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竟然是錯的!孩子防近視,眼科醫生給出3個...

2020-12-25 瀟湘晨報

今天,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之一是「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市衛健委提醒,保護視力要講究正確的方法,這些保護視力的誤區一定要避開。

最近,看眼科門診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師李堅博士要跟大家聊聊關於近視的事。

什麼是近視?

近視是指人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遠處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主要表現為遠距離視物模糊,常有看遠處物體時眯眼、歪頭、視疲勞等,近視度數較高者,除遠視力差外,常伴有飛蚊症、漂浮物和閃光感等症狀,嚴重者導致失明。

近視有很多分類方法,最常見的可以按照近視度數分為低度近視(300度以下)、中度近視(300度到600度)、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按照病理變化還可分為單純性近視(眼底無病變)和病理性近視(眼底有病變)。

近視會遺傳

近視是一類複雜的疾病,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導致。對於基因遺傳因素來說,父母近視的青少年發生近視的風險明顯增大,而且與父母近視的度數呈正相關。對於高度近視,尤其是病理性近視者,遺傳因素的作用更為明顯。

環境因素較為 複雜,目前認為與近視高度相關的環境因素 包括受教育程度、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戶外活動缺乏、讀寫習慣及環境不良、睡眠和營養不足等。

眼睛健康的小朋友要嚴格做到用眼衛生,預防近視;而已經出現了近視的小朋友更應該立刻採取行動,保護眼睛,防止因為近視不斷加深導致的眼底病變。那麼在護眼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醫生又有哪些專業建議呢?接著往下看。

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是錯的!

1.保護視力就該常滴眼藥水或護眼液

眼藥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劑型,對於許多眼病,眼藥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療作用。然而,許多人沒有眼病也習慣點眼藥水,或者眼部不適、不經醫生診斷就隨便點眼藥水,這都錯誤的。

使用眼藥水要遵醫囑,護眼液對緩解眼疲勞雖有一定作用,但不等於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因為有很多視力減退的情況是由其他眼病造成的,如果判斷不準,一味使用護眼液或眼藥水,反而會使眼病進一步惡化。

2.晚上看書寫字,燈光要夠亮才能看清楚

以往人們認為用暖色調的白熾燈照明有利於保護視力。但研究表明,適合於閱讀、書寫等要求較高的視覺作業的光源,應選用高色溫的冷色光源照明燈具,少用或不用低色溫的白熾燈。

很多學生晚上往往在自己的房間寫作業,只開檯燈,同時為了營造安靜的氣氛或省電,把周圍的燈都關掉。這樣做不可取。因為人們通常只注重將照明集中在書桌臺上,認為燈光夠亮能看清楚就好,而忽視環境光照的設置和對眼睛的影響。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家庭晚上看電視,也需要一定的背景光,提供眼睛的環境亮度,不要為了省電而損害視力健康。而且,並不是燈光光源越亮,眼睛看得越清楚就越好。眼睛看得清楚,舒服和持久才是最好的。

3.視力不好,就一定要戴眼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近視或視力不好的孩子都需要配眼鏡。首先近視有真假之分,真性近視必須戴鏡矯治、定期複查,以穩步提高視力和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但假性近視多是用眼過度或視疲勞引起,一般不需要戴眼鏡治療。

如果小朋友出現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眼睛經常乾澀、經常揉眼、眯眼、湊近視物等症狀,要及時告知家長和老師,定期到醫院檢查眼睛,如果確診為近視,要科學驗光配鏡,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託品或者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減緩近視進展。

4.眼睛做檢查時,能不散瞳就不散瞳,因為有副作用

散瞳(睫狀肌麻痺)是檢查青少年眼睛屈光狀態的重要檢查步驟之一,散瞳一般是為了其後的檢查做準備;散瞳驗光就是將專用的睫狀肌麻痺眼藥水滴入眼睛,使眼睛的睫狀肌完全麻痺,達到最放鬆狀態,然後再進行驗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雖然散瞳本身不會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但散瞳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畏光及視近物模糊現象(眼睛恢復正常的時間需要視不同的散瞳方式而定),所以散瞳後要避免強光刺激,室外陽光下要戴帽子或墨鏡避光;還要避免近距離用眼,避免看電視、電腦和手機;極個別兒童散瞳後如有顏面潮紅、口渴、發熱、頭痛、噁心嘔吐、幻視、興奮等症狀,應立即停藥或諮詢眼科醫生。

5.戴眼鏡雖然能提高視力,但眼鏡戴久了會造成眼睛「凸出」

有些近視的青少年取下眼鏡後,的確眼球會比正常要凸出一些,但眼球凸出並不是因為長期戴眼鏡的關係,而是和近視眼的眼軸增長有關。

除了近視眼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眼部疾病也會引起眼球凸出。這需要家長平時對孩子細心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的視力變化或其他異常現象,要及時到專業的眼科醫院或視光門診就醫診治。

護眼三點建議收好

1.對小朋友來說,要做到:

(1)認真規範做眼保健操,做操時注意力集中,閉眼,認真、正確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覺到酸脹為度。

