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對賣淫業的管理在「七月王朝」時期達到頂峰,自 1856 年起開始逐步走向衰落。這一變化首先使妓院裡的妓女受到較大的影響,隨後,這一影響又逐漸波及酒店裡的妓女。從顧客層面來講,上流社會男性逐漸開始退出妓院買春的行列,轉而尋找更合適的方式;而從妓女自身角度而言,妓院雖能使妓女擁有暫時的衣食之源及安定處所,但妓院裡的日常生活無趣之極,並且她們還必須受到妓院老闆娘的監視約束以及剝削,生活並非如己所願。為了能夠脫離妓院的控制、擁有更多的自由,同時增加自己的收入,她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做非法妓女,即所謂的私娼。
1881 年之後,普法戰爭法國的失敗,打擊了整個法國社會,有人認為戰敗與充斥於社會各個角落的繁榮的賣淫業有著極大的關係。妓院裡的妓女被看作是荒淫的象徵,對她們的痛斥充斥著整個法國社會,加之男性喜好的轉變,妓院開始走向沒落,而在酒店裡從事賣淫的妓女也開始越來越多的被警察查處。正因為如此,男性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轉而開始偷偷摸摸去找非法妓女。此外,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受到資產階級思想及價值觀的影響,改變了婚外情的口味。他們經常去找妓女,不光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更是為了找尋樂趣、滿足虛榮心——非法妓女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冒險刺激和更多的滿足。阿蘭·科爾班在針對 19 世紀賣淫狀況所進行的研究中指出:「然而,官方的管理無法涉及到非法性賣淫,很顯然,由金錢換來的性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隨著非法性賣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很多在酒店裡賣淫的妓女為了逃避管理和查處,轉而也做起了非法妓女,私娼的數量越來越多。
莫泊桑是一位敏銳的生活觀察者,他及時捕捉到了這一變化,並以此創作了 39 篇關於私娼的作品。他極力想透過自己的筆墨展示當時社會的真實狀況,與他的 6 篇展現管理制度下的、正逐步走向衰落的公娼行業的作品相比,這 39 篇作品真實再現了私娼 這一秘密職業及其蓬勃發展的狀態。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劃分了等級的妓女社會:上流社會妓女,小資產階級妓女及底層社會妓女,每一階層的妓女都各具特點:上流社會交際花沉迷享樂、生活奢靡;小資產階級妓女為了追求情慾、金錢的滿足不擇手段;底層社會妓女被迫淪落風塵,生活充滿了艱辛與無奈。
莫泊桑筆下所描繪的上流社會中,可以找到兩種類型的非法妓女:半上流社會交際花與劇院妓女。通常來看,這兩種類型的妓女之間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因為一個女戲劇演員很可能同時也是一個半上流社會交際花。為了便於研究,我們訂立這樣一個準:一個高級妓女,如果她單純是在出賣自己的美貌和身體,就叫她半上流社會交際花;如果她在出賣美貌與身體的同時還在劇院裡演戲,就叫她劇院妓女。
一、半上流社會交際花
科爾班·阿蘭在其著作中指出,半上流社會交際花有以下特點:首先,她們處在妓女群體的最高階層,生活寬裕,警察也無法幹預她們的生活,因為她們的情人都是上流社會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能夠保護她們,因而她們可以輕易地逃避公共監管;其次,她們通常都住在高級公寓或酒店裡,因為她們的情人通常都是富商、貴族或是大資產階級等擁有很高社會地位的人,因此她們能過上很奢華的生活;再次,她們不用在大街上攬客,她們只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喜好進行賣淫,她們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使潛在的顧客上鉤;最後,她們來自社會底層,寡婦、離異婦女、受排擠的女人,以及被丈夫或外國富人拋棄的女人。但是,這些女人又都有一定的文化,所以她們能利用自己的優雅氣質與風度吸引情人。表現這類妓女形象的作品共有 9 篇。首先要提到的是《羊脂球》,這篇作品作為莫泊桑的成名作,在現實主義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莫泊桑的作品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篇。其塑造的熱情善良、捨己為人、具有高尚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情操的妓女形象,已經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這篇作品首次將妓女從卑賤墮落的形象中解放出來,賦予了高尚可敬的品質。除了《羊脂球》外,還有《必定如意》、《頭髮別針》、《第 29 號病床》等 8 篇,其中塑造的妓女形象也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一)形象:銷魂尤物
