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加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2021-01-08 品玩

一名23歲女生的猝然離世,讓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996(朝九晚九,一周工作六天)問題再次被廣泛關注。

根據拼多多1月4日發布的聲明,在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新疆團隊工作的女生張*霏,在12月29日凌晨1點半的下班路上,突然昏倒,送醫後急救無效不幸離世。在此之前,消息最初在職場社交網站脈脈上被匿名曝出,之後在知乎上一條關於如何看待此事的提問下,拼多多認證的官方帳號發布回答,稱: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個人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這個回答引發廣泛批評,拼多多第一時間先是表示此回答為謠言,但之後知乎官方基於後臺數據證實答案就是拼多多官方帳號所發。事情反轉後,拼多多解釋稱此為合作方員工誤發,就帳號管控問題公開道歉。

這場悲劇和之後的鬧劇連續刺激著「苦996久已」的人們,一時間輿論迅速發酵,人人都在討論「996」的是是非非。

那麼,陷在「996」中的中國網際網路人,到底因何而陷,996的時間都花在哪兒了?

我們在一些親歷者的回答中可以見到一些端倪。

毫無效率的白天

典型的996,從被切的瑣碎的白天開始。

一位網際網路工作者在知乎上寫了他上午都在做些什麼:

「雖說是10點打卡,但很多領導因為有車或住的近,或者怕被其他人擠掉位置,或者真誠與熱愛等理由,早上8-9點就開始在群裡@員工反饋問題和聊工作了。作為基層員工,早上起來看到在群裡被領導和奮鬥者們@,即使人不在工位,神經已經逐漸緊張起來了。早上的2個小時,就被開會、回覆郵件和微信、看badcase等佔據完了。」

而幸運一點的,早上可以輕鬆些:「公司裡大家都是11點左右來,磨蹭一兩個小時就午休了,然後到下午2、3點工作才算開始。」在B站遊戲業務工作的程冰也這樣概括她每天的工作安排。這也是很多「彈性工時」的網際網路人的日常。

而下午的「工作時間」,基本都在搶佔各種會議室的過程中開啟。冗長的會議則成了許多網際網路人白天的最主要工作內容。

曾在螞蟻金服做了近兩年運營的洋蔥,每天都被各種會議填滿。她主要會參加兩種會,其中和產品、技術們的會,多少能帶來產出。但另一半時間是和各種項目老大們開會,她覺得很多時候在浪費時間。

她表示,在公司,大部分都是「老人」在做主管,他們的確崇拜新鮮事物,但同時卻可能了解不深,想走近年輕人但有時會顯得很笨拙。「這樣就算開會也無法產出好的點子。」她說。

曾在網易擔任運營的小龍也曾經天天耗費在這樣的會議裡。它們同樣的低效,而且,還造就了一些專門研究如何在會議上「表現」的人。

小龍回憶稱,她當時所在的團隊會在年底頻繁開會,在內容上並沒有帶來什麼積極意義。但是,往往這些會議都是為了向那些平時並不了解日常情況的中高層匯報,因此,一些同事「在會議上耍嘴皮子,給領導留下一個他想法很多的印象。雖然實際上啥也沒幹,但就這樣,第二年被調到了一個新的組做了主管。」

「有一句話叫:累死累活的,都不如寫PPT的。大家會把大量時間花在琢磨噱頭和如何包裝這些事上,沉下來做事的反而成了少數。而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網際網路公司的一個特性了。」小龍說。

而且,當這些會議涉及的跨部門範圍更大時,效率就更難保證。

洋蔥表示,在大廠,越來越讓人感覺到,做一件事要牽扯超級多的人。「一件小事,滾雪球一樣砸向好多人。」

一名在騰訊工作的,從事與創意內容相關業務的員工對品玩表示,對於他來說,一個典型的處理多部門合作項目的白天,時間幾乎都用在開會,以及在會後與其他部門就誰提供多少合作資源而「撕來撕去」上。「一天下來,電話都打熱了,沒電了,嘴也幹了。但傍晚一看,真正要落實的還沒時間開始做。」

