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洪晃: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2020-10-06 史論

在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奢靡無比的世界,豪宅美酒,高檔服飾……一切都應有盡有。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裡我們看到上流社會裡的三六九等,五萬的包竟然不值一提,何等奢侈。

這一切都不斷地構築著我們對於上流社會的想像:光鮮靚麗,揮金如土……可不久前,大名鼎鼎的痞女洪晃寫了一本《張大小姐》,撕破了上流社會的面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相對真實的上流社會。

揭露上流社會的《張大小姐》

洪晃的這部小說故事其實非常簡單幹淨,主要就是在講一位出身名門望族的女孩的前男友被謀殺,這起案件牽扯出一系列人物,進而帶出了上流社會的黑暗面。

在小說裡,出現了很多與我們想像的上流社會不符的情況。有一段甚至被公眾質疑是否在暗諷蘇芒,因為蘇芒早前曾坐在兩個商業大亨腿上,而小說裡也出現了相似的情節。

《張大小姐》中有一位時尚雜誌的孟主編,為了拉攏關係,在聚會上總喜歡不穿秋褲就直接坐在男人的大腿上。不僅如此,在孟主編的慈善晚會上,還有著各種暗箱操作,在座的上流社會人士都心知肚明,卻樂於參與其中的交易。

洪晃在書中指出,所謂的慈善晚會的捐款數目都是不真實的,實際上慈善機構能拿到的錢要少於帳面上的錢。在慈善晚會的交易裡,主要有幾大利益方:雜誌編輯部、中國大款、女明星。

產品通過拍賣的方式賣給中國大款,中國大款將產品送給心儀的女明星,這樣一來,編輯部能得到大額利潤,中國大款換來了女明星的歡心,而女明星或許能憑此而得到了各式各樣的禮物或事業機會。

除此以外,出現在電視劇中的豪門之間的包辦婚姻也在書中一展無遺。小說的女主角張大小姐與她的丈夫之間沒有愛情,但有利益。

而她本人也是清楚這一點,並且在關鍵時候還可以為了利益而犧牲掉感情或婚姻,說到底婚姻也是一場交易。類似這樣上不得臺面的交易,就這樣被赤裸裸地展現在《張大小姐》中。

我們一直想像,上流社會的人大都不會在意金錢,因為他們多的是。可在《張大小姐》裡,女主角還是會心疼自己的鞋子與不能水洗的襯衫。

這些上流社會的邊邊角角都被洪晃寫出來了,原本漂亮、豪華的上流社會在洪晃筆下,醜相盡出,物慾橫流,俗不可耐。如此大膽的筆觸,難免會在公眾之中引起一陣波瀾。

她就來自上流社會

洪晃這麼寫上流社會,自然是有她自己的底氣所在,她自己也說了,她身邊的很多人都來自所謂的上流社會,而她自己本身就來自上流社會,在這個圈子生活這麼多年,她自認對它有一定的了解。

洪晃的家世背景是閃閃發光的,她的外祖父是章士釗,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文人。她的母親章含之曾被網傳為中國最後一位名媛,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外交官。洪晃的父親洪君彥是北大教授,繼父喬冠華也是中國外交場上的一顆明星。

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洪晃卻一點都不引以為豪,她沒有像自己所寫的張大小姐那樣,內心深處還是得依賴自己的家庭且為之驕傲。或許這是因為她早早就接受了開放自由的西式教育。

1974年,洪晃十二歲,那年她前往美國留學,與羅斯福夫人與甘迺迪夫人成為校友。洪晃很優秀,其能力讓她完全可以不需要倚靠家族。她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能一年賺七萬美金,這個薪水在八十年來說已是極高。

洪晃原本還非常喜愛在中國做事的刺激感,可漸漸地她開始發現自己過早地步入了四五十歲的生活,每天都在與人談判,然後掙一把大錢。太無趣了。

於是不差錢的洪晃辭掉了高薪的工作,與朋友一起投資了一家美國公司,她開始做文化了。後來,洪晃的成功甚至超過了章含之的意料,她與知名的報刊社長與主編們一起吃飯時聽他們說起洪晃在出版界的名氣,她著實吃了一驚。

