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夜讀|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

「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

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

這就不難理解了。發問的,應該多是企業管理者、單位領導,或長輩吧。在這些過來人眼裡,加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褒義的,是一個人愛崗敬業、拼搏上進的體現。而「不愛加班」具有某種貶義,是不思進取、懶惰、怕吃苦。佔著年齡、資歷優勢,對年輕人或規勸,或批評,似乎也有某種正當性,因為其出發點都是「為你好」。

就像高贊評論「說的好像年紀大的人愛加班一樣」所說,要明確的一個常識是,「加班」與「愛加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加班」是一種行為和現實,「愛加班」是一種心態和選擇。身在職場,沒有加過班的人很少,但打從心底愛加班的,只會更少。

這屆年輕人看得明白:將「愛加班」掛在嘴邊的人有兩類,忽悠員工無償賣命工作的領導或老闆,和以此討好巴結領導或老闆的員工。他們都有些不好拿上桌面明白表達的訴求,這才轉而以「你應該愛加班/我愛加班」為由,綁架員工或表現自我。否則,主動「愛加班」,只怕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如果說加班是職場人的無奈和妥協,那麼質問「你為什麼不愛加班」,就過分了。這是將對員工的管理之手,從「怎麼做」伸向「怎麼想」,管得太多了。說是職場PUA,也不為過。它脫離現實,更違背人性。

曾經,「加班費沒給到位」,是人們反感加班的主要原因。且不說,這種狀況如今仍存在,就算有了加班費,很多人還是會拒絕加班——如果有得選的話。「不加班是對八小時工作制最起碼的尊重」 「如果非要加班,那正常上班的時間是個什麼意思?」這些話不是抬槓,而是基於法治和常識的理性聲音。

一些職場人過度加班導致健康問題,也讓人們反思。「年輕時用健康換錢,年紀大了拿錢換健康」,顯然是虧本買賣。「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 話題下,李開復的答案是:我一生都在996,患癌後才明白自己錯了。

說起來,「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愛XXX了」,似乎成了每一屆年輕人都躲不過去的「代際指責」。但事實是,「不一樣」不一定是年輕人的錯,有時候,它反而是一種進步。「不愛加班」的年輕人,代表了一種智識上的「早熟」和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

那些升職加薪的說教和職場成功學,已經很難給他們洗腦。除了工作,他們還有豐富的生活和選擇,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癱在沙發追兩集綜藝,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能不那麼「勵志」,但做一條自由自在的鹹魚,真的很香。現代文明社會,應該接納這種多元化、個性化的選擇。

比過來人幸運的是,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興起,讓這一屆年輕人的聲音,總能被迅速釋放、凝聚、擴散。他們不再輕易陷入「異類」「矯情」的自我質疑,而可以在求同中不斷強大內心,不斷追求自我。

那些身體不再年輕的人,可以在心態上繼續年輕。質疑「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不如想想年輕時也不愛加班但只能私下發牢騷的自己,想想能為年輕人不加班做些什麼。起碼要明白,「不愛加班」不是錯,更不是年輕人的錯。它只是一種好惡的真實表達。

