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話:「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眾所周知,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我國出現了許多的朝代。在我國古時候,封建王朝是不斷更替的,在這些王朝中,同時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君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朱元璋,他從一個乞丐卻成為了一國之主,創造出了輝煌。從夏商的建立一直到秦漢時期的強盛,朝代是不斷更迭著的,同時歷史也在不斷的前進。當開國皇帝從前朝的手中奪到了政權以後,他們都希望自己所建立的王朝以及所打拼下來的江山,能夠在自己的後代手中一直傳承下去。在我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絕對是非常顯赫的一位。他出生在比較貧窮的一戶人家中,為了能夠繼續生活下去,他還當過和尚,除此之外還要過飯,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篇文章,是說的是朱元璋的後代的故事,那麼究竟在朱元璋的後代身上發生了怎樣精彩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滅亡,為生存皇族後代隱姓埋名
整個大明王朝一直到崇禎時期,皇族從一開始的49人慢慢的繁衍到了100多萬人。1644年的時候滿清入關,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以後這些皇室家族的人便四處逃離。在明末時期有許多皇族的人,他們隱姓埋名的生活了起來,他們之所以要以姓埋名,只是為了躲避清朝的抓捕,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人陸續的出來,承認自己是朱元璋的後代。而且這些人也並不是出來造假,又或者說是空口無憑,許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祖傳下來的寶貝,以此來證明自己身份的真實性,即便說出來也沒有什麼好處,但至少可以證明自己所說的都是真的。
現如今,在河南鄭州就找到了一支朱元璋的後代,他們有祖傳的家譜作為證據,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件傳世的國寶。這些朱元璋的後代說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為了能夠躲避農民軍以及清朝軍隊的追殺,才搬到了這裡生活,而且他們還將自己的朱姓改為了王姓,之所以會改姓為王,是因為當時朱家個個都是王。雖然在現在他們的戶口本上都是姓王,但是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卻都是嚴格的按照朱元璋在位時期的各個輩分,在什麼字上排列下來的。他說自己的祖上叫做朱常式,祖先是朱元璋的第九代孫子。
村民為證明身份,拿出家中家譜以及文物
在這個小村莊中,在幾百年以前就有記載,朱氏的遷入人口成員就有二三百人,他們之前都是明朝的王公貴族,為了躲避戰亂以及追殺,來到了河南。村裡老一輩的人,來詢問專家一些情況,隨後便將自己祖傳的家譜給拿了出來,在這個家譜上面記載了這一支朱元璋的傳承。並且在這些村民家中都能夠拿出許多明朝時期的物品,比如說碗碟或者是瓷器之類的文物,而且經過了專家進行仔細鑑定後得知,這些文物全部都是屬於明朝時期的。而對於這些專家們來說,能夠發現朱元璋的後代並不是他們所高興的點,讓專家們最為高興的是,後來村民們將朱元璋的畫像給拿了出來。
這幅畫像拿出來時,讓當時在場的專家都興奮萬分,這幅畫像也解開了朱元璋相貌的歷史謎團。所拿出這幅畫像的是一位老人,這幅畫應該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他平常都會非常細心的保管著這幅畫像,在平常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這一整幅畫除了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有一些褪色之外,其他的都是保存的非常不錯的,紙張也是非常完整,而且上面的人物也特別的清晰,所以看得出來,老人是特別用心的在保護這幅字畫。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朱元璋的形象都是議論紛紛的,而現在最認可的一種說法是:臉頰比較長,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臉上長滿了黑子,而且五官也不端正,相貌特別的醜陋。
但是在《明史》中對於朱元璋的描述是這樣的:「姿貌雄偉,奇骨灌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但是村民手中所拿出來的畫像與想像是有一些偏差的,朱元璋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醜,難道說這幅畫像是假的?其實這幅畫像是真的,與描述的不同,是因為有其他的原因。最後專家建議村民將這幅畫向上交,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幅畫像,同時也能體現這幅畫像的歷史價值。在專家的勸說下,村民最終將這幅畫向上交給了國家,並且還是無償的。現如今這幅畫像被放在了博物館中,供前來遊玩的人們觀賞。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