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允文和臨江寺割不斷的情懷

2021-02-08 蝸牛攝影聯盟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明興宗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在叛亂開始的時期,燕王尚不佔兵力上的優勢。他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擁有全國的經濟,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非朱允炆可比。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指揮不當、兵力孱弱、內部鬆懈的缺點嚴重影響了戰局。直至節節敗退,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

  朱棣篡位後,朱允文攜愛妃逃出皇宮,之後途經臨江鎮由於愛妃即將臨產,便在臨江鎮的一個村落中的廟宇之中歇息,產下太子,從此該寺廟改名為太子寺,村子命名為太子村,朱允文藏匿在太子村太子寺的消息不脛而走,朱棣派人追殺朱允文和愛妃,倉皇中朱允文攜愛妃從太子村口的碼頭逃離至今無人而知他們的下落.

  太子村境內有太子寺、「甲第先聲」老宅、明朝總兵張芳故居和墓葬、叮咚巖石刻、山崖上還有依稀可見的石刻石畫...

  2017年5月14日早上6點,資陽蝸牛攝影的十餘位攝影愛好者和雁江區文聯孟基林主席、資陽著名作家姚俊霞一行,驅車來到離城區20公裡的這個具有很多傳奇故事的太子村,爬山涉水找尋古遺蹟進行拍攝.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的合影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雁江區文聯孟主席也和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一行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烈日下徒步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發現一神秘古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甲第先聲老宅」拍攝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蝸牛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在山間找尋古遺蹟

大夥發現了一塊石碑,大家一齊將石碑反過來查看上面的文字記載

明朝總兵墓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 古人勞作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 朱允文和愛妃在太子村老宅讀書的場景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古人在叮咚巖下讀書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古人在叮咚巖下讀書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 朱允文和愛妃在古渡邊遙望故土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 朱允文和愛妃在古渡邊遙望故土


模擬拍攝,還原場景 朱允文和愛妃為躲避追兵,倉皇逃往古渡離開太子村

    從此,朱允文和愛妃的下落至今是一個謎,有人說逃到了平昌縣,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據說後來派鄭和下西洋也是為了找尋朱允文...

