成員,可想而知,其他24個藩王的家族成員數量有多龐大。

據史書記載,截至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們已經達到了100多萬人,成為了明朝最大的利益繼承者,但同時也是利益消耗者。

擁有這樣龐大的家族體系,明太祖的後代自然也是遍布各地。在明末年間,除去在湖南、湖北等地被李自成追殺的近親外,現在大多分布在江蘇、河南和安徽省,大家就如同高廣升老人的先輩那樣為了躲避追殺而改姓,隱姓埋名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河南老人自稱是「皇室後代」,長相酷似朱元璋,家中藏有祖傳聖旨
    曾經有一位河南老人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長相與朱元璋很是相似,家中還有祖傳的聖旨和冰盤,對於他的身份也引起了無數人民的好奇心,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河南老人自稱朱元璋後人 我們也知道,明朝滅亡後有很多後人都開始了逃亡生涯,為了保命他們改名換姓隱藏於山林之中,甚至有的人選擇削髮為僧常伴青燈古佛,也有一些其他的宗室在逃亡過程中分散,便選擇在河南落地生根,或許這位自稱是朱元璋後人的老人就是這些逃亡宗室的後代。
  • 河南老農自稱是明朝皇室後裔,長相酷似朱元璋,家中還有祖傳聖旨
    就比如有「天下第一家」之稱的孔氏家族,如今孔子的後裔散居在世界各地,僅僅在山東曲阜,就存在幾隻孔氏的後裔分支,可謂是家族龐大。孔氏家族的族譜也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譜系最完整的族譜,正是憑藉著這份族譜,才達到了「詳世系、聯疏親」的目的,讓孔氏家族擁有了千年的繁榮昌盛。
  • 河南81歲老人自稱朱元璋後代,長相神似朱元璋,手裡還有聖旨冰盤
    歲的河南老人,他聲稱自己是朱元璋的後人,並且他的長相也是非常的像朱元璋,甚至他手裡還有一個聖旨冰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再加上當時晚清政府自身的問題,導致了許多的朱家後裔逐漸的被遺忘,一直到十餘年之前,有個村子裡的老人聲稱自己是朱家後人,一時間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這個人叫高廣生,當時是一個考古團隊在開封的附近發現了明朝的一處遺蹟,而在發掘的的過程中專家得知附近的村子有一個人是明朝的後裔;於是這些考古專家便專門來到了這個老人的家中
  • 河南81歲老農自稱明朝皇室後裔,相貌神似朱元璋,家裡還有祖傳聖旨
    自稱是皇帝後人,而且相貌還和朱元璋神似,並且家中還有聖旨和冰盤為證,這難道就是朱元璋的後代? 專家到訪了這個叫高廣升的老人家裡,對冰盤和聖旨做了鑑定,冰盤做工精細,金龍鑲邊,還有皇家刻章。聖旨和冰盤都是真實的,那麼這位老人就真是朱元璋的後人嗎?
  • 河南一老農自稱是朱元璋後人,不僅長相酷似,還有祖傳聖旨為證!
    經過多年的發展,朱元璋最終平定天下,建立了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明朝。 ,還拿出聖旨做證據。這些人對外解釋說,他們是當年朱元璋的後代,為了躲避滅門之災,無奈改姓一直不敢暴露真實身份。在這些村民裡,有一個人長得特別像當年的朱元璋。專家對這件事非常好奇,於是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 河南81歲大爺自稱皇帝後人,長相酷似朱元璋,家裡有聖旨冰盤
    自打到了南北朝之後,末代皇帝基本上全部都要遭受大規模的追殺,明太祖朱元璋的後代子孫就全部都是這樣的處境。朱元璋生了20多個兒子,皇族人口非常繁盛,幾乎遍布了全國各地。但是在1644年的時候,李自成攻打進了北京,宣告了整個明朝滅亡之後,朱氏家族也徹底面臨了一次大的災難。
  • 河南老農自稱朱元璋後人,專家質疑,他拿出了2個難以反駁的證據
    我們知道,一個家族如果有過開創王朝的歷史,那麼這個家族肯定是會繁榮昌盛一時的,且不說皇室成員,光是分封到各地的王爺也是不計其數。不過當這個王朝覆滅了之後,這些皇室的後人便又重新隱姓埋名,以逃避新王朝的追殺。
  • 朱元璋「真人」畫像在河南被發現,已祖傳600年,現自願上交國家
    明朝滅亡,為生存皇族後代隱姓埋名整個大明王朝一直到崇禎時期,皇族從一開始的49人慢慢的繁衍到了100多萬人。1644年的時候滿清入關,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以後這些皇室家族的人便四處逃離。現如今,在河南鄭州就找到了一支朱元璋的後代,他們有祖傳的家譜作為證據,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件傳世的國寶。這些朱元璋的後代說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為了能夠躲避農民軍以及清朝軍隊的追殺,才搬到了這裡生活,而且他們還將自己的朱姓改為了王姓,之所以會改姓為王,是因為當時朱家個個都是王。
  • 河南小山村「臥虎藏龍」,老人拿出家譜,自稱朱元璋後代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各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的特色。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一個讓人莫名感覺很牛的事情,在河南的一個小山村裡,一位老人拿出家譜,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代。他還說他的床是一把龍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趕緊來看看吧!
