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都市劇《三十而已》的熱播,劇中不少情節也成為廣大觀眾熱議的內容,其中尤其為人所津津樂道者,還是顧佳拚著刷爆卡也要買個大牌包以換取進入貴婦太太團的權限那節。一時間,愛馬仕、太太團、上流社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正如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皇后的生活總局限於「皇后娘娘午睡起床吃柿餅」、「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的想像中,人民群眾對於上流社會的好奇與嚮往由來已久,從古至今,始終不變,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媒手段的發達,不斷與時俱進。
當年天涯熱帖周公子大戰易燁卿,自稱為上流貴婦的臺灣許純美的走紅,都從側面證明了大家對於上流社會的嚮往。對於上流社會到底是何模樣,一幹普羅大眾一直保持著極其旺盛的好奇心。
1
因電視劇《清平樂》為大家熟知的宋代著名宰相晏殊,曾對一首名曰《富貴曲》,描寫富貴景象的詩詞嗤之以鼻,對於詩中「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所展示的富貴豪奢畫風極不認同,認為這是:「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
太平宰相心目中真正的富貴景象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對於自己所寫的上述金句,晏殊自己也頗為滿意,曾向人得意的展示:「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全面展現清代社會狀況的百科全書《紅樓夢》中的賈家,富貴已歷四代,是真正的公候富貴人家,不是那種暴發戶,所以小說中賈家雖然不斷走向衰敗,但賈家從上到下說話行事,都是有規矩有尺度的,顯出一種真正的大家風範。
在脂硯齋點評《紅樓夢》中,也曾提到世人因為不熟悉真正上流社會的生活,一寫到公候之家時總帶著一種「莊農進京」的臆想。脂硯齋說:可笑近之小說中,不論何處,則曰商彝周鼎、繡幕珠簾、孔雀屏、芙蓉褥等樣字眼。甲眉:近聞一俗笑語云:一莊農人進京回家,眾人問曰:「你進京去可見些個世面否?」莊人曰:「連皇帝老爺都見了。」眾罕然問曰:「皇帝如何景況?」莊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寶,右手拿一銀元寶,馬上捎著一口袋人參,行動人參不離口。一時要屎了,連擦屁股都用的是鵝黃緞子,所以京中掏茅廁的人都富貴無比。」試思凡稗官寫富貴字眼者,悉皆莊農進京之一流也。蓋此時彼實未身經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 又如人嘲作詩者亦往往愛說富麗語,故有「脛骨變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琉璃」之。餘自是評《石頭記》,非鄙棄前人也。
如果說晏殊、曹雪芹筆下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所描述的貴族家充分體現出老錢家族的風採,那麼洪晃的小說《張大小姐》筆下的上流社會便是新貴階層的最佳寫照。
在一幹普羅大眾寧可節衣縮食也要將各種大牌披戴武裝到身上時,以名門痞女著稱的洪晃卻寫了一本小說,對女主人公--京城名媛張大小姐頗具諷刺挖苦之能事。
《張大小姐》是有「名門痞女」之稱的專欄作家、網絡紅人洪晃寫的第一本小說,講的是京城張大小姐在愛情事業兩得意之際,忽然接到警方電話通知她去辨認一具無名屍體,張燕到現場後發現,這具面部已經被砍爛的屍體是她在紐約留學時的初戀情人,故事由此展開。洪晃從對張大小姐過去、現在經歷的交錯描寫中,展現了上流社會的獨特風景。
當年娛樂新聞中常被提起的洪晃在小說中嘲諷蘇芒和她的慈善晚會一事,既來源於小說中關於孟主編的描寫。
「你好,你好。」方總勉強掐了一下那棉花手。他萬萬沒想到,在他的手接觸到孟主編那一刻,這個女人急轉身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別在意哈,」孟主編湊在方總耳邊悄悄說,「我說著玩兒呢。你肯定比劉有好更有錢。」
在座的其他男人都好像司空見慣了,戴衝還說:「老方,你腿麻了就讓主編坐到別人那裡去,孟主編你不僅要認識,還要見識一下,現在時尚人士都不坐椅子,只坐大腿了。還有,你可再也不要穿秋衣啦!讓我們孟主編看見就會當場扒下來!」
2
眾所周知,各種霸道總裁小說中的富貴景象多半都是作者的YY,因為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做出精準恰切的描寫。《張大小姐》可以算是一本客觀寫實描述上流社會眾生相的小說。
有人說時尚雜誌就是一群月薪3000的人教你怎麼裝成月薪3萬的樣子,那是因為那些月薪3000的小編們沒有見過真正的上流社會究竟是何模樣、也正因如此,當初易燁卿在天涯上的帖子才被人如此追捧,周公子大戰易燁卿才會搞得如此轟動。
歸根結底,還是大家對於上流社會的真實面貌太過於渴望,太想知道它的真正模樣,從這方面講,看這本小說得到的信息量足以勝過100本時尚雜誌的總和。
