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上流人士的鄙視鏈,可能真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的

2020-08-26 得一剪影

《三十而已》由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主演,刻畫了三位女性角色不同的人生狀態,並呈現了都市女性的多重困境——年齡危機、婚姻危機、生育選擇、職場晉升、性別歧視、社會偏見等等。劇集在密集的女性話題上強調尊重女性的多樣選擇,尊重個人命運,不定義女性,不強加標準。

《三十而已》劇照

小細節體現「層級鄙視鏈」

在這部劇中,最能真實的反應上流社會中的形形色色的各種情景的,就是顧佳這個角色,她的劇情將電視劇與現實生活呼應,向我們展現了真正的「上流人士」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顧佳在豪門王太太的介紹下,第一次正式進入「豪門太太圈」的群體,首次以「豪門太太」的身份去參加了她們圈子的手工聚會,但是,就只是因為她帶的包包不夠上檔次,入不了那些真正的「豪門太太」的法眼,所以在最後的合影環節中,她連上鏡的機會都沒有。


原本在現場的合影,顧佳在最左側的邊緣手足無措


但在後來的朋友圈中,她的身影直接被剪裁掉,而且「豪門太太」連顧佳的朋友圈都懶得屏蔽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鄙視鏈啊!

就算你看不起顧佳的身份、看不起她的品味、看不起她的「不自量力」,但是你發朋友圈最起碼把別人屏蔽一下也好啊,這不就擺明了指著顧佳的鼻子說:「我就是看不起你,你也別想高攀我們!」

真的是素質極差!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不多吧,而且就算真的有,按照比例來說,相對於我們這樣的平民階層,富豪明星等上流階層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

現實生活中,也有「顧佳」

然而現實總是比電視劇更精彩,這樣的事不僅發生過,而且事件主人公所發布照片居然還不是在私密性比較強的朋友圈,而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公眾平臺!

蘇芒微博發布,時尚芭莎發起的明星合影

上圖是當時蘇芒微博曬出的合影,看著挺正常的是吧,就是一張普通的合影,沒什麼奇怪的地方,但是,其實這張合影的全貌是這樣的:

左邊的兩人,洪晃和另一名女士被裁出去了

對此,洪晃在事後發博自嘲:


洪晃微博截圖

果然是藝術起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啊。

回到電視劇中,那麼問題來了,顧佳的包包和真正的「豪門太太」的包包到底區別在哪裡呢?

我們先來看看太太們的包包:


左二的王太太,愛馬仕紫鱷魚,配貨價六十多萬

左三馬太太,愛馬仕紅色

C位大拿,李太太,包包的價格也是C位,百萬級別

右三,愛馬仕普皮

右二劉太太,愛馬仕VIP定製款

路人太太

好的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顧佳的包包:

香奈兒,五萬左右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能稍稍有點理解這些貴婦們的優越感是從何而來的了?其實,這也不能完全說是優越感,但是這種從一個人的衣著打扮來定義對方的價值的觀念,已經深入她們的靈魂深處了,與「低層次人群」拉開距離幾乎已經是她們的下意識反應了。

再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豪門太太聚會合影:




圖中的包包,眼熟嗎?是不是就是劇中C位李太太的包包?

所謂上流人士的裝扮,除了是對自家經濟實力的證明,與其說是個人品味,不如說是一種姿態,一本上流社會通行證,一個自證你是否能被別的豪門認同的資格證。

只有你被別的上流人士認同了,姿態做足了,人家才會看得起你——這裡的「看得起」,不是指人格層面鄙視的那種貶義詞,它只是一個形容詞,在你的等級還不足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的時候,它們是不會浪費自己「分分鐘上下幾十萬」的寶貴時間去了解你的。

資源互換的「外交太太們」

結合上文,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電視劇中的太太們的身家也都各不相同,有出身好的,有豪門血統的,她們自出生以來就是上流社會的人,有的半路暴富,有的只是嫁了個富豪,僅此而已。

豪門太太們之間也並沒有刻意的互相攀比,真實的意圖只是為了資源互換,而女主的「通行證」並不達標,所以她並沒有被納入她們的「資源池」中,但在外人的眼裡,顧佳就是被鄙視了,就是被看不起了。

真正的上流圈子,資源互換比互相競爭重要的多,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種,龍頭企業競爭激烈,各方面對壘打得不可開交,非要整個你死我活。他們都有自己的圈子,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資源池」,一旦他們需要什麼產品,就會在自己的圈子裡打聽,誰可以接這個活,只要價格合適,就直接合作了,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貨比三家,這對於他們自己的身份和時間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

這可能就是豪門外交的巧妙之處。

顧佳如此忍辱負重,就算舉債買包也要努力融入豪門太太圈,也只是想能多接幾筆訂單,爭取度過難關,而其他太太們,也都是同樣的心態,互幫互助,資源互換,大家心照不宣的聚在一起。

痛定思痛,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解決

顧佳是個聰明的女人,她在這次聚會結束後,終於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問題在哪裡了,於是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一款不算太貴,但勝在稀缺的包包。