  • 神秘「皇室後裔」苦守稀世奇寶 - 網易旅遊頻道
    月26日14:43:30   文章來源:重慶經濟報   深夜尋訪神秘男女   5月27日晚,山城陰雨綿綿,10點左右,記者的手機突然響起:「快來採訪,這裡有兩個自稱皇室家族的人
  • 河南出現朱元璋「真人」畫像,朱氏後人保存600年,專家:上交吧
    雖說歷代帝王都會制定措施維護後代子孫的利益,可是貧苦出身的朱元璋更加懂得飢餓的痛苦,更加明白貧窮的可怕,所以他為子孫後代制定的措施和明朝之前的各個王朝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帶來結果就是——子孫興旺。根據資料記載,在明朝鼎盛時期,朱元璋的子孫親屬就有十萬人以上。
  • 明朝滅亡,皇室後裔秘密逃亡一村,改了姓氏,現在說要回中國故土
    朱由榔有很多隨從,在此之後,他們有的降清,有的逃亡其他地方,有的留在緬甸北部。緬北的土著鬥不過這些身經百戰的皇室後裔和明朝將士,只好流亡到深山,而皇室後裔和明朝將士則在緬北安營紮寨,繁衍幾十萬人之多,這就是果敢族的一部分來源,當然他們還有其他的來源。
  • 老農自稱朱元璋的後代,家有祖傳龍椅作證,專家預估價值已達上億
    前言說起朱元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作為明朝開國的皇帝,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作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國統治者,朱元璋不僅僅開創了大明王朝,並且也是子孫滿堂。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朱元璋的後代們,據說早已經超多了百萬人。但是當年李自成在攻打北京的時候,北京城周邊的朱氏後裔們全部都被李自成消滅屠殺。甚至有傳言,朱元璋的後代們從此絕後,對於這樣說法,其實是錯誤的。1.
  • 河南出現朱元璋真人畫像,已祖傳600年之久,專家:立馬上交國家
    明朝後人散落各地在古代,一個龐大的家室,通常延續幾代才稱得上家族,而大多數活動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古時使用子嗣的數量來判斷一個家庭是否興旺,算不算得上是個家族。通常皇族子嗣的數量就十分龐大。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明確記載了朱氏家族在鼎盛時期,子嗣的數量就遠超10萬人。
  • 明朝滅亡後,朱元璋後人去哪了?全部改姓躲到此山村,世代供奉祖傳龍椅
    影視截圖那麼一些沒有這方面野心,只願意就此隱居山林的朱氏子孫到哪兒去呢?朱元璋後人另外一部分朱氏子孫選擇了投降清朝,這主要是因為清朝在進行統治的時候,也需要藉助前朝後裔的力量來安撫百姓,給天下展示自己的仁義。在清朝統治大陸的時候,潞王朱常就帶著自己的宗室一起投降了。
  • 山西一農民自稱是朱元璋後代,有族譜為證,還拿出一祖傳寶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
  • 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達100萬,為何被屠殺殆盡?
    這意味著當時在全國每5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朱元璋的後代子孫。這樣的畫面,想想實在倍感壯觀!甚至有人口史專家推算,再給朱明王朝500年,朱元璋的子孫會壓塌半個地球!那朱元璋子孫為什麼會繁衍得如此之快呢?這些後代下場到底如何?
  • 朱元璋「真人」畫像被發現,河南朱氏後人傳承600年,專家:上交吧
    在歷史上的開國之王中,朱元璋是佔有一席之地的,許多皇室家族都秘密地保留自己的名字,以躲避清朝的奴才。直到改革開放,才陸續有人承認自己是朱元璋的後人。這些人也不是沒有根據的。許多人能夠用祖傳的東西證明自己的身份,即使沒有好處,至少他們說的是真的。如今,在河南鄭州發現了朱元璋的後人。他們有族譜為證,還有一件國寶流傳下來。
  • 貴州一農民自稱明朝皇室後人,不僅有族譜為證,還有御賜尚方寶劍
    崇禎元年,朱由檢為明熹宗時期被罷免的官員平反,並託以重任,但因為前朝的腐敗,再加上天災人禍,崇禎帝在位期間,並沒有改變明朝滅亡的趨勢,1630年,陝西地區出現饑荒,民不聊生,1634年,河南發生大旱災,隨著災情的擴大,蔓延成蝗災。
  • 明朝皇室的取名規則,除了五行相生,還能一眼看出真偽
    明朝皇帝從燕王系開始就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坖——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可見明朝皇帝是嚴格遵循朱元璋的規定,例外的很多人覺得明武宗朱厚照不是四點水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