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乘馬車的故事》:成長錯位的亞歷山德拉悲劇的一生

2021-01-08 林鈺軻的小屋

《亞歷山德拉.伊萬諾夫娜的一生》又叫《四乘馬車的故事》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作家

涅克拉索夫於1841年發表的一部中篇小說。

主人公亞歷山德拉的父親是一個農奴,曾給伯爵夫人當管家。在這期間,誠實善良的他和伯爵夫人有了私情生下了一個女兒——亞歷山德拉.伊萬諾夫娜。因為等級和私情的關係,亞歷山德拉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父親也在最後一刻帶著秘密走進了墳墓,從此,她只能跟著自己自私惡毒的繼母安娜一起生活。

那麼,亞歷山德拉的悲劇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

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

(一)人生觀、價值觀的錯位

小時候的亞歷山德拉,如果一直呆在那些和她身份相稱的人中間長大,那麼她後來的一切遭遇她也能欣然接受。可是她從小被伯爵夫人帶在身邊,在她的眼裡,伯爵夫人是那麼善良,還讓小亞歷山德拉和她的女兒一起學習生活。

在亞歷山德拉眼裡,伯爵夫人就像她的母親一樣,在那裡,她學會了如何生活、感受和思考,可惜她所學的所了解的一切都是屬於上流社會的,當伯爵夫人走後,她的生活就從天堂墜入了地獄,而那個把她拽入地獄的人正是亞歷山德拉的父親——伊萬。

因為階級和教育的關係,伊萬對亞歷山德拉的管教和教育和伯爵夫人截然不同。伊萬到底也是農奴出身,文化不高,對孩子顯得蠻橫了許多,他不懂得溫柔和包容。很快伊萬又給亞歷山德拉娶了一個繼母安娜。安娜沒有文化、喜怒無常,在繼母和父親的雙重壓制之下,亞歷山德拉把自己的理想、憧憬和感情都壓抑了下來,逆來順受的履行著在她看來是「僕人」的使命:

在亞歷山德拉所受的教育和最初的成長環境。在上流社會的眼裡,一切的平民階層和農奴階層都是粗俗的。深受這種教育長大的亞歷山德拉也是這個認為。她認為自己不該是過這種生活,她應該可以有更愜意更美好的追求。

亞歷山德拉的實際身份。在當時的彼得堡,雖然伊萬已經被解除了農奴身份,但是生活上依然不能改變依附於人的環境,在伊萬死後更是如此,繼母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或者說不願意去忍受貧苦,於是更加倍地壓榨著亞歷山德拉。

「我久久忍受著痛苦與折磨,渴望有朝一日喜悅的光輝將我那可憐的生活照亮,哪怕只是一瞬間;渴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得到幸福......"

亞歷山德拉和身邊的一切格格不入,在繼母的眼裡,讓她們擺脫貧困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讓亞歷山德拉嫁人,亞歷山德拉勇敢地拒絕了:

亞歷山德拉希望找一個知識閱歷與她相當,能和她有共同語言的人共渡一生。亞歷山德拉嚮往自由的愛情,而不是威逼脅迫下的婚姻亞歷山德拉德內心渴望著回歸伯爵夫人給她的生活隨著未婚夫的到訪愈來愈頻繁,繼母的威逼也越來越緊,正處於韶華之年的亞歷山德拉堅定地選擇服從自己的心,就在繼母要把她趕出家門的時候——(在當時的俄國社會,如果她真的被趕出家門要想生活下去也只能淪為乞丐或者是成為妓女,就像《復活》裡的瑪斯洛娃,妓女的生活是她最好的選擇),奧列斯特出現了。

亞歷山德拉所受到的上流社會教育對她實際的階層生活並沒有起到什麼幫助,她空有知識和想法,現實卻在不停地敲打著她的臉,她迷茫了,在她的意識世界裡,她沒有別的選擇,她只想擺脫眼前的困境,奧列斯特年輕、英俊、家世顯赫,她選擇了委身於他,還有比奧列斯特更適合她的人嗎?