洪晃一直希望擺脫母親的「陰影」,她為母親而驕傲,但她並不希望自己一直活在母親的光環之下,因此她不斷地努力,逃離那個讓外人羨慕的家庭,去尋求自我的獨立。

對於上流社會,或者說是洪晃一家曾經在的「特權階層」,洪晃感到乏味。2008年,她家的史家胡同51號被國家收回時,洪晃在微博表示自己的感受:「「終於把史家胡同51號還給外交部了,徹底退出中國的特權階層。值得慶祝一下。」

後來,洪晃與楊曉平結婚,兩人也沒有選擇住在富麗堂皇的大別墅裡,而是選擇在北京郊區建起了一座院落,她與丈夫就在裡面養雞種菜,過著農村生活。其實,洪晃的人生這麼灑脫又順利,很難說與她的家世背景沒有關係。

她曾說過自己在年輕當首席代表的時候,有時也是要疏通關係的,若是一個平頭百姓去疏通關係,或許也不會有那麼順利。甚至她所住的那個農村院落,佔地面積也足有一千多平米。

可洪晃偏偏就是這麼個個性,不然又怎麼會被稱作痞女。洪晃出身於上流社會,當她發現很少人會去描寫其不光彩的、真實的一面時,她認為自己可以試著寫一下。況且,就算寫不成,對她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

「我並不是揭露」

洪晃的新書一直被媒體宣傳是在揭露上流社會的黑暗,可洪晃曾回應稱自己並不是在揭露。洪晃的書的確揭露了一些東西,可洪晃表示自己只是想要與上流社會的精英開個玩笑,戲謔諷刺他們一番,其他的她沒想太多。

洪晃沒太刻意地想要去描寫什麼真相,但她也的確想告訴大家,上流社會沒有那麼美好,或者說一切圈子,不論階層高低,都有著自己的秘密地帶,那些地帶或許充滿骯髒。

像郭敬明的書裡那個上流社會,洪晃直言那是不真實的,是被粉飾過的,她認為那樣太不有趣了,因為她認為:「你要把人最裝的東西寫成真的東西,不如把人最真的東西寫成一個小說。」所以洪晃寫了《張大小姐》。

關於洪晃為什麼要寫一篇小說,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她與丈夫自駕遊時曾去到河北松山的以後村莊。他們的車拋了錨,當地的村民幫他們拖車,然後滿面疑色地詢問兩人為何到這來。

後來洪晃才知道,村莊解放前是種大煙的,村民一直擔心會有人再到那去種大煙,因此格外地防備洪晃與其丈夫。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段經歷,洪晃感到有趣,應該把它寫進小說裡,所以就有了《張大小姐》。

不管洪晃寫《張大小姐》是不是為了揭露,我們都看到了這個階層不為人知的一面,那些原本只是我們猜想的、出現在電視劇的黑暗其實真實地存在。上流社會裡的精英,也必須面對現實的各種束縛與無奈,也有尷尬的時刻。

