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惠帝朱允炆流落印尼之迷

2021-02-07 看印尼

1398年即洪武二十一年,皇太公朱元璋駕崩,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即建文皇帝,是年閏五月十六日明惠帝登基。可是朱元璋之四子朱棣心有不甘,於1402年發動「靖難之變」推翻朱允炆。

  「靖難之變」後,明惠帝不知所終,傳說紛紛,歸納起來不外幾種說法:一說當日宮中起火,惠帝已自焚而死;一說惠帝率一批人馬,乘船逃亡海外;一說惠帝已落髮出家,當了和尚;一說惠帝隱姓埋名,終老餘生。時至今日,關於明惠帝的下落,仍是史學界的一大謎。

  印尼報刊的一些研究文章指出,明惠帝下落的歷史之謎,最近在印尼發現若干蛛絲馬跡。據報導,在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有一個遺世獨立的偏僻小村落,那裡世代居住著一群華人,多年來依然保持著古老濃厚的華人習俗,在印尼這個3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這裡華人比例比當地居民為多,是少有的。他們只懂華語,不曉印尼話,多以捕魚為生。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這天,這裡舉行罕見的隆重祭拜「皇爺」儀式,其中以焚燒龍船節目最為隆重。除了村中男女老少全出動外,也吸引了鄰近小島村民來觀看這一年一度的盛典。

  這裡的華人大多數是姓「洪」。最近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幾個城市,如美坦(棉蘭)、帕矸巴魯(兆幹)、碩頂等地接二連三有村民攜帶明朝文物出售,有手環玉鐲,外側雕雙龍戲珠圖案,栩栩如生,內側「明朝朱元璋,長命富貴」字樣。另有人形半身石像,雕一名長鬚老翁策杖,背負包裹,疑是朱元璋的形象,背面也寫著「長命富貴,明朝朱元璋」八字,雕工精細。據一些行家的分析,有的東西可能是惠帝隨身帶出,有的則是隨從們在當地取材做成。

  岜眼亞比人每年祭拜的日子,與明惠帝1398年閏五月十六日的登基大典日期不謀而合,在中國或海外華人有許許多多民間的祭典,這種於五月十六日祭拜「皇爺」日大概是絕無僅有的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惠帝的年號均為洪武,在岜眼亞比這個地方,卻居住著大多數的洪姓人家。岜眼亞比的造船業十分發達,他們製造的木船具有中國古船風俗,這大概源於先人模仿他們乘坐的船隻造成的。岜眼亞比的印尼名十分特別:BAGANSI-APIAPI,意思是岸邊之火。據推測這名字的來源是明朝明惠帝的船隊人馬到達偏僻的鄉村登陸後,每天晚上在岸邊燒起柴火照明,把夜空映得通紅,驚動了遠近的土著村民奔走相告而得名。

  報文作者大膽推測:明惠帝是在岜眼亞比落腳隱居和終老。島上居民世代祭拜的「皇爺」,實際上就是明惠帝的化身。那些「洪」姓人家,就是明惠帝和隨從的後裔子民。

資料來源:葦子的世界,新浪博客

(資料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印尼千島國際旅行社是印尼第一家專業的中文地接社,總部位於雅加達,在峇里島設有分社。承辦雅加達、峇里、日惹的商務地接、公務地接、旅遊地接、會務承辦、酒店預訂、機票預訂、租車、籤證辦理等業務,歡迎垂詢。


聯繫方式:

QQ: 315079804

電話:006281586801888

發送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給朋友

關注印尼千島國際旅行社

搜索微信號:nusarayatour

精彩推薦:

印尼千島國際

微信號:nusarayatour(←長按複製)

印尼中文商務服務平臺:商務接待、會展承辦與接待、企業註冊與變更、工作籤辦理、機票預訂、酒店預訂、租車、千島遊、日惹遊、峇里島遊、新加坡遊

艾孚語言中心

微信號:艾孚語言中心(←長按複製)

艾孚語言中心,您的印尼語學習掌上寶! (印尼語培訓,中文培訓,中印尼英三語翻譯,留學中國.印尼)

印尼中華俱樂部

微信號:QQ229377326(←長按複製)

