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由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主演,刻畫了三位女性角色不同的人生狀態,並呈現了都市女性的多重困境——年齡危機、婚姻危機、生育選擇、職場晉升、性別歧視、社會偏見等等。劇集在密集的女性話題上強調尊重女性的多樣選擇,尊重個人命運,不定義女性,不強加標準。
《三十而已》劇照
在這部劇中,最能真實的反應上流社會中的形形色色的各種情景的,就是顧佳這個角色,她的劇情將電視劇與現實生活呼應,向我們展現了真正的「上流人士」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顧佳在豪門王太太的介紹下,第一次正式進入「豪門太太圈」的群體,首次以「豪門太太」的身份去參加了她們圈子的手工聚會,但是,就只是因為她帶的包包不夠上檔次,入不了那些真正的「豪門太太」的法眼,所以在最後的合影環節中,她連上鏡的機會都沒有。
原本在現場的合影,顧佳在最左側的邊緣手足無措
但在後來的朋友圈中,她的身影直接被剪裁掉,而且「豪門太太」連顧佳的朋友圈都懶得屏蔽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鄙視鏈啊!
就算你看不起顧佳的身份、看不起她的品味、看不起她的「不自量力」,但是你發朋友圈最起碼把別人屏蔽一下也好啊,這不就擺明了指著顧佳的鼻子說:「我就是看不起你,你也別想高攀我們!」
真的是素質極差!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不多吧,而且就算真的有,按照比例來說,相對於我們這樣的平民階層,富豪明星等上流階層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
然而現實總是比電視劇更精彩,這樣的事不僅發生過,而且事件主人公所發布照片居然還不是在私密性比較強的朋友圈,而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公眾平臺!
蘇芒微博發布,時尚芭莎發起的明星合影
上圖是當時蘇芒微博曬出的合影,看著挺正常的是吧,就是一張普通的合影,沒什麼奇怪的地方,但是,其實這張合影的全貌是這樣的:
左邊的兩人,洪晃和另一名女士被裁出去了
對此,洪晃在事後發博自嘲:
洪晃微博截圖
果然是藝術起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啊。
回到電視劇中,那麼問題來了,顧佳的包包和真正的「豪門太太」的包包到底區別在哪裡呢?
我們先來看看太太們的包包:
左二的王太太,愛馬仕紫鱷魚,配貨價六十多萬
左三馬太太,愛馬仕紅色
C位大拿,李太太,包包的價格也是C位,百萬級別
右三,愛馬仕普皮
右二劉太太,愛馬仕VIP定製款
路人太太
好的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顧佳的包包:
香奈兒,五萬左右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能稍稍有點理解這些貴婦們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的了?其實,這也不能完全說是優越感,但是這種從一個人的衣著打扮來定義對方的價值的觀念,已經深入她們的靈魂深處了,與「低層次人群」拉開距離幾乎已經是她們的下意識反應了。
再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豪門太太聚會合影:
圖中的包包,眼熟嗎?是不是就是劇中C位李太太的包包?
所謂上流人士的裝扮,除了是對自家經濟實力的證明,與其說是個人品味,不如說是一種姿態,一本上流社會通行證,一個自證你是否能被別的豪門認同的資格證。
只有你被別的上流人士認同了,姿態做足了,人家才會看得起你——這裡的「看得起」,不是指人格層面鄙視的那種貶義詞,它只是一個形容詞,在你的等級還不足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的時候,它們是不會浪費自己「分分鐘上下幾十萬」的寶貴時間去了解你的。
結合上文,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電視劇中的太太們的身家也都各不相同,有出身好的,有豪門血統的,她們自出生以來就是上流社會的人,有的半路暴富,有的只是嫁了個富豪,僅此而已。
豪門太太們之間也並沒有刻意的互相攀比,真實的意圖只是為了資源互換,而女主的「通行證」並不達標,所以她並沒有被納入她們的「資源池」中,但在外人的眼裡,顧佳就是被鄙視了,就是被看不起了。
真正的上流圈子,資源互換比互相競爭重要的多,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種,龍頭企業競爭激烈,各方面對壘打得不可開交,非要整個你死我活。他們都有自己的圈子,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資源池」,一旦他們需要什麼產品,就會在自己的圈子裡打聽,誰可以接這個活,只要價格合適,就直接合作了,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貨比三家,這對於他們自己的身份和時間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
這可能就是豪門外交的巧妙之處。
顧佳如此忍辱負重,就算舉債買包也要努力融入豪門太太圈,也只是想能多接幾筆訂單,爭取度過難關,而其他太太們,也都是同樣的心態,互幫互助,資源互換,大家心照不宣的聚在一起。
顧佳是個聰明的女人,她在這次聚會結束後,終於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問題在哪裡了,於是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一款不算太貴,但勝在稀缺的包包。
當她帶著新包包再次出現在太太圈聚會中的時候,當太太們熱情的和顧佳討論她的新包包的時候,這一次,她知道,她已經成功拿到了上流太太們的「通行證」。
她的合影,再也不會被其他人剪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