除了《白與藍》裡的妓女是作為次要人物形象來描寫之外,其它作品中的妓女作為女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有著悲慘的人生際遇。
先來看《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外號「羊脂球」的妓女伊莉莎白·魯塞特。《羊脂球》是一部描寫妓女典型的作品,羊脂球的身體被比作美味的食物:
(她的)手指頭……簡直像是一串短短兒的香腸似的;……。她的臉蛋兒像一個發紅的蘋果,……。
除了很「美味」之外,羊脂球還有著睫毛濃密的大眼睛,嫵媚的嘴唇,光潔的牙齒,豐滿的身材,種種描寫都表明,這個女人找到了妓女這項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這一說法放在外國文學作品中也同樣適用。這樣的外貌描寫在作品的開頭就預示了她在結局時的悲慘命運: 馬車裡的九名乘客在合力利用了她之後,最終像垃圾一樣拋棄了她,且對她極盡羞辱,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與她曾做出的犧牲。
從審美角度來觀察,她豐腴的身體也是很有趣的。在莫泊桑所生活的時代,女性豐腴的身體象徵著美麗,嬌小的身材已經過時。為了得到更多男性的青睞,女人們,尤其是妓女,都十分注重保持自己豐腴的身型,羊脂球的形象便是這一社會審美標準的極好詮釋。
此外,這些妓女讓人看了就會激發出無限的欲望。總的來說,這類高級妓女很懂得如何品味生活以及利用男性的弱點。例如,《必定如意》中的伊爾瑪,她會說花言巧語迷惑男人,還有她的身體、她的曲線,都讓男人們神魂顛倒。還有《不知姓名的她》裡的女主人公——一個生活腐化的猶太女人:
她的身段是亭亭玉立富於曲線的,胸脯高高的,儼然在挑戰,呈顯一種誘惑的作用」。
第一眼看到這個神秘的女人時,羅傑就被她的身體所吸引,瘋狂的愛上了她。
此外,《頭髮別針》中的貞妮·德·裡慕也同樣充滿了致命魅力:
(她)身上有某種東西是不可抗拒的……在這三年裡,在地球上我只看見她!我受了多少罪!因為她和所有的人一起騙我!為什麼?什麼也不為,就為了欺騙!……愛情、歡樂和銀子是同一事物。
在一無所有之後被無情拋棄。可是,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在經歷了多年的痛苦與辛勞的財富積累之後,他唯一的願望卻是能攢夠一百萬,只求與她再共度一年美妙時光,哪怕一年後結束生命也在所不惜。
另一個例子是《第 29 號病床》中的埃爾瑪。厄皮旺上尉在見到她之後,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對她的感情,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徵服女人的快感與虛榮心的滿足:
整整一年多,他在魯昂城以這場愛情使人人矚目,他展示它、炫耀它,好像它是從敵人那兒奪來的軍旗。他感到自己因為這一次徵服變得更偉大,……因為所有人都看著他,而他只要做到處於眾人矚目的位置,就不致被人忘卻。
然而,這種令人無法抗拒的美貌也給埃爾瑪帶來了悲劇性的命運:她在被普魯士士兵強暴之後感染了梅毒。為了復仇,她又通過與普魯士軍官之間的放浪交往,最終把梅毒傳染給了他們。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孩,她的出現便已預示著她的悲劇性的未來。
還有一類半上流社會交際花,由於善於交際並且喜歡參加聚會,而在上流社會中享有一定的聲譽,《依芙林·沙莫艾》中的沙莫艾伯爵夫人與《苡威荻》中的奧柏蒂侯爵夫人便是此類代表。事實上,這兩個形象是由同一個半上流社會交際花的原型創作出來的:這是一個喜歡冒險的、成熟、優雅、美麗的女性,充滿了魅力,只有通過深入了解才能發現她的缺點。同時,這也是一位充滿母性、但是又以自我為中心的母親。當她得知自己的女兒並不喜歡目前所處的生活現狀、要求其改變生活方式時,她置若罔聞,仍然與那些虛偽的男人們保持來往,始終不肯為了女兒而做絲毫改變。與以上兩位母親不同,《埃爾梅夫人》中的母親太愛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兒子死後,她變成了瘋子。她本是一個美麗而熱愛生活的妓女,只是兒子才是她生活的中心與精神支柱。《白與藍》中美麗的雷蒙德也是一個美麗而寂寞的女人,她不停在家中舉辦舞會,只為了在空虛的生活中找尋一點樂趣,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她沒有孩子。
至於兩個女兒依芙林與苡威荻,也如她們的媽媽一樣,其實是由同一個原型創作出
她有一個女兒!一個好的不可思議的女兒。她名叫苡威荻,是那個巢窟的主要吸引力。高大,豔麗,剛好成熟,18 歲的年齡,一頭淺黃的金色頭髮像她母親的棕色頭髮一樣好看。她永遠是快樂的,永遠是為宴會而準備停當的,永遠是笑容滿面而忘形地跳舞的。……倘若她不是我向所未見的那種詐偽而又邪 惡的怪物,那末她一定是我們所能尋著的最突出的清白奇女子。因為她在那種不顧廉恥的環境中過活,而她所表現的舒展態度卻是很穩定的和洋洋自得的。所以倘若她不是兇狡得令人吃驚,那麼她就是徹底地天真爛漫。
然而,在對比以上兩部作品時,我們很容易發現,依芙林與苡威荻在相似外也還是有所不同的:苡威荻是一個謎,在講述者眼中,她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卻又讓人猜不透;而依芙林則是天真純潔到不知自己身處何種境地。隨著情節的一步步發展,苡威荻的無知得到進一步體現,她認為可以無視自己的出身開始新的生活,但是別人卻認為她應當繼承媽媽妓女的職業,這顯然違背了她的意願。在得知媽媽的身份之後,苡威荻還是試圖說服媽媽放棄妓女這樣令人羞恥的職業:
