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寫了三十年的短篇小說《色戒》,究竟有何精妙之處?

2020-12-27 騰訊網

大多數人知道張愛玲的小說《色戒》,還是從李安的電影才開始。張愛玲說她移居美國後,便一直反覆修改,一改就是三十年,應當特別看重《色戒》這篇小說。

她在《色戒》的卷首如是寫道:

「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

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就像奢侈品,很多人都知道它,但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親近它。

但有不少讀者卻認為,張愛玲寫《色戒》時 的寫作能力已走了下坡路 ,看不到她從前被人稱讚的文筆了,止不住表示懷疑:這一寫三十年的小說,究竟有何精妙之處?

其實這是一篇被低估的小說,有海明威"冰山寫作法",張愛玲文學功力已至其最高處,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從形式上說,它與張愛玲早期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幾乎一半都是對話,如同劇本。人物波瀾起伏的心理活動,短而又少,更多閒散的桌邊談話。

《色戒》劇照

看起來故事比較簡單:女學生王佳芝,為刺殺特務頭子易先生,假裝香港淪陷後到上海從商的麥太太,試圖利用美色接近他。隨著二人交往深入,好不容易等來了機會,王佳芝卻對易先生動了情讓他逃脫,自己卻最終死在其手上。

如果以時下網文風格,洋洋灑灑百萬字也不難。偏偏張愛玲惜墨如金,比如牌桌上明明四個女人,卻有一個從不露面,只以"另一個黑鬥篷"代之,恍如鬼魅。

戲劇性非常強的小說,劇情的逆轉就在一念之間。

打牌是遊戲,是博弈,是無盡的算計,也是命運移轉的人生。王佳芝佯作貪利,稱報復子虛烏有的丈夫麥先生,不過了障人耳目。咖啡館定下伏擊地點的行動,她做得非常爽利。

《色戒》劇照

不想,一顆粉鑽打動了女人的心,感情幼稚不成熟的王佳芝,沒有敵得過老謀深算的易先生,關鍵時刻動搖退縮,前功盡棄。一群人因她一念之差,白白丟了性命。而易宅牌局依舊在繼續,窗外已風雲變幻鬥轉星移。

一出大戲,就從牌桌開始,又在牌桌結束了。張愛玲想說,會打麻將是一回事,喜歡打是另一回事,打得好又是一回事,最後牌桌上的大贏家,卻未必是打得好的那一位。

從文本語言上說,《色戒》的用詞寓意深刻,川味很濃。

牌桌是女人們鬥技鬥嘴之處,也是漢奸家屬的狹窄生活空間。

"麻將桌上白天也開著強光燈,洗牌的時候一隻只鑽戒光芒四射。"

從重慶走出來的官太太們,紙醉金迷的牌桌對話炫耀,活色生香,又散發著腐朽寄生,隱隱血腥味氣息。

《色戒》劇照

至於房間裡假落地大窗簾,前後都費心寫了一段,而且是以易先生的眼光看,顯然意有所指:他不敢見光,"鼠相"者的人生,風聲鶴唳,一夕數驚,壓抑感迎面撲來。

暗喻一幹走狗漢奸表面上賓朋滿座,女人金錢唾手可得,卻提心弔膽不敢過正大光明的生活,其實可憐之極。

書中反覆出現的「條子」一詞,有極其豐富的內涵。

其一,牌桌上打麻將的「條子」。易太太講她對廖太太說「我說還是我叫的條子漂亮!」這句話的時候,為什麼臉上有白麻子的廖太太,被戲稱「麻婆」,她為什麼要接話說易太太「吃她豆腐」呢?

《色戒》劇照

因為在麻將的"筒條萬」牌面中,條子的圖案細長,一般一條圖案為雞形,稱麼雞,於是條子又有了女性的屬性。而易太太說"我叫的條子",表面上是說她的牌叫胡的條子很好得,進張寬,一語雙關地說她請的馬太太(情婦相好)長得漂亮,假鳳虛凰稱自己是她的男人,佔嘴巴上的便宜。

