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上流社會有錢沒煩惱?洪晃:上流社會沒你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2020-11-19 騰訊網

"有錢人家的孩子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鬥,把一切都熨平了,所有褶皺都被燙得平平的。" ——電影《寄生上流》

作為普通人的人們,對上流社會的認識往往局限於自己的設想,最常用的句式就是"等我有錢了,我一定……",仿佛上流社會就是有錢而沒煩惱的。

無論是電影《小時代》向我們展示的豪宅奢靡,還是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因為五萬的香奈兒包包被排擠在太太圈外,都在明顯劃分兩個階層的界限。

然而"名門痞女"洪晃卻直言:上流社會沒你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上流社會是最虛偽的一群人。她用一本《張大小姐》向我們描繪了上流名媛眼中真實的上流社會,徹底撕下了那些固有印象的面具。

跟隨洪晃的視角,人們可以對真實的上流社會一探究竟,才發現原來上流社會並不似我們想像般光鮮亮麗,也有別人讀不懂的無奈和狼狽。

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

洪晃不是要講故事,而是借《張大小姐》清晰明了的敘事結構還原上流社會的行事規則。

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媛的前男友被謀殺,一件案件牽扯出一系列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線,隨著案情迷局被一步步解開,上流社會的陰暗面也被一點點揭露,同時告訴人們:真實的上流社會,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就比如在該書中,孟姓雜誌主編的慈善晚會上,產品被大款富豪高價買走,轉手送給自己心儀的女明星,女明星藉機宣傳自己。

雜誌編輯部、大款富豪和女明星都是利益得主,實際上慈善機構拿到的錢卻遠遠少於帳面上的錢,這一故事情節直接對應著現實中那些頻頻被曝出少捐甚至詐捐的明星慈善活動,不知真實世界的當事人看到這樣的橋段是否感到有一絲諷刺。

除此以外,人們都以為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是被金錢阻撓,殊不知在很多豪門之間,感情從來不是成就一門婚事的首要原因。

小說的女主角張大小姐,與她的丈夫之間便是豪門之間的利益聯姻。隻字不談愛情,洪晃直言"這一情節安排也是想告訴大家,很多上流社會的婚姻說到底還是上不得臺面的一場交易"

洪晃用大量的細節描寫上流社會的邊邊角角我們卻不會感覺洪晃有一絲一毫來自上流社會的優越感,而是看到洪晃將上流社會一點一點挖開撕碎給人們展示,豪門名媛也會心疼自己的鞋子,在意不能水洗的襯衫……

原本華麗的完美形象分崩離析,醜相盡出,倒是能讓人們客觀的建立起對上流社會新的認知。

"末代名媛之後"的抗爭

為什麼洪晃的文字更還原更真實,很大原因是因為洪晃就出自名門,來自上流社會,她從小在這個圈子中長大,自然處於別人看不到的視角。

洪晃的外祖父是章士釗,母親章含之被稱為"末代名媛",洪晃的父親洪君彥是北大教授,繼父喬冠華也是中國外交場上的一顆明星。

這樣的家庭背景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可洪晃偏偏嗤之以鼻,她從來不以自己的身世為傲,一直致力於用自己的努力博一番天地,擺脫名門的束縛

當洪晃家中的胡同51號被國家收回時,洪晃開心的在公眾平臺表示"終於把史家胡同51號還給外交部了,徹底退出中國的特權階層,值得慶祝一下。"洪晃為自己的父母長輩感到驕傲,她期望的不過是走出家庭的光圈,點亮自己人生的燈。

洪晃想要獨立打拼不是說說而已,他十二歲只身前往美國留學,與羅斯福夫人和甘迺迪夫人成為校友。在25歲的年紀,她已經可以一年就賺七萬美金,1996年放棄年薪18萬美金的工作,回國創辦自己的雜誌。