不成,媽,我現在不是一個小孩子了,我有知道底細的權利。而且,我知道我們一直接待一些名譽不好的人,一些冒險家,我也知道旁人正因為這些事一直全不敬重我們。我還另外知道好些事。現在,不應當再那麼做了,你可聽見?我不願意。我們馬上離開此地。你將來賣掉你那些珍珠寶貝,我兩至必要的時候去做工,我兩將來過正常女人的生活,在一個很遠的地方。倘若我找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人,那就更好。
故事的結尾,有著同樣經歷的兩個女孩卻遭遇了不同的人生結局。苡威荻在無力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被迫妥協,最終無奈地繼承了媽媽的職業,成為了一名高級妓女。她希望自己擁有媽媽身上那種吸引人的魅力,她希望能變成有名的半上流社會交際花,但是卻拒絕相信別人花言巧語的諂媚話。而依芙林則在與媽媽、與現實的抗爭無果後走向了自我毀滅。《苡威荻》即是《依芙林·沙莫艾》的改寫版本,莫泊桑通過改寫故事結局的方式,實際上更增強了故事的悲劇性:死亡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現實環境對人本性的扭曲,以及當時社會荒淫墮落的風氣對人的影響和改變。在這樣一個腐化的社會 環境中,再純潔的女孩最終都難逃厄運,除了死亡外,便只能屈服於醜惡的現實。
再來看身處較低等級的半上流社會交際花,此類妓女由於生活條件較差,通常都是體型瘦弱並且病痛纏身的。如在《必定如意》中,莫泊桑是這樣描寫外號「必定如意」的妓女的:
那是一個瘦小的可憐女孩子,並且還有點兒顛腳。所以竟使她像一隻蚱蜢。她是忸怩的,笨手笨腳的,對於自己所做的事向來是不敏捷的。……我們之所以給她加上「必定如意」這個雅號,因為她素來埋怨倒黴、運氣不好。每逢星期日,總有人對她說:喂,必定如意,現在如意嗎?而她始終這樣回答:不大如意,但是應當希望有一天必定如意。
通過對以上妓女形象的比較與分析可以發現,莫泊桑對半上流社會交際花的形象定位是這樣的:首先,雖然她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有很高檔的住所,但是她們在情人的眼中也是危險的、任性的,甚至在她們孩子的眼中也是這樣;其次,在描寫她們的形象時,莫泊桑賦予了她們美味食物的特點,但在這些文字的背後又帶有一絲輕侮與貶斥;最後,她們有時是具有身體殘疾或者人格缺陷的。概括來講,莫泊桑筆下的半上流社會交際花的形象並非全都是美好的,她們遠不是莫泊桑心目中理想化的妓女形象。半上流社會交際花這一群體的出現,從本質上來講是為了滿足上流社會男性對於肉慾及享樂的追求。由於身份與地位的限制,上流社會男性不能光顧普通妓院一類的場所,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與自己身份地位相符的尋歡作樂場所及各方面素養更高的妓女來為自己服務。於是,半上流社會交際花與上流社會交際沙龍便應運而生了。身份與地位的光環為嫖客與妓女蒙上了高貴的面紗,但其賣淫的本質並未有絲毫改變。而莫泊桑對於這一群體的態度,也是否定與貶斥的。
(二)動機: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
在上一章的論述中,已經列舉了女孩淪為妓女的原因: 懶惰、貧窮、被拋棄等等。對於半上流社會交際花而言,她們從妓的原因其實是多變的。我們無法列舉出所有的原因,只能通過分析具體作品展示出我們已經觀察到的現象。
從作品中可以得出,此類妓女出賣自己美貌與身體的原因有三種:
第一種,是獨身媽媽為了撫養自己的孩子而從妓。這種類型在《埃爾梅夫人》中體現得很明顯,為了撫養兒子,她在丈夫死後當起了妓女。《依芙林·沙莫艾》中的沙莫艾伯爵夫人與《苡威荻》中的奧柏蒂侯爵夫人都是此種類型的妓女:她們被情人拋棄,獨自帶著私生孩子艱難度日。為了擁有穩定的生活來源、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媽媽們選擇了出賣色相。另一個例子是《羊脂球》中的羊脂球,她有一個寄養在農民家的孩子,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就成了她賣淫的動機。以上幾位妓女媽媽,的確有出於撫養孩子的目的而從妓的,但我們也能從作品中的某些細節發現,這並非全部原因。個人對奢華安逸、縱情享樂生活的嚮往也是很大一方面原因,如依芙林和苡威荻二人的媽媽拒絕改變現有生活狀態便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描寫使我們相信,莫泊桑之所以加上撫養孩子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也是為了美化筆下的妓女形象,為她們卑賤的行徑找到一個充分而又合理的藉口。
第二種,過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和他人的眼光是第二種動機。《埃爾梅夫人》中的埃爾梅是一個只注重自己美貌的人,並且,她極力想要保持這份美麗。對於她而言,她的美麗外表及男人們迷戀的眼光便是她最大的滿足,她陶醉在自我滿足的世界裡,沉迷於這種處於異性眼光的焦點之下,被欣賞、被迷戀的感覺。而做一名上流社會交際花,既可以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又能給兒子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何樂而不為?