實際上,在四川人姑嫂之間,也常以此開玩笑,姑子可以自稱是嫂子或兄弟媳婦的老公一樣。

而川話有"喀條子」之說,意指誇張添油加醋。另在俚俗之語中,「條子」又與「馬子」相似,意指姘頭或情夫。而"喀條子」也就引申出了男女之間有姦情的意思。

聯繫到"她說老都老了,還吃我的豆腐。我說麻婆豆腐是要老豆腐嘛!"仔細品的話,易太太的話裡還有譏諷之意,馬太太和丈夫也有染,她不傻的。

《色戒》劇照

易先生和王佳芝偷情,自然最後沒有瞞過火眼金睛暗探般的太太們——所以文中常以"黑鬥篷"指代她的。另外"條子」也引申出,有打入內部的暗探奸細的意思,可以說非常好的隱喻。

其二,條子即金條,而上海話裡的「佳芝」二字讀起來,和戒指一模一樣。為一顆戒指的愛送掉性命,究竟不值得。

買鴿子蛋的時候,王佳芝輕聲笑道:「現在都是條子。連定錢都不要。」"十一根大條子,明天送來,分量不足照補,多了找還。」

《色戒》劇照

淪陷區金子畸形的貴,大條子即大金條,價值昂貴。他為她買粉鑽,更像即將劃上的句號,決不拖泥帶水。而在這齣伏擊大戲中,王佳芝這個漂亮的誘餌,他從未真放心吞下肚去。

只有她入戲太深,被粉鑽上閃爍的那些許的溫存,亂了陣腳。她以為可以救了他,甚至保住二人的關係。

男人願意為女人花錢不一定是愛,捨不得花錢卻一定是不愛的。

王佳芝沒想到,易先生肯為她如此花大錢。刺殺明知要冒的風險極大,從未退縮害怕過。而阿琉咯斯之踵,她致命的軟肋卻在一個情字上。

《色戒》劇照《色戒》劇照

開始易太太也吵著要鴿子蛋,結果被丈夫取笑戴著怎麼打得動麻將。這裡顯得王佳芝在他心裡的地位,比易太太要高。

英雄救美的故事太濫俗,美女救英雄的戲曲太老套,現實杜十娘如花白娘子常見,倒是李甲十三少許仙更多。男人常常是情場的懦夫逃兵,女人倒一往情深大無畏的,妾情如水,終抵不住郎心似鐵。

最後牌桌上,太太們討論的「不吃辣的怎麼胡得出辣子?」正是「無毒不丈夫」。易先生不是這樣的絕情男子,她也不會愛他。

《色戒》劇照

《色戒》的語言似一重慶火鍋,除了"條子",不說"蜀腴"是川菜館子還是珠寶莊,"擦濫汙"這樣的土話,辣味全在"條子"辣椒了。也不知上海人張愛玲,如何得此蜀中真味語言的。

筆下如刀看透世情的張愛玲,和漢奸胡蘭成的一段孽緣,亦情願低到塵埃裡去,情場上的無力感,才有此的反思之作?

這個小故事,應當是取材於1939年鄭蘋如利用美人計,刺殺特務頭子丁默邨之事,當時並沒有曝光。但張愛玲可能是從胡蘭成那裡聽到的,那時胡是七十六號的座上賓。

出於作家敏銳的職業素養,張愛玲將之寫進了《色戒》,有歷史背景,有謀殺懸疑情節,有色誘計謀,當然還有性和情,使得小說非常厚重,耐人尋味。

張愛玲《色戒》手稿上的字,柔弱無骨,輕描淡寫間直抵人心深處。

此篇從1950年始創,至1980才完稿,發表於子集《惘然記》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的詩一向晦澀難懂,張愛玲以句中詞為名,想必往事並不如煙,依舊橫亙在眉間心上吧。