一名在字節跳動擔任業務支持工作的員工也對品玩表示,字節跳動很強調扁平化的交流,一旦某個項目涉及到多個部門,那麼不僅各個部門一起要開很多會,這些部門還要兩兩一組地做各種溝通,而做為支持部門,他需要全程參加每一個會議。一天下來,會議塞滿了飛書上的日程表,直到晚上,才「終於能開始工作了」。

表演工作的夜晚

被白天的會議消磨後,許多人真正的工作在晚上開始。

作為運營崗位的員工,洋蔥在每年的雙十一和雙十二期間,會連續熬夜。白天的會議結束後,「晚上下班時間看情況」。周六在家,也要隨時standby,「釘釘要隨時回復,在家也是研究寫周報。」最終熬出了心肌炎。

顧琳也對張*霏的處境有些感同身受。她在一家電商代運營公司工作,替一些品牌運營他們的天貓旗艦店。運營作為各條線工作的交匯點,顧琳白天需要和很多部門對接,不能不在。而很多個人工作只能留到晚上,只有到晚上才能靜下心來獨立的做一些關於方案和規劃的事情。直到半年前辭職,她在這裡的兩年內幾乎沒有在8點半之前下過班。

「在公司待到晚上10、11點甚至凌晨4點都是家常便飯,最忙的時間段甚至需要通宵——「早上7點、8點,都有過。」

「有一次是凌晨4點左右就幹完活了,因為太晚不敢回去,所以一個人在公司待到天亮。早上從公司出來,逆行於上班的人流,路旁的早餐鋪已經熱氣騰騰地支起來了。」

顧琳印象裡,加班最嚴重的一段時間是去年618期間,她的身體也在那時候被拖垮了。

在去年618之前的一個多月,她一直在一個強度很大的加班狀態下,每天都是凌晨才睡。這種加班強度在618期間一度達到頂峰,活動期間她每天凌晨3點多下班,到家睡下已經過了5點。

「我們是乙方,要跟著甲方的品牌方走。那些5點才睡的日子,仍然要10點就起來工作——處理從9點就已經開始炸掉的品牌方的幾百條消息。」她說。

「那段時間我經常肚子痛,吃東西完全吸收不了,但是沒有時間去醫院。我上學時從來沒下過90斤的,工作之後體重卻沒有上過86斤,年中那會兒直接掉到了80斤。」

她只好在網上找了醫生會診,查出是因為熬夜,疲勞導致的腸胃功能性紊亂。

而導致這樣高強度加班的很重要原因,也來自公司治理上的不夠優化。「電商行業,有時候凌晨下班是必然的。但那也只是少數時候,其他時候的加班是可以改善的。」她表示,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加人。「公司認為在這個利潤下,就只能有3個headcount,但給是給足了,卻從沒有考慮過這些人能完成這些事麼——一個還沒畢業的實習生,一個能力和經驗都不足的新手,最終很多事情都還是我來分擔。活幹不完,馬不停蹄。就為了報表上的利潤增長。」

而且,像這樣的非一線網際網路公司,待遇上也無法讓人滿意。

「我們是沒有加班費的,只有一些餐補和10點半後回家路費的報銷,最多加上年會上老闆的一句『大家今年辛苦了』——不痛不癢。」

這種加班文化還在「下沉」。奇然在一家三線城市的新能源行業公司工作,他發現公司開始學習一線城市網際網路公司們的加班文化。而且,似乎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對於996的理解變成了更粗暴的「用更少的人幹更多的事」——「招聘說雙休,但其實是單休。周末加班費一天200元。每天基本也都是9點後下班。」他說,這是公司對員工的過度「壓榨」。

「我們的工作非常多,一個人幹著三個人的工作。公司就是不肯招人,領導說了按正常情況,這個崗位應該有10個以上工程師才夠,但我們就只有三個。」他說。「我爸媽老說工作一會兒就活動下,但其實根本沒有時間的。」

而996在成為一種現象和一個熱詞後多年,其實在最初執行它的一線大廠那裡,這個詞的內涵也發生著變化。

曾經被廣為「傳頌」的各個大廠的福利——10、11點以後下班就可以報銷通勤費用,慢慢地演變出一些表演型的加班。這個時間點只不過成為了另一個推遲了的下班高峰。

在某頭部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工作的阿園稱,公司晚上加班有晚餐,待到10點後還可以報銷打車費,因此很多單身的同事願意這樣加班。

