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聊天的時候都很忌諱談論死亡。但是對於神話傳說當中的死神或者冥界神靈卻是津津樂道的,從西方神話當中的冥王哈迪斯,地獄的撒旦、路西法。到東方神話當中的地藏王、閻王、黑白無常、牛頭馬面。不過也有很多的朋友知道,地藏王那是屬於佛教神話當中的人物,難道道教沒有屬於自己的東方特色的冥界主宰嗎?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要說一下東西方地府的區別。嚴格來說的話,東方的應該叫作地府而西方的應該叫作地獄,因為這兩個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西方的冥界地獄更多的是指的天堂的對立面,地獄當中的都是墮天使、惡魔等等屬於黑暗勢力的惡人,與天堂、人間是屬於不同的位面空間的。而東方的地府,雖然也有十八層地獄,但是這個地獄更多的是地府的一個機構,地府本身並非是天庭的對立面,而是天庭的一個下屬機構,人在死後進入地府審判,是六道輪迴還是地府救贖,地府和天庭還有人間是屬於一個位面空間的。
然後再說說東方的冥界組織架構。在民間傳說當中,地府地位最高的神靈是東嶽大帝,掌管大地萬物生靈。東嶽大帝指的就是泰山神,在古代中國人的思維當中,泰山就是掌管靈魂的地方,《後漢書·烏桓傳》當中說道:其俗謂人死,則神遊赤山, 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而道教典籍當中,冥界主神應當是太乙救苦天尊,關於這個我們稍後會細說。在最高神之下還有北陰酆都大帝(相傳是紫微大帝的化身,是地獄之主。而後是五方鬼帝,羅酆六天、十殿閻王、崔判官、鍾馗、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等神靈,後來佛教加入了地藏王菩薩,而這些神靈構成了中國傳統神話當中的地府。
我們著重說說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六御之一,也就是東極青華大帝,他在道教的地位僅次於三清和玉皇大帝,與其他四御也可以說是不相上下。太乙救苦天尊的職司包括了接引到東方長樂淨土,人間界尋聲救苦還有冥界救拔亡魂三種。部下有十方救苦天尊,也就是中國神話當中的十殿閻王。而在《西遊記》當中還出現了一隻很厲害的神獸,把孫悟空給壓制了,那就是九頭獅子九靈元聖,也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
這個九靈元聖,號稱能夠「上通三聖,下徹九幽」,三聖,指的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大慧真人、救苦真人」,這個下徹九幽,指的是徹查九幽之地的所有情況,實際上就是檢查十殿閻王(十方救苦天尊)的一個工作情況,如果他們有違背救苦救難的宗旨的舉動,九靈元聖就會一聲吼,將這些事情傳達到三聖耳中。
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最晚是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到了六朝中晚期,已經有大量關於太乙救苦天尊的典籍存在了。在六朝以後,大多數關於太乙救苦天尊的典籍,寫得都是他在地獄救贖方面的神格,至於另外兩個神格,描述得要少得多。道教在地獄救贖方面的文獻,大概可以分為【度亡】和【預修】兩個方面。所謂度亡就是活人為死人超度,將其拔出地獄;而預修指的就是活著的時候為自己誦經,讓自己免墮地獄受苦。這個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都是佛教做的事情,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道教也有這些,甚至於在佛教之前。(比如吳.葛玄纂集《太上慈悲道場消災九幽懺》十卷這種三國時期的典籍,就有地獄救苦度亡的記載。)
而關於佛教的冥界主宰,無疑是地藏王菩薩了。那麼地藏王菩薩和太乙救苦天尊誰的地位更高呢?這個因為不屬於一個體系的,我們不好去對比,但是我們可以去摸索摸索這個地藏王菩薩和太乙救苦天尊之間的關係。
地藏的原本含義是護持大地之神,與之相對應的是天藏,在《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七當中提到的「地藏菩薩說陀羅尼咒」也有提到說「令一切眾果報所須及以地味,悉無減損,無能奪地之精氣。」可見護持大地的說法是正確的。
最早記載地藏的典籍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秦的聖堅的《佛說羅摩伽經》,其中出現了【持地藏菩薩】的名號,不過是作為釋迦牟尼說法時的一個聽眾出現的,可以說存在感不高,實際上以「藏」為名的菩薩也著實不少,除了天藏、地藏以外,還有虛空藏、金剛藏、蓮華藏等等。而地藏並沒有什麼很突出的特點,只是摻雜在人群中的路人甲。
直到十六國北涼時期的一本《大方廣十輪經》,才有了專門記錄地藏王菩薩功德的典籍,而在這個典籍當中地藏王菩薩的神格是救厄及隨機應現。實際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地藏王菩薩的功能和觀音菩薩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地藏王也能夠和觀音一樣化作不同的身形去教化眾生。甚至於有不少典籍當中提到念地藏王菩薩名號的功德殊勝於觀音菩薩。
在唐玄奘所翻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當中,地藏王菩薩的神格是「消災解厄,得所求」,這個和之前的「救厄及隨機應現」並沒有非常大的區別,並沒有寫到地藏王菩薩與地獄的關係。而提到地藏王與地獄關係的最早典籍,應該要算到初唐時期藏川的《佛說十王經》和《地藏十王經》了,全稱是《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和《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這兩本據記載都是成都府大聖慈恩寺沙門藏川述。
藏川其人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不過據考證是與玄奘同時期或者略晚。在《地藏十王經》當中出現了秦廣王等十殿閻王的說法,但是在這本典籍當中的十殿閻王指的是十大菩薩,比如秦廣王是不動如來,平等王是觀世音菩薩,宋帝王是文殊菩薩等等。而《佛說十王經》則更多的是說預修的事情了。不過這兩本十王經當中關於預修和度亡的儀式等等和《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當中的相似度是很高的,例如頭七的周期,七七四十九日的極限日期,造旙燃燈,禮誦懺悔的說法等等。
在最遲成經於宋徽宗時期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記載當中,終於有了對於地藏王菩薩地獄救贖的神格的描述。《地藏菩薩本願經》的上半部講的是地藏王前身的婆羅門女入地獄尋母,下半部講的是地獄救贖的方法和地藏的功德。上半部的地獄尋母疑似抄襲了《佛說盂蘭盆經》當中的目蓮救母,所以在明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當中,直接寫道地藏王菩薩法名為目犍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
可以說地藏王地獄救贖神格的由來還有救贖的儀式,都深受太乙救苦天尊形象的影響。甚至於說地藏王菩薩座下的諦聽,神通也與九靈元聖相似。諦聽的本領是「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知周天一切真假之事,識周天一切真假事物」其實質也是為了監察眾生,讓地藏王能夠知曉人間疾苦,不被十殿閻王的欺騙。與九靈元聖的監察職能也是相似的。
地藏王菩薩是三世佛座下的八大菩薩之一,而太乙救苦天尊是三清座下的六御之一,其地位和職能都是類似於的,地藏王有了地獄救贖神格以後,關於人間救苦的神格就退讓給了觀音菩薩。而太乙救苦天尊依舊擔負著地獄救贖和人間救苦的神格,可以理解為地藏王菩薩和觀音菩薩的結合體了。
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互相借鑑,互相融合,很多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就例如道教冥界主神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冥界主神地藏王菩薩。在他們獨立的神話體系當中是沒有對方的存在的。但是雙方的神話體系當中,又都有十八重地獄、十殿閻王(十方救苦天尊)的說法,直到現在已經很難分清楚到底哪個是屬於佛教或者道教了。
圖:網際網路
文:悠然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