在印尼創造一個真實好友的互助平臺,共同享受在印尼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奮鬥在印尼

微信號:IndonesiaSky(←長按複製)

印尼最大的實用信息共享平臺,想要旅遊,招聘求職,二手,貿易,交友?上奮鬥在印尼,就夠了。

印尼電商精華

微信號:印尼電商精華(←長按複製)
專門為高大上的印尼廣大電商同胞提供最精華的乾貨,分享,交流在海外做電商的苦逼人生

峇里婚紗攝影

微信號:balihunpai(←長按複製)
浪漫峇里,旅行婚拍,華人團隊,一流技術,貼心服務,超值套餐,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早已為朱允炆的「皇位之爭」埋下了引線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駕崩於應天,皇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然而僅僅不到一年,朱元璋屍骨未寒之際,燕王朱棣就起兵作亂,以靖難之名,率大軍直逼南京城。當時天下主要分為南北兩軍,前期南軍佔據名義上的正統優勢,後期卻由於將領的失誤致使南軍損傷嚴重。
  • 朱允炆的墓被尋找到,600年前建文帝的下落總算水落石出
    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稱其為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
  • ...願背負弒殺叔父之名,燕王朱棣方能夠奪得明朝大統,朱允炆下落不明
    明朝太祖朱元璋初建帝國之時,便已經想好皇位繼承的事宜,他信任且喜歡大兒子朱標,早早的就謀劃為期翦除可能會阻礙他繼位的力量,皆因太子朱標乃是一位宅心仁厚、天性寬容,不懂的立國之將會恃功傲物、功高震主。(影視劇中的明惠帝朱允炆)於是在父兄皆亡的情況下,朱允炆便是皇太子,才得以繼承明朝大統。朱允炆和他父親一樣也是性格寬容溫和文雅。在繼位之後眼見藩王的勢力日益擴大,自己的叔叔們囂張跋扈不服他這個毫無治國理政經驗且性格軟弱的侄兒皇帝。於是聽從文官建議的朱允炆想要加強自己的權利,首先便是打壓藩王的勢力,實行削藩之策。
  • 歷史上的今天——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這樣持續了兩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朱允炆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
  • 朱允炆是庶長子,朱允熥是嫡次子,為什麼最後是朱允炆繼位
    為了這個孫子,朱元璋費了很大一番心血,他去世後,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僅四年,就被叔叔朱棣趕下臺了,他辜負了朱元璋的心血,也為後世留下一個千古之謎,就是他最終的下落。除此之外,大家還對一個問題很感興趣,就是為什麼朱元璋會選他?
  • 「靖難之役」的罪魁禍首!朱允炆非嫡長孫,朱元璋真的立錯了!
    相信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謎底,這位「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關於建文帝朱允炆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靖難之役」,被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奪了皇位,自己卻落得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時至至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 湖南教師拿出證據,自證為朱允炆後裔,學者稱證據很完美
    但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一直對君主之位覬覦萬分,對朱元璋立皇孫而不立親子之事不滿已久,在侄子朱允登基後一年便以「清君側」之名發動了篡位之戰,史稱——靖難之役。三年戰亂之後,朱棣勝利,朱允炆也因此失蹤,眾人只知朱允炆生於1377年,但卒年不詳。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之後建文帝朱允炆因為處理削藩的方法不當,最終導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一打就是四年,最終以燕王朱棣成功進入皇宮之中而告終,而建文帝朱允炆也在燕王朱棣攻入皇宮之後的一場大火之後,就此消失,下落至今成謎。那麼作為靖難之役的勝利者燕王朱棣,是怎麼對待建文帝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的呢?
  • 朱允炆名分有虧
    我們上一篇不是聊了朱允炆嘛(參考《朱允炆當然是咎由自取》),但是他的悲劇,也不是沒有來由的。說有一天,朱允炆唉聲嘆氣,問一直在東宮給他服務的黃子澄老師:意思是,我的叔叔們都手握重兵,有不法行為,怎麼辦?當然要順便說下,這個所謂「不法」就是後世文人的典型春秋筆法了,後來朱允炆上臺把湘王逼死,周齊代岷統統抓起來,也沒找到什麼不法的證據嘛。