   更多的圖片和故事介紹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皇帝兒——建文帝朱允文
    看ID,也和小編一樣,是個甲午迷,等小編擼完《明朝那些皇帝兒》,咱們再回到甲午戰場,一起擼擼那年甲午,那些人和事兒。    回歸正題。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   從年號來看,有點意思。
  • 張三丰朱允文修仙記
    《張三丰朱允文修仙記》張建偉•航2017.11.11
  • 明朝皇帝16個,皇陵叫明十三陵,有什麼講究嗎?
    明朝皇帝16個,皇陵叫明十三陵,有什麼講究嗎?文|灌天下歷史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是哪個?相信大家不少的人都知道是明朝,作為一個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巨大影響力的朝代,明朝的創立和滅亡都讓天下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很多的人也都對明朝有著非常崇拜的情愫。
  • 靖難之役,五個方面綜合分析朱棣對比朱允文的優勢
    靖難之役是改變了明朝歷史走向的大事件,發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這對叔侄之間。
  • 如果狂妄的藍玉活到朱允文的時代, 朱棣還敢不敢造反呢?
    如果藍玉活到朱允文的時代,朱棣也是會反的,看一下藍玉的所做所為就能明白。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直到南明時期,1645年才追認朱允炆為「讓皇帝」,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的追諡朱允炆為恭閔惠皇帝,因年號建文,通常稱建文帝,這時候已經是1736年了,明朝滅亡差不多一百年了。
  • 明朝皇帝為何熱衷於「打屁股」?
    明朝的廷杖,始於朱元璋鞭死開國元勳永嘉侯朱祖亮。朱亮祖父子倚仗功勳,作威作福,「所為多不法」,罪不可恕,直接砍頭不就完了。可朱元璋卻下令將其一下一下的活活鞭死,之後還假惺惺地以「念其有功,將其保留全屍」自我標榜。從此,明朝皇帝拉開了廷杖大臣的序幕。從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到亡國之君朱由檢止,明朝的每位皇帝執政期間都無一例外的有過「廷杖」記錄。
  • 去問問劉徹和朱允文(汶)就知道了.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是老劉和老朱的分封制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前人埋雷,後人遭殃」的事情。兒子固然可信,但是這種可信是父親和兒子之間的信任,沒有任何問題。         這還只是好的情況,要知道古代可沒有「一夫一妻」制,皇帝會有很多老婆,老婆多了孩子自然也不少。這嫡出庶出的爭鬥在一般貴族家裡都有,何況是帝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劉家"的子孫和」老朱家「的子孫之間留下的不是感情的紐帶,而是利益的競爭。這個競爭最明顯的就是各地藩王與中央皇帝的權利爭鬥。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傳承了12世,總共有16個皇帝,國祚共計276年。朱元璋原先是個乞丐,憑藉著自己的本領,在亂世之中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一個布衣皇帝。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皇帝御用:來自白堊紀的魚骨劍
    我們在動漫和遊戲中,經常可以見到這種帶刺的劍,但在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兵器呢?▲馬牙刺 在實戰中,馬牙刺的外形決定了它的作用,在古時可鉤馬腳,摟帶對方兵器,在割刺上有很大殺傷力。但是馬牙刺並不是在清代憑空出現的,事實上早在明朝就有類似兵器了。但是馬牙刺的最初版本並不是金屬製成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劍,這就是明代皇帝御用的魚骨劍。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和俄羅斯是否接壤等等…其無知程度令人震驚,對世界的了解甚至還不如清初。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2、明皇陵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裡處,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後來,朱元璋的父親搬家到了安徽鳳陽縣,當時因家貧,再碰上災荒,朱元璋父母死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家中無錢置辦喪事,喪葬極為簡陋。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現在易中天又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說真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清朝無論如何都是要好與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說過「只要不帶民族偏見,都應該承認他們夠資格當中國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強。」,但實際上真如他們所說,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嗎?
  • 明朝皇帝沒有一個軟骨頭 而清朝
    如果你仔細翻看史書的話,你會發現清朝的皇帝,特別是前幾任皇帝都是十分重視讀書的人。幾乎每天五點左右就起來都書了(幾乎每天都是現在高三的節奏)。他們除了讀書之外還要練習弓箭騎射。每天同時還要學習前代皇帝的治國之道,還要學習蒙古文、滿文、漢文,無論政務多麼繁忙,學習從來不放鬆。 但是,跟清朝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明朝。
  • 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明朝的衰敗是從明世宗這一代開始的
    如果說要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奇葩。明世宗是明朝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他沉迷於修道長生。 也正是從這一位神仙皇帝開始,他所採取的一系列神仙操作使得明朝走上了衰亡之路。因為追封父母的尊號問題,明世宗和朝臣弄得非常不愉快。
  • 明朝服飾--皇帝的服飾
    明朝服飾明朝官服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
  • 朱祁鎮:明朝皇帝中唯一當過俘虜,卻兩次做皇帝
    明朝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如何形容呢?只能說,很有特點。喜歡玩蛐蛐的、喜歡做木匠的、熱衷房中術的等等。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明朝作為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非常強大的氣節,可以說明朝在中國古代的氣節那是首屈一指,為什麼這樣說?
  •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19歲中進士,青年有理想,中年搞投機無善終
    錦衣衛首領,皇帝面前的紅人紀綱提著好酒好菜,破天荒的遞給了天牢裡的犯人,這位心事重重的犯人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回想著自己夢幻的一生,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最後是這樣的結局?不一會兒,大醉不醒。錦衣衛便打開天牢,將這位犯人拖了出去,扔在了漫天的雪地裡,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縉,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這一年他47歲。
  • 明朝除了十六帝,還有兩位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人盡皆知的大明十六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眾所周知,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自盡,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就是所謂的大明十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