第三種動機是對奢華生活的追求。在《必定如意》中, 伊爾瑪和她的小姐妹們從妓,是因為這份職業報酬很高,她們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不必因為可憐的工資去過省吃儉用的生活。
(三)與客人之間的關係: 獵物、商品、還是義務?
我們在梳理妓女形象類型的同時,也研究這些妓女和他們的客人之間的關係。從細節出發進行研究,我們將他們之間的關係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關係建立在強烈的徵服欲之上的。這種關係模式中,男人擁有妓女做情人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徵服妓女的過程即是一種愛情遊戲。我們能夠在《依芙林·沙莫艾》、《第 29 號病床》、《苡威蒂》、《不知姓名的她》、《白與藍》、《頭髮別針》及《男爵夫人》中發現這樣的例子。這些故事中的妓女無一例外都有著美麗的容顏,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男人們為了得到她們而競爭,對美麗女子的徵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榮耀。他們很清楚這些女人將給他們帶來危險,但是想要擁有她們的欲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他們無法理智行事:
她給我帶來煩惱,讓我痴迷,讓我擔憂,讓我被吸引,讓我發瘋。我不相信她,就像不想掉進陷阱一樣。但是我想要擁有她的欲望如此強烈,如饑似渴。我深深的被她的魅力所吸引。靠近她時,我幾乎有一種心被偷走的感覺。這和以往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不知道是為什麼。
第二種關係建立在交易的基礎上的。《羊脂球》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故事的開頭到結尾,羊脂球的身體都被看作是一種向所有人出售的商品。男人們想得到她不是因為她的魅力,而是因為他們的生理需要。比如,當普魯士軍官知道在這些過路人當中有一名妓女時,他立刻要求她為自己服務,而他對這個妓女的外貌品性一無所知。其他路人為了順利放行而強迫妓女為德國人服務,完全忽視她的感受與尊嚴。妓女喪失了自己的人格獨立,變成了人類的犧牲品。這種關係模式中,妓女只是自私的男性的商品,獻身之後的妓女被當做骯髒的破舊商品一樣拋棄了。
沒有一個人望她,沒有一個人惦記她。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名譽的混帳東西的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了她,以後又把她當做一件骯髒的廢物似的扔掉。
最後一種關係建立於所謂的義務之上,《必定如意》就是這樣的例子。當故事的講述者知道這個昔日的妓女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菸草店的老闆娘時,非常好奇她是如何實現這一重大人生轉折的。他列舉了一系列可能的手段,比如受人施捨、依靠智慧、依靠計謀、或者出賣色相。但在他看來,怯懦笨拙、其貌不揚的必定如意完全不具備這樣的資質。而必定如意則告訴他,她是在自己的女伴伊爾瑪的帶領下,逐漸步入半上流社會,成為一名交際花,人生自此才發生了轉變。
當初,必定如意按照伊爾瑪的安排坐在馬車中等待客人到來,美貌迷人的伊爾瑪則負責去劇場引誘客人,並要求客人去馬車約會。而滿心歡喜的客人來到馬車赴約,見到的卻不是伊爾瑪,而是伊爾瑪早已安排好的必定如意。必定如意假裝與來者親熱,然後又表示認錯了人,因自己被佔便宜而感到羞辱。客人因為自己的「過失」而主動彌補她,並且給她一大筆錢,於是她們的詭計便得逞了。這種交易建立於一種義務之上:作為巴黎最有聲譽的上流社會男性,他不得不這麼做,他必須向她表達歉意,他害怕成為笑柄。結果是,這個平凡的女孩成為了半上流社會交際花,掙到了一大筆錢,並且和情人生了兒子,做了菸草經銷商,終於過上了如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