「但至於說對公司能產出多少業績,就看不出來了。程式設計師們甚至只是在這裡一起打一打遊戲。」

洋蔥也表示,「上班通常是早上9點多,晚上下班看情況,有時候是8點,有運營活動的話基本上也經常到11、12點,但很多同事都是晚上先去吃飯健身,8、9點回到辦公室摸一會魚,一兩個小時以後回家。」

這種刻意製造加班假象的氛圍並不是偶然。在「燃財經」的一篇報導中,一名在某K12在線教育機構做運營的被採訪者透露自己的部門領導喜歡「表演加班」,自己也不得不配合演出。

「有一次,我明明很早就完成了任務,在公司把文件交給了他。但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我起床一看手機,發現他凌晨1點才轉發文件到工作組群裡,還有同事跟他互動......於是我逐漸變成『老油條』,有時吃完飯會和同事在樓下遛一個小時彎再回去,也學會了適當「摸魚」,比如花一下午寫一個40字的文案。」

同樣身處杭州某網際網路大廠的唯言也向品玩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事情做不完的加班情況,但是很討厭裝模作樣的留在公司。

「有些同事嘴上說著排斥加班,其實加起班來比誰都積極,這種你讓其他人怎麼辦?」

出路在哪兒

當所有人都對這樣的996見怪不怪時,有人直接認定這是逃不出的「內卷」,有的人開始尋找能讓自己內洽的解釋,也有人「看開了」尋找自己的出路。

在華為做產品經理的藍柯很清楚,公司雖然不高談996,但是每天分配到的工作量在8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並且如果想要比別人做的好,就更得多花時間。

「甘願996的人怎麼會不明白自己是被剝削的對象呢?大家都是在結冰的河面上走,有人不走運,掉河裡了,那我更得緊跑兩步,早日成為鐮刀,或者把自己賣個好價錢——但我肯定不是掉下去的那一個。」

石美所在的網際網路公司相對好些,至少996並不是默認的。

「我的工作時間一般是10-8點,上午處理比較難或者緊急地事情,下午做一些需要大塊時間以及不那麼緊急的事。6點以後公司會有些大佬的分享課,這塊時間更多的是復盤和總結的時間,自己也用這段時間來寫文檔。」

「開會也更加緊湊」,石美向品玩透露,「一般來說,所有線上線下的會議都會嚴格要求在40分鐘內開完。」

儘管如此,她目前的加班狀況還是有點嚴重,也有過在家工作到凌晨的經歷。

但她將目前頻繁加班的狀況歸因於自己,「我剛到這裡,要開始獨立負責一個方面,需要補齊的知識以及溝通成本比較多,說到底就是自己菜。」

石美並不一味排斥加班或者996,但前提是對於工作內容的認同,並且能帶來挑戰和提升。「但加班究竟是為了實現價值,還是僅僅淪為形式主義,這需要辨別過。」

也有人選擇主動表達不滿。

在B站工作的程冰曾在下班後接到主管的消息,要求她在晚上10點前完成一項額外工作。她第二天就去找了主管,希望不要被無效加班或者計劃外的工作過度入侵私人生活,主管也接受了她的意見。

「有時候你要及時說出來,並不是沒有溝通的可能」,程冰告訴品玩。她同時也在動員身邊懷著同樣苦衷的同事這樣做。

認定了「不太會把自己包裝成狂熱愛好工作的形象」的洋蔥,決定離職,自己去開了一家小公司。她坦言現在的工作要比之前輕鬆的多。

而從網易離職後,小龍直接去考了編制。「做公務員並不就是追求安逸,那都是老黃曆了。尤其是在比較核心的部門或者核心的科室,工作強度也不小,996甚至007也是經常。」但相比於網際網路的996,他更期待新環境裡人情味和寬容度的增加,而不再天天只是談論「日活」和「變現」。

