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996」工作制,想必廣大職場工作者不會陌生。從某知名企業負責人高調推崇所謂「996」工作法是「企業生存之道」,到不少企業相關市場主體把「996」擺在明面上來談,甚至作為招聘面試的「第一問」,直擊面試者和勞動者的「靈魂」。不得不說,如此與法律條文格格不入的扭曲觀念,竟然堂而皇之出現在職場的「明規則」中,令人匪夷所思也難以接受。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6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作制度」。所見,「996」嚴重超出了勞動強度,也嚴重吞噬了廣大勞作者的合法權益與切身利益。問題是,為何少數企業和職場在明明違規違法的「996」工作制上達成某種「妥協與默認的共識」,想必這才是最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地方。當然,這裡面與少數企業主體不當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之前有某公司員工因無限制加班導致突發心猝死,相關公司竟然大肆宣傳所謂「奮鬥、拼搏」的雞血式成功學,無視生命尊嚴與勞動法律的底線。
所以說,所謂「996」工作制,在被「心靈雞湯」式企業文化所裹挾、裝扮下,於潛移默化中吞噬了一種對正確價值堅守、對法治精神砥礪的堤壩。當然,這裡面同企業主體「店大」可以對相關員工「店小二」進行壓制的不對等關係分不開,導致員工和勞動者不得不「被動」接受所謂企業文化。說到底,還是要用好法律武器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法律問題回歸法律框架進行討論。否則,在所謂思想與觀念對抗中,相關企業主體始終站在追求利潤角度,掩蓋「996」工作制非法性和不正當性。唯有以法律名義,掀掉那層遮羞布。
無論如何,「996」工作制是法治精神的「黑名單」。企業生產發展、追求利潤最大化沒有錯,但是必須在法律軌道上進行更新生產技術、調整經營方式、完善企業文化,而不是靠無限制加班、壓制式文化,肆意損害勞動者切身利益,獲得所謂「成功與奮鬥之間的關聯」,這樣的企業、如此庸俗的文化、缺乏人性的機制,勞動者必然會用腳投票。此外,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一工難求」與「市場拓展」之間本身就存在邏輯關聯,唯有充分保障勞動者權益、立起法律鋼線,才能贏得員工的精氣神、市場的強後勁。因此說,與其大搞可有可無的形式主義、公司政治式的「996」工作制,倒不如精準施策、轉型升級,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更加創新思維和創造精神防患風險、迎接挑戰。(via天府評論)
「996」,已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詞。「996」的工作環境,似乎成了「標配」,但「標配」,並不意味著一定是對的事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如果一個員工一個月都在「996」,那相關用人單位就違反了勞動法。
現實中,不僅僅是「996」,就連工作實行「007」模式的,也大有「企」在。要認識到,無論是「996」,還是「007」,本質上都是對員工身體健康的損害,是對員工正當權益的刺痛,不應為一個現代文明法治社會所容。我們的社會雖然崇尚「勞動最光榮」,但基本前提就是,對員工正當權益給予最大保障。否則,勞動也談不上什麼「光榮」。
當下社會,為了生存與生活,很多年輕人迫於壓力,會忍受「996」和「007」。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此事中的上海小夥,能主動站出來,主動說「不」,拒絕「996」,這讓人眼前一亮。不管其具體情況如何,拒絕的原因是什麼,其勇氣值得肯定。正如有網友所言,當「996」成為全社會的普遍現象時,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如果每一個人都不站出來,久而久之,侵害可能也就成了社會正常現象了。
此事中,相關公司的態度,就應該讓我們警醒。該公司一個總監表示,部門要求9點以後下班,這是為員工負責,還稱員工不要在這個年紀談戀愛。這就相當於說「9點後下班為員工好」,這不禁令人疑問,在一個法律和道德都不支持過度壓榨員工勞動力的時代,這話怎說得出口?一個連員工都不尊重的公司,連員工正當權益都漠視的公司,豈能乞求員工盡心盡力?豈能奢望公司做大做強?這樣的公司,早晚失了人心,被時代拋棄。
拒絕「996」和「007」,並非反對艱苦奮鬥,而是拒絕無謂壓榨,拒絕任何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卻行「傷害你」之事的行徑。而追求這一目標,不僅要法律託底,更需要社會每一個個體自我權利意識的覺醒。(via紅網)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公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如今年輕人對過度加班、996越來越反感,社會對企業文化的認知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儘管在現實中,勞動者的實際勞動時間因為各種原因難免會出現變化,但「8小時工作制」作為一項勞動的基本原則,理應被各方面尊重和堅守。眼下,隨著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的不斷上升,企業單純依靠員工加班來擴大產值的路徑應該被逐步摒棄。歸根結底,奮鬥不等於996,企業加強市場競爭力的方式,在高效的管理、優質的服務和靈活的創新,而不是基於對勞動力的「壓榨」。願有些企業不再冷漠、無情,以犧牲員工的健康權換取企業暴利。遵守法律,關愛員工,有溫度、有情懷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