  •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文|武品文史01理想主義皇帝朱元璋去世之前把朱允炆扶上了皇位,不僅如此,他還煞費苦心的幫朱允炆掃清了一切的障礙,把可能出現的隱患都給掃除掉了,只要朱允炆不亂搞,那麼他就可以穩穩地坐在龍椅之上。然而朱元璋千算萬算,卻忽略了朱允炆的性格問題。朱允炆溫和有禮的書生氣,做起事來優柔寡斷,也不利索,而且還很理想主義,非常不適合皇帝這個職業。但如果手下有一幫明白人還好,可朱允炆手下的大臣們也都是一群書呆子,搖頭晃腦的咬文嚼字還行,說到幹正事,那是真的坑爹,比朱允炆還理想主義。
  • 千古之謎,靖難之役後,朱允炆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這就讓人十分好奇,其實有關朱允炆的下落猜測,已經不只是在後世出現了,在明朝仁宗的年間,就已經出現了有不少冒充朱允炆的人,他們就給國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朱棣靠著實力,成功奪取了國家的政權,沒有想到的事情,朱允炆的下落不明,這就讓朱棣心裡非常不安,對方才是國家正統的皇帝。
  •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逼反了朱棣,朱允炆削藩沒錯,就是太急了
    明太祖朱元璋本來立長子朱標為皇位繼承人,可惜朱標因病早逝,朱元璋於是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皇位的繼承人,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朱允炆一即位,就開始採納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實行「削藩」的政策。
  • 與武當山分庭抗禮,朱允炆在此逃難躲避,道教聖地如今鮮為人知
    宋人稱五朵山集五嶽魅力於一身,「東朵如泰山之座,西朵如華山之美,中朵如嵩山之臥,北朵如恆山之行」。新時期五朵山道教文化走向鼎盛到了拉開我國改革開放序幕的197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重點開放五朵山上的萬福宮道觀以饗香客、遊人。
  • 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
    建文帝遺蹤之迷,主要是由《明史記事本末》中的一個故事構成。這個故事,實際上扯淡之極的,但是許多人都願意相信。這個故事開篇的大意是說:在南京城即將攻破之時,有人告訴建文帝,劉伯溫曾留下一個箱子。相傳明成祖派一位朱允炆當朝時的武狀元出身將軍追殺朱允炆。追至東明山,朱允炆痛斥其助紂為虐。他進退兩難:遜帝有恩,今上難違。回京又無顏復命,終而自殺。因該將軍姓孟,後人建孟將軍廟以資紀念。 「自焚而死」說據永樂年間《實錄》和《明史稿》的記載,朱允炆繼位後,即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謀,定策削藩。領兵在外、身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發起「靖難之役「。
  • 靖難之役後,朱允炆的倆兒子去哪兒了?小兒子被幽禁了55年之久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之後,不知所終。我個人認為,朱允炆應該是被朱棣殺掉或者逼死了,有這麼幾個理由。首先,朱允炆身為皇帝,他是怎麼輕易從朱棣軍隊的重重包圍之下,輕易地逃出去的呢?以他的身份,這件事很難辦到。
  • 朱允炆和朱棣誰是好皇帝
    朱允炆即位按照禮儀藩王們要入京朝賀,朱棣也去了,可他侄子對他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毫髮無損的放了回來這簡直就是奇蹟。難道朱允炆想和他們這些叔叔單打獨鬥?朱允炆失去了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實踐證明,這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這還不算,朱允炆四月即位,五月份就是皇帝的忌日。
  •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去向成謎,他到底去了哪裡?
    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後命令軍隊不得隨便進入皇宮,而是把軍隊駐紮在皇宮外。那他為什麼不讓軍隊進入皇宮呢?其實,意圖很明顯,他有好多重要的事要做。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初明面上的目的不是奔著皇位去的,而是以誅殺所謂的奸臣為名,發動的政變。
  • 是什麼原因造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敗
    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朱允炆繼位後,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自幼喜愛讀書的朱允炆,自然深知漢朝時期的「七王之亂」,也明白朱元璋生前分封的25位實權藩王,早晚都會是朝廷心腹大患,重演漢朝時期的「七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