來源:元元的天下

相關焦點

  • 最暢銷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改名未遂記
    「張愛玲1990年4月22日回信說:我贊成《短篇小說集》分成兩本。稱「一」、「二」不太好,就像是上下冊,不能單買一本。也許可以引黃仲則詩,分別題作《收拾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小標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張ooooooo之二》。不過似乎把《傾城之戀》和《金鎖記》從少作中剔除,不太對。第二本也不是中年寫的,不過照從前中國人的看法或者能算。
  •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張愛玲《色戒》手稿曝光 不知道看過 李安《色戒》的人中 有幾個看過張愛玲的《色戒》
  • 《色戒》:張愛玲用3次「性陷阱」,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文丨花欲燃吖張愛玲眾多的文學作品中,《色.戒》是其中最為特別的一篇,不是說多麼深刻和難得,也非遣詞造句耐人尋味,而是因為這部只有20頁的短篇小說,用了張愛玲近30年的時間才反覆錘鍊修改好。這部小說深受張愛玲喜愛,她在1950年就已完稿,可是為了精益求精,直到1978年才收錄在《惘然記》中出版,她在卷首語寫道:「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
  • 湯唯現場大哭,梁朝偉不願面對,李安神作,再談《色戒》觀後感
    《色·戒》一部上了級別的電影一位朋友便推薦我看看電影版的《色戒》。我聽後甚是詫異地問道:「那不是一部上了級別的電影嗎?那有什麼好研究的?」  朋友笑道:「只要你把心態放平,除去那些鏡頭,這部影片會幫忙你明白張愛玲的真實《色戒》的!」
  • 刻骨蒼涼,富有才華——張愛玲作品集
    餘秋雨說:「張愛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樣。」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痴心不悔的愛情經歷,她一步一孤獨,如何懂得?十裡洋場的上海故事,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從上海到香港,她究竟有多少故事?可到人生遲暮時,卻索居離群處。她的一生,華麗而蒼涼。讀懂一個人,必先讀懂她的作品。因為她把自己的愛恨情仇都寫到了作品裡。
  • 色戒:李安的電影,張愛玲的小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張愛玲筆下的王佳芝,幼稚、虛榮、自欺,渴望別人的矚目,王佳芝在同學慫恿下去做間諜,自我陶醉地以為漢奸易先生愛上了她。 小說《色戒》,呈現出小說家張愛玲的人生觀。電影《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
  • 張愛玲不同短篇小說裡的三個女性
    張愛玲小說集《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每一篇小說只有認真地精讀才能領略書中的精華。1短篇小說《桂花蒸 阿小悲秋》描寫了一位在外國人家裡做傭人的丁阿小形象。張愛玲用連貫的時間順序、動作順序、語言順序,將一個八面玲瓏、累得閒了就心慌的傭人形象活生生展現在我們眼前。
  • 《色戒》中的激情戲,張愛玲原著裡只有7個字
    有一次,一位讀者問:你覺得閱讀原著和看影視作品的區別在哪裡?
  • 張愛玲作品 | 蒼涼寫就的華美
    本期推薦張愛玲的四本作品《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流言》,讓大家跟著這些作品感受大變動時代下的眾生相,走進張愛玲豐富而獨特的文學世界。★ 閱讀推薦1.《傾城之戀》作者:張愛玲索書號:I246.7/548館藏地點:廣州圖書館中國小說區(北3樓)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本書收錄張愛玲於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包括《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封鎖》《傾城之戀》《琉璃瓦》《金鎖記》《連環套》等。
  • 《滾滾紅塵》《色戒》難超越!細數跟張愛玲有關電影佳作
    她曾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下面就奉送幾部由張愛玲作品改編的經典影片以饗大家吧。1958年,張愛玲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發表小說《五四遺事》,同時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其中較為著名的有
  • 張愛玲寫了三十年的《色·戒》,李安用「色」還原了真相?
    尺度之大,導致有了刪減版和未刪減版,直至今天,它已成為某一類禁片。 當年,《色·戒》上映,劉嘉玲看了,都覺得坐不住了,老公梁朝偉怎麼能演到這種程度呢!女主演湯唯是一脫成名,但也遭遇了一段時期的封禁。是的,張愛玲寫了三十年的《色·戒》,你要真正明了其中的由性而愛,由生存到絕望,由獵人獵物角色的混淆,等等,所有人性的複雜,或許只有通過那暴烈的性,你才可能有幸窺得一隅。 02不得不說,李安對性愛的拿捏,非常精準。