(文中採訪者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拒絕加班996、拒絕加班,這部日劇是你的自救指南
    東山下班後都會匆忙去一家中華料理店,趕在每日半價時間結束前,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享受一下美食。店裡的其他客人不解為何在本該繁忙的網際網路公司上班的東山,可以每天做到準時下班,不想升職了嗎?其實在職場中堅持自己與眾不同的理念,是挺需要的勇氣的,大家都加班你不加班,會被別人認為是在偷懶。
  • 國劇996,日劇不加班
    前段時間,正值「996」加班言論引起一片譁然時,小編在朋友圈看到一句感慨。
  • 在加拿大工作需要加班嗎,996是否很常見?
    近日,因拼多多員工加班至凌晨猝死一事,有關996的討論霎時間又甚囂塵上。有的網友認為,996是慘無人道的剝削,釀成悲劇是早晚的事;有的網友卻認為,996是資本家給的福報,多勞多得無話可說。你怎麼看?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當我們在熱火朝天討論996的時候,國外在做什麼呢?
  • 去你的996!我就是不加班——日劇《我,到點下班》有感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是黑心公司。這樣的公司不值得你去試問難道不加班,就找不到工作,會被社會淘汰嗎?不。不加班的公司其實很多(常見的是外企和國企),自己的權利只有自己才能爭取戲劇需要衝突和襯託,同為總監的三谷就是用來襯託女主的配角,也是反面教材
  • 打工人的「非自然死亡」:996、007加班文化
    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加班文化越發盛行,996、007已經是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常態,而這種工作常態導致的事故也層出不窮。甚至有企業家表示加班文化是「年輕人的福報」。還以成功者一般的把經驗告誡年輕人:「年輕的時候不奮鬥,什麼時候奮鬥呢?年輕的時候不拼命,什麼時候拼命呢?」
  • 「去你的996,我準時下班」
    為了能好好享受自己的下班時間,她在上班時總是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地狀態去完成各種任務,電腦上還貼滿了當日事項的便利貼,分好了任務的輕重緩急,幹完一件就撕掉一貼。打完一天的仗,正好就能準時打卡下班,理直氣壯地走出辦公室門口,簡直就是完美的職場示範,也完全打破了贊成「996工作制」下「加班就是美德」的職場觀念。
  • 「去你的996,我準時下班!」
    其實除了正常上班時間,下班後有很多應酬時間都該歸到工作裡面。 《我,到點下班》之所以會引起熱議,是因為我們都渴望成為在職場上無比瀟灑的東山,同時又不得不承認三谷的處境和態度才是當下的常態。 誰不希望準時下班,又害怕轉眼就失業了呢? 時刻都想高呼一句:「去你的996,我準時下班!」
  • 「996」真相:廢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勸他上五休二別加班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隨著打工人梗的盛行,我們與以往直白粗暴的反抗方式不同,「打工人」這個梗,代表著一些戲謔和自嘲。隨著前段時間發生的多起猝死事件,也讓一部分人奮起高呼,「我們不要996,不要加班。」網際網路上把這種聲音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擁抱加班的,還有一部分直接就是拒絕加班上五休二的。
  • 95後應屆生拒絕996被辭退:去你的996,我要準時下班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入職前,人事會和你介紹公司的彈性工作制,美其名曰,工作時間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稍作調整。但隱含的意思就是,你需要準時上班,下班的時間可不一定了,有時候晚一個小時,或者兩三個小時也說不定,總之準時下班是不可能的。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分享:網友A是剛入職的實習生。
  • 豆瓣8.3,這部996日劇,剛出一集就扎中加班狗的心
    而真正該工作的時間,卻有的打瞌睡,有的上網刷視頻。於是惡性循環在加班文化中,工作效率越來越低,上班如上墳。在正常的上班時間,盡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下班了,過自己的私人生活。這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工作制度。如今,社會上正在蔓延的996風氣,卻搞得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加班像一座監獄,圍困著年輕人,每個人活得像一顆螺絲釘,一頭被奴役至死的社畜。不加班吧,其他人都在加,會覺得自己在偷懶,對公司抱有莫名的愧疚感。