那些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職場人,我們應該致敬。可換個角度,如果能合理安排好工作與休息,讓加班越來越少,讓人們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時間,不好嗎?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欠這屆年輕人一座小金人
    轉載:來源網絡在生活面前這屆年輕人活得越來越「虛偽」每個人都是影帝影后奧斯卡都欠大家一座小金人今天我們就來揭露一下吃芒果周一下班的夜晚 在電腦前加班寫每天等閨蜜很有錢 然後客一養自己不熟的人面前冷漠在熟人面前 騷裡騷氣這屆年輕人
  • 【標註版】奮鬥不等於996,不愛加班不是錯
    當然,這裡面與少數企業主體不當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之前有某公司員工因無限制加班導致突發心猝死,相關公司竟然大肆宣傳所謂「奮鬥、拼搏」的雞血式成功學,無視生命尊嚴與勞動法律的底線。當然,這裡面同企業主體「店大」可以對相關員工「店小二」進行壓制的不對等關係分不開,導致員工和勞動者不得不「被動」接受所謂企業文化。說到底,還是要用好法律武器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法律問題回歸法律框架進行討論。
  • 為什麼年輕人痛恨加班
    說到加班,肯定有甚多年輕人頭痛,這年輕姑且限定在40歲以下吧,畢竟這部分人是勞動主力軍。今天進來說說為什麼頭痛吧,看看你是不是也因為這原因麻木無感加班結束那一刻最大的感覺是爽,終於下班了,但之後最大的感覺沒有感覺,也可能是太辛苦、有些餓,明明想做很多事,但又覺得累,想想還是算了,明明自己是個吃貨,但一時間對什麼美食都提不起興趣,世界突然也變得無趣了。
  • 「我每天多加班2小時,被同事排擠了」,為啥年輕人不再奮鬥?
    撰文&編輯 / 小e圖片 / 來自網絡8小時勞動制是現代社會福音,但現實是人們迫於壓力,不能踩點上班、到點下班,並且還面臨漫長加班。這就導致了「奮鬥」這個詞,意義正在不斷下沉。以前奮鬥是誇獎人的,現在卻似乎陷於奇怪的輿論場。01最近虎撲一個帖子火了,吸引了將近百萬人圍觀。
  • 穀雨數據:這屆年輕人為何不敢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抬不起的頭、直不起的腰,年紀輕輕就要植髮、種牙,這屆年輕人的身體到底怎麼了?學生時代埋頭苦讀,「社畜」生涯久坐加班,如今工資沒攢下多少,脊椎已經率先堅持不住了。頸椎病、腰椎病,早已不是中老年的專利。醫學病例統計結果顯示,頸椎病的發病年齡正趨向年輕化。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2016北京白領健康白皮書》顯示,高達29%的白領患有頸椎病,高居常見病榜單首位。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愛生孩子了?
    而年輕人不愛生孩子,據說是因為成本太高,相關補貼必須提高,來鼓勵他們生育。雖然小編我已經不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是認識的年輕人和疑似中年人還是有一些的,為什麼他們中絕大多數不願意在三十以前生孩子,甚至一直都不想生孩子呢?真的只是因為補貼拿得太少了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他們的,可能沒那麼有普遍性的例子,是否說明了一些「補貼」之外的問題。
  • 這屆年輕人早就看透了
    可是如今的年輕人,從小沒吃過什麼苦也不需要靠賺錢來獲取安全感,自然不接受用命來換「錢」途的方法。後來新人辭職,臨走甚至還惡意篡改三谷的電腦密碼,理由是「前輩太煩」。一集結束,劇裡提到的「賣命加班」和「享受當下」兩種觀點,在年輕人的圈子裡被廣泛討論。聯想起最近的996事件,年輕人是不是不再願意加班了?
  • 加班,一場針對年輕人的合謀!是誰在挖坑?
    自嘲為「打工人」的年輕人,為何除了進入「加班」的修羅場,似乎別無選擇?我們暫時不用「內卷」去粗略地概括這樣的現象,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樣一個不良善的生態是如何形成的。從「小鎮做題家」,到「打工人」和「碼農」,在自嘲之外,還需要有更多的年輕人的聲音被聽到。
  • 《本宮今天不加班》:符合當下年輕人口味的沙雕職場宮鬥逆襲爽劇
    之前爆紅的《傳聞中的陳芊芊》反映出一個現狀: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長以及時代觀念的改變,當下年輕人對影視劇的要求越來越高,輕鬆搞笑、三觀正確、劇情不拖沓成為他們首選的標準。《本宮今天不加班》就是這樣一部網劇,與《傳聞中的陳芊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其劇集短小精煉又沙雕,完全不需要動腦思考、只需感受打怪升職的爽點,而成為受年輕人歡迎的解壓下飯劇。
  • 這屆年輕人不談戀愛,只談性價比
    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只有15.75%「母胎solo」受訪者表示非常想談戀愛,30.28%表示有點想,33.78%對談戀愛這事兒表示可有可無,還有超過20%表示不想談戀愛。看來,這一屆年輕人何止是不想結婚生孩子,甚至連戀愛都不想談了。