」沒有!「

亞歷山德拉如此對自己回答著。

涅克拉索夫

(二)對未婚夫卡爾的背叛

這是彼得堡一個稀有的美好夏日,晚上七時許,一輛駕著四匹鐵青大馬的四輪轎式馬車行駛在涅瓦大街上。穿著盛裝的趕車人坐在馭手座上。兩個制服筆挺的侍從站在車尾。

奧列斯特給了亞歷山德拉和她的繼母想要的生活,卻給不了亞歷山德拉想要的愛和名分。

大病初癒的亞歷山德拉被拋棄了,奧列斯特娶了和他身份相等的人,還吩咐下人把亞歷山德拉阻擋在門外。傷心的亞歷山德拉回到家,一邊哀悼著自己逝去的初戀,一邊忍受著來自繼母安娜的精神折磨。

勢力的繼母永遠都是這樣,生活優渥的時候她溫柔得像水,可是現在已經時過境遷,亞歷山德拉被拋棄了,意味著她們的豪華生活從此一去不返。

繼母馬上就變了臉,毫不留情地指責著亞歷山德拉,用最惡毒的語言諷刺著這顆柔弱又遭受巨創的心,終於,亞歷山德拉又病倒了。

一年半以後,亞歷山德拉在復活節前又遇到了奧列斯特,她的軟弱和對上流社會依然嚮往的心又給了奧列斯特可趁之機。而此時的亞歷山德拉已經有了一個新的未婚夫——馬車商人卡爾.費奧多羅維奇。很明顯,這門婚事是繼母安排的,不同的是亞歷山德拉這次學會了接受:

卡爾是真心愛亞歷山德拉,還為她們還了外債,還為她送來了四輪半蓬馬車。為了表達愛意和誠意,卡爾還準備給亞歷山德拉一輛新的四輪轎式馬車。可惜,卡爾碰見了亞歷山德拉和奧列斯特相處的樣子,選擇了放棄。

亞歷山德拉對卡爾的背叛是偶然的:

如果沒有偶然遇到奧列斯特,她也許就就那麼嫁了;但是她還是遇到了,這一年多來無處發洩的委屈和傷痛讓她控制不住自己向奧列斯特哭訴,而她因為哭泣楚楚動人的樣子又吸引了這位花花公子的心。

同時也是必然的:

卡爾並不符合亞歷山德拉對愛情的要求,他長得很普通,舉止粗俗。從亞歷山德拉還需要一輛四輪轎式馬車來看,她對上流社會的憧憬並沒有消失。身為商人的卡爾和受過上流社會薰陶的亞歷山德拉沒有共同語言。在繼母的百般諷刺和咒罵下,亞歷山德拉又回到了奧斯列特的身邊成為了他的情婦:

亞歷山德拉對奧斯列特依然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卡爾的離去讓她開始厭惡自己,對那個離不開舒適生活的自己感到厭惡。她已經習慣對繼母逆來順受,為了讓繼母停止辱罵自己,和奧斯列特複合是最好的選擇。

涅克拉索夫

(三)再次被拋棄,終於認清了現實的差距

亞歷山德拉再次被拋棄了,為了生活,她又一次去求奧斯列特施捨錢財。顯然她的第二次複合並沒有讓她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次她只能步行,可是她柔弱的身體經不起長途跋涉。

為了二十戈比銀幣的車費和車夫討價還價,最終坐上了低四輪馬車。

亞歷山德拉的低聲下氣並沒有換來錢財,奧列斯特吩咐下人拒絕了她,不過她並沒有難過,反而露出了一絲意外的喜悅:

奧斯列特每次都要對亞歷山德拉進行一番羞辱,這次拒絕見她,對她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解放,她保住了僅有的一點自尊。亞歷山德拉終於開始明白自己不切實際的夢想該停止了。回到家的亞歷山德拉少不了又要挨繼母的一頓折磨,她終於不再軟弱,對繼母說了自己的心裡話:

表示對繼母是尊敬,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會讓她受到委屈告訴繼母,自己是為了她才犧牲自己崇高的自尊心去乞求奧斯列特的憐憫同時也斬釘截鐵地告訴繼母,自己再也不會這樣下去,要靠自己的雙手來獨立生活。繼母還抱有一絲指望,希望亞歷山德拉去求伯爵夫人的憐憫,告訴她伯爵夫人已經回來了並且還關心著她。亞歷山德拉拒絕了,這時的她,心裡已經有了自我放逐的打算,她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她要靠自己的雙手來贖罪。