(2)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飯、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

讀寫每40分鐘左右要休息10分鐘,可遠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

日間戶外活動每天至少2小時。

保證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積極參加近視篩查活動,建立屬於自己的視力健康檔案。

2.對於家長來說,要做到:

(1)督促孩子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2)設定明確規則,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積極選擇替代性活動,如遊戲、運動和戶外活動等,減少視屏時間。

(3)定期調整書桌椅高度,使其適合孩子身高的變化。

3.對於學校老師來講,要做到:

(1)組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2)鼓勵課間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個30分鐘的大課間。

(3)教會並督促學生保持正確讀寫姿勢。

(4)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

資料/市衛健委、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來源:杭州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請注意,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竟然都是錯的!
    在剛剛過去的開學後第一個周末,看眼科門診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無法充分進行戶外活動,同時還要進行線上學習,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青少年近視問題更加嚴峻。 什麼是近視?
  • 【誤區】原來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一直是錯的!
    說到保護視力,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 但在保護視力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和同學們仍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讓眼睛受到了傷害。 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是錯的!
  • 臺灣眼科教授吳佩昌:保護孩子視力,父母必須知道的18個知識
    前段時間,教育部發了一個關於保護青少年視力的徵求意見稿,說現在我們國家孩子的視力問題已經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要全社會行動起來開始防控,以後考核政府,孩子們的視力狀況也是指標。我們曾經介紹過一本很不錯的有關孩子視力保護的書 - 《孩子可以不近視》,作者是臺灣很有名的眼科教授,解釋深入淺出。
  • 保護孩子視力,父母必須知道的18個知識
    臺灣著名的眼科教授寫過一本關於孩子視力保護的書——《孩子可以不近視》,解釋深入淺出。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的就是「父母必須知道的34個知識」,今天挑選出18個大家平時遇到比較多的問題,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1、近視只是看東西不清楚,沒有大關係?答:錯。近視可能導致失明,不能掉以輕心。
  • 來自眼科醫生的忠告:保護眼睛,要了解10個常識,老少必看
    在這兩個階段裡,視力、眼睛內部系統如視網膜、角膜、結膜、黃斑區等,都屬於比較脆弱易發生病變的階段。當然,成年人相對來說眼睛體抗力略強,但也不是「絕對防禦」,基於工作壓力、疲勞過度等多種因素,眼病以及視力下降情況也會發生。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保護眼睛,尤其是兒童和老年人,下面詳細說說10個眼病的常識。
  • 視力表:保護視力的第一道防線
    直到1623年,「測量視力標準化」的概念才被提出。第一本關於驗光原理的書籍在西班牙出版,修士達扎在他所著的《不同水平視力的眼鏡使用指南》中提出了若干種檢測視力的方法,例如在被測者前方放置一定尺寸的物體,然後測量無法看清物體的距離……這些方法雖然現在看來並不靠譜,但其意義在於提出了視力檢測這一理念。修士達扎因此也被看作是現代眼科學的先驅之一。
  • 視力恢復,我用這套日本第一眼科名醫研發的視力恢復書!
    (外貌黨請出門右轉)《孩子防近視的福音——30日活化眼球訓練操初體驗》兒子今年才上2年級,但視力卻比剛上1年級時大大下降,原來1.5,現在只有0.8,長時間的近距離閱讀、ipad、iphone各種電子產品的使用……讓他成了假性近視,很有可能就會加入近視大軍。
  • 花20萬給孩子做視力訓練,一年後視力只剩0.3!醫生:近視也不能這樣...
    上周,在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視光診療中心,十歲男生鄒琪(化名)一家人知道視力結果,在診室抱頭痛哭。  做了視覺訓練,單眼視力只剩0.3  一年度數怎麼漲了這麼多,200多度了!」視光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侯立傑,一看到鄒琪的視力檢查結果,還沒來得及問緣由。鄒琪的父母先哭了起來,鄒琪媽媽邊哭邊抱怨孩子爸爸,「都怪你,要做什麼視覺訓練!」鄒琪爸爸一臉懊悔。
  • 遠視儲備只剩50,不到3歲的兒子成近視高危,保護視力可馬虎不得
    保護視力啊,真得從嬰幼兒時期抓起,有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兒童的近視率分別是3歲3%,4歲1.7%-4.2%,5歲2.5%-4.7%,6歲12.2%,17歲84.6%。 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3歲的孩子也會近視!