但也不是只有上流社會這樣,哪個圈子都有「身不由己」的地方,無論它被粉飾得多完美,它也一定有狼狽不堪甚至醜陋的一面。

相關焦點

  • 洪晃:真實上流社會是什麼樣?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生活在上流社會的人,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少部分人,一直過著底層社會甚至是中產階級無法企及的生活,上流社會的一切仿佛都帶著神秘的面紗。 不少影片把背景選為上流社會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說,滿足了不少人的窺探欲。因此不管是《小時代》也好、《三十而已》也好,播出以後都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度。
  • 真實上流社會什麼樣?不是小時代也不是三十而已
    在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奢靡無比的世界,豪宅美酒,高檔服飾……一切都應有盡有。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裡我們看到上流社會裡的三六九等,五萬的包竟然不值一提,何等奢侈。
  • 真實上流社會有錢沒煩惱?洪晃:上流社會沒你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無論是電影《小時代》向我們展示的豪宅奢靡,還是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因為五萬的香奈兒包包被排擠在太太圈外,都在明顯劃分兩個階層的界限。她用一本《張大小姐》向我們描繪了上流名媛眼中真實的上流社會,徹底撕下了那些固有印象的面具。 跟隨洪晃的視角,人們可以對真實的上流社會一探究竟,才發現原來上流社會並不似我們想像般光鮮亮麗,也有別人讀不懂的無奈和狼狽。
  • 「名門痞女」洪晃:上流社會、時尚圈,有多虛偽?
    洪晃從來就不是一個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生活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成為的目標。 出位的觀念 在國外完成學業後,洪晃選擇了回國。
  • 「名門痞女」洪晃的上流社會和豪橫情史
    洪晃的青春時代,瘦的時候還是眉清目秀的 1983年,洪晃的繼父喬冠華病重,已然到了彌留之際。 在當時中美籤證制度還不夠完善的時代,洪晃擔心回到中國後很難在返美。
  • 洪晃《張大小姐》:名門貴女掀開上流社會、時尚圈的虛偽面紗
    洪晃是誰呢?陳凱歌的前妻,只是洪晃眾多身份標籤中最有辨識度的一個。這裡我們先介紹一下洪晃其人。洪晃出身顯赫。外祖父是章士釗,母親是「最後一位名媛」章含之,繼父是外交官喬冠華。談及《張大小姐》的創作過程,洪晃透露,自己是受美國小說《虛榮的篝火》的啟發確定了《張大小姐》的主題,同時她本人知道很多人對上流社會有種莫名其妙的嚮往,在我們外人眼裡看,上流社會簡直是光彩奪目的一塌糊塗,有錢、有名,有顏值,什麼都有。
  • 曾罵過前任陳凱歌,懟過馮小剛的洪晃,揭開了上流社會的面紗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吵,但有人的地方也會有問題,在整個社會上每一天都會有爭吵。或者說有一些所謂的腥風血雨,而在娛樂圈裡面,她肯定也是有的,畢竟娛樂圈也是屬於社會中的一部分的。對於很多小明星而已,娛樂圈是一個上流社會。
  • 「上流社會」太可怕:拎著一套房逛街,朋友圈相片裁剪掉別人
    結果發現自己處於上流社會鄙視鏈的最底端。她和闊太太們合照,最後闊太太們居然把她截剪掉了才發布到朋友圈。富太太們的舉動告訴了顧佳,她並不屬於上流社會。論外貌、學識、能力,顧佳一點也不比別人差,但論金錢、社會地位,她比闊太太們就差得太遠,因此很不幸處於上流社會鄙視鏈的最底端。顧佳跟著王太太去參加闊太太們的宴會。在顧佳看來,王太太已經富貴得讓她望塵莫及。
  • 《張大小姐》:瞧,那些上流社會的人
    隨著都市劇《三十而已》的熱播,劇中不少情節也成為廣大觀眾熱議的內容,其中尤其為人所津津樂道者,還是顧佳拚著刷爆卡也要買個大牌包以換取進入貴婦太太團的權限那節。一時間,愛馬仕、太太團、上流社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怒踹陳凱歌,罵馮小剛的洪晃,徒手揭開上流社會的「遮羞布」
    在娛樂圈中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現如今,娛樂圈這個上流社會,人人擠破頭都想進去。上流社會真的那麼好嗎?「名門痞女」洪晃用行動徒手揭開了上流社會的「遮羞布」。01.洪晃出生於北京史家胡同51號院,她是名門之後。外祖父是著名文人章士釗,繼父是喬冠華,母親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