涅克拉索夫

(四)拒絕伯爵夫人,選擇自我救贖

伯爵夫人,您去恩賜別的姑娘吧,我是不配的。您現在感到驚奇,您擬以自己的眼淚去補償我的痛苦,但是過不了多久您就會鄙棄我,您就會怒不可遏地把您如此寵愛過的我推至一旁......噢,我知道那個詞,那個將使你厭棄我的可怕的詞,它會把您從我的恩人變為我的仇敵 ,把您對我的最後一絲眷戀毀滅殆盡......噢,我多麼熟悉這個詞啊......這個詞......我叫它是——恥辱、恥辱。。。。。。

伯爵夫人的到來讓繼母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不停地慫恿亞歷山德拉撒謊欺騙伯爵夫人以博取同情。傷痕累累地亞歷山德拉選擇了拒絕,從她的內心,她是不希望親如母親的伯爵夫人再次因為她而蒙羞的:

伯爵夫人身份高貴,如果她真的跟著回去,她和奧斯列特的過去會讓伯爵夫人成為笑柄亞歷山德拉終於選擇接受自己的身份——一個被解放的農奴而已她為自己為了榮華富貴付出身體和自尊的過往而羞愧她真心敬愛伯爵夫人,希望自己在伯爵夫人心中依然是以前那個純潔無暇的亞歷山德拉終於,因為交不出房租,亞歷山德拉和繼母一起被房東趕了出去。

涅克拉索夫

(五)殯儀馬車——最終的歸宿

剩下的六年時間裡,亞歷山德拉開始了自食其力救贖的日子,她不再去夢想愜意美好的生活,給人洗衣服,什麼粗活都幹,沒有去向伯爵夫人求過一星半點,繼母也一直跟著她,

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她死了,被一輛普通的殯儀馬車送到了教堂。伯爵夫人得知消息趕來,哭得幾乎昏死了過去。

亞歷山德拉就這麼死了,隨著棺材被放進了墳墓,送葬的人也就各自離去,立即又投入了自己的生活裡。

可憐的亞歷山德拉的一生短暫而悲涼,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被人所愛,真正愛她的人她卻沒有去珍惜:

卡爾是真的愛過她,可惜她錯過了,她本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奧斯列特的糾纏。伯爵夫人也是愛她的,可惜因為階級的差異和私情的原因,伯爵夫人不能公開承認她。亞歷山德拉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她在自我選擇上的糾結和錯誤造成的悲劇:

她真的愛奧斯利特嗎?

愛。但是更多愛的是他帶給她的生活。那個可以每天乘坐四輪轎式馬車、逛英國商店的豪華生活。

連續兩次被拋棄的打擊讓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虛榮心帶來的傷害,她找回了自我,選擇了救贖,也是為她給那些真愛她的人帶去的傷害贖罪。

馬車

人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救贖也許能救了自己,卻還是會對那些真愛你的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不要做不切實際的夢,一切都要立足於現實。要有主見,不要隨便被他人左右決定感情的處理上,要當斷則斷,卑微換不回來愛情,只能換來肆無忌憚的傷害珍惜那些對你好的人,不要辜負了他們的希望

