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2021-02-07 幾千年上下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這樣持續了兩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朱允炆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是他的長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朱標在許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親:他性情溫和而有教養,但不很勇武。明太祖雖然對他的第四子朱棣的軍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標看作最恰當的繼任人選。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諡號懿文太子。按照原則,嫡長子不在則應立嫡長子嫡長孫,但是朱標大兒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長子次孫朱允炆表現的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後來立其為太孫。

朱元璋死前密命駙馬梅殷(寧國公主之夫)輔佐新君,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他確定下一年為建文元年,並尊封他的母親二皇妃呂氏(1402年死)為皇太后。關於朱允炆的個性和他在位時的國內發展情況現已無可信材料,因為朱允炆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注全遭毀滅,而私家記述又概遭禁止。

年輕的建文皇帝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繼承了他父親的溫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靦腆,且又毫無國政經驗;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這位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嚮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論和行事上努力實行一些較大的變革,但這些變革卻招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師傅引為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幾位老者對朱允炆關於君之為君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黃子澄(1402年死)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他在1385年舉進士第一名。他在明太祖時代擔任過很多官職,現在被朱允炆任命為翰林學士,並參與國家政事。齊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進士,是一位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特別精於禮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彌留之際受顧命,以護衛皇太孫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參與國政。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來歲的初年就已經是聲名卓著的學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聞名,未中過舉,在他很晚的歲月才開始進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後被召為翰林侍講。

這三位儒家學者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黃子澄和齊泰變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教育他。他們負責研究一些新政策並付諸實施,目的在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方孝孺是《周禮》,一部關於烏託邦式政府的經典著作——專家,他發覺他所見到的是個人專制統治的缺點,因此他建議皇帝應該根據古代經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來實行仁政。所有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也沒有領導才能;他們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限於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在叛亂開始的時期,燕王尚不佔兵力上的優勢。他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擁有全國的經濟,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非朱允炆可比。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指揮不當、兵力孱弱、內部鬆懈的缺點嚴重影響了戰局。直至節節敗退,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

建文朝廷曾從朝鮮輸入許多戰馬,想以此增強它的戰鬥力,因為朝鮮國王李芳遠公開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是這些辦法未能影響一敗塗地的戰爭結局。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朱棣登位後,將忠於建文的諸臣剝皮的剝皮,下油鍋的下油鍋,把他們的女眷罰到教坊司當官妓,實行殘酷的「轉營」,有被摧殘至死的,朱棣就下聖諭將屍體餵狗吃了。

但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朱允炆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一個謎。

更多推薦

南京挖出父女合葬墓,女兒身旁放200粒紅色藥丸,化驗後令人憤慨

日本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文仁親王「批准」女兒嫁給平民 須先解決「財務問題」

最讓武則天忌憚的三個人,最後一個人令武則天又愛又恨!

