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窪積水路段,司機如不減速便會濺行人一身水。
記者鄧曉琴文/圖
雨天出行考驗著市民的公德,也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文明。下雨天開車,遇到路面積水不減速慢行,可能會將積水飛濺到他人身上。
雖然回家的路快了一小步,但文明卻落後了一大步;雖然為自己帶來了方便,但濺起的水花卻給別人帶來了煩惱。
觀察:快車濺人一身水
前段時間,陰雨不斷,市民出行本就有些不便,要是再被濺一身水,那就更糟心了。「唉,開車慢一點兒。」前兩天,市民王女士發了條朋友圈,稱經過積水路段時,有車輛快速從身邊開過,濺起的水花把半邊身子都打溼了,她既氣憤又無奈,一天的心情都很糟糕。
3月21日,一場春雨中,萬州城區一些路面出現了短暫積水。記者在新城路、王牌路等路段選了幾處不同程度的積水路面觀察到,路過的車輛大多行駛速度在每小時四十公裡左右。若在晴好天氣,這個速度在這些路段不算是超速,但在下雨天就不同了,車子經過積水路面時不減速,水花可能會直接濺路邊等車的行人一身水。
隨後在沙龍路,記者選擇了一段坑窪路面觀察,發現多數司機選擇繞過水坑,或者減速通過。但有一部分開快車的司機,不減速直接駛過水坑,積水四濺。倘若行人從旁邊經過,必定會被濺到。
市民:體諒行人慢點開
市民伍先生說,駕駛技術經過「惡補」可以逐漸提高,但要是沒有「車德」那就是根本性問題。只顧自己痛快,不顧行人,任憑泥水亂濺,這是種極不道德的行為。
遭遇過雨天被濺一身水的程勇稱,春天雨水多,下雨後路面難免留下積水,司機們開車還是悠著點好,輕抬一腳,松松油門帶點剎,減速緩行,少些水花四濺,對人對車都好,「有時候,文明真的只是慢一點。」
在市民劉文培看來,雨天車輛減速慢行,是每個駕乘人員應有的基本公德,凡事從點滴做起,文明要靠大家維護,每一位公民都應該自覺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
點評:雨中細節折射文明
城市文明是個大概念,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不僅要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要看諸如市民素質、文明風尚等一些細節。
雨天出行,我們不能改變糟糕的天氣,但要儘量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必然處在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關係中。如果大家不能相互理解、相互謙讓,那麼,城市何談文明,社會怎能和諧?
春天的一場場雨,淋溼了我們的城市,希望不要淋溼城市的文明。
審核:周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