洪晃橫跨了五個圈:文化圈、娛樂圈、時尚圈、商業圈、政治圈,在每一個圈裡都是拿得起的人物。

嚮往的生活

洪晃的成功讓母親章含之十分意外,章含之也是在與朋友們聚會的時候閒聊才知道女兒的事業風生水起。洪晃的成功離不開家庭背景這個大跳板,在優越的條件下首先就比別人多了很多選擇的權利。

就比如洪晃在擔任首席代表的時候,就是需要疏通各路關係,高層次的人脈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手的武器,這種情況下的灑脫與順利是別人無法複製的。

同樣,洪晃的選擇也是別人無法複製的,結婚後,洪晃選擇和丈夫一起在北京郊區建起一座院落,每天種種地,養養花,喂喂雞,好不自在。

農村生活的踏實給了洪晃心理上的安定感,那些富麗堂皇的大別墅讓洪晃感到不自在,仿佛將自己的生活偽裝在一個華麗的包裝之下,掀開來看其實又沒什麼不同,都是一團亂糟糟。

"我並不是揭露"

有人評價洪晃的小說是了解當下中國"上流社會"最接近的窗口了。金錢越多的地方,欲望就越大,那些不光彩和真實的一面很少有人去描寫。洪晃將上流社會的秘密和骯髒統統揉碎到一本書裡,像是跟上流社會的精英們帶著諷刺意味開了一個戲謔的玩笑。

洪晃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筆下的這些文字並不是刻意的為了揭露,自己寫的只是一個現實上流社會的真相,沒有什麼圈子是乾淨完美的,上流社會也不例外。

如果普通階層了解的一直是那些粉飾過的上流社會,只會讓加深人們對上流社會的誤會,兩個社會階層之間的鴻溝也會越來越深

而創作小說意圖的開始只是洪晃在一次與丈夫自駕遊時車子拋了錨,請當地的村民幫忙拖車,村民們滿是戒備,害怕洪晃與丈夫是去當地種大煙。

洪晃認為這段有趣的經歷應該被寫進小說,各大媒體上聲稱,因為洪晃自己的文學愛好引發和整個上流社會的對立,未免過於誇張。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跟隨洪晃的文字我們看到了上流社會的背光面,什麼樣的人生都有無奈,也許讀懂了洪晃的文字就明白了馬云為什麼感慨91塊錢工資的時候最幸福,明白了王健林為什麼會選《一無所有》來唱。

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身不由己,高級動物也有煩惱,但只要我們自己的內心堅定,就不會重複張大小姐不幸福人生的悲劇。