  • 這屆年輕人的身體有多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加班猝死」不再是極端個例。有命掙錢沒命花到底合理嗎?努力工作是否意味著拿命換錢?這些問題一次次成為全社會討論的焦點。 這無疑就是一個網友拿到報告單後,看著上面的結果發出的嘶吼。微博熱搜#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閱讀量也已經達到了5.7億。 現代人打開體檢報告單的心情就像是開獎,字越少越開心。但可惜的是,事與願違。上海外服聯合《大眾醫學》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白領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
  • 花錢買安慰、情趣娃娃當女友,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這屆年輕人,是伴隨著性解放和性自由長大的。對於他們而言,性,不再是一個禁忌、不可談論的話題。網絡上充斥著各類情色信息,Tinder、探探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的「約炮」機會,他們或許更早地嘗試性生活,卻沒有因此擁有更加活躍的性生活。
  • 談戀愛太累,比加班還辛苦:北上廣的年輕人「自閉」了
    大家紛紛發出「靈魂拷問」:北上廣的年輕人,你們怎麼了?而收到的回答,往往只有「佛系」的一句:談戀愛太累了,比加班還辛苦。真的是這樣嗎?那些北上廣年輕人,到底為什麼不談戀愛呢?原因1:工作忙、壓力大,沒有時間談戀愛一組數據,證明了北上廣的加班有多嚴重。
  • 這屆年輕人為何與眾不同?
    這屆年輕人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有調查顯示,近7成新階層青年有從事新興行業的想法。「工作塑造人格」。新職業為青年人提供了新的職業選擇,也促進了新階層青年的興起。這屆年輕人有何與眾不同之處?今天,一起來關注新階層青年群體。
  • 【一毛評|木舌】《本宮今天不加班》:符合當下年輕人口味的沙雕職場宮鬥逆襲爽劇
    《本宮今天不加班》符合當下年輕人口味的沙雕職場宮鬥逆襲爽劇文/木舌導演: 彭銳編劇: 彭銳/許諾主演: 李澳 / 謝治勳 / 景研竣 / 林子琳 / 吳宣萱 / 餘儷 / 徐歡 / 鄭佳明類型: 喜劇今年爆紅的《傳聞中的陳芊芊》反映出一個現狀: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長以及時代觀念的改變,當下年輕人對影視劇的要求越來越高,輕鬆搞笑、三觀正確、劇情不拖沓成為他們首選的標準。《本宮今天不加班》就是這樣一部網劇,與《傳聞中的陳芊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其劇集短小精煉又沙雕,完全不需要動腦思考、只需感受打怪升職的爽點,而成為受年輕人歡迎的解壓下飯劇。
  • 為什麼年輕人一到點就下班?這3點講的很透徹,你知道原因嗎
    前一段時間,某個問答平臺上有一個很火熱的話題: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一到點就下班,也不裝裝樣子?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能夠一到點就下班的已經很少了,大多數的公司付出幾千塊錢,名義上是買你朝九晚五的時間,但是在工作量的設置上卻買的是24小時的時間,年輕人們正是因為懂得了資本家們的無情,所以才會更加願意去找真正的能夠朝九晚五的工作。
  • 年輕人就活該加班嗎?!
    最近看到了《三聯生活周刊》裡面的一個文章標題,標題的「到點下班」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部電視劇《二十不惑》,當時這部劇在年輕人當中特別的火,其中關曉彤飾演的梁爽在剛進入公司實習的時候,下班就拿上東西準備走人,結果當時就被公司裡的一個員工給攔下了,質問梁爽一個實習生憑什麼到點下班!當時很多人心理咆哮:憑什麼一個實習生就不應該到點下班?
  • 是誰在逼著年輕人996,拼命加班?
    其實,現實中很多行業一天的工作時長不限於10小時,晚上9點也很難下班,加班是常態,一周也不見得只工作6天,有些行業企業執行大小周制度,一個月職能休2天,年假什麼的根本不用惦記。以前,反映超長加班的主要是網際網路行業或者是民營企業和工廠,現在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初創公司等很多行業加班都是常態,晚上路過政府部門看看,照樣是燈火通明、熱火朝天,個別部門實行「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的行業潛規則,公務員招聘備註「需要長時間加班」,真不是嚇唬人。由此看出,現在很多行業加班是常態,很多人痛恨加班,但依然不得不加班。
  • 拼多多23歲員工凌晨下班猝死,加班累死不加餓死,年輕人的宿命?
    拼多多23歲員工凌晨下班猝死,加班累死不加餓死,年輕人的宿命?最近關於拼多多的事情在網絡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最開始是一名網友為自己的好友「抱不平」,稱在拼多多上班的好友在凌晨下班的路上猝死。
  • 這屆晚婚的年輕人,恭喜你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