  • 湯唯:《色戒》成就了我,也抹殺了我
    一部電影作品,卻把張愛玲和李安的調性綜合,構建了影片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以及在那個年代中對女人、對男女之事的深諳。但是很多人就算是喜歡張愛玲,卻也很少有人真正讀懂過《色戒》,倒是李安將《色戒》這部影視作品通過繪聲繪色的方式帶到了世人跟前。有影評人說過:這麼多年了,李安拍的《色戒》無論是色還是情,都沒有超越它的作品。不奇怪,因為這是張愛玲和李安跨越時空合作而成的作品,一個是一代文豪,一個是華人導演中標杆性的人物。
  • 在德國譯介《色戒》,張愛玲真的「幾乎不能被翻譯」嗎?
    文|汪珏張愛玲的德譯短篇小說集2008年四月在柏林以「Gefahr und Begierde」——即中文《色·戒》——為題出版。素珊知道我對張愛玲的作品頗不陌生,立刻推薦我加入製作群。於是,我們在共同翻譯「 Patt beim Go」 (《和棋——楊牧詩選》)之後,又一次展開隔洋合作。社方打算先印一本短篇小說集——《色·戒》必須在內,作為投路石。如果銷行順利,我們建議逐年推出《秧歌》、《怨女》、《半生緣》三個長篇,和第二本短篇小說集。次年,2007年二月我與立凌去歐洲旅行訪友。
  • 相遇、激蕩、毀滅、死亡—《色戒》影評
    張愛玲的《色戒》和李安的《色戒》屬於相互成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李安的《色戒》豐富了張愛玲的《色戒》。我們眼中的張愛玲,是寫《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世故冷淡、言語譏誚的張愛玲,是將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翻譯為國文、對《紅樓夢》版本十年考據寫出《紅樓夢魘》,對傳統文化有獨特品味和見解的張愛玲,但唯獨不是寫《小團圓》和《色戒》的張愛玲。
  • 《色戒》:李安張愛玲的跨時空交鋒,王佳芝易先生的虛無遊戲
    電影改編自張愛玲小說《色戒》,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但正式發表又是近30年之後了,據說在這段時間裡果不其然,小說發表之後,真的有人跳出來指責說,這是美化漢奸之作……就連李安在看過小說之後都感到了震驚,覺得她怎麼可以這樣寫,怎麼能在最後讓王佳芝告訴易先生快走,但看過之後就放不下了,這篇小說如同鬼魅般糾纏住了李安,令他時時想起
  • 《色戒》後,梁朝偉湯唯合照曝光,一個細節暴露了她的高情商
    湯唯1979年出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她的長相不似很多女星一樣那麼尖銳驚豔,但卻有著一種大氣自然。如果提到湯唯,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她的代表作《色戒》了。《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由導演李安執導。在影片中,湯唯和梁朝偉、王力宏的合作可以說讓人記憶深刻。湯唯將「王佳芝」這個人物的愛恨情仇刻畫得入木三分。
  • 《浮花浪蕊》這篇小說改了二十年,看張愛玲後期敘事風格如何轉變
    1983年臺灣《皇冠》雜誌發表了張愛玲的《惘然記》,《惘然記》中收入了張愛玲舊作《多少恨》《殷寶灩送花樓會》《情場如戰場》,還有三篇新作《相見歡》《色戒》《浮花浪蕊》,這三篇是張愛玲社會小說的實驗,小說創作手法和傳奇時代的小說大不相同,而其中最富有實驗精神的是《浮花浪蕊》,這篇小說在語言、敘事方式
  • 《色戒》:性在床上,愛在絕望裡
    在小說裡,性寫得隱晦,但是張愛玲仿佛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是一個寫在劇本旁邊的導演指示。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這齣戲裡關鍵的地位,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其實都源自這裡。「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李安說。我問的是,《色戒》裡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來的。
  • 梁朝偉和湯唯的「色戒」
    《色戒》中的「色」並非「色」《色戒》最早改編自作家張愛玲同名短篇小說,於2007年11月在中國大陸上映。電影之於藝術,永遠都是一個無比高端的話題,這些刪掉的片段到底是大尺度呢?還是藝術呢?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的觀點。我們無法去否定每一部電影及其片段所存在的價值,但是當這些價值與我們目前的認知所相悖的時候,刪掉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 作家林俊頴:寫了二三十年還被說寫得像張愛玲,那不就大完蛋了
    他生於1960年臺灣彰化縣,畢業於政治大學中文系,被朱天心稱為「吾輩俊頴」;高中時看朱天心《擊壤歌》,他寫信過去,從讀者變成了文友;他還參與了辦雜誌《三三集刊》、書訊、讀書會、文藝營,至今與朱家姐妹相識已有三十年。朱天心曾經感慨,「(俊頴)實在太像天文了。」在採訪中,林俊頴認為自己並不歸屬於「小三三」的陣營,也並不想被稱為「張愛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