雖然,小說寫的只是一個典型的新貴人家的故事。雖然,作者本身想寫一個懸疑題材的小說,但是,以洪晃的風格,實在寫不來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小說中大部分內容還是自帶她當年寫各種專欄時那種嬉笑怒罵的文風,這種諷刺與幽默相結合的風格將張大小姐這種上流社會女性的精緻利己主義、各種矯揉造作、外表高貴美麗、內心怯懦自私的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
以至於,有人說這是一部體現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小說。個人覺得覺得拿這本小說比《紅樓夢》實在有些太過。但這也的確寫的也是一個有錢人快速發家、又極速衰落的故事,黨小明的身上有許多人的縮影,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知道這本小說大多是因為其中有關於那位絕不穿秋褲、喜歡坐男人大腿的時尚主編的橋段。但當你看完整本小說,才會發現這本書的精彩之處遠遠不止這些娛樂性質的吐槽。
如果讀者是一個平時對於各種財經新聞絲毫不感興趣、一竅不通的人,甚至會覺得那些有錢人推杯換盞間談的那些資本運作事宜很難理解。
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書中一些情節的確有些燒腦,這或許是因為洪晃自己每天置身其間,本就是圈內人,信筆寫來自是毫不費力,但我等終日沉迷拼多多的底層民眾看這些如雲裡霧裡一般,頗有瞠目結舌之感,沒辦法,差別太大了。畢竟大家圈子不同,也不必強融,當然也根本不可能強融。
白先勇曾經說過,一個作者翻來覆去就是在說那幾句話。白先勇筆下翻來覆去總愛寫各種落魄貴族,而洪晃這本小說裡寫的是有錢新貴們,大家寫的都是自己熟知的領域、熟悉的內容。
作為一本非專業寫著玩兒的小說作者,我們當然不能對洪晃有太多苛求,如果硬要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人物塑造上去進行各種專業化的分析,那麼各項得分加在一起,這本小說不會註定獲得太高的分數。
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這的確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說,非常好玩的小說,是一本讓你看了以後,對於中國現在的上流社會,有一些真正理解和認識的小說。
另外,機緣巧合之下,很有可能還能治癒幾個女生的購物綜合症,把那些沉迷於消費主義的女生,從購買買買的深淵中拉出來幾個。許多品牌總是在說你在鼓吹自家產品如何的精緻高雅,在你耳邊喋喋「你用了什麼你就是什麼,你穿成什麼人你就是什麼人」一類高度消費主義的標語。
不過,看過這本小說以後讀者或許就會發現,就算你砸鍋賣鐵、咬牙吐血買上幾套衣服、拿下幾個包包,你也永遠不可能真正和書中那些上流社會人物並肩站在一起,能夠被他們視為同等人來看待。
所以,如果我們從實用主義角度看這本書,倒是可以將其視之為一本反消費主義的論著。因為你還可以從書中人物的經歷中發現,雖然那些有錢人吃的是大餐,用的是名牌,但是他們並不快樂,甚至說他們富貴榮華的生活也是曇花一現,如夢幻泡影,轉眼成空,看過這些以後你就會覺得那些包包、鞋子、首飾什麼的都是虛的,遠不如稱二斤豬肉吃來的實際。
3
雖然我們可以就小說的思想方面做出上述花式解讀,但也不得不承認小說自身情節的多處不足。
或者說,對於一位第一次寫長篇小說的作者,我們似乎不能要求太多。尤其這是一部融懸疑、破案、愛情、官場於一體的小說,對於一個擅長寫專欄的新手小說作者來說,想面面俱到是註定求而不得的,最終只能顧此失彼而已。
所以,小說讀到最後,讀者會驚詫於為何張大小姐母親一看到姜鹽就知道他是張大小姐的兒子?奇異於姜平到底是做什麼工作的?為何一個搞藝術做個展的人分分鐘就去做人販子這份與藝術家反差巨大的工作了呢?更不必說小說前面當年張大小姐誤以為她的孩子生下來就死了,光速與黨小明結婚這節,很有些脫不了小言文男女主角分開總是因為一個壞人作祟讓他們產生誤會的惡俗套路不說,這一段故事經過交待的太過突兀,很難自圓其說也是真的。別的不提,光是黨小明如何騙過張大小姐,尤其騙過張大小姐那位精明強幹的母親這一點,便很令人費解。
不過,這些線頭的存在並無損於整件華服的美麗。何況廣大讀者原本也沒有期待要看一部如何深刻、如何完美的小說,更不必太過糾結於此。
畢竟,要看推理破案小說,日本的東野圭吾、江戶川亂步、島田庄司的作品已經足夠大家享用了。
人們更關注的,還是更多想一窺真實的上流社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廣大群眾真正喜聞樂見的情節,是孟主編如何坐大腿,是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如何在觥籌交錯間談合作,換消息,就像大家對《三十而已》中的太太團聚會既好奇又有些鄙夷一樣。
可以說,看完這本被作者自稱為時尚懸疑愛情偵探小說的《張大小姐》,讀者可以得到的實際收穫是,滿足了自己對於中國當代上流社會的好奇,了解了一個雖然有些BUG,但整體而言非常有趣的集懸疑破案、男女關係、社會八卦於一體的故事。綜合評估下來,這個故事還是值得一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