涅克拉索夫老書頁

相關焦點

  • 席恩,一場人生錯位的悲劇
    這是一張好人卡,是對席恩這顛沛流離錯位一生的總結,也是對他浪子回頭改過自新想要贖罪的認可。縱觀席恩的人生,是一場錯位的悲劇。席恩只是全劇眾多配角中的一位,但馬丁卻把他刻畫地非常飽滿——作為權力的遊戲的犧牲品,遭受了最多的屈辱與痛苦,深陷在尋找身份的迷茫中。我是誰?這個經典的哲學問題背後蘊含著很多東西。
  • 《DNF》亞歷山德拉怎麼加點 亞歷山德拉加點思路一覽
    導 讀 《DNF》阿拉德謀略戰第二季亞歷山德拉最新如何加點?
  • 亞歷山德拉女王傳記,等了幾十年才成為女王的丹麥公主
    亞歷山德拉女王(1844年12月1日至1925年11月20日)是英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威爾斯王妃。她是.的妻子愛德華七世國王,接班人維多利亞女王。儘管她的公共職責是有限的,亞歷山德拉成為時尚偶像,並在她的一生中做了重要的慈善工作。
  • 《DNF》阿拉德謀略戰第二季亞歷山德拉怎麼加點 亞歷山德拉加點介紹
    亞歷山德拉在遊戲中通常被叫做弓姐,這張卡的輸出能力極強,但是身板比較脆。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弓姐該如何加點,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DNF阿拉德謀略戰第二季亞歷山德拉的加... 《DNF》阿拉德謀略戰第二季上線了。亞歷山德拉在遊戲中通常被叫做弓姐,這張卡的輸出能力極強,但是身板比較脆。
  • 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王后
    有時候,在晚上就寢之前,父親會邀請安徒生給亞歷山德拉和她的兄弟姐妹們講故事。  1848年,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八世去世,他唯一的兒子弗雷德裡克繼承王位。弗雷德裡克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而且沒有留下子嗣,一場繼承危機發生在弗雷德裡克統治的丹麥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統治危機在各自不同的領土還有所不同,在霍爾斯坦,薩利克法妨礙了女性的繼承權,但是在丹麥卻不受其約束。
  • 聊聊我國古代的馬車
    對於該帖所描述的內容是否是真的,小編查了一下還真沒有論斷,不過咱們大可來聊聊中國的馬車文化。能夠被查到的中國馬車記錄可將本土馬車的歷史追溯到黃帝時代,《漢書·地理志》中曾記載「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而最古老的馬車被發掘出來是從殷墟中出土的。
  • 奧斯卡電影金曲《亞歷山德拉》 蘇聯經典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主題歌
    當時就覺得這部電影的名字很特別,與那些空洞、生硬的說教主題內容的標題名稱不同,給人一種親切感,並且還有點酷。果然,這部純粹的愛情影片引起了當時很多年輕人的共鳴並產生了積極影響:相信未來,相信愛情,命運要靠自己把握,包括愛情。      影片的主題歌《亞歷山德拉》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以男聲獨唱和男女聲對唱的形式出現兩次,內容略有不同。
  • 維多利亞自由行第三天,在皇后酒店喝下午茶,乘馬車漫遊市中心
    維多利亞自由行第三天,在皇后酒店喝下午茶,乘馬車漫遊市中心維多利亞除了必遊三寶外,其他的景點各花入各眼,時間充裕的可以看多些,沒有時間只好選擇來看。市中心有旅遊巴士總站,幾間巴士公司車身不同風格,但路線其實大同小異。
  • DNF亞歷山德拉加點思路詳解
    DNF阿拉德謀略戰第二季中的亞歷山德拉最新加點思路分享,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亞歷山德拉的最新加點以及卡牌測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被革命的「反動派」——電影《尼古拉與亞歷山德拉》、《甘地傳》
    《俄宮秘史》這部片子,是英國拍攝於1971年的歷史片,原名Nicholas and Alexandra(直譯《尼古拉與亞歷山德拉》),長達三個小時,影片從小皇子阿列克謝誕生到沙皇一家死於葉卡捷琳娜堡,囊括了俄國大革命前後所有重要人物。從維特伯爵、加邦牧師、拉斯普廷、斯託雷平、利沃夫公爵、克倫斯基、列寧、託洛茨基、史達林等等,悉數登場。
  • DNF謀略戰亞歷山德拉加點推薦 後期強力輸出卡