  • 洪晃:張(章)大小姐的「上流社會」啟示錄
    11月中旬,洪晃召開了自己的新書發布會,演員譚卓、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浙江文藝出版社副主編邱建國前來捧場,洪晃身穿淺灰色連衣裙,顯得格外活潑,她看起來很高興和老朋友們一起分享新書《張大小姐》,這是洪晃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張大小姐》以一樁兇殺案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叫張燕的年輕女人橫跨十八年的殘酷愛情故事。
  • 背五萬的包都不配跟人家合影,《三十而已》影射上流社會太真實
    儘管這裡面顧佳最年輕、最漂亮,身材也最好,但顯然,就憑她背的這包包,也是最沒資格混跡於上流社會的。所以顧佳感嘆,「原來在這些太太的朋友圈合影裡,自己是被裁掉的那個」。《時尚芭莎》雜誌的創立者蘇芒在時尚圈內可謂大名鼎鼎,也是一位經常混跡於上流社會的大咖。
  • 《三十而已》上流人士的鄙視鏈,可能真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的
    《三十而已》劇照小細節體現「層級鄙視鏈」在這部劇中,最能真實的反應上流社會中的形形色色的各種情景的,就是顧佳這個角色,她的劇情將電視劇與現實生活呼應,向我們展現了真正的「上流人士」最真實的生活狀態。所謂上流人士的裝扮,除了是對自家經濟實力的證明,與其說是個人品味,不如說是一種姿態,一本上流社會通行證,一個自證你是否能被別的豪門認同的資格證。
  • 「京城名媛」洪晃:上流社會是最虛偽的一群人
    洪晃一直都知道自己與別人有所不同,因為別人會因為這些「不同」排斥她,物質上的優越並沒有為洪晃帶來滿足和欣喜,反而讓她感到厭惡。1974年,12歲的洪晃參加了一個培養未來外交官的項目,成了赴美留學的小留學生。去到美國後,她感受到了和中國傳統教育完全不一樣的西式教育,一切都在衝擊著洪晃的世界觀。
  • 《三十而已》顧佳一語中的,幫王太太佔據上流社會C位的並不是錢
    近日熱播的《三十而已》收視率一直都在直線上升著,除了因為擁有三條極其貼近現實生活的人物主線之外,揭露上流社會人士的社交圈也成為了本劇的一大看點,雖然劇中的顧佳已經算得上是上流階層的人士了,但是與金字塔頂尖的人相比,她確實還差一大截。
  • 「名門痞女」和她的「上流社會」
    生在名門大院的洪晃,自小性格就是自由散漫,不像母親和外婆那般優雅精緻。對此洪晃當然不會憋著,直接怒懟「權貴」,稱其是暴發戶的兒子。還揭穿了許多「上流」的「虛偽面孔」,為大眾出了口「氣」。第二日,洪晃也曬出照片,原來照片本來是7個人的,蘇芒把張欣和洪晃裁掉了。
  • 踹陳凱歌,罵馮小剛的洪晃,徒手撕開上流社會的「遮羞布」
    但這就是洪晃,一個敢直言的獨立女性。從出生起,她就世俗捆綁住,覺得名媛的女兒就理應當是名媛,但這並不是她想要的。在母親和家室的庇佑下,她完全可以衣食無憂,但她卻表示:我還是寧願去拉廣告。為了男人充滿嫉妒,讓自己變出面目可憎的潑婦,這不是洪晃想要的,權且一直高貴的她,也不會允許自己這樣。
  • 《三十而已》上流社會的「寄生上流」
    《三十而已》熱播。劇中三個女人,三個階層,三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真算是,上的廳堂,下的廚房本人。高學歷的她選擇婚後做全職太太。烘焙,教育,甚至打架都樣樣精通。原來上流社會中也存在著鄙視鏈。下面和黑仔來看一看劇中上流社會中的上流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名門痞女」洪晃:曾是《三十而已》顧佳,因為陳凱歌與導演決裂
    《三十而已》中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顧佳初次涉足太太圈,卻在朋友圈看到了尷尬的一幕:自己成為了聚會合影被裁掉的那個。有人說這是影射2017年洪晃在合影中被裁的事件。洪晃的工資"多到可以買大樓了"。但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辭職也就成為必然。回國創業的洪晃,不顧朋友"想讓誰日子不好過,就讓他辦雜誌"的勸阻,毅然走上了媒體創業之路。
  • 上流社會殘忍法則:沒包的顧佳被裁出合影,陳凱歌前妻因太胖被裁
    這就是《三十而已》裡顧佳所面對的狀況,在一次上流社會太太們的聚會中,其他太太們背的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包,顧佳看著自己6萬塊的包感到很自卑,於是在和太太們合影時,故意把包藏在身後,可即使這樣,在最終發布的合影中,顧佳發現自己竟然被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