當她帶著新包包再次出現在太太圈聚會中的時候,當太太們熱情的和顧佳討論她的新包包的時候,這一次,她知道,她已經成功拿到了上流太太們的「通行證」。

她的合影,再也不會被其他人剪裁掉了。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熱播,背愛馬仕也有鄙視鏈,看不起香奈兒?
    近段時間,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劇裡,富太太們背的各種愛馬仕包,成為彰顯身份的標誌,主角顧佳的香奈兒包卻顯得「不入流」,引發網友關於「富太太社交圈」的討論。背愛馬仕包也有鄙視鏈,看不起香奈兒?背奢侈品的看不起背普通包的?現實生活中,真是如此嗎? 8月5日,記者採訪了從事奢侈品相關工作的店員以及時尚博主,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 《三十而已》觀後之所感
    最近一直在追《三十而已》這部劇,覺得非常有現實意義,發人深省!我個人一般不太喜歡現代劇,尤其是那些偶像劇,演技誇張浮華,內容也不真實,空洞乏味!但這部劇卻不一樣,內容接近現實,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與她相似呢!想當初,我懷揣著夢想來到深圳,不也是想在這樣的一線大城市紮根下來!以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可現實正應證了劇中的臺詞:「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成功,有很多事情都會事與願違!」王嫚妮說在上海奮鬥了八年,仍然沒有穩定下來,感覺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看著劇中的她,再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
  • 從白冰「仙女裙事件」,到普通人的鄙視鏈
    白冰通過私人關係去借裙子,她一定想不到事件會發酵這麼大,名譽會如此受損,我不太想跟風說她虛榮。或許她只是想體驗一下穿上Elie Saab高定的感覺,就像普通女孩買不起香奈兒的時候,從朋友那裡借了一隻包,好奇想感受一下而已。
  • 《三十而已》|「愛馬氏」的心計,富人炫富的技巧
    ​Hello,我們又見面啦:)最近有一套很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我們大概知道原因了,炫富有時是一種手段,而不像一般人炫富那樣,只是單純滿足虛榮心。但是,這部戲也給我們科普了一個潛規則:愛馬仕包包也是有鄙視鏈的。就如資深銷王漫妮告訴顧佳:要想打進頂級圈層,普通皮的愛馬仕還不能發揮作用,要買就買鴕鳥皮,落地消費30多萬。
  • 鄙視鏈!扎心了,你可能在最底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突然就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鄙視鏈聽歌有鄙視鏈看電影有鄙視鏈看綜藝都有鄙視鏈......小編疑惑了每個人有什麼喜好不是自己的自由嗎?怎麼就被人「鄙視」了呢?是袁隆平爺爺把你們餵得太飽、閒的嗎?
  • 白冰穿高定禮服被群嘲:名利場背後的鄙視鏈,撕開世界最醜陋一面
    延伸一點就是,咖位高的鄙視咖位低的,有錢的鄙視沒錢的,長得好看的鄙視長得醜的……這種鄙視鏈,圈住的何止是白冰,還有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很可笑,時代不斷更替,這種鄙視鏈一點都沒變。 更可悲的是,這種鄙視鏈深入每個人的骨髓,大家都默認這種社會規則。衣服本來是給人穿的,結果我們討論的不是衣服好不好看,而是一個人配不配。 我們討論的也不是一個包包的款式顏色,而是背後象徵的財富地位。
  • 白冰穿高定禮服被群嘲:名利場背後的鄙視鏈,撕開世界最醜陋一面
    延伸一點就是,咖位高的鄙視咖位低的,有錢的鄙視沒錢的,長得好看的鄙視長得醜的……這種鄙視鏈,圈住的何止是白冰,還有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很可笑,時代不斷更替,這種鄙視鏈一點都沒變。更可悲的是,這種鄙視鏈深入每個人的骨髓,大家都默認這種社會規則。衣服本來是給人穿的,結果我們討論的不是衣服好不好看,而是一個人配不配。我們討論的也不是一個包包的款式顏色,而是背後象徵的財富地位。這種鄙視鏈最深層的東西是,有錢有地位的人是更高等的,沒錢沒地位的是不配得到尊重的。
  • 《三十而已》的職場生活真的沒眼看
    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扎了不少人的心,結局「顧佳扇小三林有有巴掌」也爽翻了不少人。除去情愛的討論外,職業方面的內容還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拜託,大城市裡有顏值、有身材、有能力、又優秀的女生真的太、多、了,為什麼電視劇裡仍然要讓她們把時間花在付出和反思上,卻做不到為自己而活?生活都得靠自己不是嗎?但不管怎麼說吧,《三十而已》反覆強調的30歲焦慮,30歲的職場焦慮問題,還是扎進了觀眾的心裡。
  • 《三十而已》顧佳拼命擠進太太圈真的好嗎?融不進的圈子就別強融
    太太圈的鄙視鏈是這樣的,原配瞧不起續弦,舊族瞧不起新貴,新貴瞧不起暴發,有錢的瞧不起錢少的,總之就是互相瞧不起,人人都想站C位。這些太太們壓根都沒想讓顧佳融入她們的圈子,覺得像顧佳連收入都要依靠他們都瞧不起的於太太,又怎麼配融入她們的圈子,還和她們平起平坐呢?其實顧佳本來就不是貴婦太太圈子裡的人,無論是人脈資源還是背後的經濟基礎,顧佳都不屬於那裡。在這些貴婦太太的眼裡,顧佳只是她們的附屬或是奴僕罷了。
  • 律師,可能真的不是你想像中那樣