    《地下城與勇士》中謀略戰的卡牌亞歷山德拉怎麼加點?感興趣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愛情島的亞歷山德拉說:現在我不代表以前的自己,原來她有故事
    但亞歷山德拉承認,當她改變生活方式時,她感到了壓力——就像今年早些時候她不穿了以前穿的大號衣服一樣——因為一些女性粉絲覺得她不再代表自己了。 她說「事實上,我真的很好,我只是更好地照顧自己。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喜歡以前的身材,這只是我腦子裡的想法,沒有人看到我因為焦慮發作而住院,這就是我做出改變的原因,而不是因為我想要二頭肌。」
  • 跟不丹國王同乘馬車,開心得像個小女孩
    跟不丹國王同乘馬車,開心得像個小女孩不丹的幸福感位居世界首位,發展模式特立獨行,甚至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話題。地處喜馬拉雅山腳下,與世隔絕又充滿神秘感,被譽為「雲上之國」。三十歲佩瑪現代裝驚豔,跟不丹國王同乘馬車,開心得像個小女孩。不丹國王夫婦的神仙愛情,至今都被傳為佳話,成為了王室界的一樁美談。不丹的傳統服飾名叫「旗拉」,幾乎所有女性都這樣穿著打扮。
  • NBA名宿納什為何會和相愛多年的妻子亞歷山德拉離婚?
    SO,問題來了,NBA名宿納什為何會和相愛多年的妻子亞歷山德拉離婚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納什和亞歷山德拉的愛情納什和亞歷山德拉並不是是一見鍾情的那種,兩人在確認在一起的時候已經相識多年,在一次派對中,納什突然意識到或許亞歷山德拉會是自己人生中最好的伴侶選擇,於是,納什向亞歷山德拉發起了追求,兩人也最終走到了一起。
  • 好片拾遺|張藝謀《影》:水墨畫裡的錯位人生
    做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貴族的權謀遊戲中苦苦求生,為了活下去而經歷種種困境和掙扎,最後醞釀了一場悲劇。對於這場悲劇,小文想提煉一個關鍵詞:錯位。對於悲劇,很多哲學家、美學家、藝術理論家都有過很精闢的見解,自然對於一個悲劇題材的作品而言,先賢們的理論都很有啟示性,但針對這一部作品,悲劇效果的誕生小文認為可以根源於「錯位」。命運的錯位。
  • 珍妮佛·提莉透露,基努·裡維斯與現任女友亞歷山德拉交往多年
    現年61歲的美國女演員珍妮佛·提莉,她在參加活動時,接受了Page Six的採訪,她說:「她(亞歷山德拉)太酷了,我(以前)以為她是同性戀。」去年11月,基努·裡維斯和亞歷山德拉一起出席了洛杉磯藝術與電影學院(Lacma Art + Film Gala)的頒獎典禮,兩人的戀情隨即公之於眾。他們在頒獎典禮上手拉手,引發了一段羅曼史的傳言,這段戀情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 129.一駕馬車和芭比娃娃
    馬車在沙坑裡滾呀滾呀,滾呀滾呀,沒過幾天就成了一輛舊馬車,灰撲撲的,銀邊和銅釘也不再閃閃發光。跑起來的咯噠咯噠聲也被其他孩子玩鬧的笑聲尖叫聲淹沒,小主人挺起的胸膛也漸漸地扁了下去,後來這駕馬車就無人問津了,擠在庫房的一堆舊玩具裡。
  • 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 | 勇氣和成長
    原定於七夕上映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奇幻愛情力作《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於11月12日宣布重新定檔12月7日。這部被稱作海洋版「人鬼情未了」的愛情動畫,在青春無敵的男女主角的戀愛故事背後,蘊含告別和成長的主題,甜蜜動人以外更是治癒人心。電影《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的故事背景設置在陽光耀眼的海邊小城,夏天、陽光,沙灘、海浪,青年消防員雛罌粟港和愛好衝浪的向水日菜子相遇並迅速展開熱戀。
  • 從《沐浴之王》看喜劇故事的講訴方式「身份錯位」
    本篇文章涉及一點點的劇透,但主要還是對故事模式進行分析。 電影主要的故事框架是「身份錯位」。這種框架分為兩種。 1 兩個角色身份互換: 如成龍的《雙龍會》,雙胞胎失散,後來混混身份和音樂家身份互換。
  • 《幽靈馬車》:一個簡單而典型的浪子故事
    電影《幽靈馬車(Krkarlen)》是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恩師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Victor Sjstrm)執導並演出,以導演的父親為原型,並由斯約史特洛姆本人親自飾演主人公大衛·霍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