  • 陪伴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每天都是白天和夜晚的交織,對於各個角色,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自己的事,每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都說,孩子小時候是作為父母最幸福的時刻,要抽時間好好陪伴,當孩子大了,就會離開我們,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庭,不再與我們每時每刻在一起。
  • 【標註版】奮鬥不等於996,不愛加班不是錯
    小江自述,他因為拒絕無意義的加班而被辭退。公司副總監說,現在才22歲,不要著急在這個時間談戀愛,9點鐘下班是對員工的未來負責。輿論發酵以後,申通快遞迴應稱,小江被辭退的真實原因是試用期工作結果不達標,主管的言論與解除勞動合同無關。
  • 應屆生拒絕996被申通辭退!剝削為你好?別在我談戀愛年紀說加班
    加班之風盛行,企業要買單 「996」工作制度已經近年來已經引發過很多次關注了 。馬雲的996,京東的帶薪蹲廁,拼多多的拿命掙錢說。 而且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制度設計來規避處罰的風險,比如只要將公司的績效考評制定的高一點 ,員工就會「自願」去加班,甚至通宵加班。
  • 應屆生拒絕996被申通快遞辭退,病態「加班文化」該停停了
    「996」、「007」的超長工作時間正在成為職場員工尤其是網際網路工作者的日常,甚至有人調侃「不來120不算結束」,戲言的背後正折射出「畸形加班文化」的泛濫。輿論對這一事件的強烈關注,恰恰反映出公眾的「切膚之痛」。近日,央視新聞發表評論:「奮鬥不只靠激情,也要講效率,切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
  • 是誰在逼著年輕人996,拼命加班?
    近日,職於拼多多新疆買菜部門的22歲女孩,加班至凌晨一點半,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暈倒後猝死。原本正籌備結婚的她,但沒想到倒在了自己婚禮的前夕。很多拼多多的匿名員工,發表言論表示買菜部門工作強度超強,經常加班至夜裡2-3點,很多人扛不住辭職了。最後輿論的焦點再一次對準了萬惡的996制度。
  • 有一種拼搏,叫效率為先 從996攻防戰再談加班,如何審時度勢?
    上一篇推文是對加班的利弊分析,本來不想再寫這個話題,但就在近期,「996」瞬間刷爆網絡,持續發酵,行業大佬紛紛發聲,加班話題再引熱議。筆者想要藉機再陳述一下對此事的核心觀點和提議。網上這兩撥人吵得如雷貫耳,不支持的一方在罵資本家為富不仁,支持的一方在說努力工作是年輕人最好的生活,甚至把「996」冠以「幸福」的標籤。
  • 加拿大網際網路行業為啥沒加班猝死?因為996犯法
    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加拿大的企業不能逼迫員工「996」呢?本文試探索一下。 準點下班,絕不996 如果我們回首中國職場當中的996,不難發現,不論是「大小周」,還是「自願團建」,還是「8點鐘留在工位上」,實際上都是僱主通過各種方式變相延長僱員的工作時間,但這在加拿大,實際上行不通。
  • 拒絕「996」被辭退?應屆生:拒絕無意義加班!申通:試用不達標
    拒絕「996」被辭退?應屆生:拒絕無意義加班!小江稱,申通快遞副總監曾表示:「你們現在才22歲,不要在這個時間談戀愛。我們作為過來人奉勸,畢業之後的前三年,不談戀愛又怎麼樣呢?畢業的前五年,不談戀愛又怎樣呢?為什麼說你們現在不要談戀愛?
  • 越南工人:加班是意外,罷工是常態,網友:為何中國只有996?
    「996」工作制對於中國大多數網際網路員工來說並不陌生。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996」工作制度,代表著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可以說中國人對於加班已經非常「麻木」了。但是,與中國盛行的加班文化不同的是,對於越南工人來說加班更像是一種意外的存在。
  • 網際網路企業「996」漸成常態,你的下班時間是幾點?
    近期,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猝死、拒絕「996」被辭退的案例接踵而至,在凸顯網際網路行業競爭之激烈的同時,也再次引發人們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加班文化及「996」工作制的關注與討論。相當於我是把這兩個項目連著做下來的,所以那段時間每天都是晚上十點以後才從公司走。等到後面忙完這個階段了,我一般就會下了班準點走,借這個換擋期好好調整一下身體和心情。 要說加班帶來的問題,就是忙起來的時候吃飯沒那麼規律,瘦起來特別快,有一段時間經常胃疼,差點兒要去做胃鏡檢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