    程式設計師不是修電腦的,考古不是研究盜墓的,公關,也不是你想的那種失足青年。慶幸的是,很多人眼中的律師,大概是西裝筆挺,走路生風,侃侃而談,盆滿缽滿……其實這印象沒錯,只是有些片面。每當有人問起我,你們是不是像電視劇演的一樣?應該能賺很多錢吧?在法庭上是不是唇槍舌戰的?我如果回答,電視劇都有藝術創作的成分,對方往往會露出一種失望,並且懷疑的表情。
  • 朋友圈裡的鄙視鏈,你在哪一級?
    朋友圈就像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所說的「劇場」,每個人都在表演,每個人也都知道彼此在表演。這時就像大熱美劇《宿敵》裡表現的,難免想要在演技上碾壓對方,不希望露出華麗的袍下面的蝨子。那麼發展至今,朋友圈的鄙視鏈究竟呈現出怎樣的局面?誰位於鄙視鏈的底端,誰又位於鄙視鏈的最頂端?我們不妨把朋友圈的鄙視鏈分為7級,做一個普遍性的說明。
  • 那些《三十而已》教我們的事兒
    更多25出頭、還沒到30歲的人群,更熱衷圍觀和討論《三十而已》,她們更想趕在中年危機到來之前,窺探未來、預防危機。必須承認的是,《三十而已》的受眾範圍更大,聚焦「年齡危機」,挖掘「人間真相」,打到了更廣泛的痛點,引起了更泛濫的共鳴。
  • 白百合成功洗白:你以前所親眼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的
    白百合成功洗白:你以前所親眼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的白百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之前她和羽凡的事情,可是讓很多人都吃驚。當時新聞一出來,大家都一致覺得白百合出軌,她就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可是直到羽凡發聲,我們才知道,原來他們早就離婚了,一直在出軌的那個人不是羽凡,而是白百合。那時候鋪天蓋地的真相,原來只是一個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真相。
  • 《三十而已》:以新女性範本,尋求心靈共振
    或許,很多女人都希望能成為顧佳那樣的女性,博學多才,出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可以拼命向上,也能以退為進、曲線救國,面對性騷擾不會屈服,面對孩子被同學的家長欺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還擊」,她似乎不會被任何困難所打倒;
  • 談古典吉他的鄙視鏈
    進而引申到鄙視鏈的問題。首先我不確認訪談者是否認真看過全文,儘管文章的開頭已經闡述了筆者的想法。不過這篇舊文能在一個特殊的節日被拿來說事也是一份榮幸。首先直面問題:我完全贊同「合格」「標準」這種定義是毫無意義的,喜歡得少一點不一定就不是真愛,但相當的知識儲備一定能證明你是一個愛好者,這一點不管是古典吉他上,這個準則放眼世間各種愛好,都是通行的。
  • 如果《三十而已》有續集,你想看顧佳成王太太,還是王漫妮成安迪
    導語:電視劇《三十而已》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看著較為開放式的結局,我們很期待不久之後有續集可以看。如果《三十而已》真的有續集的話,你是想看顧佳成為王太太那樣的女老闆,還是想看王漫妮成為安迪那樣的事業女強人?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事實上,這不是「我愛你」第一次出現在搖滾樂的現場,也不是搖滾樂迷第一次吐槽「我愛你」。關於這兩個手勢的爭論,好像就從沒有停止過。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孟(克老師),這本《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就是他引薦我看的。讓尋尋覓覓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看見「真相」 傑德?麥肯納是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我愛他的才華、幽默、洞見和智慧。用淺顯易懂的小說方式(寫得相當精彩有趣),高舉著「這才是靈性開悟」的牌子,闡述、教導他個人的開悟版本,又用極其幽默的方式笑罵全世界的靈修者、靈修教派、機構,甚至各大宗教也難以倖免。
  • 《我是唱作人》:中國歌壇到底有沒有鄙視鏈?
    老實講,作為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這8種風格我都喜歡,自然也被這樣一檔音樂節目所吸引。比賽和淘汰的模式與《歌手》很相似,但更加強調「音樂」性和「創作」能力,而非單純的「唱功」。兩期節目看下來,陳意涵第一個被淘汰,但講真實力一點也不差,寫的歌都挺好聽的。可能畢竟是新人吧,被淘汰也在意料之中。
  • 三十而已:顧佳溫柔又霸氣,但是處事太過強硬
    最近,《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兩部大劇正在熱播中。《三十而已》是圍繞著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三位30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女性其在30歲時的3種不同境況以及其所面臨的工作、婚姻中的壓力。而《二十不惑》則圍繞著即將畢業的4位女大學生的視角展開,講述了青春煩惱和成長困惑,其愛情也是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