  • 菏澤華廈眼科醫院為小朋友準備「大餐」 親身體驗「眼科醫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為關注孩子眼健康,9月19日上午,來自菏澤的近20名小朋友齊聚菏澤華廈眼科醫院,參加「關注未來,關注成長--我是小小眼科醫生」近視防控專題活動。隨後,小朋友們來到會議室,與醫生們一起上了一堂精彩的近視防控主題課,主要從日常生活、到醫學治療近視的方法對青少年兒童的近視防控問題做了闡述,強調家長們要帶著孩子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2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平時學習要注意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足平,眼離紙面一尺,手裡筆尖一寸,胸離桌緣一拳。
  • 弱視男孩視力僅僅0.3 醫生妙招3個月提升至0.8
    紅網時刻8月26日訊(通訊員 張慧娜 周巧)近日,6歲的月月(化名)又高高興興的來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做視覺訓練了,短短3個月的時間,月月從內向自卑變得活潑開朗,月月媽媽表示:「這都多虧了李曉檸博士為孩子量身定做的視覺訓練方案。」大半年前,在幼兒園的體檢中,月月被查出視力不佳,在附近的醫院就診後採取了配鏡遮蓋療法。
  • 保護孩子視力,擁抱清晰「視」界——華視醫用冷敷眼貼
    而且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孩子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屏幕,讓人不得不為孩子們的眼睛健康擔憂,與此同時,家長們也紛紛開始尋找各種方法保護孩子的視力。九大穴位敷貼,水潤養目解壓多方位覆蓋眼部九大關鍵穴位太陽穴:可幫助學生改善視力下降,眼乾眼澀,預防近視;絲竹空穴:改善睫毛倒插、頭暈目眩;魚腰穴:可幫學生改善眼疲勞、三叉神經痛;攢竹穴:可幫學生消除水腫,改善頭痛、頭暈;睛明穴:可幫學生降低眼壓、消除疲勞;承泣穴: 可幫學生散風清熱,緩解眼睛發炎;四白穴:可幫學生改善視力下降
  • 明明是個小兒眼科醫生,偏偏他會演戲!
    屬於河東獅吼式的家長是最常見的就怪責孩子成績不怎樣也給我弄了個近視這種行為是接受孩子近視的現實了▼其實這是一位戲精媽媽矯情地勸醫生救救孩子的近視眼你不說醫生都會救然而醫生在最後說了一句話研究表明,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對青少年近視眼的發生發展有比較明確的保護作用。因此,家長空閒時,一定要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可以幫助孩子緩解視疲勞,預防近視的發生及發展。
  • 昆明眼科醫院:孩子視力好,也要戴眼鏡
    曾有位家長這樣吐槽:我孩子上課黑板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平時也沒有眯眼睛看東西,昨天去眼鏡店驗光,眼鏡店的人卻說孩子要配眼鏡,這不是明擺著坑人嗎?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很憤慨!其實呀,眼鏡店的驗光師的判斷還真不一定是錯的,為什麼呢?
  • 13歲孩子弱視爸爸辭職陪護 3個月後視力恢復到1.0
    浙江在線12月28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丁潁鵑 通訊員 魯青 胡陳慧)空中診室的專家,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視光診療中心副主任侯立傑,最近接診了一個13歲的弱視孩子。「弱視的最佳治療年齡是3-6歲,過了13歲後再治療非常難了。」讓侯醫生感到意外的是,3個月後複查,這個孩子的視力從0.1恢復到了1.0。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我在暑假的眼科門診,幾乎見識了中國所有的視力騙局
    羅荃 丁香醫生作者卓正醫療杭州診所眼科主治醫師中山大學眼科學碩士火辣辣的暑假終於過去。暑假的眼視光門診,天天都是烏泱泱的場景。患者數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很多醫生說話只能簡化成這樣了:「近視是治不好的!手術也是治不好的!」「近視度數就是容易漲的!你戴不戴眼鏡都會漲的!
  • 孩子3歲了但視力只有0.5,這正常嗎?
    一些家長在帶孩子就診時,經常問醫生,孩子還沒上學,平時也很注意用眼保護,為什麼測視力的時候只有0.5,遠不到正常的1.0,這是弱視嗎?
  • @河北家長 防控近視系列手冊發布,這樣保護孩子視力!
    不得不說,保護孩子的視力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點,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從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護眼知識,但這些知識中卻存在許多誤區。如何正確愛護眼睛,保護視力?河北新聞網小編為您敲黑板劃重點!趕緊一起了解一下吧!
  • 0-6歲是預防關鍵期,眼科醫生說這個檢查必須做!
    在眼科門診,醫生經常聽到: 「醫生,為啥我孩子突然就近視了?」 什麼是「屈光檔案」 「屈光發育檔案」是在指定期(每3個月到6個月)對兒童做裸眼視力、矯正視力、睫狀肌麻痺驗光、眼軸、角膜曲率、眼壓、身高等眼球和身體的發育指標做檢查並記錄結果,從而形成的漫長的、連續性的檔案記錄。
  • 5歲孩子高度近視,「元兇」令媽媽懊悔不已,保護視力從現在開始
    心急之下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這時才發現小侄子的近視高達500多度。 經醫生解釋,原來孩子每天用學習機高達6—7個小時,這才造成了高度近視,弟妹懊悔不已。孩子13歲的視力已經與成人差不多。但在眼睛發育的過程中,幼兒有幾個關鍵時間點要注意: 1-1歲半:視力約為0.2- 0.4,能注意到很小的東西,如掉到地上的麵包屑。 2-3歲:視力約為0.5-0.6,此時的視覺特別活躍,已經和成人視力差不多,但極易使視力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