相關焦點

  • 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三分鐘帶你盤點明朝十六位奇葩皇帝(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共歷經16位皇帝,國祚276年,可相比其他的朝代的帝王,明朝的皇帝卻個個都是怪咖。今天讓我帶你們看看明朝的16位皇帝 ,都有怎樣的奇葩故事?1、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與其他開國帝王不同,他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加農民起義,開掛成為了帝王,當了帝王后害怕之前與他打天下的兄弟奪了他的位置,便將功臣殺的一乾二淨。
  • 明惠帝朱允炆流落印尼之迷
  • 明朝皇帝朱允文和臨江寺割不斷的情懷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為什麼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個兒子,可是他卻是明朝第三位皇帝。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建立朱明王朝的人,那麼他的兒子朱棣為什麼會是明朝第三個皇帝呢?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第一個是明惠帝朱允炆由於明惠帝的江山被叔叔朱棣奪了去,朱棣的子孫們不願意承認這位皇帝,所以朱允炆的4年建文年號也被有意識地遮掩了,朱棣甚至直接沿用了朱元璋的洪武年號,稱洪武三十二~洪武三十五年。
  • 明朝有多少個皇帝,具體都有什麼功績?
    2、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建文帝的功績主要表現在:廢除苛政,實行仁政,為錯殺的有功之臣平反;減輕賦稅,恢復經濟;任人唯賢,以儒治國,規範科考;推行削藩,加強皇權。5、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朱瞻基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的功績主要表現在:強化監察職能,淨化官員隊伍;平定朱高煦叛亂,解決安南問題;財政救助,減輕稅負,安定百姓;鞏固『』仁宣之治『『』盛世景象。
  •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
    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繼位,成為明朝第二代皇帝。恭閔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二兒子。當初,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後就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請了宋濂等人擔任太子之師,希望可以將他培養成一代明君。
  • 明朝十六帝真容及簡介,太祖朱元璋富貴相,武宗相貌「另類」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貧民出身,僅用15時間就驅除胡虜再復華夏,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被譽為「千古一帝」。從畫像上看,朱元璋方臉大耳,劍眉蜂目,鼻翼寬厚,鬍鬚美,大富大貴之相。圖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畫像。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朱元璋在世時,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標之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之後繼承朱元璋的皇位。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歷12世16帝,享國276年。 說起明朝16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和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故事就很有趣,這對叔侄廝殺也是有趣,可謂是明初風雲大事之一,結果是建文帝朱允炆敗得一塌糊塗,使叔叔燕王朱棣成為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更是由燕王成為明成祖。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為什麼明朝帝陵卻叫十三陵?
    大明王朝,中國封建王朝裡最後一個由漢民族統治的朝代,也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開國皇帝出身最卑微的王朝。(註: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出身奴隸,是唯一一位奴隸出生的皇帝,但後趙國區域小、存在時間短,對歷史的影響也較小,這裡不做討論。)
  • 歷史上最被輕視,且比漢武帝唐太宗厲害的皇帝,明朝永樂皇帝朱棣
    歷史上最被輕視且比漢武帝唐太宗厲害的皇帝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小編今日要說的一位皇帝他可不比其他的皇帝差。他不只僅是一個聰明敢冒險英勇的皇帝。仍是一位霸氣顯露智慧過人久經沙場並且還親身上陣殺敵的皇帝。他不只僅會管理國家還能帶兵交兵。不只僅能上陣殺敵還能指揮作戰。
  • 朱元璋早已為朱允炆的「皇位之爭」埋下了引線
    比如封建王朝一開始的秦朝扶蘇和胡亥兄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和南陳幾個皇帝,隋朝的隋煬帝楊廣、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等。後世帝王往往會在生前會為繼位者掃清障礙,但是這種情況在明初時期就變得優柔寡斷起來。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駕崩於應天,皇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那些皇帝兒——建文帝朱允文
    今天打開公眾號後臺,竟然有讀者給小編留言了,一年了,整整一年,終於有讀者給俺留言了,倍感欣慰。在此感謝「七鎮八遠」讀者,對小小生的支持。看ID,也和小編一樣,是個甲午迷,等小編擼完《明朝那些皇帝兒》,咱們再回到甲午戰場,一起擼擼那年甲午,那些人和事兒。    回歸正題。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明朝皇帝簡介,有不少破了歷史記錄,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朱元璋是開國帝王,經歷的戰爭最多治國也最辛苦,但他卻是明朝最高壽的帝王,也是子嗣最多的帝王。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朱元璋孫子,年號建文,1398年繼位,在位4年。朱允炆是歷史唯一一個拿了一手天牌,卻敗給外藩的帝王,其結局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也成了歷史上為數不多失蹤的帝王。為了找他,史學家千百年來孜孜不倦,但仍然是徒勞無功,朱允炆堪稱「躲貓貓」第一王者,無人能及。
  • 朱允炆和朱棣誰是好皇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 明朝,一部漢人輝煌的歷史!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年——下落不明的皇帝。3、明成祖(朱棣)永樂,22年——馬上皇帝,開創明朝盛世的皇帝。4、明仁宗(朱高熾)洪熙,1年——儒雅仁愛的皇帝。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0年——能文能武的明君。開創「仁宣盛世」。
  • ...願背負弒殺叔父之名,燕王朱棣方能夠奪得明朝大統,朱允炆下落不明
    而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一歷史事件是否存在成疑,或是清朝為了詆毀明朝妖魔化開國太祖朱元璋而偽造的故事),就是為了清除功臣、武將擁兵自重,威脅到皇權的統治。但是朱元璋無論如何處心謀劃,奈何天子終歸不是神仙,他算不得朱標身上這股子仁義勁會遺傳給其子的孫子朱允炆,也正是朱允炆的婦人之仁,使得燕王系奪得了明朝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