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從商朝的甲骨文到春秋戰國思想蓬勃,百家爭鳴;從秦統一中國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割據局面;從隋唐的繁榮經濟到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次顯現等等,發展到了今天這樣祖國昌盛、人民幸福的局面。
歷史上,朝代被更替後,皇室的後人便隱姓埋名,遷居到其他地方低調生活、繁衍後代。至今,也有曾經各朝代的皇室後人宣揚自己的身份,並拿出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皇室血統。
明朝皇室的後裔
在距離河南省禹州市東北方向25裡附近的村子裡,有個81歲名叫高廣生的老人說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都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但老人很堅持自己的說法,堅稱自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世孫,還說自家有能證明自己的證據。
專家們通過附近村民的消息輾轉找到了高廣升,老人就拿出了祖傳聖旨和冰盤,除了這些,老人的家裡還藏有一本族譜。專家對聖旨和冰盤做了鑑定,最終得出了結論,聖旨和冰盤皆是真品,老人說的話確實是真的。
隨後,又仔細的查驗了族譜,發現族譜上對老人的先輩們做了詳細的記載和闡述。有了專家的考證和支持,周圍人便相信了老人的話,誰也沒能想到在這個偏僻的小村子裡會有皇室的後人。老人的祖傳聖旨也被專家帶回了博物館妥善保管起來了。
除了實物證據外,專家們還發現老人確實與明太祖朱元璋有幾分相像。從流傳範圍較廣的朱元璋畫像來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額頭和下巴較為突出,鼻頭大、嘴唇豐滿,臉上還有密密麻麻的小斑點。
流傳最廣的明太祖畫像是在明朝中期在民間流傳的,後來才被王室收藏起來。從老人的長相和流傳下來的畫像做了對比,加上對實物的考證,更加確定了老人就是明朝的皇室後裔。
至於為什麼高廣升老人不姓朱,據老人說,當時先輩們為了躲避追殺,就改名換姓,改成了高姓。之後就在這個村子生活了下來,延續後代。
而且,在他們村子裡的明朝血脈,還不只他一人。
其中,有八十多個人,都是純正的明朝後人。高廣升老人說,自己是明太祖後裔,所以最大的心願就是改回自己祖先們的姓,同時,他為這個身份感到非常驕傲。
趣聞的來源
高廣升老人是明朝後裔的趣聞,源於一次古墓的發掘。2007年,在禹州市東北25裡的具茨山東麓附近的村子裡發現了一處古墓。隨著考古工作人員的嚴格勘探和挖掘,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室建築風格,終於確定了這是明定王朱橚的陵墓。
附近的村民聽說明定王的墓被發掘後,便有人想起了高廣升老人。村民告訴考古專家說,村裡有個老人一直自稱是朱橚的後代,這才吸引了專家們的注意,從而被人們所知曉。
明定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弟弟。
朱橚先是被封為吳王,後於1378年改為周王,到了1381年,朱元璋將朱橚派到開封,建立了藩地。
在經歷一些恩怨糾葛後,朱橚於洪熙元年去世,享年65歲,後追封諡號為定,便被後人稱為明定王。
明定王陵墓的地上建築已經隨著年月的風化和遭竊者的屢次破壞不復存在了,如今僅存的只有一處地宮建築和王妃陪葬墓。
整個地宮鑿山而建,用磚塊和拱石建造而成。其中,地宮面積約1200平方米,陪葬墓和周定王妃墓大約600平方米。考古學家發掘後發現,其地宮建築規模宏大,工藝精細,更為罕見的是圓形王妃陪葬墓的奇特結構造型,為史學家的明代相關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學和文物資料,極具學術價值。
明太祖的龐大家族體系
其實像高廣升老人一樣的明朝皇族後裔,並不在少數,這事還要從朱元璋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出身貧窮的他自然認為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硬道理,所以在政治上普遍延續了前朝的制度,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各權力間互相牽制的局面,以此來平衡朝堂各個部門的關係並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
朱元璋在地方實行"藩王制度"。為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分別給自己的26個兒子封了藩王,並佔據在各個要地。朱元璋將這些藩王看作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屏障,他曾在詔書中這樣寫道:"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藩王制度的肯定和期望,但理想終究是理想,與現實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藩王制度"看似科學,但其實存在一定的弊端。
朱元璋給官員們的俸祿標準是歷史新低,但對於其子孫可毫不吝嗇,體制的利益導致各藩王之間開始了生育競爭遊戲。
在"藩王制度"的實行下,各封地藩王的爵位也是繼承制度,這就導致皇族們為了擴大權力而不斷延續後代。
大明弘治五年時,地方巡撫在向皇帝做匯報時稱,佔據在山西的藩王慶成王生育了94名子女,已經刷新了朱元璋的家族生育紀錄了。
僅僅一個藩王就有數量如此多的家族成員,可想而知,其他24個藩王的家族成員數量有多龐大。
據史書記載,截至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們已經達到了100多萬人,成為了明朝最大的利益繼承者,但同時也是利益消耗者。
擁有這樣龐大的家族體系,明太祖的後代自然也是遍布各地。在明末年間,除去在湖南、湖北等地被李自成追殺的近親外,現在大多分布在江蘇、河南和安徽省,大家就如同高廣升老人的先輩那樣為了躲避追殺而改姓,隱姓埋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