相關焦點

  • 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洪晃: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裡我們看到上流社會裡的三六九等,五萬的包竟然不值一提,何等奢侈。這一切都不斷地構築著我們對於上流社會的想像:光鮮靚麗,揮金如土……可不久前,大名鼎鼎的痞女洪晃寫了一本《張大小姐》,撕破了上流社會的面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相對真實的上流社會。
  • 洪晃: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以一個常人的思維來思考,肯定不是的,也有人給出了真實的答案。 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洪晃: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還原真實 乞丐中了五百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換一個摔不破的金飯碗繼續乞討。
  • 真實上流社會什麼樣?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裡我們看到上流社會裡的三六九等,五萬的包竟然不值一提,何等奢侈。  這一切都不斷地構築著我們對於上流社會的想像:光鮮靚麗,揮金如土……可不久前,大名鼎鼎的痞女洪晃寫了一本《張大小姐》,撕破了上流社會的面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相對真實的上流社會。
  • 洪晃《張大小姐》:名門貴女掀開上流社會、時尚圈的虛偽面紗
    陳凱歌,大概沒幾個人不認識。談及《張大小姐》的創作過程,洪晃透露,自己是受美國小說《虛榮的篝火》的啟發確定了《張大小姐》的主題,同時她本人知道很多人對上流社會有種莫名其妙的嚮往,在我們外人眼裡看,上流社會簡直是光彩奪目的一塌糊塗,有錢、有名,有顏值,什麼都有。
  • 怒踹陳凱歌,罵馮小剛的洪晃,徒手揭開上流社會的「遮羞布」
    在娛樂圈中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現如今,娛樂圈這個上流社會,人人擠破頭都想進去。上流社會真的那麼好嗎?「名門痞女」洪晃用行動徒手揭開了上流社會的「遮羞布」。01.洪晃出生於北京史家胡同51號院,她是名門之後。外祖父是著名文人章士釗,繼父是喬冠華,母親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
  • 《張大小姐》:瞧,那些上流社會的人
    一時間,愛馬仕、太太團、上流社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正如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皇后的生活總局限於「皇后娘娘午睡起床吃柿餅」、「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的想像中,人民群眾對於上流社會的好奇與嚮往由來已久,從古至今,始終不變,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媒手段的發達,不斷與時俱進。
  • 曾罵過前任陳凱歌,懟過馮小剛的洪晃,揭開了上流社會的面紗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吵,但有人的地方也會有問題,在整個社會上每一天都會有爭吵。或者說有一些所謂的腥風血雨,而在娛樂圈裡面,她肯定也是有的,畢竟娛樂圈也是屬於社會中的一部分的。對於很多小明星而已,娛樂圈是一個上流社會。
  • 「名門痞女」洪晃:上流社會、時尚圈,有多虛偽?
    但只有洪晃自己明白,要想活出自己有多麼困難。 對於母親,洪晃有愛有敬有佩服。但洪晃卻始終不願在母親的影子下過活,不願成為母親那樣的女人。 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在那個樸素年代,拿著這種工資會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也許是受美國風氣的薰陶,也許是洪晃本身的性格使然。她在1996年辭去了已經飛漲至十八萬美金的首貸職位,辭職的原因大抵是對眼前一眼能夠望到頭的生活的崩潰,日復一日反覆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單調的只剩一種顏色。
  • 「名門痞女」洪晃的上流社會和豪橫情史
    之後洪晃有個養女,給她拿的卻是北京戶口,地址是史家胡同51號。 陳凱歌雖然不如洪晃有錢,但他讓洪晃這個一肚子洋墨水的女人找到了自己在本土文化中的位置,用洪晃自己的話說:給我接了地氣。
  • 背五萬的包都不配跟人家合影,《三十而已》影射上流社會太真實
    儘管這裡面顧佳最年輕、最漂亮,身材也最好,但顯然,就憑她背的這包包,也是最沒資格混跡於上流社會的。所以顧佳感嘆,「原來在這些太太的朋友圈合影裡,自己是被裁掉的那個」。《時尚芭莎》雜誌的創立者蘇芒在時尚圈內可謂大名鼎鼎,也是一位經常混跡於上流社會的大咖。
  • 「上流社會」太可怕:拎著一套房逛街,朋友圈相片裁剪掉別人
    沒曾想,在參加聚會的闊太太們眼裡,王太太卻不過是很平常之人,更別提顧佳本人了。這種白鱷皮包是非常稀有的,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最高的話高達幾百萬。這些上流社會的闊太太們,手裡隨隨便便拎著的便是一套房子,就這樣去逛街、赴宴等。顧佳為了幫老公籠絡資源,主動向宴會的於太太加微信。聚會尾聲時眾闊太太們提議大家一起合影,眾闊太太合自覺地把手中貴得讓人瞠目結舌的包包提在手裡照相,唯有顧佳不好意思將包拿出來,只得將包包藏在身後。
  • 上流社會殘忍法則:沒包的顧佳被裁出合影,陳凱歌前妻因太胖被裁
    顧佳的遭遇並非誇張,劇情的靈感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一次上流社會名媛圈的聚會,前時尚雜誌主編蘇芒混跡於上流社會,在一次聚會中,她和鄧文迪、李冰冰等名媛、明星合照,卻把外形不如她們好看的洪晃裁掉了。更可悲的是,她自己並不知情,還在社交平臺上曬出合影並配文:我咋就不會和美女照相啊,你們誰救救我。殊不知在蘇芒發布的照片中,已經找不到洪晃的身影。作為上流社會的太太們,不只是有名牌包加持就夠了,還要有美麗的外表才行,而顧佳和洪晃,就是因為沒有名牌包的加持或美麗的外表,就不配出現在合影裡。
  • 《上流社會》上流的欲望
    上流社會,從社會學角度解釋是指掌握政治權力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分配權的一小撮核心人員。但是,上流社會不是社會,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權力中心,而不是一種社會形態。按照字面意思,上流社會能夠成為掌權者和分配者,自然是人人希望擁有的,但是過程可能並不高尚。成為上流社會的途徑,一是世襲的貴族(權力者)、一是財富的擁有者,可能這個圈子裡面,沒有牢不可破的戰友關係,只有你我認可的價值利益。
  •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不「上流」下流社會不「下流」
    上流社會的定義不單單是極大的財力、極大的權利、極廣的人脈,當然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古有中舉遊街,今有媒體巡演。試問人活一世誰不想人前顯貴躋身上流?我個人所理解的上流是在擁有上述東西的情況下仍然有極好的教養和極高的覺悟。上流社會的人不一定幹著「上流的事」,下流社會的人也不一定就幹「下流」事。
  •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沒有上流
    沒錯,也真的是這樣,不過電影想要設定的是,女主角是想進入上流社會的上流人。 所以說,上流社會眼裡,只能容得下自己的人,比如美術館館長雖然和韓會長關係不好,但他們還是捆綁在一起,牢牢構成上流社會的大圈子,外面的人 no way 本片還有幾點,比如其中情色畫面的展示,在男主和秘書有那一部分的畫面時 大多數人心中應該是想的:哦,接下來應該輪到女主了吧,果不其然,女主和前男友也拍了。
  • 踹陳凱歌,罵馮小剛的洪晃,徒手撕開上流社會的「遮羞布」
    1989年,報紙上刊登的信息,告訴我們關於她的全部標籤,卻沒告訴我們她到底是誰?連本人都說:國外的教育把我教育成沒組織沒紀律、隨心所欲屬於為所欲為的那種孩子。>,更何況還是多金有綠卡的女,沒多久兩人就在一起。
  • 《全國各大城市上流社會生活圖鑑》
    能透過自家客廳的落地窗看到東方明珠,是步入上海上流社會的第一標準。儘管,他可能從小到大一次也沒真正踏入過東方明珠。「11月開業的京都安縵,真的好嗲的喲,我已經預約了3間房了,你們也要抓緊行動起來的呀。」——這句話講完,你就是本次閨蜜 brunch 的贏家了。
  • 洪晃:張(章)大小姐的「上流社會」啟示錄
    11月中旬,洪晃召開了自己的新書發布會,演員譚卓、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浙江文藝出版社副主編邱建國前來捧場,洪晃身穿淺灰色連衣裙,顯得格外活潑,她看起來很高興和老朋友們一起分享新書《張大小姐》,這是洪晃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張大小姐》以一樁兇殺案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叫張燕的年輕女人橫跨十八年的殘酷愛情故事。
  • 「名門痞女」和她的「上流社會」
    天生愛自由的洪晃更熱愛追尋藝術和創作,當時她結識了執導《黃土地》的陳凱歌。洪晃形容那部電影就像是一首詩,非常震撼。2009年底,章子怡位於北京柏悅酒店附近的海報被人潑墨,章子怡頓陷「潑墨門」、「換角門」、「詐捐門」等系列傳聞,備受醜聞困擾。洪晃連續發表博文和言論,是唯一一個站出來,力挺章子怡的人。
  •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卻下流
    上流社會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處處都是黑暗,不正當的金錢交易。會長將噁心的sexy場面當作藝術,甚至將作品掛在牆上當藝術品,可真夠臉皮厚的!太噁心了!鏡頭還那麼多,差評,唯一差評!扣一星!女主男主都是底層人物(沒錢沒勢),為了內心的欲望,迷失了自我。欲望是動力,也能毀滅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